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获5100万美元 B 轮融资,「TripActions」用员工商务差旅积分回报公司 据外媒 Venturebeat 报道,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的商务旅行预订服务平台 TripActions 获 5100 万美元的B 轮融资,据悉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其团队、拓展业务,特别是客户服务业务。领投方为Zeev Ventures和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截止目前,该公司的融资总金额已经达到了7820万美元。 TripActions 公司可以帮助企业用户更高效地管理自己的商务旅行支出,通常情况下,员工在商务旅行时,总会多花些钱,这样会给企业增加不少成本。所以 TripActions 公司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指定的目标差旅预算下,为他们提供积分奖励——该公司将此项服务命名为“TripBucks”,用户可以利用这些积分直接兑换亚马逊礼品卡或是其他商品。 TripAction 通过分析此趟旅行所需的航班、酒店等费用,制定出一个大致的收费标准,若是所花费用少于此标准,省下来的钱会以代金卡的形式发放到 Lyft、Uber、Airbnb 或者亚马逊的账户中。 TripActions 并不是第一个提供企业商务差旅积分回报服务的公司,他们在这一领域里最大的竞争对手有 Rocketrip 和 TravelBank 两家公司。 不过,在 TripActions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riel Cohen 看来,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于“专注于移动端”,而且“库存量充足”。据悉,该公司正在研发更多个性化功能,以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 国内也有很多企业看上了企业差旅服务领域,比如阿里巴巴在2016年推出的阿里商旅,为企业提供“免垫资、免发票、免报销”的三免政策,每月供应商们(比如酒店、各大航班公司)会通过阿里商旅和企业统一结算,并开一张大单子,这就免去了个人在使用这些服务时垫资、开发票、贴发票等一系列繁杂流程。 阿里商旅背靠钉钉这一大型流量入口,自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类似于 TripAction 这样的企业,只能一家公司一家公司的谈,不过还好,市场足够大,有足够多的想节省成本的小型企业,只要真正能带来实惠,相信他们会买单。当然公司还可通过给第三方旅行供应商引流来盈利。   原创文章,作者:徐宇。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硅谷
    2018年03月17日
  • 硅谷
    学历和履历上链大势所趋:MIT发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学位证书 策划|Tina编译|核子可乐区块链前哨导语: 麻省理工学院(MIT)使用区块链技术发布了首个数字学位证书。该学位证书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或直接发给雇主,这些证书可”防篡改“和”可验证“真假。作为试点计划,麻省理工学院已向 100 多名毕业生颁发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证书。该试点项目是 MIT 与名为 Learning Machine 的软件公司合作的成果,专门针对学术、专业与劳动力等认证场景。也就是说以后无论学位还是工作经历,都造不了假了!更多干货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区块链前哨”,(ID:blockchain-666)  去年,以打造精英人材而闻名全球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曝出一桩特大丑闻 ---- 德高望重的招生部主任、56 岁的玛丽莉. 琼斯女士居然持假文凭,且一瞒就是 28 年!MIT 表示,招生部主任诚信出问题,那么就可能会成为新生的坏榜样。而现在他们的区块链学位证书项目,将能杜绝假学历现象,并将对学历认证带来根本性的变更! 麻省理工学院(MIT)与该软件公司于 2016 年共同创建了 Blockcerts 开放标准,现在已经开始通过其 Blockcerts 平台进行文凭颁发。这套平台属于一款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的应用程序,负责为学历证书的颁发提供防篡改且不可变的分类账机制。 Blockcerts 旨在创建出一套开放性基础设施,帮助毕业生轻松访问并验证其获得的文凭。Blockcerts 开发团队解释称:“Blockcerts 提供一套去中心化验证系统。比特币区块链在其中充当信任提供方,凭证具备防篡改与可验证特性。Blockcerts 适用于学术、专业与劳动力等认证场景。” 使用比特币区块链的理由为何麻省理工学院采用比特币区块链,而非授权分类账进行文凭颁发? 目前,众多大型集团及企业纷纷开始使用授权或中心化区块链——包括辉瑞与 Genentech 等。这些医药巨头的市值总额高达 3000 亿美元,且需要利用区块链技术以灵活方式实现每秒对数千个数据点的处理能力。 不过对于学历证书及文凭等文件来说,由于对灵活性及数据点处理能力要求不高,因此使用不可篡改的比特币公有链网络往往更为合适。 因此,通过将麻省理工学院创建的学历证书及文凭嵌入比特币交易当中(相关记录最终会被发送至比特币公有链),Blockcerts 应用程序及麻省理工校方将允许学生及企业未来利用比特币区块链对此类资料进行验证。 麻省理工注册处处长兼高级副院长 Mary Callahan 表示:“从一开始,我们的主要动机之一就在于让学生们成为自己证书的展示者。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记录,并能够以安全方式与任何人分享其决定展示的资质。” Learning Machine 公司(即 Blockcerts 背后的软件开发商)联合创始人兼 CEO Chris Jagers 进一步强调称,像 Blockcerts 这样的平台之所以特别重要,主要是因为即使是麻省理工学院作为证书颁发方最终不再运营或彻底倒闭,学生及企业仍然能够在比特币区块链上验证自己的凭证——这一点在本质上具备不可变性。“即使作为供应商的我们不再参与,麻省理工学院仍然能够顺利发布已经存在的正式记录信息,人们也可以继续拥有并使用自己的正式记录信息——这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 不再需要授权区块链Blockcerts 也证明了比特币区块链作为应用程序基础设施,在商业领域的适用性。授权与中心化区块链在数据处理需求较低的场景下并不必要,这时我们往往更多希望利用区块链的安全性优势。 对于麻省理工学院而言,比特币的安全性与不变性才是关键——因为学历证书与文凭对于学生及专业人士而言,同样属于极具价值的重要信息。同样的,利用公有链网络还能够让该应用程序以开源软件形式运行。 Blockcerts 团队表示:“Blockcerts 的核心具备开放特性,其属于开源软件,且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开发者社区。只有开放的标准才能够让个人完全控制自己的学历记录,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学历证书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标记,同时也是带来更好工作岗位或教育资格的‘门票’。我们可以用这些记录进行自我描述,并说明我们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如今的自己。” 同时我们将 MIT Media Lab 该项目博客进行了翻译,文章如下: 区块链学历证书系统设计 我们从区块链上的学历证书系统设计中学到了什么? 过去一年当中,我们一直在努力构建一套工具,旨在利用比特币区块链与开放徽章规范实现数字证书的颁发、展示与验证。今天,我们将基于 MIT 开源许可发布我们的代码版本一,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朋友完成类似的目标。除了开放代码之外,我们还希望分享这项设计背后的一些基本思路,并讨论其它一些与数字信誉管理工作相关的有趣问题。 您可以通过以下链接通过我们的项目主页访问源代码、文档以及讨论内容: http://certificates.media.mit.edu。 这套证书架构的整体设计非常简单。证书颁发者签署一份结构良好的数字证书,并将其以散列方式存储在区块链交易当中。交易输出则会被分配给对应收件人。在建立这一项目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学习到大量区块链相关知识,同时还了解到该项技术如何立足证书概念塑造社会经济实践。我们希望通过本文共享自己所面对的部分实际任务,以及我们作出的具体决定与相关原因——对于有意利用区块链架构开发数字证书系统的其他开发人员及机构来说,这些应该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事实上,我们遇到的相当一部分最有趣的挑战在本质上与技术无关——当然,我们也无法简单将其与技术彻底区分开来,因为正是这些小小的设计决策最终将从根本上塑造行为方式。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选择采取较小的实验步骤,由实际用户对系统进行测试,同时根据我们持续学习中获得的认知不断进行修改。区块链是一项相对较为年轻的技术,其复杂性与不变性使我们必须在考虑设计决策时,认真思索每一个决定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 我们这套工具的版本一希望能够成为其他研究人员与实验项目的重要起点。而对于希望推出数字证书系统的机构,我们建议您等待版本二的出炉。目前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进行重新设计,并承诺继续在同样的 MIT 开源许可之下发布该项目的后续版本。  颁发者、查看器与架构以下三套库构成了我们数字证书的基本架构: Cert-schema 用于描述数字证书的数据标准。数字证书在本质上是一个 JSON 文件,其中的代码包含证书颁发方将证书置于区块链当中所需的必要字段。我们尽可能保证这套架构与开放徽章规范相吻合,并希望下一套版本能够与该规范更紧密地保持一致。 Cert-issuer 获取 JSON 证书,为该证书创建一条哈希(即用于对大型数字文件进行惟一性标记的短字符串),并通过来自颁发方的地上向收件人地址广播比特币交易,从而将所颁发证书以哈希形式嵌入至 OP_RETURN 字段当中。 Cert-viewer 用于在数字证书颁发完成后,显示并验证该数字证书。查看器代码还将为用户提供请求证书以及生成新比特币身份的能力。 数字证书的重要性在本文中,我们不再重复关于证书及验证的常规思路,但如果大家希望了解更多背景信息,请查看我们此前发布的文章(https://medium.com/mit-media-lab/certificates-reputation-and-the-blockchain-aee03622426f)。 我们之所以立足这一领域设计新型解决方案,主要是考虑到现有方法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序的局限性。如果验证系统效果不佳,那么不仅会导致运作效率低下——例如造成繁琐且昂贵的在校成绩单查阅过程——更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例如学生因无法提供结业证书而无法进一步接受教育。数字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这两种难题。 拨开炒作迷雾关于区块链概念的炒作状况,我们需要保持审慎的心态。在致力于推进此项目的一年当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验证系统已经成为一大热门议题(您可通过各类搜索引擎了解到相关情况)。毋庸置疑,其中相当一部分表述都存在夸大(部分批评意见也同样如此)。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区块链技术比大多数人想象当中都要复杂得多。虽然立足区块链构建应用程序正变得越来越简单,但仍然鲜有人能够深刻理解其内部运作原理(我们自己也不敢说摸透了区块链的一切)。区块链绝不是种能够轻松搞定当前一切凭证难题的简单解决方案。不过必须承认的是,其确实为改进我们的现有系统带来了一些可能性——而这也是令我们感到兴奋并积极探索的根本原因所在。 为什么选择比特币区块链?为何不选择以太坊?简单来讲,当我们开始尝试时,以太坊还拥有一种基本思路。另外,比特币亦是迄今为止经过实践验证的、可靠性最高的区块链。再有,矿工们相对强大的利益驱动因素以及面向比特币(以及比特币相关企业)的金融投资也将使其拥有更为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的解决方案并没有锁定在某一特定区块链身上——我们完全能够轻松将证书发布至其它区块链当中。但对于我们希望完成的主要任务而言,比特币区块链已经能够提供充足的功能。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对智能合约的巨大潜力不感兴趣 ; 实际上,我们正在讨论以太坊侧链的潜能,并希望借此降低交易成本并进一步进行功能扩展。  处理公 / 私钥对我们的系统利用公钥 / 私钥对以验证颁发者与收件者。这虽然是个强大的概念,但我们发现其在实践执行当中其实有点让人头痛。在理想情况下,证书收取者(例如毕业生或研讨会参与者)将创建自己的密钥对,而后与我们共享公钥以申请证书。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涉及极为复杂的技术体系,这极大限制了此类作法的泛用性。目前,虽然共享证书链接的方法确实简单易行,但未来我们需要提供更好的方式以确保非技术用户也能创建并管理自己的密钥。最好的解决方案当然是建立学历证书钱包,其基本特性与用于存放及交易比特币的钱包保持一致。另一种选择则是使用预先创建并共享密钥的纸质证书系统(证书制作完成后相关密钥将被销毁),但这将对证书颁发机构的可信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证书撤销我们希望继续保留撤销证书的能力。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利用区块链进行证书颁发仍然抱有顾虑,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害怕自己的设计方案中存在根本性缺陷。我们在当前系统(版本一)中提供的撤销功能实际上并非删除——我们无法对区块链中的任何信息进行实际删除,而只是由颁发者或者收取者设置的标记,用以表示他们不再承认证书的有效性。 用更专业的话来讲,我们创建出两个包含 0.01 美元的产出,其中一份被分配给收件者,另一个被分配给颁发者。要撤销证书,双方都需要花费该产出方可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其更像是所有用户都必须达成共识的约定。我们的查看器代码遵循这一约定,同时检查其中是否设置有撤销标记 ; 但其它查看器则可选择将其忽略。我们正在重新考虑这一设计选择 ; 在未来的版本二当中,我们还将探索其它撤销方法,从而取消用户展示或验证已撤销证书的能力。目前我们想到的方法包括版本控制与维护撤销列表。版本控制(例如在投入一系列产出后得出的最新证书版本)方法听起来比较无趣。相比之下,撤销列表则得到各证书颁发机构的广泛使用——开放徽章与 X.509 证书等皆采取这种方法。  隐私尽管很多人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黑幕交易,但其在本质上只是一套公开且不可变的空间——每个人都能够访问其内容,且一切已经生成的内容都不可删除。另外,证书只有在被绑定至某一个人时才拥有实际作用。 正因为如此,保护私人数据就变得非常重要。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能够证明其(而非其他人)获得了特定证书 ; 另一方面,学习者还应当能够向其选定雇主披露相关信息,而不必将资料彻底公开。我们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同事正在研究如何提供更为复杂的私人数据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目前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我们目前的解决方案当中,我们希望在混淆(使非授权用户更难发现其不应访问的信息)与可用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确保缺少高级技术能力的机构或学习者也能够顺利使用这些凭证。我们通过对证书进行散列处理(其中包含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并仅将其保存在区块链之上的方式达到这项目标。如果有人希望验证证书的有效性,则只有两种途径可以实现——学习者主动公布证书,或者查看者知晓该证书在区块链上的具体位置。 图片: 验证数字证书的过程。您可以手动验证证书,也可以在证书查看器库中使用我们的验证码 治理权学习者是否有能力选择其希望与他人共享的具体历史片段?在传统证书当中,学习者已经能够针对不同目标建立不同的经验描述。举例来说,如果一位对食物及写作抱有兴趣的学习者,应该可以在申请新闻工作时强调自身的写作经验、并在申请厨师职位时凸显自己的美食积累。另外,学习者们可能还需要在面试当中以不同方式讨论这些经历。一部分企业雇主可能更希望以更透明的方式了解潜在员工的一切 ;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者显然没有无底限地满足此类要求的理由。因此,如果没有良好的保护措施以保障这些个人信息的分享,那么披露资料所带来的风险将超过收益。这无疑是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因为在雇用新司机之前,大家希望了解其是否曾经有过酒驾经历 ; 但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交给法律及社会制度来解决——而非寄希望于新型技术系统。 有些人会选择公开自己的学历背景(例如在领英上进行展示),但有些人则希望只在必要时提供。我们的目标是在使用数字证书时,为学习者提供类似的灵活性。当学习者决定将信息与潜在雇主共享时,亦可指定其中需要分享的具体内容。虽然也能够在区块链中对学习者可能获得的其它证书进行搜索,但这些证书的实际内容都将被加密。不过,这样的设计也有其缺陷。举例来说,如果颁发者只提供了一种证书类型,人们仍然有可能会搜索到该颁发方在区块链上的全部交易,并据此推断可能的对应接收者。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致力于将版本一升级为版本二,从而进一步提升这类追踪活动的难度。  追踪使用与价值追踪证书的使用亦是证明个人价值的方式之一,我们认为这一方向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还缺少明确的设计方案。举例来说,如果能够发布雇主所关注公开学历记录(除常青藤联盟等公认的资质之外,还可能包含其它一些较为小众或有针对性的偏好),学生们将能够更明确地决定选择哪些课程。要以这种方式对我们的架构进行扩展,目前两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分别为“交易披露”与“代理披露”。第一种方法会将公开证书作为一种允许公开的交易类型,从而生成可供他人使用的元数据。第二种解决方案则要求用户通过第三方服务进行证书验证(例如通过网站向雇主展示这些证书——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第三方服务可能由证书颁发机构提供)。版本一当中并不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希望能够在版本二中将其实现。  版本二We mentioned above that version 1 was for experimental users and researchers. For version 2 we are making some architectural changes, but we also focus on documentation and deployment, to make it easier for other institutions to get started. 我们在之前已经提到,版本一将主要面向实验性用户与研究人员。在版本二方面,我们正在对架构进行部分修改,同时亦将高度关注文档与部署层面,从而显著简化其它机构的上手难度。其中最大的技术变化在于证书数据的实际存储方式。在版本一当中,每份证书都对应比特币区块链上的一次交易。虽然这种直接映射方式非常适合证书颁发流程(即由颁发方到收取方间的实际交易),但其仍然存在着不必要的浪费。 在版本二中,我们会将证书数据存储在 Merkle 树(一种能够实现高效存储的加密架构)当中,同时保留各用户指向对应证书的能力(而无法访问或控制其它证书)。Merkle 树的 root 仍会被记录在比特币区块链当中,从而保持区块链的优势。但这又带来了其它有趣的挑战,因为 Merkle 树往往由颁发方——而非收取方——维护。不过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基于钱包的证书管理方法(以及在区块链中存储对证书数据的引用活动)仍然能够确保收取方完全控制自己的证书。  上手 / 参与我们新项目的主页为: http://certificates.media.mit.edu,您可在其中找到所有源代码文档以及示例链接。如果您打算进行相关实验,请考虑加入 GitHub 库以获取颁发方功能(cert-issuer),我们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围绕版本二进行技术讨论。对于特定项目中遇到的功能请求、错误或其它问题,我们建议您有针对性地提交 GitHub 问题或 pull 请求。 参考链接: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why-mit-implemented-bitcoin-blockchain-to-distribute-diplomas-instead-of-permissioned-ledgers https://medium.com/mit-media-lab/what-we-learned-from-designing-an-academic-certificates-system-on-the-blockchain-34ba5874f196
    硅谷
    2018年03月13日
  • 硅谷
    Gusto (Zenpayroll)创始人给早期HRTech创业者的建议 作者:Tomer London 当我们在2012年冬天从Y Combinator毕业时,我们拥有相当有限的工资产品和少数早期本地客户。今天,我们很自豪地为全国各地超过6万名充满激情的小企业提供现代化的薪资,福利和人力资源服务。 上周,我开车到山景城(Mountain View),迎接了新的YC Winter '18新一批,并分享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一些种子阶段的经验教训。我很乐意在这里分享这些信息,并希望他们也会对其他企业家有所帮助。 在种子轮后你的头号优先事项:找到你的10X-er 我真的相信要建立一个伟大的产品,你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 那么谁应该是你的第一个雇员?找出你需要球队以两到三个超级大国区分从竞争产品。然后聘请每个超级大国的团队成员。如果你选择正确的话,这些人将成为10x-ers谁将为您的长期产品差异化奠定基础。 例如,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ADP和Paychex分别成立于1949年和1971年,远在互联网之前。因此,他们几十年来的重点就是遵守法规和声誉。我们知道,现代的,愉快的体验设计对于打乱我们的行业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的第一个雇佣人员和10x-er是一位出色的产品设计师,他帮助我们打造了一种客户无法停止夸夸其谈的产品体验。 在面试候选人时,优化他们的优势,而不是缺乏缺点。例如,找到一位在体验设计和前端开发方面出色的设计师是理想的选择。但通常情况下,最好的将在一个而不是另一个中变得更强。雇用他们的力量,庆祝他们的伟大工作,并与他们互补的团队成员。创业公司是一项团队运动。 当你找到符合你要找的人的时候,关闭他们就像你的生活依赖于它! 始终关注人才 不要采用招聘的捷径。假阴性雇员比假阳性雇员差100倍。 有时创始人在感到时间压力时会妥协(“但我只需要两名工程师就可以快速启动我的下一个版本”)。为了避免陷入绝望,总是在寻找人才。保留一个伟大的人与超级大国的名单,将区分你的公司,要求介绍他们,并分享你在做什么。我从不后悔花时间认识优秀的人。 我在Gusto托创造的一些最佳雇用人员是我多年以前认识的供应商,同行企业家,同学和同事。我们多年保持联系,并与他们分享我的旅程,寻求反馈和想法。当合适的机会来临时,他们加入我们的团队,帮助我们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Josh Reeves和Tomer London与最近一批YC公司进行了会谈。Gusto的第三位共同创始人Eddie Kim当时正在旅行。将您的产品量身定制给遇到麻烦的客户群 要找到适合的产品市场,寻找极度的挫折感。找到一套完全被他们当前的解决方案所激怒的客户群。这些客户可能被当前的供应商遗忘,或者只是非常小众而且很难理解。 在Gusto的情况下,我们的行业历史上忽视了小企业或拒绝为他们服务。结果,58%的小企业仍然用笔和纸来管理工资,而且由于工资差错,每年有40%的企业被罚款。 这是疯了,小企业应该更好。他们理所当然地生气。 将您的产品定制到一个令人生气的客户群。在他们习惯于痛苦的地方让他们感到愉快。赢得忠诚的推动者,他们会通过起伏来坚持你,并引用其他人。在古Gusto我们都是关心小企业。我们维持70岁以上的网络促销员分数(Net Promoter Score),而我们的大多数竞争对手的分数均低于零。如果这是有线行业,我们的竞争对手就像康卡斯特,而我们是Netflix。 对你的行业的未来充满自信 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应该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内对他们的行业看起来如何有强烈的假设。为了告知您的愿景,请花更多时间与潜在客户在一起,了解他们今天的身份,并了解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什么人。 简单的客户访谈是不够的,因为您只能询问客户当前的期望,而不是他们未来的期望。相反,制作逼真的解决方案原型并展示给客户观察他们的反应。寻找“哇”的时刻,当你找到他们时,不要放手。我推荐GV Design Sprint方法论来搜索哇。 例如,在我们的客户完成待办事项列表中的所有任务后,例如运行工资单,我们祝贺他们并用冰淇淋锥让他们微笑。 定义好工艺并为之奋斗 随着团队尽可能快地移动,留下精湛技艺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您发货,客户会注意到,团队成员会注意到。每个人都注意到。 在Gusto,我们的工程和设计团队花费了25%的时间来处理技术和设计债务,重新审视和改进旧代码和设计。我们最近也开始做Polishathons,并且一直在努力提高我们的代码质量。 要建立一个伟大的产品,定义什么好工艺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然后,总是争取维护它。 谢谢阅读!我会遵循我自己的建议,并以招聘结束。如果你喜欢这些想法,那么来自哪里更多。 I’m a Cofounder of Gusto, Here’s the Advice I Give Every Startup Founder 以上由AI自动翻译,HRTechChina 倾情呈现,仅供参考。
    硅谷
    2018年03月12日
  • 硅谷
    回顾 Google Hire 半年我们发现Google 进入HRTech的决心-- It’s Not Slowing Down 去年7月的时候,我们发布了Google做ATS服务了。。刚宣布推出了一个与G Suite集成的新招聘应用程序,直白点讲就是GOOGLE做ATS服务了 现在过去半年多了,我们看下Googel Hire怎么样了,进入HRTech的决心是否有减弱呢?很多人当初并不看好Google。 实际上我们发现: · 与Gmail 的整合 随着超过十亿包月用户强劲增长,该平台是消费者渗透的主宰。也就是说,使用Gmail增强其Google Hire服务非常合理,不仅从用户角度而言,也是一个战略。 · 全美TOP25的ATS 排名 24 Ongig的一份新报告称,Google Hire现在是所有调查中排名第24位的ATS,享受0.78%的市场份额。这不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份额,但考虑到它已经不到一年了,而且它已经比爵士HR,Kronos和CATS等老的定时器更大了,那么它不算太破旧。这份报告 追踪了4,218名高层雇员和他们使用的ATS。 · 中小企业ATS TOP10 同样的Ongig报告称,Google Hire已经是中小企业的10强供应商,或者是那些开放职位少于25人的公司,占据2.65%的份额。Greeenhouse 首次以17.13%排在第一位。Google也是整体上增长最快的ATS,但考虑到它从零开始,这并不令人意外。Ongig表示,“谷歌继续与他们的新ATS软件取得进展。如果他们真的为此付出,他们可能会成为前10名安非他明类兴奋剂。“ · Cloud Job很快进入正式版本 google 喜欢用beta版本出名,但是这次他们很快可能会推出正式的API · 没有足够的网络档案,但是会有新动作 Google可能没有LinkedIn所拥有的用户数据,但是整合专业档案数据的网络可能会非常迅速地使其真正变得非常危险。这不是直接来自该公司的任何人,但我的消息来源说,即将到来的事情将使Google雇用一个宝库来搜索候选人,然后是一些“酷炫的AI功能”。 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的目前大部分ATS客户的职位空缺少于25个。 最后我们判断 Google会看看它是否开始吃自己的狗食。正如Ongig在其报告中所言:“Google ATS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就是Google / Google何时将Google Hire作为ATS系统用于其庞大的内部人员。 这意味着谷歌将其扩展为真正的企业级ATS,可以吸引大型财富500强雇主。 以上是Google Hire 的半年总结。 由AI 翻译完成,仅供参考。 欢迎参加4月20日 在中国 上海 举行的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带你了解最新的人力资源科技动态,最酷的产品和实践,最激动人心的HRTech趋势。目前报名都是免费的,请点击下面连接! http://www.hrtechchina.com/17661.html     英文版本: Check it. Gmail integration.There are fewer advantages Google has that are more impactful than Gmail. With over 1 billion monthly users strong, the platform is a juggernaut of consumer penetration. That said, using Gmail to boost its Google Hire offering makes perfect sense, from not only a users perspective, but also a strategic one. Checkout its YouTube video detailing the latest update. Top 25 ATS.A new report from Ongig says Google Hire is now the No. 24 most popular ATS across all it surveyed, enjoying 0.78 percent of the market. Not an earth-shattering share, but considering it has been less than a year, and it’s already bigger than old timers like Jazz HR, Kronos, and CATS, then it’s not too shabby. The report tracks 4,218 top hirers and the ATS they use. Top 10 ATS for SMBs.The same Ongig report says Google Hire is already a Top 10 provider to SMBs, or those with less than 25 open jobs, translating to a 2.65 percent share. Greenhouse came in first with 17.13 percent. Google was also the fastest-growing ATS overall, but considering it started at zero, that’s not that big of a surprise. Ongig said, “Google continues to make headway with their new ATS software. They could be a top 10 ATS if they really go for it.” Cloud Job Discovery coming out of private beta soon? Google is infamous for keeping things in beta for a really long time, until it really feels comfortable officially unleashing it on the public. Its job search API tool, used by sites like CareerBuilder to improve the search experience, is rumored to be coming out of private beta soon. The move says Google is taking the solution seriously and is iterating it accordingly. Pretty soon it is going to have some really good data to help make Google for Jobs that much better. Early rumblings of some sort of web profile search? Definitely, maybe.Google may not have the user data that LinkedIn has, but aggregating the entire web for professional profile data could certainly make it really dangerous really quickly. This isn’t from anyone at the company directly, but my sources say something is coming that will make Google Hire a treasure trove for sourcing candidates, followed by some “cool AI features.” Google Hire Gmail Integration Screenshot New feature by new feature, Google continues to show that it’s serious about employment and really making a dent in the market. Granted, it’s still early, and most of its current ATS customers have less than 25 job openings. However, at this rate, if it doesn’t succeed, it doesn’t look like it’ll be for a lack of effort, money, and people power. We’ll see if it ever starts eating its own dog food. As Ongig says in its report, “A telling milestone for the Google ATS is whether/when Google uses Google Hire as the ATS system for its own huge volume of internal hires. That would mean that Google scaled it to be a true enterprise-level ATS that could appeal to large Fortune 500-level employers.”
    硅谷
    2018年03月10日
  • 硅谷
    国内区块链大佬们在3点群开撕的时候,硅谷在做什么? 摘要: 硅谷在这次区块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然取代华尔街成为中心,但是硅谷在不久的未来也必然会被去中心。   斯坦福钟楼 3点群里面的陈伟星和朱晓虎的互怼话音引起了广泛媒体聚焦,其中陈伟星的”朱啸虎想死在旧社会,我想活到新世界”的名言更是刷屏各大朋友圈。在旧社会和新世界争论热度未退的时候,因为工作关系,走访湾区,参加了几个区块链的活动,期间深入感受了一下美国”旧社会”和“新世界“的碰撞与共识。 传统产业面对区块链创业公司的挑战 硅谷现在区块链热度持续升温。大量传统行业的公司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同时也开始关注构建在区块链技术及代币激励基础上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可能对传统行业及传统互联网行业造成的冲击。几天行程中遇到的和包括ibm,通用汽车,沃尔玛,google,和众多银行,传统投资机构及链圈币圈的各行各业专家们,各自代表不同的技术,利益的潮流,观点和立场,都有机会能一起进行观点碰撞讨论。 尽管不同的行业,公司,出于不同的立场和利益,对于区块链,代币,数字资产化,去中心化等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的观点严重的对立,但是,有一点无疑是渐渐在形成共识:区块链的产业升级甚至是产业革命的浪潮已经开始向传统产业扩展,不管被动还是主动,传统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必定需要面对以区块链技术思维及代币资本武装起来的一大波的“门口的野蛮人”的挑战。 传统产业对区块链,代币及去中心化的未来新世界报着即恐慌,又希望拥抱的矛盾心情在逐渐的一点点试探的开展区块链业务试水。 数字货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 以区块链-智能合约-数字货币体系形成的生产关系重构必将首先重新定义整个货币金融甚至经济体系,传统银行,保险,投资等业务及其中心节点华尔街在这次硅谷所领导的产业升级当中将完全没有还手之力。“Kartik对华尔街硅谷的关系及后硅谷时代评论道“硅谷在这次区块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然取代华尔街成为中心,但是硅谷在不久的未来也必然会被去中心。硅谷的以‘大公司->vc->形成新的大公司’为基础的中心化生态体系必将在传统VC及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不断的被去中心化浪潮中被反复冲击而消弭,最后仍可能存在的中心点,可能也就剩斯坦福这个灯塔了”。 的确,硅谷的传统VC目前的情况有点“朱啸虎”,对于正在发生的“王利杰”式的“煎熬”仍处于适应的过程中,对从“投项目”到“要额度”的方式和角色转变仍无法适应,当然少数已经完成角色变化的VC已经开始从“煎熬”期,像“疯狂”过渡,部分参与早的,已经开始实现收益,进入到“膨胀”阶段。 而Kartik所描述的“硅谷取代华尔街”和“硅谷被去中心”这两个阶段的现象,其实开始同时出现,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兴区块链金融公司离开华尔街,拥抱硅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因为有了新的去中心化的融资渠道,开始不在需要在房租人工成本高昂的硅谷设置总部甚至分部。 当然,不管数字货币多么凶悍,法币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仍然有着广泛的共识和现实资产及政府的背书,所以在绝大多数的市场和应用场景中将会广泛存在,而包括华尔街在内的传统金融体系也在通过大量的采用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新技术和架构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ibm的hyper ledge和ripple加密币与现有银行业务体系的结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使用方便的(user friendly),有银行提供服务的,政府及资产背书的货币也是一种共识“,omniex的CEO Hu Liang对未来金融的看法非常清晰。 传统金融产业也将会积极投资区块世界中产生的新的资产,从而保证自己跟上潮流。同时传统金融行业也会利用自己广大的用户群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法币/虚拟币的对接中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虚拟货币将会刺破现在法币的泡沫。这几乎是所有硅谷专家学者的共识。 数字货币毫无疑问处于泡沫期,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光是数字货币的泡沫本身,而是数字货币这个泡沫对现在全球经济这个大泡沫可能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政府机构和个人应该以什么姿势面对即将到来的泡沫破灭。 Kowala的CEO Eiland Glover认为,在数字货币的冲击下,美联储的量宽的政策应继续执行,从而保持传统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维持市场泡沫,并期待下一个产业革命的到来而带来的生产力迅速增长从而消化市场的泛滥的货币。 在这次泡沫破灭后,法币将几乎肯定会面对数字货币的受众继续扩大,人民资产继续向数字货币转移,法币将开始由全流通货币像实体财税货币转变,这无疑将意味着政府财税收入下降,控制力减弱。由此将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是否继续量宽是一个战术问题,而是否发行去中心化法币,是否减少法币流通中的各项控制,是否给与数字货币与法币平等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政府是否愿意从原来的裁判加运动员的角色,转变成单纯的运动员,这些都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问题。而由于美元的全球流动性,美联储将会首先面对以上的挑战。 比特币价值/价格缺乏共识 比特币价值/价格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一个在酒店前台年轻服务生的闲聊让我印象深刻(没错,斯坦福的酒店前台服务生也有自己的数字货币价值理论)。 “比特币及其基于的所谓的pow的价值体系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完全没有意义,举个例子,如果我用两小时蹲坑狠努力弄出的一坨翔,你会觉得有价值嘛?不管花了多长时间,消耗了多少能量,仍然还只是一坨翔啊。“小服务生说。 相比比特币,以太坊之类的加密货币价值部分是建立在平台所能提供的功能的基础上。毕竟以太坊可以用来开发其他的DAPP,而目前比特币对这方面的支持明显不足。当然,我们不应否认比特币的品牌价值,作为开山鼻祖,比特币的品牌覆盖肯定是全球最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价格有一定的依据,只不过这个依据是否能支持现在的价格,这可能就完全是一个主观判断了。 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及传统产业的对策 ”最先受到冲击的必然是那些原来活在法规壁垒中的企业们,在温室里面久了,突然要面对严酷的寒冬,他们必然会是最先倒下的一波。随后所有依靠垄断而赚取通路费,中介费,交易费的各自互联网巨头将会是下一波“,创业公司stepstone的yuanyuan yue评论。 加密币和区块链驱动的去中心化产业升级的影响是广泛而全面的,我们现在看到去中心化uber,去中心化亚马逊,去中心化社交媒体都已经纷纷出现,传统互联网及传统行业公司们抵挡的唯一方式是把自己业务彻底代币化,去中心化,甚至让公司变成非盈利组织,以顺应趋势。但是这又会面临现有股东的极大阻力,谈何容易。 也许一个能让各大公司都比较好像股东交代,又能不错过这波浪潮的方式是:互相去对方的中心化。google做去中心化facebook,facebook做去中心化电商,亚马逊做去中心化手机,苹果做去中心化netflix。其结果是保证相互最后去中心化。 从短期来说,区块链,去中心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提升效率,提升品质,降低成本。而传统企业通过采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及组织架构,也能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在股东利益和客户利益中找到最优的平衡。而中心化的组织将比去中心话的组织在执行力上更容易取得优势。毕竟中心化的组织不需要每做一个决策都要消耗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的达成共识。 大公司在拥抱新的趋势的时候在用户群,资金及可调度的资源上有先发优势,可以更快的采用新技术和对新模式进行试错从而可能更快的完成范式转化。 而去中心化电商Ecoinmerce的合伙人Luke Lappala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意见“沃尔玛再怎么去中心化,提高效率,仍需要赚取十几个点到几十个点的销售差价,才能保证股东的收益;而未来的去中心化电商,由于其去中心化的本质,除了运营所需的成本外,完全不需要赚取股东所需的利润。从用户获取产品的性价比来说,传统电商将完全无法与去中心化电商抗衡”。 后比特币时代和区块赋权的高度个人主义的未来世界 硅谷的同行们不但关注区块链时代对技术,经济的影响,他们同时关注对个人,对社会的挑战。 “不要只关注我们怎么能从区块世界中赚钱,以及区块世界能为我们做什么,同时也要问问我们如何去拥抱这个世界,如何提升我们自己,以能成为未来区块世界中合格的一员。”区块链传道者James Sower如此说到。 比特币一出生就打着银行体系和法币的挑战者,和去中心化货币的旗号,但其发展到今天,其中心化的趋势已有所显现,其POW的缺陷也开始为业界所了解。从未来看今天,我们也许会发现,比特币只不过是一个准去中心化的不完善的数字货币,未来可能有更加去中心化的更完善的数字货币取代比特币而被广泛采用;更有可能的是,未来世界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个单一占用多数市场份额的去中心化货币,未来的市场可能是由百万,千万,上亿种不同货币组成。加密币权利将成为不管个人还是组织的一个基本权利。 再小的个体在这个体系当中都将能享受到区块赋权的高度个人主义以及在此之上可能出现的再次的人文主义复兴。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及其之上的数字货币和去中心化,其仍只是人类的一个工具,本身并无善恶。我们作为工具的主人,如何使用工具和如何制定使用工具的规则将决定使用工具产生的结果。我们只有心存善念,制定符合人性符合基本道德的工具使用规则,我们才可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区块世界。 来源:钛媒体
    硅谷
    2018年03月07日
  • 硅谷
    LinkedIn上的工作职位中将显示薪水情况--Salary Insights 在2016年,我们推出LinkedIn薪资 - 一种工具,允许用户根据LinkedIn成员私下提交的信息,按职位和地点查看工资详细分类。LinkedIn Salary的目标是为薪酬信息带来透明度,帮助专业人士了解他们的收入潜力并就其职业生涯做出明智的决定。 从那以后,我们一直在努力确定如何为工资谈话带来更多的透明度。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推出Salary Insights:求职者探索公开角色薪酬细节的新方法。此功能将显示在工作列表中,并根据我们超过5亿3千多万成员的数据和雇主提供的信息显示角色的估计或预期工资。 对于公司来说,Salary Insights意味着考生的期望值得到了预先考虑,所以你可以获得更多优质的申请者,并且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公司文化和发展机会上。Salary Insights还可以让您更好地控制薪资数据,因为您可以提供预期范围,求职者不再需要去多个不同的来源才能完整了解您的角色。 薪资洞察如何工作 如上所述,有两种类型的薪酬见解: 期望薪水:这是由公司提供的,他们在LinkedIn上有职位发布的具体职位。 LinkedIn预计薪水:只有在雇主不提供薪水的情况下才会显示 - 并且只有当我们有足够的成员与该职位,公司和地点相匹配的意见时才会提供薪水。 当您在LinkedIn上发布工作时,您现在可以选择添加工资范围。这将显示为“预期工资”,如雇主提供的那样。 如果您不提供薪资信息,可能会在职位上显示“LinkedIn估计薪水”。这个范围是从会员提交的对LinkedIn薪金的回应中挑选出来的,并且明确标记为LinkedIn的估算值。 只有当我们有足够的输入与该角色,公司和地点相匹配时,估计的薪水才会显示 - 否则,我们不会显示任何薪资信息。 雇主可以通过提供预期的工资范围来覆盖给定工作的估计工资。 提供Salary Insights前期吸引更多的人才,专注于对话,加快速度,并增加候选人体验的清晰度 在你公司的网站上,LinkedIn是求职者在申请工作前获得信息的第一名。通过在工作岗位上添加薪水洞察,候选人不必离开LinkedIn来搜索多个来源。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坚持不懈地继续学习公司,接触,申请并与您讨论他们的优先事项。 在面试过程结束之前,您不必离开薪资谈判,而是可以尽早调整预期,这样您就可以将谈话花在谈论与候选人有关的所有事情上,例如他们的职业,文化以及他们如何加入。而且,由于薪酬是人们换工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薪资信息可能成为被动候选人回应或伸出援手的强大动力。 虽然还有其他网站可以看到用户提交的薪水,但他们发现的数字往往是杂乱无章,互相冲突和过时的 - 而且你无法控制他们看到的内容。提供雇主提供的薪资范围可以让考生清晰和安心,并且您可以轻松地知道他们不会因其他来源的不可靠信息而辍学。 最后,随着薪酬透明度继续成为新的现状,您将更容易了解自己的竞争格局,并了解薪酬如何增长。 总体而言,无论是雇主提供的还是以LinkedIn会员提供的数据为基础的薪酬透明度,都可以通过立即设定期望值来帮助改善雇主和求职者的招聘流程,使每个人都能够专注于工作的其他重要部分。
    硅谷
    2018年02月23日
  • 硅谷
    将创业公司员工薪酬数据卖给资方,Advanced-HR被股权管理软件企业Solium收购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2月22日报道(编译:福尔摩望) 投资者不希望他们的投资组合公司给你支付太多或太少的薪水。于是,他们向Advanced-HR付费获得来自2500家创企的薪酬数据。自20年前推出以来,这一服务就一直鲜为人知。 随着创企逐渐变得专业化,私有化的时间也保持的更长,他们正在认真考虑如何股权薪酬计划来留住人才。Solium就是一家向他们出售股票期权规划软件的公司。 但是该公司希望能够提供有关薪酬和股权的最准确的数据,以帮助创企精确找出员工的最佳薪酬。近日,Solium宣布收购了Advanced-HR的技术和整个团队,此外,该公司也将继续销售其Option Driver软件即服务。 这是Solium收购狂潮的一部分,此前,该公司宣布将会出资5000万美元用于收购公司和开发新产品。去年10月,Solium收购了Capshare,Capshare曾帮助1万家小型创企管理他们的股权薪酬计划。3月,它收购了纳斯达克的ExactEquity计划业务。 这一计划似乎正在起作用,因为Solium的股价在今年内已经上涨了35%。虽然Solium于2001年上市,并于2004年实现盈利,但去年它获得了4800万美元的融资,以利用目前创企的人才政策。 Lopez说:“另一个全面的趋势是,创企正在控制管理他们的股权。在一家创企中,股权历来是用电子表格进行管理的,而官方账簿和上限表则由律师事务所负责。通过像Shareworks这样的股权管理平台,创企可以控制一套记录系统,并根据需要向法律顾问、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 Dee DiPietro于1997年以独立女性创始人的身份加入了AHR的顾问团队。最终,她接管了来自Benchmark的Venture Capital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urvey。这一调查的赞助商,包括Accel、Andreessen Horowitz、Sequoia和Y Combinator等重量级玩家,每年都会支付4000万美元来提交他们自己的数据,并获得其他人的数据。这一服务已经从Excel模型发展到了被120家顶级风险投资公司所使用的自动化薪酬计划软件。 “我们发起了第一次私人公司薪酬调查,这是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薪酬调查,也是第一个实时薪酬数据交付系统,”DiPietro说。“最近,它也成为了第一个硅谷及其他地区正在扩大规模的私营公司的薪酬计划平台。” 不过,行业真正需要的是为员工审核自己的工作机会提供更好的工具。根据归属时间表、多轮融资和摊薄来预测你的股票期权值是非常困难的。此外,实际行使你的股票期权存在沉重的前期成本和风险。 一个很现实的事实是,除非一家公司的成功率达到了万分之一,否则很少有除了创始人或第一批员工之外的团队成员能够获得改变生活的意外收获。而当员工数量处于10-50人时,员工往往面临着的是无休止的最后期限和长时间的工作,真正的受益者只有C级高管。像Advanced-HR和Solium这样的软件可以确保创企不会付出太多的代价,但对于普通员工来说,他们需要知道自己是否挣得足够多。
    硅谷
    2018年02月23日
  • 硅谷
    Glassdoor新加入几位高管团队 Glassdoor Welcomes New Members to Executive Team 由于利用Glassdoor帮助他们找到工作并招聘顶尖人选的求职者和招聘人员数量不断增长,因此我们的公司也必须如此。过去几年中,Glassdoor团队在美国和海外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支持这一增长,我们很高兴地宣布我们的三名执行领导团队的任命:首席财务官Jim Cox,首席运营官Christian Sutherland-Wong以及全球企业传播副总裁Samantha Zupan。 Cox加入我们,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负责监管快速发展的私营和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最近担任社交媒体软件公司Lithium Technologies的首席财务官。此前,他曾担任上市财务软件公司Advent Software的首席财务官。考克斯为他带来了成功的成功记录,帮助Advent公司将其收入翻了一番,营业收入增加了两倍,并通过SS&C Technologies--成功帮助他获得2015年度中小企业CFO荣誉旧金山商业时报上市公司。在Glassdoor,Cox将负责Glassdoor的财务运营和财务战略,以支持公司不断发展的全球业务。 作为Glassdoor高级副总裁兼货币化总经理两年多来,Sutherland-Wong晋升为首席运营官后,他负责监督整个业务的开发和运营功能。作为首席运营官,Sutherland-Wong将负责推动收入并监督Glassdoor的业务战略和运营。曾任哈佛商学院MBA学位的Sutherland-Wong曾在LinkedIn和贝恩公司担任运营,产品管理和咨询职位。 Zupan在Glassdoor工作了几年后加入了高管领导团队 - 实际上,作为Glassdoor首批雇员之一(也是首位致力于通信)的雇员之一,Zupan于2008年帮助成立了该公司。作为全球企业沟通副总裁,她将监督公司的沟通职能,包括公关,企业通讯,经济局,活动,社论,内容和社交媒体。 我代表Glassdoor的每一位成员都对Cox表示衷心的欢迎,并祝贺Sutherland-Wong和Zupan的促销活动。随着我们继续帮助更多的招聘人员和求职者,我们相信,我们新任命的管理团队成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将确保持续增长和规模成功。
    硅谷
    2018年02月22日
  • 硅谷
    Adecco集团以1亿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美国招聘创业公司Vettery 总部位于瑞士的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公司Adecco集团今天宣布已收购Vettery。 财务条款没有披露,但知情人士告诉我们,价格略高于1亿美元。 我们已经与Adecco集团联系确认,如果我们收到回复,我们会更新。(更新:一位发言人回应说,该公司没有分享财务细节。)Vettery发言人拒绝发表评论。 Vettery于2014年推出。不久之后,联合创始人Brett Adcock和Adam Goldstein 告诉我,他们希望重塑传统的招聘流程。他们创造了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求职者浏览优惠信息,安排与感兴趣的雇主面谈,并在他们找工作时获得Vettery的签名奖金 - 所有这些都由在职员工的“人才高管”提供。 该公司表示,它现在与超过4000名雇主合作填补IT,销售和财务方面的职位。它从Greycroft和Raine Ventures等投资者总共筹集到了1190万美元。  根据Adecco的说法,Adcock和Goldstein将继续领导Vettery团队。 “收购Vettery加快了Adecco集团数字化战略的发展,将我们的产品扩展到快速增长的数字永久性招聘市场,并补充了我们的专业招聘业务,”Adecco集团首席执行官Alain Dehaze在收购发布会上表示。“数字化创新有可能改变招聘行业,而Adecco集团正在率先推出。” 最近Adecco收购的公司包括生命科学人员配备公司BioBridges和职业转型公司Mullin。 Josh Bersin 对此发表评价:Adecco acquisition of vettery for $100M shows tremendous opportunity for "private job marketplaces," a very different model from traditional job boards and advertising. 原文来自:https://techcrunch.com/2018/02/20/adecco-acquires-vettery/   以上由AI翻译完成。 Adecco Group acquires recruiting startup Vettery for $100M The Adecco Group, a global HR services firm headquartered in Switzerland, announced today that it has acquired Vettery. The financial terms were not disclosed, but a source with knowledge of the deal told us that the price was a little over $100 million. (It’s not clear how much of that is cash versus stock.) We’ve reached out to the Adecco Group for confirmation and will update if we hear back. (Update: A spokesperson responded that the company isn’t sharing financial details.) A Vettery spokesperson declined to comment. Vettery was launched in 2014. Shortly after that, co-founders Brett Adcock and Adam Goldstein told me they were hoping to reinvent the traditional recruiting process. They created a marketplace where job candidates browse offers, schedule interviews with the employers that interest them and receive a signing bonus from Vettery when they take a job — all assisted by an on-staff “talent executive.” The company says it now works with more than 4,000 employers to fill positions in IT, sales and finance. It’s raised a total of $11.9 million from investors, including Greycroft and Raine Ventures. According to Adecco, Adcock and Goldstein will continue to lead the Vettery team. “The acquisition of Vettery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decco Group’s digital strategy, broadening our offering into the fast-growing digital permanent recruitment market and complementing our professional recruitment businesses,” said Adecco Group CEO Alain Dehaze in the acquisition release. “Digital innovations have the potential to transform the recruitment industry and the Adecco Group is taking the lead.” Recent Adecco acquisitions include life sciences staffing company BioBridges and career transition firm Mullin.
    硅谷
    2018年02月22日
  • 硅谷
    硅谷知名OKR创业公司BetterWorks 陷入性骚扰丑闻、CEO下课、融资受阻,高管团队离职 【猎云网 (图片来自HRTechChina)(微信号:ilieyun)】2月21日报道(编译:田小雪) BetterWorks Systems Inc.是一家来自硅谷的科技初创企业,专门针对公司经理和员工双方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软件,于五年前正式成立。 其实,这家公司在硅谷的名气本来并不是很大。可是,从去年的性骚扰丑闻曝光以来,就一直受到大众的关注,可以说自那以后是陷于泥潭、无法脱身。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去年七月份 ,一位名为Beatrice Kim的女性员工(现已离职)一纸诉状将公司告上法庭,声称首席执行官对自己进行了性骚扰以及性侵犯,而且在她上报之后公司相关高层管理人员并未作出应有的反应、采取惩戒性的措施。当时,正值反性骚扰运动#MeToo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展开之际,因而BetterWorks的这一丑闻一经爆出,就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这位女性员工口中的首席执行官,正是今年43岁的Kris Duggan,他同时也是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虽然Duggan本人反驳了这样一项指控,但最后迫于压力还是选择了从公司辞职。他一离职,公司正在推进的融资计划也就受到了影响、遭到了搁置,当即便有十几位客户终止了与该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 不仅如此,在丑闻曝光之前,美国知名出版公司企鹅兰登书屋(Penguin Random House)有计划出版一本由Duggan和John Doerr二人主笔的图书。后者一方面是知名风险投资机构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的资深风险资本家,另一方面是BetterWorks的董事。然而在丑闻爆出之后,该出版公司不得不叫停了这一出版计划。 作为丑闻的主角,BetterWorks自那以后一直在努力挽救公司的声誉和形象,试图摆脱这一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调整自己重新面向公众。就在上个月,公司与Beatrice Kim就此次性骚扰事件达成了一致。与此同时,公司还决定让董事会成员,即现阶段负责一家名为Alfresco Software Inc.的公司日常运营工作的Doug Dennerline,来接替Duggan出任新的首席执行官。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到目前为止,Doug Dennerline还没有正式接受这一任命。无论是BetterWorks公司还是Dennerline本人,都拒绝针对这一消息给出评论。 除此之外,Doerr和Duggan也都在尽力消除这一丑闻事件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但最终,Doerr还是从《Measure What Matters》一书中去除了Duggan的名字。作为出版方,企鹅兰登书屋计划将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推到下个月,在此之前先出版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的书。而似乎陷入低谷的Duggan,目前正在加州帕拉奥图创建另一家新公司。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一丑闻事件正在逐渐从人们视野中消失时,事情又出现了转折,因为又有一位已经离职的女性员工向加州监管机构提交文件,在去年十二月份正式起诉BetterWorks,称公司上级对自己进行性骚扰。这一次,除了Doerr和Duggan,Kleiner Perkins和其他两位高管都遭到了指控。根据内部人士的消息,以及《彭博社》通过公开信息请求拿到的起诉文件副本,这名女性员工称公司高管都对上司性骚扰下属的事情,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BetterWorks代表律师Lynne Hermle指出,该女性员工这一次的指控,完全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毫无任何良心和道德可言。她表示:“此次指控当中涉及到很多无辜人士,她将数位与性骚扰事情完全不相关的高管告上法庭,纯属敲诈勒索行为。而且,现在事实非常清楚地摆在我们面前,她根本就是无中生有、想要讹钱。所以,对于这项指控,我们无论是从法律出发,还是从事实出发,都能够在各个方面取得胜利。” 对于第二次的性骚扰指控,Duggan一开始是毫不知情的。后来听说了之后便表示:“对于这样一种情况,我非常无奈,也很沮丧。这根本就不是事实,纯粹是为了钱来的。” Kleiner Perkins则拒绝过多评论,只是表示:“我们一直在一种健康的环境当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带领公司发展壮大。至于外面那些目的不纯、恶意中伤的人,我是真的控制不了。” 在此之前,无论是第一次性骚扰指控最后的和平解决,还是第二次性骚扰指控的突然出现,都没有相关媒体进行过报道。BetterWorks公司的主要股东和商业合作伙伴,以及之前和现在的员工都表示,由于第一次Kim的官司,公司不仅丢掉了不少生意,还在融资方面遇到了难题。所有这些都表明,员工的性骚扰指控以及公司高管不正确的应对态度和处理措施,都将会对公司产生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 Pamela Mason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专门针对成百上千家初创企业以及100多家风险资本公司提供法律诉讼保险。她表示:“现阶段,女性所拥有的自由发言权越来越多,因而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可能会面临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等罪名的指控。再加上#MeToo这一全球范围内的反性骚扰运动,我们公司的客户也就越来越警惕这一问题。” 据那些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表示,就在去年夏天的性骚扰指控出现之前,BetterWorks正准备从投资者手中寻求4000万美元左右的投资,几乎是其之前融资的两倍。可指控出现之后,公司的所有融资计划都受到了影响。据几位接受彭博社采访的员工表示,当时那场官司可以说是晴天霹雳。在他们看来,公司的工作环境完全是开放包容的,均以绩效为考核基础,鼓励使用公司自己的软件来进行公开自由的互动交流,同时来进行员工的人事管理。而且,在他们眼中,Kim是一位很受大家欢迎、受同事尊敬的员工。 如果说员工的情绪还算是小事,那么融资出现滞碍,可就真的是大事了。内部人士表示,在丑闻刚爆出来的那几个月中,公司最起码花了100万美元来公关。而且,在没有外部资金进账的情况下,公司的储备金越来越少,在管理上开始走节俭路线。举个例子,当时办公室里的冰箱坏了,公司高管居然表示等几个星期再修。BetterWorks首席财务官Mark Lambert也承认,当时确实出现了财务过度紧缩的状况。 就在丑闻事件曝出之后,公司另一联合创始人Di Wu宣布离职。不过用他的说,自己离职与性骚扰指控并没有关系。但正如上文所说,公司高管一直对员工遭到性骚扰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也确实让不少员工在当时选择了辞职。而且,原本由六人构成的高管团队,在官司之后也减少了三人。 知情人士透露,丑闻爆出之后,大概有十几位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的客户宣布不再使用BetterWorks的软件,从而直接导致公司的年度经常性收益下降了5%到10%,只有少得可怜的1000万美元。不过,好在还有一些长期合作的客户,包括宝马、Intuit Inc.和A+E Networks,仍然选择了信任,没有取消与BetterWorks的合作关系,继续使用该公司的软件来针对员工设定目标,并且追踪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可是,这样一来,想要再额外吸引新客户和新生意,就相当困难了。一直以来,BetterWorks的主要收益来源就是订单。去年,这一指标至少下降了30%。 根据了解官司详情的人表示,上个月公司向Kim支付了100万美元赔偿金。与此同时,Kim则保证不在任何其他场合讨论与这场官司有关的内容。作为公司的早期投资人,Kim现在是一家多样性和包容性咨询公司Awaken的负责人。至于其他具体情况,BetterWorks和Kim都拒绝评论。 其实,处理性骚扰官司是相当费钱的。在美国科技中心加州,输掉一场官司可能就意味着一家公司要支付高昂的败诉费和赔偿金,不论对方律师的要求如何,不论法官的要求如何,都必须要无条件执行。甚至就算一家公司打赢了官司,通常也要付出较高的法律成本。 另外,通常情况下,官司打完之后,提出控诉一方在拿到赔偿金之后,需要签署保密协议,确保他们不再在相同的事情上大做文章,但其实这一协议究竟效果如何,不同人还是有不同看法的。就在最近几个月,加州、纽约州和宾州政府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政策,全面取消了保密条款。一位名为Connie Leyva的加州议员表示:“有了这一体系,那些有钱人就会直接花钱让原告闭嘴,从而掩盖他们背后真正的恶劣行径。” 总而言之,BetterWorks希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内让Dennerline出任新首席执行官,在成功挽回原有客户的同时,发展一些新的客户,鼓励员工士气,拿到更多融资。其实,Dennerline曾经是软件制造商SuccessFactors的董事长,后来这家公司以34亿美元的价格被SAP SE收购。 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13759
    硅谷
    2018年0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