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
集企业招聘、点评、社交平台“卧龙阁”,HR们敢把公司“SHOW”吗?
打破职场暗箱,让你的跳槽加薪更有底气,企业点评社区“卧龙阁”想成为中国的Glassdoor
把秘密窝在心里是痛苦的,眼前摆着一个秘密却不能一窥究竟也是痛苦的。这两样痛苦,就在“职场”这件事上完美统一,从而让你的痛苦加倍。前年融资 2000 万美元的Glassdoor就从解决职场不透明入手,让企业职员匿名对公司作出点评或工资曝光,从而为外部的求职者提供参考。而国内创业公司“卧龙阁”的理念与 Glassdoor 类似,试图让国内企业的待遇、氛围、成长环境变得更加透明。
简单说,“卧龙阁”是一家以企业点评为基础,涉及社交、招聘、媒体的职场社区。该网站基于半匿名的点评机制(你可以看到点评者的 ID,但不知道点评人是谁),让那些身在公司内部、或者已经离职的人把他对公司的感受倾吐出来,也让那些外部人士能够轻易触及这家公司的本貌。
不过与 Glassdoor 有些不同,“卧龙阁”看上去显得更加“社交”一些。网站使用了微博架构,使得招聘、点评的信息可以在社交环境下得到策展。而且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当你觉得一段点评并不能够解答全部疑惑,你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找到点评人,与点评人进行直接沟通。这与 Glassdoor 比较纯粹的“搜公司—看点评”的体验不大相同。
据“卧龙阁”创始人韩卉介绍,他们加入社交元素倒也不是奔着“职场社交”的目标,更多是考虑让点评内容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追溯。在韩卉看来,一个完全匿名的点评社区,无论是平台方还是用户都很难辨认一条信息的真假,当遭遇恶意刷评论的现象时也缺少核实手段。而赋予点评者一个虚拟身份和一定关系链,可以让点评者有更多的信息沉淀。信息沉底越丰富的点评人,我们也可以认为其可信性更高。
其实,韩卉本人也对在国内照搬 Linkedin 并不看好。在她看来,欧美人的社会关系更多体现为信息,而信息可以被传播和分享。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则更多体现为资源,没有人会愿意将资源免费分享。所以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寻找一个相对刚性的动机作为社交的起点,放在“卧龙阁”上就是点评以及由点评引发的后续互动。
除了社交外,“卧龙阁”还创造了一套基于虚拟货币“龙誉”的交易系统。如果用户撰写的点评超过 300 字,会被系统默认为“精品点评”,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定价销售。相对地,当某个用户想浏览“精品点评”,也需要向点评人账户支付一定的“龙誉”。龙誉的来源可以是你撰写原创点评、参与的互动以及直接充值等等。
如果你认为“龙誉”只是一种变现手段,那真的可以说小看了这套机制。对于“卧龙阁”而言,“龙誉”系统是一个撬动网路效应的杠杆,也是一种用户引导的手段。
“卧龙阁”团队希望创造这样一种正循环:首先让用户对你的内容有所期待(这需要你本来就有一批优质点评),然后用户会为了看到优质的点评而贡献点评,最后随着用户贡献行为的增加,整个平台的内容质量又会进一步提升。当然这种半强制性的内容贡献多少会影响消费体验,但对一个基于网络效应的社区来说是必须接受的牺牲。而且使用虚拟货币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用户行为。比如如果一家公司频繁被人搜索和浏览,但是点评数量又不太够的情况下,就可以用“龙誉”设置悬赏点评,吸引用户来充实内容。
当然,跟任何货币一样,“龙誉”能够生效的前提是持有者认同它的交换价值。目前对“龙誉”来说,主要的交换价值还在于获取“卧龙阁”上更多的精品内容,脱离这一平台会变得毫无意义。但“卧龙阁”团队也在尝试为“龙誉”拓展更多的外部使用场景,比如你现在已经可以用“龙誉”兑换话费。
“卧龙阁”项目去年年初开始上线推广,运营至今已经积累了将近 80 万注册用户,月内重复登录用户约有 60 万(这是个很高的数字,“卧龙阁”团队也在研究背后原因)。在不依赖外部抓取的情况下,已经积累 5 万多条公司点评和 15 万条工资福利信息。创始人韩卉曾历任玛萨玛索市场总监和乐蜂网平台推广中心总经理,在营销领域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和经历。
谈到盈利模式,韩卉表示虽然会帮企业做招聘业务,但对企业捏造口碑的要求将保持警惕。长远来说,韩卉希望“卧龙阁”成为一个企业与员工、公众的沟通平台,通过对企业口碑的监控采集,帮助企业更好地经营品牌。
目前市面上提供与“卧龙阁”类似服务的,还有“分智网”和我们此前写过的“曝工资”。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沈超]
融资
为企业级市场提供大数据系统处理的创业公司Cloudera融资9亿美元,英特尔投资7.4美元,占股18%
为企业级市场提供大数据系统处理的创业公司 Cloudera 今天宣布,公司已经完成了一轮 9 亿美元的融资,此轮融资包括英特尔投资的 7.4 亿美元和上个月由 T. Powe Price 领投、Google Ventures 等跟投的1.6亿美元。英特尔的持股比例已达 18%。
Cloudera 在此轮融资中的估值约 41 亿美元,公司可能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此轮融资后,Cloudera 将成为英特尔 Hadoop 数据管理软件的重要分销商。
Cloudera 于 2008 年正式成立,它利用 Hadoop 这一开源技术帮助公司搭建他们的大数据系统,Hadoop 可以利用一些价格低廉的硬件就完成大量的数据分析,所以非常受大小企业欢迎。Cloudera 的创始团队包括前 Google、Facebook、Yahoo 以及 Oracle 的员工和高级工程师。目前,很多大公司都在使用 Cloudera 的整套系统,包括 AOL、CBS、Ebay、摩根斯坦利以及迪士尼等。
市场分析机构 IDC 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到 2017 年,大数据技术和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20 亿美元,年均增长 27%。目前, 英特尔已经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的芯片领域落后了,因此公司希望未来能成为物联网市场的主导者,为新硬件设备和用于分析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的服务器软硬件提供处理器。
[本文编译自:reuters.com]
融资
从金山词霸分拆,英语口语在线培训平台呈现真人外教 1 对 1
“好外教”创始人赵凯今天向36氪确认,他们已经获得联想之星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金山集团也参与了本轮投资。“好外教”原本是金山词霸的内部孵化项目,去年年底时正式完成了从金山词霸的分拆,分拆之后业务层面与金山独立结算,管理团队占据大股。
“好外教”是一个真人外教 1 对 1 英语口语在线培训平台,外教资源来自美国,通过和学生进行在线授课、口语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其课程价格有 5499、6999、8999 元三个层级,相对低于线下机构一对一的口语培训费用。主要面向商务过程中需要使用英语的白领人群以及在校学生,并有大部分 C 端用户是从金山词霸导入。
该轮融资过后,“好外教”将把资金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 To B 业务的拓展,目前“好外教”已经确立了与韦博英语进行合作,通过线下的传统英语培训机构获取生源,并与线下机构分成。这也是其模式当中很特别的一点——一般在线英语培训都面向 C 端用户收费,但赵凯笑称做 C 端太苦了,还希望在用户获取的模式上走一些不太一样的方向,所以“好外教”同时有 To B 和 To C 两种模式。
另外一个资金用项则是在移动端产品开发上,但目前赵凯并不愿意透露过多细节,只说会是比较轻的模式,并且和 PC 端很不一样。未来还可能推出更加细分领域的内容。
去年,91 外教龚海燕发现口语外教市场太小,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入梯子,让在线口语外教市场蒙上了阴影,直到 12 月份51Talk获得顺为基金领投的1200万美元B轮投资,今年年初 VIPABC 背后的TutorGroup又完成1亿元的B轮投资,这块市场才有些回暖。或许正如赵凯所说,做 c 端用户是苦活,需要寻求不一样的模式才能更好的生存。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苑伶]
融资
对接线下临时工市场的众包任务平台Gigwalk获B轮融资1000万美金
今天,面向移动“临时工”大军的任务众包平台Gigwalk今天获得B轮融资1000万美金,领投方为Nokia Growth Partners和Randstad Holdings。目前该平台上拥有50万待命的临时工,即Gigwalker,而且,该平台偏向为企业用户对接线下弹性劳务市场。
企业用Gigwalk发布付费任务,所有“临时工”都能在 Gigwalk 的移动应用中看到这些任务更新。你可向企业自荐,完成任务并通过验收后,收入就会打向你之前绑定的 Paypal 账号中。且信用评价也是伴随每个 Gigwalk“临时工”的重要指标,它会影响后续的任务应征。基于位置的任务划分也是 Gigwalk 应用的特性,让人们可以找到离自己较近的任务,提高任务完成效率。
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大型连锁超市要在全国统一搞活动,为了监督他们是否按时、按要求执行,就可在此发布任务,拍照发送给企业方验收,即可获得相应报酬。
类似的任务平台还有TaskRabbit和Zaarly,国内的有求吧,街区等,不过这些平台主要是个人 (C2C) 的任务需求。而 Gigwalk 为企业弹性用工市场做了不错的尝试。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Chloe]
融资
把大数据带到任意一家企业, Cloudera刚获得一轮1.6亿美元的投资
为企业级市场提供大数据系统处理的创业公司 Cloudera 刚获得一轮 1.6 亿美元的融资,此轮融资由 T. Powe Price 领投,Google Ventures 等跟投。
Cloudera 于 2008 年正式成立,它利用 Hadoop 这一开源技术帮助公司搭建他们的大数据系统,Hadoop 可以利用一些价格低廉的硬件就完成大量的数据分析,所以非常受大小企业欢迎。Cloudera 的创始团队包括前 Google、Facebook、Yahoo 以及 Oracle 的员工和高级工程师。
目前,很多大公司都在使用 Cloudera 的整套系统,包括 AOL、CBS、Ebay、摩根斯坦利以及迪斯尼等。
Cloudera 的上一轮融资是在 2012 年 12 月份,公司当时融资6500万美元加上今天的这轮融资,Cloudera 的融资总额已达 3 亿美元。有消息称 Cloudera 最早可能于今年上市。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欧开磊]
融资
泛IT教育的MOOC平台“开课吧”获2000万美元A轮融资,今年内推出500门自制课程,发展C端用户完成线上到线下的教育闭环
垂直泛 IT 教育领域的 MOOC 平台“开课吧”今天向36氪确认已获得 2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由复星集团旗下的昆仲资本以及另一家暂时未公开的投资机构投资。融资完成后,开课吧将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内容制作,计划在今年内推出自制的 500 门在线视频课程。
我们曾于去年“开课吧”上线之初报道过它,你可以将其看成“Lynda+Coursera 模式”的合体——它所有课程都由自己的团队拍摄,经过与老师协商知识点划分、视频拍摄录制、后期互动效果制作等环节后才会发布。而学生学习其课程的模式则与 Coursera 相同——学生们可以选修某位老师开的课,并完成作业、讨论、课后测试等环节,最后拿到证书,获得可在高校中转换的学分。
但去年刚上线时,开课吧的多数课程还是来源于其背后的线下教育机构“慧科教育”,而慧科教育做的是面向 B 端的服务,即与大学合作进行学科共建,由高校提供教学场地和学生,慧科教育则提供教育解决方案,包括教学师资、课程体系规划、线上教学内容的制作等服务,因为慧科教育有和 IBM、百度等企业内部的一线技术人员资源,可以教授业内前沿的技术,这正是大学所匮乏的资源。但也因此,慧科教育所产生的内容更适合大学教学、更为专业和细分,并不能满足开课吧泛 IT 教育的多种类需求。
所以此次融资后,“开课吧”将会把资金投入内容制作,他们计划在今年内推出 500 门自制的在线视频课程,丰富网站的内容。而在这之后,“开课吧”打算将自己的软性 API(即自己的视频制作团队)开放给 CP,为有好的课程内容的机构或者老师提供视频课程的拍摄、制作,把控内容质量,最后将质量符合要求的在线视频课程发布到平台上。
有了内容,C 端用户会随之而来,而当拥有大量用户之后,“开课吧”计划为用户提供学习后的后续服务,比如职业技能的测试和认证(可以颁发学校、业界或者是政府机构的认证证书),以及通过数据挖掘切入 IT 领域的招聘,完成从教学入口到最终将学生输入线下企业的闭环。因此,课程内容、导学服务以及后续的招聘等增值服务都可以为其盈利点带来想象空间,不过目前开课吧所有的课程都还是免费向学生开放。
在今天的采访中,开课吧创始人方业昌说,之所以此次会选择复星集团的投资,是因为在复星的多产业背景之下,他们投资的风格是追求长线的价值投资而不是短期的利益回报,这个说法也和业内普遍认为在线教育行业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指数型增长的观点相合。而随着有内容资源优势的团队(比如开课吧和智课网)不断成长并拿到高额融资,同时有流量优势的平台巨头(比如淘宝同学和YY)进入在线教育领域,早期靠提供技术平台起来的在线教育领域创业公司,很可能会因为流量不足、同时缺乏优质内容而渐渐走入困境。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苑伶]
融资
以众包的问题证明你的职业能力,在线技能测试平台Smarterer再获160万美元融资
Smarterer 的理念是通过回答一些问题来评估用户对某项技能的掌握能力,如同一场只有选择题的考试。如今,在 Smarterer 上被回答的问题已经超过 2500 万个。
目前 Smarterer 上的问题种类繁多,从网站设计,音乐,到金融都有。而这些问题大多是众包给 Smarterer 的用户的。也就是说,Smarterer 不必成为问题的制造者,只需要审核用户上传的问题的质量就可以了。
Smarterer 有一套评估用户的技能熟练度的算法。对于与某项技能的相关问题,Smarterer 会建立起一套题库,并且将题库中的问题难度进行分级。如果用户回答问题正确,Smarterer 给出的下个问题则会提升难度,如果答错了则会降低难度。当回答了一定数量的问题后,题目的难度水平会维持在某个范围内,Smarterer 会根据这些信息对用户给出技能的熟练度评分。由于题库中问题量庞大,题库能有效遏制背答案的可能性。
Smarterer 称,企业用户可以利用这套测试来评估员工在各方面的能力,并且将他们有机的组合起来,比如将一些在不同方面”偏科“的员工分进同一个团队,实现协作互补。
不过,需要指出来的是,目前 Smarterer 的机制更适合评估编程、金融、数学这些易于量化的能力;对于销售技巧,文章写作等却有心无力。比如在对“文章写作”的考核中,大量出现“什么叫 bumping heads”,“用来说服人的文章叫什么”等问题;它们几乎不考察文章写作的能力本身,并且是否不写文章只回答选择题就能测试出写文章的能力也十分让人怀疑。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暮山]
融资
行业融资信息:技能分享和学习服务SkillShare获得600万美元B轮投资
1、技能分享和学习服务SkillShare获得600万美元B轮投资
SkillShare(http://www.skillshare.com/)成立于2010年,是一个主打技能分享、人人都可能成为老师的在线学习及课程服务平台,目前拥有超过500个课堂,听课人数已超过10万人。该公司日前获得600万美元B轮投资,由Union Square Ventures、 Spark Capital等联合投资,这样该公司累计融资达到1100万美元。
2、销售管理服务ClearSlide获得5000万美元C轮投资
ClearSlide(https://www.clearslide.com/)成立于2009年,是一个面向企业的销售管理工具,为一线销售人员提供一个基于浏览器的数字面板,提供销售文件管理、客户管理、协作分工和交流等。该公司日前获得5000万美元C轮投资,由The Social+Capital Partnership 领投,Greylock Partners、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Felicis Ventures 、Comcast Ventures 、Silicon Valley Bank 跟投,这样该公司累计融资达到8900万美元。
3、云端应用管理平台Bitium获得600万美元A轮投资
Bitium(https://www.bitium.com/)成立于2012年,是一个为企业提供各类应用、工具、SaaS软件等服务的管理平台,支持一个账号登陆所有SaaS、各类SaaS的集中认证和分发服务等。该公司日前获得600万美元A轮投资,由Polaris Partners 领投,Resolute.vc、 Double M Partners、 Social Leverage 、Lazerow Ventures、 Karlin Ventures、 Amplify Partners 等跟投,此前该公司曾获得240万美元种子投资。
融资
销售活动管理平台ClearSlide获5000万美元融资
销售活动管理平台ClearSlide刚刚获得了 50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
销售代表最主要的任务是沟通。与客户的沟通。通过演示、电子邮件、电话、视频对话等手段将公司的产品推销出去给客户。另外就是销售代表之间的交流。将其他销售代表行之有效的手段传播给其他销售代表有利于整体销售业绩的提升。
销售活动管理平台 ClearSlide 就能做这些事情。ClearSlide 是一家销售活动管理平台初创企业,成立于 2009 年,可为销售代表和管理层提供实时的可视化及分析。
ClearSlide 为销售代表提供了一个基于浏览器的数字仪表盘,用户可用它来上传 PPT、DOC、PDF、各类视频、交互网页、Flash 等类型的文档。上传完毕后,销售代表可以让潜在客户通过一个添加有公司域名的 URL 来浏览内容。此外 ClearSlide 还提供相关分析数据,以便于了解客户与特定共享内容的交互方式。ClearSlide 的服务以 web service 的方式提供,销售代表只需一个 URL 地址即可完成文档共享、电话及聊天会话的发起。简而言之,这是一款以销售代表为中心的销售活动管理平台,可提高销售人员的效率。
此轮融资由 Social+Capital Partnership 领投,Greylock Partners 及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等也有参与。加上 2 年前的1100万美元A轮融资及去年 28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此轮过后 ClearSlide 的总融资已达 9000 万美元。
根据公告的消息,去年该公司收入增长了 2.5 倍多,客户群也实现翻番,其知名客户包括 Rackspace、汤姆森路透、华尔街日报、LinkedIn、Intuit 及 Comcast 等。此轮融资所得将用于公司扩充以更好地支持不断壮大的客户群。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boxi]
融资
为企业提供单点登录的公司Bitium获650万美元A轮融资
SaaS (软件即服务),包括企业所使用的协同工具、CRM、会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市场营销工具等,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购买的 SaaS 也越来越多,由此也带来很多问题,例如不同的平台的身份认证过程不同,新加入员工如何接入企业现有的系统等。云应用管理平台Bitium正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在 Bitium 平台上,企业可以实现单点登录,通过一个帐号接入各个 SaaS 系统内,而每个使用的员工并不需要知道原帐号的密码。在 Bitium支持的1500多个应用中,既包括 Google Apps,Salesforce.com 这样的大公司产品,也包括许多不知名的软件。
据 Recode 介绍,在这个领域,市场上已经有一批有力的竞争者,比如通过 4 轮融资已经获得了 8000 万美元的Okta;今年正在筹划 IPO 的Ping Identity。尽管如此,Bitium 仍有有着独特的优势支持者它不断地发展。
首先,Bitium 支持企业无限添加用户数,企业可以很便捷地添加 SaaS 使用者,从 CEO 到实习生,甚至是公司外部的合作伙伴都可以。同时,企业也可以取消离职员工的权限而不用改变所有帐号密码,从而有效的规避了风险。此外,Bitium 还为企业提供了分析系统,管理者可以查看企业各个 SaaS 的使用报表,从而为企业的管理做出正确的决策。
Bitium 近日获得由 Polaris Partners 领投的 650 万美元 A 轮融资,加上其此前获得的 240 万美元的种子轮,总融资额达 890 万美元。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recode.net, pando.com]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