补贴用户 10 亿,Boss直聘是怎样做招聘平台的增长、留存和平台生态今年 7 月,Boss 直聘启动了“百万 BOSS 拾亿计划”:该活动针对平台新注册企业的第一决策人,注册后 30 天内通过职务认证可获得价值上千元的平台商业产品,帮助用户精准触达优质求职者,提升 Boss 的招聘效率。
活动启动后第一周,有超过 5000 家企业注册。参加本次活动公司主要是中小企业的决策人。它们和大公司比,缺少品牌效应和发声渠道。
据了解,目前 Boss 直聘的注册用户在 6000 万以上,日活在数百万的量级。根据七麦数据的统计显示,近两年来 Boss 直聘在 iOS 应用商店商务榜(免费)保持在前五名,从 2019 年以来,更是和钉钉一起交替占领该榜第一的宝座。在商务榜(付费)排名中,Boss 直聘几乎在第一的位置保持了半年。
oss 直聘是行业内较早开启直聊模式招聘的公司。但能够让平台持续快速发展的深层动力,更多来自于精细化运营。另一方面,作为以 B 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招聘平台,单靠“烧钱”换取增长是一定走不通的,补贴背后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 B 端的付费认可。
基于此,36 氪专访了 Boss 直聘相关负责人,复盘了平台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 做双边市场的拉新,Boss 直聘是如何制定用户增长的策略?
· 对用户,尤其是付费的 B 端招聘者,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在平台上留存?
· 如何平衡商业化和平台生态?
补贴方式拉新的前提是产品能够做到用户留存
Boss 直聘虽然有 To C 的属性,但是本质上还是一项企业服务,必须要在自身商业模式得到验证后,才能进行规模增长。本次的 10 亿补贴计划,是基于 Boss 直聘对平台上 B 端企业的了解,并建立在商业闭环基础上的。
第一,“直聊”的招聘模式对长尾用户更具吸引力。据 Boss 直聘的统计,在平台上招人的很多企业是中小型公司,由于品牌知名度低、人才预算有限等问题,这些企业面临招聘困境更加严峻。对求职者来说,中小企业绝对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更愿意看大公司的机会。
Boss 直聘在招聘效果上的优势是让中小企业长期选择该平台的一大原因。直聊模式能够让业务部门的直属领导或公司负责人来进行招聘沟通,一方面表达了对人才尊重和诚意,另一方面更容易说清楚具体工作内容,最终提升了企业的招聘效率。
第二,用户对提升效率产品有明确的付费意愿,并且会进行自传播。Boss 直聘根据以往平台内中小企业的运营经验得出:企业负责人在使用过相关商业产品后,留存和复购有明显的提升。并且,通过 Boss 直聘的用户调研,发现这类企业也有很强的自传播属性。
Boss 直聘 CEO 赵鹏告诉 36氪:“老板们很精明,平台很难直接用钱来买到他,或者买到他的分享。但是老板之间,愿意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这符合他们的社交心理。”
用户做到自增长时,广告的效应才能凸现
除了商业化产品补贴,Boss 直聘也举办了“马桶招聘节”,并投放了 2018 年央视的世界杯广告,实现了较快的用户增长。
2019 年春节前,Boss 直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总共投入数千万。全面的覆盖和轮播无疑刺激了准备来年换工作的人。节后首日,Boss 直聘单日新增用户创下历史新高,较 2018 年同期增长 3 倍,单日活跃用户也较去年同期增长 4 倍。
对这样出色的投放 ROI 效果,Boss 直聘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平台已经积累了不错的口碑,能够做到自增长。在此基础上,2019 年春节的投放才会有叠加效应,在招聘旺季影响更多用户主动使用。同时,由于有之前用户基数的积累,自传播裂变速度会越来越大。反之,如果平台在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力都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打广告,只会是“昙花一现”的结果,广告的性价比会非常低。
产品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对 C 端和 B 端的运营逐步精细化
提升用户体验是平台留住用户的重要指标,Boss 直聘通过在产品功能上的优化和更加精细的用户运营,在 C 端和 B 端做出了更多的差异化。
在 C 端,求职者的使用行为往往是类似的,直聊模式也逐渐成为各大招聘平台的标配。差异化在于对用户更精准的职位推荐。在用户画像方面,除了静态的个人基本信息、简历、意向薪资等,Boss 直聘也会根据动态用户的使用行为,如:最近来访的频次、点击的偏好、沟通过的职位等,来判断求职者目前换工作的意向,并推荐面试机会。
而在 B 端,各个招聘平台的差异性会更明显。大部分的招聘网站,主要服务对象还是 HR。对这些以招聘为主要工作职责的人来说,往往是在 PC 端完成固定的招聘流程。但 Boss 直聘上七成以上都是非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者,这些人使用招聘软件的一般是在碎片化的时间,且在移动端。因此,在产品的功能设计上尽量去保证非职业招聘者体验,是 Boss 直聘留住用户的关键。
除了更早的布局移动端外,Boss 直聘在招聘者端做了细致打磨。一方面,平台会根据招聘者的使用习惯,为企业推荐其偏好的人才。比如:某些公司对学校或者有大厂经验的人有偏好,这时 Boss 直聘会推荐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算法,即使不同企业招聘同样薪资、同样岗位的人选,也会是“千人千面”的结果。
另一方面,平台会根据招聘者日常的工作习惯,进行产品优化。例如将 Boss 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的 Boss 更乐于主动向匹配给他的求职者发起聊天;而被动型 Boss 则不太擅长开启聊天,平台为被动型 Boss 准备了一些可以直接用的常用对话,让他们可以用此破冰。
便捷的招聘体验和健康的平台生态是创收的前提
目前,大部分招聘平台的商业模式都是向企业端收费。真正能够打动企业付费指标,是该平台的用户体验和招聘效率 。
对非职业招聘者来说,尤其看重自身在招聘上的时间效率。因此,他们对能够节约时间的产品有很强的付费意愿。Boss 提供了解决这类痛点的产品,如“牛人直通卡”和“牛人炸弹”,能够让老板批量化的发现并触达“牛人”,同时进行诚意满满的邀请,提升 Boss 的招聘效率。
不过,过于短视的商业化产品会影响求职者的体验,最终伤害到平台的变现能力。Boss 直聘对发布职位和触达牛人的规则做了管控。对于大量招聘推销、理财等职位的企业,Boss 直聘会谨慎甚至不发布该类型的职位。
此外,Boss 直聘还在求职者权益上进行大力的投入。在保证平台上账号的清洁度的同时,为求职者在与企业出现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作者:地中海蓝
原文链接:http://36kr.com/p/5231505
Hireology筹集了2700万美元帮助公司雇佣更聪明的员工
Hireology是一家总部位于芝加哥的初创公司,它于近日宣布已经筹集了2700万美元的资金。
成立于2011年的Hireology mission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仅仅具备熟练的技能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适应公司的文化。至少可以说,在一堆简历中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是很费时的。
D轮融资延续了该公司的火爆势头。Hireology发展迅速,去年增加了6500名客户,并增加了50名员工。
Hireology计划利用最新一轮融资,扩大招聘平台,进军新市场。该公司专门帮助分散经营的企业寻找和招募新员工。在为汽车零售行业建立了端到端的招聘平台后,首席执行官亚当o罗宾逊表示,这轮融资将启动医疗保健领域的扩张。
罗宾逊说:“我们正在接近自给自足,我们有机会扩大我们的产品范围,进入一个新的市场。”“这次加薪是为了实现这两项目标。”
蓝云创投(Blue Cloud Ventures)与Baird Venture Partners、贝恩资本(Bain Capital Ventures)和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等现有投资者共同主导了这轮融资。
以上为AI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Hireology raises $27M to help companies hire smarter
招聘平台
2019年04月24日
招聘平台
Jobcase筹集1亿美元,将蓝领工人与雇主联系起来
自称面向求职者和雇主的开放获取平台Jobcase今天宣布,在一轮由Providence Strategic growth (PSG)牵头的增长期股权融资中,该公司获得了1亿美元的融资。公司首席执行官弗雷德•戈夫表示,新注入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开发(以及潜在的战略收购),特别是机器学习、新集成和api领域。
他说:“我们很高兴能有PSG这样的合作伙伴,它明白人们不需要独自面对工作的未来。”Jobcase的核心是一个帮助人们的平台。通常,工作的未来对个人来说是令人生畏的。(Jobcase成员)团结起来更加强大。
戈夫曾在2015年担任Percipio Capital Management的负责人。Jobcase的主要目标客户是大约70%没有四年制大学学位的美国成年人,其商业模式类似于LinkedIn。未来的员工可以看到招聘信息和评论,而企业则可以获得一套招聘工具。Jobcase对包含招聘信息的页面收取费用:一份工作229美元,三份工作每月249美元,十份工作每月599美元。
不过,它的主要业务是围绕团体或中心(用Jobcase的话说)组织的社区门户。戈夫说,他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询问指导招聘过程的技巧,比如如何在面试后跟进,以及在筛选面试期间的预期。会员可以加入沃尔玛、Lyft、亚马逊和数百家其他雇主的公司中心,在这些中心发布帖子,对其他人的贡献进行评论,并关注个人用户。
上图:Jobcase的社区门户网站。
图片来源:Jobcase
像LinkedIn一样,Jobcase的会员可以上传他们的工作经历,用“赞扬”来支持其他人,他们可以在角色间互相赞扬。在他们找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从Glassdoor、CareerBuilder、JobInsider等第三方服务中查看信息。
Jobcase说,它有超过1亿注册会员(2月份为8000万),每月有2500万独立活跃用户访问该网站。此外,该公司表示,其技术力量覆盖了100多个以地理位置为目标的求职板和求职网站,其中许多网站为Jobcase子公司所有。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Jobcase计划推出改进的算法,将更多相关内容呈现给用户,同时推出“增加就业机会和与平台上其他人联系的便利”的工具。
PSG首席执行官马克•黑斯廷斯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很荣幸能够帮助Jobcase公司加快实现这一使命,帮助人们追求幸福而有意义的工作与生活。”Jobcase以社区为优先考虑的独特方法使公司一跃成为行业领导者。该公司处于有利地位,能够满足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迫切需求。
Jobcase目前雇佣了近200名数据分析师、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其中一些人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并非巧合的是,它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附属机构,并通过其社会责任项目Jobcase Cares与服务不足社区的非营利组织和慈善组织合作。
以上为AI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Jobcase raises $100 million to connect blue collar workers with employers
招聘平台
2019年02月27日
招聘平台
2019年夏天,LinkedIn将提供共享InMails预览、即时工作通知和其他功能
LinkedIn Live是一项会议和活动的视频直播服务,仅在发布测试版几个小时后,LinkedIn就发布了一款面向招聘人员和求职者的新产品。今天上午,微软子公司预览了智能招聘体验,一个仪表盘,整理了LinkedIn现有的招聘套件(包括LinkedIn Recruiter,LinkedIn Jobs,和Pipeline Builder)在一个精简的界面上。
这项新功能计划于2019年夏末推出,有超过15项产品改进,其中几项将在未来几个月推出。
“LinkedIn上找工作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LinkedIn负责人才解决方案和职业发展的副总裁约翰•杰辛(John Jersin)在周一的电话会议上告诉记者。“这个新平台将允许(我们的)所有产品相互学习,这样,当你使用我们的各种产品时,每个系统中的匹配项都会变得更加智能。”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建立的新界面将使招聘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无缝衔接,也能让产品从一种直接过渡到另一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推荐候选人(Recommended Candidates),该功能可以了解给定角色的招聘标准,并自动将相关候选人显示在专用选项卡中。LinkedIn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招聘人员与LinkedIn超过6.1亿名会员中的潜在员工接触(或选择不接触),这些建议会得到改善。
LinkedIn表示,其人工智能驱动的搜索引擎利用了三个核心数据集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名:人们在个人资料上发布的内容,或招聘人员在职位描述中写的内容;搜索求职者和潜在雇主的表现,以及他们点击的人物和职位列表;并推断出一些特征,比如一个人可能没有在个人资料中列出的技能,但他们可能在之前的工作中学到了这些技能。这些综合起来,就能预测出最适合的工作和求职者。
“(我们将能够)根据客户定义的标准自动为他们生成搜索。(招聘职位)将能够根据一系列技术投资产生一系列推荐匹配,这些技术投资帮助我们实时了解招聘人员在我们的平台上做什么,以及他们与谁打交道,”Jersin解释说。“(我们一直关注)许多新建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正在提高求职者与机会之间的匹配率。”
智能招聘体验还可以在邮件中共享,这使得招聘团队成员可以查看候选人的通信,并添加注释、注释和同事提及。还有一个“批量拒绝”功能,允许招聘人员发送一个(或一组,视情况而定)令人失望的消息,以及个性化的信息。此外,在“招聘工具”(Recruiting tools)选项卡下还有一个侧边显示的个人资料功能,可以更方便地查看求职者的个人资料和个人信息,还有即时工作通知功能,可以向那些表示正在积极寻找合适人选的合格求职者发送推送通知。
“我们从求职者那里听到的最深刻的见解之一是,他们希望新工作一发布就得到。”所以我们正在实时更新我们的工作数据库。通过即时的工作通知,发布一份工作“将向与该工作匹配的合格求职者发送实时通知,让他们能够在该工作发布到网上的头几分钟内点击,然后立即开始申请。”
雇主很可能会采用承诺减少传统招聘令人头疼的工具。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会(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企业雇佣一名员工的成本约为4129美元。在卫生服务和金融服务等行业,找到合格的候选人平均需要44到50个工作日。
“整个事情,我们做得更好,我们将继续专注于提高质量,我们建议或......出现在搜索结果中,”Jersin说,“对招聘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将会看到更多的合格候选人……出现在搜索结果中。这意味着对于求职者来说,他们将会花更少的时间去申请那些不适合他们的工作——那些他们不符合条件的工作,或者在求职过程中的某个时候他们对这些工作不感兴趣。”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之前,领英推出了新的求职者跟踪系统、Talent Hub、以及更新的招聘平台和领英学习的技能洞察力。2018年初,LinkedIn推出了一项功能,向潜在求职者展示他们申请某一特定职位前的通勤时间,以及一项工具,让求职者可以在申请某一职位之前,向他们在一家公司认识的人请求推荐。
以上为AI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inkedIn previews shared InMails, Instant Job Notifications, and other features coming summer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