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硅谷新式创企文化:开拓“副业”辅助“正职” Uber的网站上有这样一句标语:去开拓你的副业吧!Uber认为,员工可以在其闲暇时间开拓自己的副业,这既是一种享受自由的方式,又能有所收益。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Uber在最近推出了一个广告。广告中,男演员对着镜头说,现在,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副业。广告中的男演员是一个在闲暇之际偶尔兼职Uber司机,又不忘与女儿、宠物、朋友共度时光的人。他把工作和生活处理得,着实让人羡慕。 Uber是将以“开拓副业”来谋生这种文化发挥的最好的创企之一。 Uber鼓励员工“开拓副业”,以便更好地利用闲散劳动力。现在“开拓副业”这一词在创企中经常出现,使得员工接手各种私活正当化、流行化。像Side Hustle Academy这样的网站,还有《 Side Hustle to Success》(副业致胜)和《Side Hustle Blueprint 》(副业蓝图)这类书籍,都在宣传副业致富。 有些创企就像Uber一样,认为“side hustle”就是把副业作为第二谋生方式。有些创企则认为“side hustle”是 “life coach”(人生历练) ,即副业不仅是自己第二谋生方式,还是一种充满激情的事业。不过,这两种不同的定义都认为开拓副业可以让人们在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之外,通过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赚钱。就连对“side hustle”是第一种定义的Uber也认为,开拓副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努力,有助于引领人们走上人生巅峰、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工作之余开展自己的副业并取得成功是典型的美国价值观的体现,即工作道德和个人主义并重。在工作之余开展副业,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是符合工作道德的;在闲暇时间里,人是自由的,可以开拓自己的副业,以进一步发展自己,这是个人主义的体现。 Uber等公司希望能把“开拓副业”这一理念发扬光大。如果人们觉得“开拓副业”可以帮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么他们就不会认为“开拓副业”会影响企业文化和员工的利益。 现在换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那些有孩子需要抚养的人或者本来就生活拮据,难以维持生计的人来说,更是奢侈。既然换工作难,那何不在工作之余开拓自己的副业呢?这样既有了一份可以用来维持生计的工作,又能在闲暇之际发展自己感兴趣的事业。 所谓gig economy,就是指大公司通过裁员来缩减规模,把大部分的工作交给自由职业者或者由小团队承包。这样一来,能减轻很多公司对员工所要承担的责任,也为员工提供了在闲暇之际开拓副业的机会,但是对中产阶级来说有负面影响。波士顿学院的社会学教授Juliet Schor认为,“共享经济”使得80%的底层工薪族的收入更加不公平,部分原因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发展的副业,取代了很多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的工作。 我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很多像LuLaRoe和It Works!这样的多级营销公司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很多这样的公司都在宣传,人们以出售某种小商品作为副业,能够发家致富。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人东奔西走的发展其副业,最后却发现这样的经营方式反倒风险更大、经济效益更低。 CNBC最近报道了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大学生如何通过一个叫做JoyRun的软件赚到了一万美元。她大概一周工作12–20个小时,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一年。她从事的是很常见的兼职,差不多10–15美元1小时,比在麦当劳打工的薪酬稍微高一些。因为这样的成功案例不多,所以这位大学生的故事吸引了媒体的关注。 “开拓副业”这一词最早出现在传统的黑人报纸中,比如 20世纪50年的The Chicago Defender。当时黑人还无法获得全职工作,所以只好通过“开展副业”来谋生。 08年金融危机导致失业率猛增,这就推动了 gig economy的发展。毕竟,在当时那种近乎绝望的情况下,自己找个兼职总比没工作好。Nick Srnicek 在他的作品《Platform Capitalism》中提到,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工作难找,人们只好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以维持生计。在这样的环境下,自主创业不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被迫无奈。另外Srnicek还指出,在TaskRabbit和亚马逊的Mechanical Turk工作的人,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Srnicek表示,在理想的经济环境下,人们是不需要从事副业的,因为每个人有合适的工作,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人们还是需要发展副业,所以Uber正在积极鼓励员工“开拓副业”。   【来源: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5月22日报道(编译:陆一)
    硅谷
    2017年05月22日
  • 硅谷
    Google for Jobs——Google I/O开发者大会新推出人工智能驱动的求职服务    谷歌I/O大会是这家公司一年一度的开发者大会,通常在6月前后举行。会如其名,谷歌公司在此时发布自己最新的软件系统,给开发者指明下一年的写码方向,由此引导相关行业硬件发展。   今年是Google I/O的第十个年头,大会回到了加州山景城的海岸线圆形剧场,谷歌CEO皮查伊在开场时候说,有7000人参加! 本次大会中Sundar Pichai大会尾声介绍了一款搜索栏求职功能(Google for Jobs),该服务将瞄准所有类型的职位——从入门的服务业岗位到高端专业职位。这项服务还将使用谷歌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便更好地了解职位的分类方法和相关性。 “46%的美国雇主表示,他们面临人才短缺,难以填补公开招聘的职位。”他解释道,“而求职者所寻找的工作可能就在隔壁——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脱节……我们希望通过Google for Jobs这个新项目更好地联系雇主与求职者。” 通过和LinkedIn、Facebook等企业合作,现在你在谷歌搜索栏中输入“零售业的工作”“医院的工作”时,系统将会自动帮你推荐附近的相关工作,并且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将所有选项按照工作经验、工作时长、离你的距离/通勤时长来分类。据Sundar Pichai介绍,通过这套系统,找到更适合的工作的机会提高了80%。这项功能在下周就会在美国境内上线,并在未来向其他国家上线。   皮猜还提到了“一键申请”功能——只要点击一个蓝色按钮即可申请职位——但他并未阐述具体的工作原理。 他还表示,谷歌在推出这项垂直搜索之前曾经与数百人展开过沟通,为的就是找到他们目前在寻找职位时遭遇的痛点。 “我个人很看好这个项目,因为它解决了一个重要需求,并把我们公司的核心能力从搜索和组织信息转向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皮猜说。 该公司今后几周将在美国的谷歌搜索内推出Google for Jobs,未来还将推向更多国家。      当然中国是无缘了~ 之前有报道过相关的: http://www.hrtechchina.com/16652.html
    硅谷
    2017年05月18日
  • 硅谷
    Terminus完成1030万美元B轮融资,领跑B2B营销平台 Terminus是一家ABM智能营销平台,通过算法智能精准定位B端大客户,并协同营销与销售策略,简化B2B营销人员在执行中的复杂流程,降低营销成本并最终实现丰厚的回报。目前Salesforce,Domo,Vidyard和Rosetta Stone等公司已将Terminus作为其ABM的基础平台。 2017年,Terminus被亚特兰大商业纪事评选为“最具成长性的软件公司”。 近期,记者获悉Terminus于近期完成了1030万美元的B轮融资,领投方为A轮的投资机构 Atlanta Ventures 和 Edison Partners,上一轮他们共投资750万美元。与此同时Hyde Park Venture Partners,Arthur Ventures, Knoll Ventures,HubSpot, High Alpha 和 Vine St. Ventures参与B轮跟投。  Terminus计划在未来的18个月之内招募额外100名员工,其中绝大多数为执行岗位,以更好的在西海岸地区进行业务的扩张。 目前大家在谈及营销领域的创新趋势时都会提到ABM这个概念,而Terminus是早在2015年就开始采用ABM的方法为B2B领域提供精准的营销+销售的整体解决方案。 ABM是一种营销和销售协同的策略,营销是手段,但终极目标是销售的达成 ABM策略主要分为3大部分:理想客户的获取,个性化精准内容触达,收益回报的衡量 ABM 更多是面向 B2B 领域,尤其比较适合决策过程复杂的大客户销售 数据方面,自从 Atlanta Ventures 和 Edison Partners领投A轮以来,Terminus在过去一年里的收入增长了6倍,客户增长了3倍。Edison Partners爱迪生的合伙人Ryan Ziegler表示,几乎没有一家公司的发展速度能与Terminus相提并论。 此次B轮融资的资金将主要针对产品进行升级改造,Terminus已经于17年Q1将其工程团队的规模翻了3倍并仍在持续招募优秀的工程师。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venturebeat.com,sanwen.ne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5146.html
    硅谷
    2017年05月16日
  • 硅谷
    办公室遭遇“咸猪手”?这款匿名举报应用还你一个安全的办公区 近来,企业出现“毒性文化”已经变得司空见惯,比如严重违反道德的富国银行、大众汽车、Uber等公司。 通常情况下,最至关重要的因素就在于缺乏检举不良行为的方法。举例来说,在接受调查的一万人女性技术人员中,有1/4的人表示她们曾在工作中受到性骚扰。2015年一项更为广泛的研究甚至表明,1/3以上的女性都在工作上受到过性骚扰。但均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却发现,2015年间仅有40500起案件被报道。这可能是因为很难对骚扰下定义,报告过程往往也是压倒性的,而且员工更担心遭到报复。 STOPit首席执行官Todd Schobel表示,其报告应用程序是为了促进揭发不良行为而创建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公司主动地处理滥用行为。Todd Schobel向外媒透露:“企业们意识到,热线投资根本不会生成他们需要的回报,不能保护他们免受基于行为事件而招致的重大财务及声誉风险。他们需要投资最宝贵的资产,那就是他们的员工。” 通过借助STOPit应用程序,员工们可以匿名揭发骚扰、恐吓、欺凌、歧视以及欺诈等行为。 它能够附加屏幕截图,照片或视频证据等。Schobel强调:“我们绝对不会窃取用户或其设备上的信息。在调查的任何阶段,检举者(通常是旁观者)如果愿意,都有能力去自我辨别。” Schobel解释道,当员工提交事件报告时,他们并不知道谁会收到这份报告。他还表示:“公司将指定人力资源,监察部,总顾问办公室等人员作为报告管理者。”借助匿名双向聊天的STOPit Messenger应用,报告管理员能够接收并处理匿名报告,随之可以提出问题或收集更多信息。Schobel指出:“一份传统意义上的800字报告并不能提供直接的后续行动,并且往往还会衍生出更多的工作,使得公司为研究问题花费更宝贵的时间。” Convercent是一家报告并分析各种合规性问题的软件提供商,提醒雇主需要注意员工报告的程序。作为Convercent的首席合规官,凯蒂·史密斯表示:“过多的匿名报告可能是一种红色警示,即公司文化需要整治。这也可能意味着你的员工害怕受到报复或对领导层是否能够听取并采取恰当的回应存在不信任危机。” STOPit已与Kaiser Permanente开展合作,其员工可选择下载该应用。Convercent也已与Airbnb、LinkedIn、Petco等公司展开合作。 Schobel表示,去年均等机会委员会收到的报复性索赔高达46,000多份,这还不包含国家或地方的声明;而这一数值在10年前仅为22,000。Schobel解释道:“问题已然存在,并在明显增长,因而企业需要一套方法来改变现状。”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5月16日报道(编译:海倩)
    硅谷
    2017年05月16日
  • 硅谷
    用聊天机器人简化服务岗位招聘流程,Mya获1140万美元A轮融资 人员招聘一直是件麻烦事。 这个过程缺乏透明度、公平性、实时性。领英建立了数字档案,将绝大多数人的信息放在一个平台上。还有些公司则提供劳动力市场和培训资源以改善招聘流程。但这些解决方案往往只解决了部分问题。 Mya Systems则试图去满足这部分市场需求,它将自己标榜为一款招聘者和应聘者的机器学习工具。这家创企昨日获1140万美元A轮融资。 Mya是一款聊天机器人,因此当我第一次见到这支公司团队时,不禁要产生怀疑,聊天机器人不都是用在用户界面上的吗?很少见它出在现在产品上。Mya并没有给我回复一堆没用的图片,而是直接告诉我招聘机构的经济规模,以及那些通过集中化和自动化进行大规模招聘的公司。 简单地说,我们并不是在谈什么硅谷有多么渴求人才,而是在谈论那些为主要零售品牌提供招聘服务的机构的经济规模。在某些特定时段,这些公司会可能急需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劳动力。 Mya Systems的首席执政官Eyal Grayevsky表示,现有的招聘流程对互动性的要求比较高,而应聘者往往不喜欢递交简历,因此招聘者缺乏足够的评估对象。换句话说,要判断一个应聘人是否合格,一位招聘者往往要搜集大量基础的、重复的信息。 而搜集大量的基础信息这样的工作的确很无聊,但这恰恰是机器智能所擅长的方面。Mya能够向应聘者提出问题以确定应聘者是否具备上岗的能力,它甚至还能为双方安排电话会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是Mya的一大核心,这能让Mya流畅地和应聘者进行交流,并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搜集更多的信息。 目前Mya的自动化流程非常优秀,而它的前景也很有吸引力。也许在将来,Mya能同时帮助多家公司进行招聘的集中化处理,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再也不需要什么招聘代理了。 Grayevsky表示,公司将利用这轮融资去打造自己的技术团队,并扩大公司的办公规模,以满足未来更多的招聘需求。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5月11日报道 (编译:叶展盛)
    硅谷
    2017年05月12日
  • 硅谷
    管他唠嗑还是要资料, 有了这个办公室“红绿灯”, 没人再敢打扰你了 红绿灯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我们能在交通工具如此发达的今天毫发无伤地穿行在大街小巷,绝对有红绿灯的一份功劳 。 那么,把“红绿灯概念”带入办公室又会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对于上班族来说,最烦的事情之一就是专心致志工作时被人打断。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每年因工作被打断而产生的经济损失高达5880亿美元(原来这个还有调查……)。 苏黎世大学和瑞士某电力科技公司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他们共同制造了一款名为FlowLight的办公室“红绿灯” 。  FlowLight内置的追踪器可以通过监测用户鼠标及键盘的使用情况,来判断用户是否在自己的座位上、是否正处于工作状态中。 如果用户鼠标及键盘的使用活跃度在平均活跃度9%以上,FlowLight装置的LED灯便会呈红色,向同事发出“工作繁忙”的讯息; 而如果在平均活跃度的9%以下,则LED灯由红转绿,释放出“空闲中”的信号。除此之外,闪烁的红灯表示“请勿打扰”,而黄灯则表示“不在座位”。 背后故事:“不堪其扰”的软件工程师 David Shepherd 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领导厂商ABB的工程师之一。对于他这种需要长时间专注和同时处理大量信息的工程师来说,间歇性打扰可谓“不治不行”。 FlowLight主要发明者David Shepherd 因此,Shepherd 召集了他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的队伍,来应对软件工程师工作状态下被打断的情况。 完工后,Shepherd 在19个国家的 449名ABB雇员办公桌上安装了FlowLight装置,并得出使用FlowLight的雇员比不使用的雇员平均少接受46%干扰的结论。 Shepherd在19个国家的ABB办公室安装了FlowLight 另一位发明者Thomas Fritz 则意识到了FlowLight的小缺陷,他说:“FlowLight并不是为了让人们在偶尔偷懒时被‘抓包’心生愧疚而存在的。”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他特地将亮红灯的比例调整为13%/天,无论用户工作得多么拼命。同时,无论用户是打字敲键盘是为了工作,回复Facebook,抑或网购……FlowLight都将一视同仁,当作“工作状态中”。 还需改进: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极致应用 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Jelmer Borst 是FlowLight的忠实粉丝之一,但他认为还有更恰当的方法可以判断用户是否在工作。 Borst 认为,监测键盘和鼠标的活跃度仅能体现用户与电脑之间的互动,而忽略了用户思考的时间。在他看来,监测瞳孔扩张更为谨慎有效。Borst 说: 用户的认知负荷越大,他们的瞳孔就扩张得越大。 然而,瞳孔扩张监测器造价甚高,用在这种场合下性价比太低。不过,Shepherd和他的团队正在尝试利用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改进FlowLight,譬如心率。 Shepherd自己的桌上就摆着个FlowLight装置,它已经为Shepherd阻挡了两年半的干扰了。 Shepherd笑称: 我常常能听到向我走来的脚步声,直到我的同事们看到我桌上的那盏红灯,顿了一瞬便扭头而去,不再打扰我。 听起来似乎很棒。有时候同事找我们说话,虽然很忙,但有时候可能真的说不出拒绝的话来……现在,请让它帮你抵挡干扰(当然,领导找你唠嗑就另当别论了)。 来源:36氪 ,作者:青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3977.html
    硅谷
    2017年05月11日
  • 硅谷
    为企业提供云端视频会议服务,StarLeaf获4000万美元融资 昨日,英国创企StarLeaf宣布获得4000万美元风险投资,由Highland Europe和Grafton Capital领投。该公司主要是为企业用户提供基于云端的视频和会议服务。 StarLeaf由三位远程通信和视频会议领域的创业家所建立,这三位创始人先前曾一起建立了Madge Networks、Calista和Codian。目前,三家网络公司都已成功被收购。随后他们于2013年开始研究云服务。公司称,目前平台的使用量每年都会翻倍。 StarLeaf宣称,公司的服务能和任何第三方会议及视频技术兼容,其全球视频通讯网络平台StarLeaf OpenCloud配有完全冗余备份。除了澳大利亚,目前公司的运营范围已经普及到北美、欧洲、亚洲,共计8个国家。平台的AES-128加密标准已经运用于所有视频会议和通话中。凭借其弹性解码器和动态宽带管理,StarLeaf能够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通话和信息传输服务;视频分享、通话转发、多人对话以及通讯录集成管理等末端功能也极为丰富。 视频会议对于公司而言越来越重要。StarLeap指出,企业用户们每年要接通1亿分钟的通话,而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临时的点对点视频通话,而非事先安排好的日程会议。 StarLeaf平台的运营范围包括50多座城市,它在欧洲、南美、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企业客户数量增长非常快,尤其是在过去的两年里。要知道2015年它的用户数量只有65家,而2016年就已经剧增到1000多家,其中包括Travelex、Bose和Dr Martens等。 据了解,新一轮的融资将帮助公司维持这一增长势态,加大它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发展力度。在过去18个月里,它已经让员工数量翻了一倍,目前团队人数130人,它计划在未来18个月里让员工数量再翻一倍。   (编译:叶展盛)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09380
    硅谷
    2017年05月10日
  • 硅谷
    企业云通讯公司Fuze获1.34亿美元E轮融资,或将进行IPO 企业云端通讯公司Fuze宣布获3000万美元融资,自此之后该公司E轮融资结束,该轮融资数额达1.34亿美元。 3个月前,Fuze宣布获得了1.04亿美元融资。目前公司的融资总额已达3.34亿美元。 这家公司于2006年成立于马塞诸萨州,当时名叫ThinkingPhones。去年,公司改名为Fuze,该名字来源于1年前它收购的一家视频会议公司。如今,Fuze将视频会议、短信服务、即时信息和语音呼叫集成到一个平台上,另外还添加了不少工具,包括分析服务和来电显示等。同时公司的技术还能整合到其它第三方软件中,比如Zendesk、Salesforce和Gmail。 这笔3000万美元的资金来源于一家“美国顶级公共养老基金”,公司将利用融资为其企业客户带来更多产品创新,并在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进行扩张。 “这轮融资会帮助最一流的商务云端通讯平台抓住更多商机。Fuze自建立以来,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但过去的1年尤为特殊,大公司的首席信息官们将毫不犹豫地将公司的通讯平台移动至云端。”Fuze的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Steve Kokinos说道。 Fuze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进行IPO,但公司并没有指明具体的时间。在最近一次外媒的采访中,Kokinos表示,这次E轮融资足以支撑公司实现盈利和上市,只是哪个会先实现尚不得而知。他还表示,2018对于Fuze来说将是关键的一年。   (编译:叶展盛)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07332
    硅谷
    2017年05月09日
  • 硅谷
    利用人工智能筛选信息,自动化信息处理初创公司 Agolo 获微软 350 万美元投资 Agolo 是一家位于纽约的初创公司,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帮助企业处理信息超载问题。公司日前宣布已经完成了Microsoft Ventures 和CRV共同出资的350万美元融资,参与投资的还有Point72 Ventures和Franklin Templeton。公司表示,将利用新资金扩大平台来适应资产管理者和投资银行,进一步改变金融服务分析师的工作方式。 Agolo成立于2012年,公司最知名的产品是摘要软件,它可以帮助用户在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处要点,帮助用户处理过剩信息。公司之前的测试版本帮助用户提取处Twitter中和他们最相关的对话和信息。早期的测试版也显示了在大量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的重要性并且做这件事情是完全可行的。今天,Agolo被评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汇总摘要软件”,能够对新闻、文档等信息进行自动总结。 使用自然语言,Agolo 技术能够分析数据内容,识别不同主题,并绘制它们之间的联系。公司表示,它已经与“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公司”合作,通过亚马逊 Alexa语音助手来摘要Facebook上的消息。未来,Agolo 计划将产品集成到其他平台,如Slack,并将形式扩展到聊天,语音和视频。 Agolo首席执行官Sage Wohns认为,“总结”本质上是对内容和阅读的算法,人们有必要了解世界的信息,而Agolo 正在填补这一空白。与投资者的平台合作伙伴关系帮助Agolo 成为媒体公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golo 将来在不同领域,包括金融服务行业也会有更广泛的应用。首席技术官Mohamed AlTantawy也表示,对于依赖于数据准确性做出高风险决策的人来说,Agolo 利用人工智能总结摘要信息,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最终用户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市场报告。 算法和人工智能越来越渗透到创意领域。类似Agolo的公司还包括 Automated Insights,Automated Insights 使用自动化来分析大数据并将其转化成比较形象的可视化报告。Narrative Science 则侧重于使用BI,从而实现自动化创建营收报告的目的。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venturebeat.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3607.html
    硅谷
    2017年05月08日
  • 硅谷
    获 Greylock、红杉 2500 万美元融资,Crew 想成为线下服务人员专用版 Slack 类似 Slack 的协作工具已经很常见,思路大多是聊天群组、工具集成、文件整合和统一搜索。自 2014 年推出以来,Slack 的估值已接近 40 亿美元。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Slack 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每天面对电脑工作的人群。成立于 2015 年的协作工具 Crew 则把目标用户定义为每天都在“移动着工作”的人,如调酒师、咖啡师、服务员、厨师、售货员等,他们的工作集中在线下,很少会发送公司电子邮件。Crew 认为,虽然可以将其业务理解为类似 Slack 的应用,但 Crew 关注的线下工作人群占美国整体的 70%,他们同样需要协作工具,不过目前鲜有适合他们的产品。 针对线下服务人员不会面对电脑工作的特性,Crew 的产品主要在移动端使用。餐馆、商店的管理者将员工的电话号码批量添加进 app 后,即可开始团队协作。Crew 的 app 端包括公告、时间表、配置文件、聊天等,用户可以分组或单组进行沟通,发件人也可以看到收件人何时查看了信息,以确保员工不会错过重要信息通知。 此外,员工也可以设置信息通知时间。大部分线下服务人员都是轮班制,Crew 只会在他们轮班期间推送提醒,如老板需要安排员工拖地板时,信息只会推送给在店里的员工。Crew 的员工调度表也有所不同,由于线下服务人员工作通常很忙碌,因此可以选择直接拍摄纸质时间表进行协作,也可以编辑电子版时间表。 Crew 大部分功能是免费的,但也有付费高级版本。虽然其对标的是 Slack,但不妨将其模式理解为钉钉,只是针对线下服务人员的特殊属性进行了优化。目前,可以被应用于餐饮、零售、医疗、建筑、维修服务等领域,在美国五个地区排名前 25 的连锁餐厅中,有 24 家使用了其服务,排名前 50 的连锁零售店中,则有 46 家使用了其服务。 Crew 的 CEO Daniel Leffel 曾就职于 eBay,是一名连续创业者。Crew 于近日宣布,已获红杉资本和 Greylock 提供的 2500 万美元融资。对于 Crew 这类切入垂直领域的服务应用来说,若想要在林立的协作工具中突围,针对目标用户的属性和痛点开发出能提升效率的功能,是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来源:36氪 ,作者:揭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3632.html
    硅谷
    2017年05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