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日本第一大人力资源服务商Recruit营收同比增11.3% ,盈利能力下降 日本第一大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Recruit最新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该公司营收同比上涨10.4%至6,173亿日元(约合53亿美元)。2014财年上半年Recruit毛利润为3,040亿日元(约合26亿美元),运营利润却同比下滑3.2%至534亿日元(约合4.618亿美元);2014财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1%至284亿日元(约合2.456亿美元)。该公司表示,之所以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其原因在于Recruit战略调整正在实施中长期增长的投资策略。   值得强调的是,Recruit人才服务业务在2014财年上半年的营收为3,281亿日元(约合28亿美元),同比增幅达11.3%。据悉,人才服务业务营收占该公司总营收的53%。Recruit人才服务业务在2014财年上半年中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同比也大幅上涨13.1%至189亿日元(约合1.61亿美元)。 财报还显示,Recruit本土市场日本的人才服务业务市场依旧在呈现出稳步拓张趋势。日本本土市场人才服务业务在2014年上半年的营收为1,915亿日元(约合17亿美元)。Recruit海外市场中的北美及欧洲区业务扩张形势进一步加强,其海外人才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上涨13.2%至1,365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 Recruit Holdings revenue up by over 10%  (Nov. 17, 2014,/staffingindustry.com/)Recruit Holdings (6098: JP), the largest staffing firm in Japan, reported revenue of JPY 617.3 billion (USD 5.3 billion) for the six months ending 30 September 2014, an increase of +10.4% over the same period in 2013. The company achieved gross profit for the period of JPY 304 billion (USD 2.6 billion), while operating income of JPY 53.4 billion (USD 461.8 million) decreased by -3.2% compared to 2013. Net income decreased by -4.1% to JPY 28.4 billion (USD 245.6 million), year-on-year. The reduction in profitability was attributed to investments carried out for medium-term growth. The Staffing segment which represents 53% of the company’s total revenue reported revenue of JPY 328.1 billion (USD 2.8 billion) for the six month period, an increase of 11.3% over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Staffing EBITDA was JPY 18.9 billion (USD 161 million), an increase of +13.1% over the same period in 2013.   According to the company’s financial statement; the domestic staffing market continues to enjoy a moderate expansion trend as the number of active agency workers remain on an upward trend. Revenue from domestic staffing during the period was JPY 191.5 billion (USD 1.7 billion). In the overseas staffing market, operations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enjoyed a moderate expansion trend. Net sales were favourable, reflecting steady growth in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successful growth of outsourcing services at Advantage Resourcing Europe. Revenue from overseas staffing operations was JPY 136.5 billion (USD 1.2 billion), an increase of +13.2%. 来源:staffingindustry.com
    硅谷
    2014年11月18日
  • 硅谷
    "Facebook工作版"震惊同业 LinkedIn大跌5% [摘要]Facebook推出面向企业员工的产品,将会威胁到一大批企业市场的大玩家。 用户总规模达到22亿人的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正在开发服务企业员工内部办公的“工作版Facebook”,将成为企业内部协作和社交的新平台。《金融时报》、《纽约时报》等网站披露的这一消息,本周在科技行业内引发哗然。周一,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股价大跌5%,不少行业分析师指出,Facebook效仿谷歌,从消费互联网进入企业市场,将会对微软、谷歌、思科等厂商,构成巨大威胁。     首当其冲 LinkedIn是面向白领的商务社交网络,和企业员工关系最为密切。Facebook研发工作版,对其冲击最大。     周一,LinkedIn股价大跌了4.54%,跌幅为10.61美元,周一的收盘价显示为223.28美元,目前公司市值为277亿美元。     和Facebook、Twitter截然不同的是,LinkedIn瞄准企业“严肃社交”市场,构建了针对企业高管和白领员工的一系列功能,在白领群体中受到欢迎。     美国科技市调公司恩德勒集团的分析师恩德勒(RobEnderle)表示:“LinkedIn绝不仅仅是一个休闲场所,它已经成为找工作的场所。”他认为,Facebook的工作版将威胁到LinkedIn。     进入测试 根据《金融时报》报道,工作版的Facebook已经进入了内部测试阶段,Facebook大量员工正在试用。这一产品将提供企业员工内部沟通和协作的各种工具,包括部门动态更新,办公聊天,文档共享,甚至可能包括办公文档的在线编辑(类似谷歌在线办公软件)。     另据《纽约时报》的报道,Facebook研发工作版产品,已经持续了多年时间,一直在优化面向员工的各种功能。     考虑到员工的隐私需求,Facebook将会在私人版和工作版社交工具之间设立一个“防火墙”,私人发送的照片或动态,不会分享到工作版中。     美国科技市调公司Forrester的分析师科普洛维茨(RobKoplowitz)表示,从目前来看,Facebook正在跟随谷歌的步伐,从纯粹的消费者产品拓展到企业市场,“我们还无法掌握Facebook在这条路上到底会走多远。”     新市场挑战 法新社引述分析师指出,Facebook推出面向企业员工的产品,将会威胁到一大批企业市场的大玩家,除了上述的LinkedIn之外,还包括思科的Jabber,IBMConnections,微软收购的Yammer,以及谷歌的在线办公协作工具。     上述分析师恩德勒表示,Facebook进入企业市场,是水到渠成的扩张举动,“这属于Facebook擅长的领域,这是一个扩张的途径,即进入其他人的地盘。”     然而在企业市场,Facebook将面临新的挑战。在个人网民市场中,Facebook可以采集用户数据,并通过精准广告获取收入,而在企业市场,企业愿意付费购买能够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产品,而不愿意放弃机密数据。     分析师表示,在吸引企业客户方面,如何保护企业的机密数据,将是Facebook的一个软肋。     分析师恩德勒表示:“在涉及隐私保护的问题上,人们对Facebook有一种不信任,而企业对于隐私和商业机密十分敏感。”     业务突破 多家机构的报告指出,虽然Facebook在全世界拥有海量用户,但是其在年轻人中的吸引力正在日渐散失,年轻网民流向了手机平台上的各种聊天和分享APP。     法新社认为,在上述背景下,进军企业市场,将会是Facebook的一个业务突破方向。     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Facebook的利润几乎翻了一番,达到8亿美元,不过Facebook表示未来还将保持较高的研发和资本开支,这一表态导致其股价大跌。     扎克伯格在财报会议上表示:“我们将会继续为未来做好准备,包括继续进行积极投资,连接每一个人,理解这个世界,建设下一代的计算平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传统业务之外的突破和扩张上,谷歌已经给Facebook树立了一个榜样。在网络搜索之外,谷歌进入了企业在线办公、云计算,并在安卓生态中构建了类似苹果的完整的数字内容和媒体产品体系,谷歌还在进入物流快递、光纤宽带、基于卫星和高空热气球的网络接入等领域。     显然,Facebook也需要在社交网络之外的领域,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此前,Facebook已经开始涉足发展中国家的网络接入业务。     比开发“工作版”更令人吃惊的是,Facebook之前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虚拟现实头盔厂商OculusVR,一跃成为虚拟现实领域的领袖级厂商,虚拟现实正是扎克伯格所谈到的“下一代计算平台”。(晨曦)   来源:腾讯科技
    硅谷
    2014年11月18日
  • 硅谷
    Clustree:利用大数据自动匹配公司内部人才与职位 Clustree是一家利用大数据来为大公司中的合适职位寻找合适人选的法国创业公司。Clustree 不仅能帮助觉得屈才的好员工,也可以帮助可能没有考虑到从自家公司中寻找合适人选的人力资源部门。     Clustree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本艾蒂科特·索斯安(Bénédicte de Raphélis Soissan)在电话采访中对我表示:“Clustree 是一个针对人才管理的软件即服务平台。我们分析了数百万人的职业生涯路径,并创建了跳槽的人的数据图。我们计算相似度并进行推荐。”     最开始的时候,Clustree 从网络上下载了上千万份简历来寻找趋势,这只是开头。现在 Clustree 要有用得多了,用户可以上传自己公司的简历,还能手动通过表格添加员工的数据。所有数据都会进行匿名化处理,并用于帮助为 Clustree 其他客户生成更好的推荐。     总的来说,和猎头公司打交道或花无数时间来面试候选人相比,这一方式要便宜的多。而且 Clustree 对现有员工也有益,员工们可能会更加尽心地工作。     本艾蒂科特·索斯安说道:“我们想要打破传统的职业生涯路径。我们想说有机会从一份工作跳到另一份工作。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全新的工作岗位,雇主找不到任何符合这些工作的标准档案。”     Clustree 的方法奏效了。拥有 2000 名员工以上的法国大公司开始使用 Clustree 来进行人才管理。在本艾蒂科特·索斯安测试市场时,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就成为了 Clustree 的首个客户。当时该产品还没有完成,她想看看有没有公司会购买。换言之,她在团队开发出产品前就把产品销售了出去。   Clustree 背后的理念来自于创始人的个人经历。当本艾蒂科特·索斯安想要辞掉工作换一份工作时,她搜索了数百份拥有相同背景的类似档案,好看看自己接下来能做什么。但她没有换成工作,而是创办了一家公司来帮助有同一需求的人。     Clustree 最近从 Alven Capital 及几名天使投资人处获得了 76 万美元种子融资。目前 Clustree 正在开发一项大的产品更新,让产品变得更有用。比如,让公司搜索特定行业的人才档案。     人力资源部门绝对应该使用更多数据来作决策,这也是 Clustree 有趣的原因。Clustree 还很年轻,但未来可能会推出更多有用的功能。         Meet Clustree, a French startup that uses big data to find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right position within big companies. Clustree will help both good employees who feel stuck in their jobs and HR departments who might not think to check their own companies for the perfect candidate.     “Clustree is a SaaS platform for talent management,” founder and CEO Bénédicte de Raphélis Soissan told me in a phone interview. “We analyze the career paths of millions of people and create data charts of people hopping from one job to another. We calculate the likelihood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At first, Clustree downloaded tens of millions of résumés on the web to find out trends — this was just used to get a head start. Now, Clustree is much more useful as you can upload résumés from your own company. You can also manually add data about your employees using a form. All this data is anonymized and will help building better recommendations for all the other Clustree customers.     Overall, it makes hiring much cheaper than having to work with a talent agency or spending countless of hours interviewing candidates. And it might be benificial for existing employees as well — they might end up with a more fulfilling job.     “We want to break traditional career paths,” Raphélis Soissan said. “We want to say that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to jump from one job to another. Sometimes, there are even brand new jobs, and you can’t find any typical profile for these jobs.” And it works. Big French companies with more than 2,000 employees started using Clustree for their own talent management. GDF Suez was the first client — at the time, Raphélis Soissan wanted to test the market. The product wasn’t even done. Yet, she wanted to see whether a company would buy it. In other words, she sold the product before her team developed it.     The idea behind Clustree comes from the founder’s personal experience. When Raphélis Soissan wanted to quit her job and find a new one, she started searching for hundreds of similar profiles with the same background to see what she could do. Instead of picking the logical next job, she founded her own company to help people in the same situation.     The company recently raised a $760,000 (€600,000) seed round from Alven Capital and business angels, such as Jean-David Blanc, Fred Montagnon and Florian Douetteau. It is currently working on a major product update that will make it more useful. For example, it will be possible to restrict search queries to companies working in a particular industry.     HR departments should definitely use more data to make educated decisions, and that’s why Clustree is an interesting startup. It’s still very early for the young startup, but there are many potentially useful features behind Clustree.   来源:TC
    硅谷
    2014年11月17日
  • 硅谷
    手艺学习网站Craftsy再获5000万美元融资 [摘要]用户可以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工艺领域,并付费收看专家关于该领域的教程。  11月16日,手艺学习网站Craftsy近日在第四轮融资中获得了超过500万美元资金,其获得的风险资本总计达到近1000万美元。     Craftsy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丹佛,目前拥有五万注册用户。但Craftsy的目标很远大。     Craftsy是YouTube和Etsy的一种杂交。Craftsy是一个平台,服务对象是那些想要通过网上视频课程深入学习手工艺的人们。Craftsy用户可以在Craftsy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工艺领域,并付费收看专家关于该领域的教程。     比如,针织爱好者可以在Craftsy花20美元购买一个视频教程,然后在家里学习编织技能。Craftsy表示,它在2012年获得1200万美元的收入,2013年翻了一倍,预计到2014年底再翻一番。     “这很像是YouTube所做的事情,” Craftsy的首席执行官John Levisay说, “即怎么在这个世界让更多人获得最佳的教学课程?”     Craftsy本质上是一种巨大的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一种电子学习方式,这种方式通过像Lynda这样的网络先驱和可汗学院(Khan Academy)这样的后来者而变得流行。像这些公司一样,Craftsy以其优秀的讲师而自豪,这些讲师在自己的领域是精通者,并需要找到一个销售自己的知识的平台。     “在这些领域有很多的优秀设计者和教师” Levisay说,“但是说实话,在Craftsy之前,他们或许很难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赚钱。”Levisay表示,他的公司让非专业教师拥有一个更方便的平台,使并不精通技术的人们获得更好的机会以出售自己的知识。     Craftsy也有竞争者。另一个叫CreativeLive的MOOC初创公司提供类似的服务,并拥有超过600个在线课程,以及200万的“学生”。     当然还有YouTube。YouTube上拥有大量用户上传的免费在线教学视频,它也许是Craftsy最有趣的竞争对手。YouTube上的免费视频主要是由广告而不是用户的付费支持。谷歌还推出了“Helpouts”,使用户可以出售在线课程。     但Levisay表示,Craftsy的用户在该网站上可以得到高品质的内容,这可能是在YouTube里面比较难找的。Craftsy称,从本质上说,他的客户愿意支付少量的费用以获得便利的服务和高质量的学习内容。     “他们信任我们的品牌,”他说。“他们可以方便地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不必在YouTube上筛选大量欠佳的内容。”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Craftsy计划在550个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再增加500个课程,同时还继续通过其网站销售编织物、绘画和装饰物等工艺品。(谭思)   来源:腾讯科技
    硅谷
    2014年11月17日
  • 硅谷
    Facebook欲推出企业社交产品,抢夺LinkedIn市场份额 [摘要]Facebook英国正在研发企业协作工具,已开始邀请外部企业进行测试。 腾讯科技讯Facebook一直是一个私人社交网络,因此Facebook和Twitter等网站在许多公司的局域网中遭到封杀,原因是企业规定上班时间不得从事私人网上活动。     不过根据英国《金融时报》引述消息人士称,Facebook正在开发一个“工作版Facebook”,未来企业员工将可以堂而皇之在办公电脑上访问Facebook。     据报道,这是一个试验性项目,由Facebook在英国伦敦的研发机构开发,目前有许多Facebook的内部员工在进行试用,此外还包括少数外部受邀请的企业。     “工作版Facebook”,在网页界面、功能上今天的Facebook比较类似,但是完全服务于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作。这一产品包括员工或者部门的资料页面,员工以及部门的最新动态,以及站内的聊天沟通,此外员工用户也将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分享办公文档。     今天的Facebook已经拥有13亿个人用户,需要指出的是,工作版Facebook将和私人版Facebook完全隔离,相互之间不会进行数据和内容的分享。     换言之,如果张三已经是Facebook老用户,上传了大量的隐私照片和信息内容,他无需担心这些内容会出现在工作版Facebook的帐号和网页中。     由于产品尚未成熟,Facebook尚未正式推出产品,也没有进行广告营销。     工作版Facebook,将让这家社交网络巨头,将在私人社交市场的巨大品牌影响力,携带到企业协作平台市场,这一产品也将给整个企业软件和服务市场,带来一场地震。     众所周知的是,IBM、微软、谷歌等均运营着面向企业员工的内部沟通和协作工具服务,其中2012年,微软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企业内部网络协作平台Yammer,后来将这一平台整合到了微软的企业软件产品线中。谷歌包括云存储、在线文档编辑的诸多工具,也提供了企业员工通信和文档交换功能。这些厂商将受到巨大冲击。     企业有大有小,而市场上也已经有针对不同行业、风格的企业用户的成百上千种企业协同工具。最早的电子文档、电子邮件,以及现在的云存储和文件分发、项目管理软件、职场社交工具、聊天工具可谓数不胜数。当中不乏优秀者,比如国外的 LinkedIn、Slack、Dropbox,国内的 Teambition 等。Facebook 进入严肃的职场社交、企业协同领域,表面上看和这个社交工具的本体业务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却依然服务于自己存在的终极目标:连接世界 (Connect the world)。     另外在社交网络和企业的交集上,LinkedIn处于明显优势,号称白领商务社交网站,LinkedIn也成为许多职场人士寻找职业机会、进行自我营销的舞台,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表示,工作版Facebook,也将对LinkedIn构成威胁。     目前,Facebook尚未对金融时报的报道予以置评。     对于Facebook而言,其已经成为全世界私人社交领域毋庸置疑的霸主,用户规模是排名第二的Twitter的四倍。在上市之后,Facebook成功实施了产品和广告营收的移动化,此外通过产品功能的推陈出新,保持了用户粘性和活跃交互。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Facebook脱胎于网页社交,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Instagram、Snapchat、WhatsApp等移动社交工具成为年轻人的“宠儿”。多家公司的报告也指出,在年轻人看来,Facebook上的中老年人太多,产品缺失了“酷”要素,吸引力大不如过去。Facebook的年轻用户,正在向Twitter和其他移动社交工具“大逃亡”。     显然,在网页社交模式逐渐陈旧,移动社交和图片社交成为时代主流的背景下,Facebook需要重新思考社交网络的新突破口。     如果能够进军“企业内部沟通协作”这一全新的领域,将会给Facebook带来一个全新的舞台和新的广告营收、产品创新的空间。     不过,企业市场和个人消费市场,差异巨大。企业用户一般习惯于和微软、IBM等大型软件公司保持合作。Facebook是否能够借助品牌影响力,劝说企业和员工使用工作版的Facebook,仍是一个未知数。(晨曦)   来源:腾讯科技
    硅谷
    2014年11月17日
  • 硅谷
    亚马逊向甲骨文宣战:价格低90% [摘要]亚马逊发布新数据库引擎Aurora,可兼容甲骨文的MySQL,号称性能提升五倍。   11月12日,亚马逊在数据库方面走出重要一步,发布了自行开发的数据库引擎Aurora,该数据库兼容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MySQL,但是用户购买数据库服务的成本,只有商业数据库的十分之一。媒体认为,亚马逊等于是面向数据库霸主甲骨文进行了“宣战”。     当天,亚马逊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了有关云计算的大会re:Invent,在会上发布了多个产品,数据库Aurora为其中之一。     该数据库引擎,将作为“亚马逊关系数据库服务”(Amazon RDS)服务的最新组成部分,将提供传统数据库的高性能,以及开源数据库的低廉价格。     MySQL(隶属于甲骨文公司)是全世界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拥有海量用户,亚马逊的新数据库引擎将兼容MySQL,意味着企业等用户可以实现便捷的迁移。亚马逊表示,Aurora的性能将比常规的MySQL数据库提高五倍,但是价格仅为高端商业数据库的十分之一。     在商业数据库领域,甲骨文的Oracle具备垄断性优势,用户在使用和购买中除了高昂的价格之外,也面临诸多的限制。亚马逊表示,将大幅简化云数据库服务的使用手续,用户只需要为每一个数据库实例(在云计算平台上运行一个数据库)按照每小时进行付费即可。用户也可以对容量、服务性能等指标等进行自由升级。     亚马逊云计算业务负责数据库服务的副总裁古拉巴尼(RajuGulabani)表示,过去,亚马逊的关系数据库服务让数千家云计算企业用户,大大降低了使用数据库的成本,这一领域的需求在过去几年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据称,根据客户的要求,亚马逊先后在云计算中提供了MySQL、Oracle、SQLServer和PostgreSQL等数据库引擎的服务。     古拉巴尼表示,仍有一些数据库用户提出反馈,希望以开源数据库的低廉价格,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得商业数据库的高性能服务,这正是亚马逊开发Aurora数据库的初衷。     据称,亚马逊开发这一数据库,投入了三年时间。     资料显示,在数据库产品上,亚马逊过去曾经进行过开发,先后推出了DynamoDB、Redshift、SimpleDB等引擎,但是在功能上无法和MySQL、Oracle等知名产品竞争,仅作为测试用途。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Gigaom指出,亚马逊的Aurora,向数据库的统治者甲骨文公司进行了宣战,其中十分之一的成本对比,十分显眼。     虽然Oracle拥有较高的市占率,但是长期以来,企业用户对于甲骨文的价格框架、以及僵化不变的授权模式感到了厌倦。亚马逊此时推出一个竞争性的数据库,将是一个明智之举。     在商用软件中,几乎没有软件能够像数据库拥有长期粘性,在华尔街,金融机构使用Oracle数据库,甚至成为企业合规监管规定的一部分,不过这些惯例开始发生了变化。     云计算成为互联网行业竞争最为惨烈的一个板块,谷歌、亚马逊、微软三大巨头展开价格大战,Dropbox、Box等厂商也来分享蛋糕。在过去一两年中,各家厂商逐年降低云存储和计算资源租赁的价格,堪比“摩尔定律”的价格下滑,也促使更多的企业采用云计算。     显然,全新数据库引擎的推出,表明亚马逊已经不满足于在存储和计算租赁领域的价格战,正在把手伸向云计算的上游领域(应用服务的软件来源)。而云计算厂商自行研发数据库,也将让甲骨文、微软这样的专业数据库软件厂商坐立不安。(晨曦)   来源:腾讯科技
    硅谷
    2014年11月13日
  • 硅谷
    身份管理公司OKTA大会发布面向开发者和企业移动管理解决方案 旧金山联合广场对面的Westin酒店,为期两天的OKTANE14年会今天圆满闭幕。     本次会议中,OKTA正式公布了面对开发者的开放平台和针对企业服务的移动管理解决方案,其中纳入了设备的管理。业内专家谈到OKTA目前推出的面向开发者的平台,目的是为建立和丰富自己的生态圈,究竟这个生态圈能否建立起来,取决于其针对开发者的政策和其目前庞大的客户群,没有这些作为基础,构建生态圈的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同时在本次大会上Adobe公司成为其身份认证和管理的重要客户和联盟,Adobe的产品都将采用OKTA的身份管理认证解决方案;目前LINKEDIN 也是其客户。 OKTA是由前Saleforce.com的副总裁Todd McKinnon创办,发展非常迅猛,在企业云端身份认证管理方面技术简洁清晰高效!目前与其竞争的同行比如onelogin, Ping Identity,Centrify等,另外从传统行业的甲骨文,saleforce也是强劲的对手。 类似OKTA这样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员工身份认证管理的企业还没有,更多原因在于国内企业对系统的需求以及国内应用数量和标准的不统一,但在未来的2-3年,这个情况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10月刚结束的saleforce 的dreamforce 会议中,也明确提出了开放平台及开发者扶持计划,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workday 身上。关于身份认证管理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在大陆硝烟的味道还远未闻道。国内新兴企业HRday.com 或许是最先问道硝烟的企业,我们也非常期待国内的优秀企业加快步伐进入到这场事关未来的入口战争。 HRTechchina.com前方记者发自OKTA会议现场。(photo by Chris England)   复制去Google翻译翻译结果
    硅谷
    2014年11月13日
  • 硅谷
    未来可能杀死 LinkedIn 的 6 个 App 作者:杨琳桦、吴戈        本来来源:硅发布微信号Guifabucom 我有个朋友有专门“收集和研究各细分领域正有什么新进入者,以及它们可能颠覆谁”的嗜好。最近,他做了一张图,标题是:未来可能杀死 LinkedIn 的 6 个 App。 注意:这些 App 大部分还处于非常早期阶段,据 CrunchBase 数据,部分还未披露融资,或根本还未有种子资金进入。 有意思。虽然招聘行业本质上是一个资源积累型行业,要把这门生意做大,最终必然涉及该平台掌握多少企业和用户端数据,以及有多强的技术能将两者进行快速和最优化匹配,但没有第一步,就没有第二步,而这 6 个 App 在第一步即如何切入问题上,都显示出了一定方向性/未来性。 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是怎么玩的。 第一种模型 粗犷点分,可以将 Blonk、Jobr、Coffee 和 Switch 都归于这一类型,它的切入点更倾向/侧重找工作的人,即 Employee。而这一模型又以 Blonk 为最极端代表,它的煽情概念竟然是:可以与招聘企业的 CEO 聊天。想想看:一个公司的 CEO 该多忙,但我们竟然可以和他聊天。 我把 Blonk 功能结构走了一遍,产品逻辑大概是:首先用户进入,即可以选择用 LinkedIn 账号登陆,这也意味平台方能迅速掌握你的职业简历,然后,用户进入 “Tinder” 模式。 Tinder 是个位于洛杉矶的初创公司,其创新之举是能让男女双方用非常简便的方式进行社交选择:把页面左滑表示不喜欢,右滑表示喜欢,而只有当双方相互喜欢, 才可以聊天。Blonk 把 Tinder 的极精简功能应用到了职业领域。 据 Blonk 自己透露,创业和投资大师 Peter Thiel 的一个面试问题启发了他们。Peter 经常问来面试的人:“什么是别人都不认可但你自己很相信的事?”Blonk 团队说,他们喜欢这个问题,并由此开启让应聘者和 CEO 直接文本对话的应用。 目前已有 100 多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 Blonk 上滑来滑去,并直接导致一个叫 Johnathan Osacky 的软件工程师被初创公司 Slice 雇佣。我也用了下这个软件,Blonk 匹配给我的第一个公司是 Lyft,他们在招社区经理。 当然,用过后很快会发现:不是所有企业你都可以和 CEO 聊天,尤其是像 Lyft、Adobe 这样规模偏大企业。比如 Adobe,你对话的仍是 HR 的人“Recruiting Engineer”。Blonk 目前融资情况不明。 Coffee 和 Switch 同样投资不明。以下是 Jobr 拿钱情况,它在成立 5 个月后拿了 200 万美金的种子资金。   第二种模型 第二种模型则以 Poacht 为代表,这是一个明显侧重企业主即 Employer 模型,除用户端同样直接连接 Linkedin Profile 外,用户一进入,还被要求填写系列问卷调查,包括: Quit 目前工作,你有多认真?多少薪水能让你离开本职工作?此外,用户还被要求对 Included Benefits、Compensation、Career Advancement、Flexible Schedule 等选项进行选择。 这些功能设计都显示更侧重从雇主角度思考问题。然后,用户才到浏览初创企业的招聘页面,但此时,你可以直观看到你与对方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比如,我随便选了个叫 Thoughtwork 的公司,点击“喜欢”后,该公司招聘页面突然变成评分图,而评估匹配度的五大指标是:Skill、Employment evel、Education、Success potential 和 Historical 等。 很显然,对“工程师”这样的职位,我在“技能”上是狠不吻合的,所以它处于我五大评分中的最低分之一。   Poacht 对自己描述是:帮助雇主挑选那些正受雇于其他公司的最好和最有资格的候选人。它已完成种子投资,在成立半年后拿了 4 万美金。 第三种模型 第三个模型就是 Weave 了。从产品功能看,它更侧重基于地理位置的职业社交,如作为 C 端用户,同样基于 Linkedin Profile 进入,接着又是 Tinder 模式开启,左滑表示待考虑,右滑则表示愿与其匹配。 但你所能筛选的人物前提,都是 Weave 基于“地理位置”和“职业情况”帮你匹配。刚才我随便点了个人,真可怕,马上出来这么个对话,除以下第一个问题,这位同志紧跟着又问了第二个问题:“So what trends are you most interested in these days?”   和记者一样好奇的人士,他的职业描述是:投资银行。   总结: 1)所有这些招聘 App 都基于一个背景,即近几年初创企业越来越多。如果仔细看 Linkedin 定位,它服务的其实主要还是中大型企业客户,且定价较高。这使一些刚成立的初创企业无处寻找合适人才,新型招聘 App 将解决这个问题。 2)他们都采用 Tinder 模式。 3)他们都基于/链接 Linkedin Profile,以迅速掌握用户职业履历数据,并利用核心算法进行匹配。 4)很多人虽然在职,但仍有寻找更好工作的意愿,在线市场缺乏这样一个平台,Linkedin 当年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崛起,但它的移动版实在太难用了。基于移动的 App,即使你不在电脑边,初创公司和用户间也能随地、即时和不紧迫地沟通,虽然招聘行业聊天模式到底是否行得通还有待验证,但对初创公司/年轻一代或许是有可能 Work 的,聘用一个人前,先各维度了解一个人;以及年轻一代越来越高频率的跳槽。 5)移动的垂直细分特点:这是不是个赚钱的行业?比如像零售,正发生的是整个行业大规模裁员,科技领域则是高利润行业,我们看到的这六个 App 基本重点聚焦在科技人才招聘。 6)与此同时,整个招聘业的商业模式恐怕是更难做了,比如像以前 51Job 还能通过出售广告位收费,但这些移动 App 都属轻模式,商业模式基本都应该是按效果付费,即实际达成结果,才能获得收入分成。 最后,昨天测试 Weave,微信上突然传来一声大喊:“Lynn!你是否加入 Weave 了,我看到你了!”原来我微信上一位朋友是 Weave 早期个人天使,希望我们很快会带来硅谷在线招聘领域行业内人士观点。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不得对作品实施转载。
    硅谷
    2014年10月16日
  • 硅谷
    智联招聘6月13日纽约交易所上市 最高融资9355万美元 6月3日消息,据美国财经网站iposcoop报道,智联招聘将于6月13日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最高融资额9355万美元。 智联招聘在今天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中披露了发行价、发行量等。 在发行价方面,智联招聘发行价区间为12.5美元至14.5美元。 在发行量方面,智联招聘计划发行561万股美国存托股(ADS),并授予承销商最高841500股ADS,最高发行量6451500股ADS。 以发行价上限14.5美元、最高发行量6451500股ADS计算,智联招聘最高融资额为9355万美元。 智联招聘股票交易代码为“ZPIN”,上市地点为纽约交易所,承销商是瑞士信贷和瑞银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小峰) 6月3日消息,智联招聘在今天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更新版招股书中披露了发行量、发行价等信息,经计算,智联招聘IPO后市值约为7.24亿美元。 智联招聘称,如果承销商不行使超额配售权,那么该公司IPO后总股本约为99,882,260股普通股(4994万美国存托股),这其中包括了欧洲私募股权基金Apax Partners通过投资机构PCV Belge SCS以发行价认购​的1500万美元股票。 如果承销商超额配售841500股美国存托股(ADS),即IPO发行量达到6451500股ADS,则智联招聘IPO后总股本约为101,565,260股普通股。 以发行价14.5美元、总股本4994万ADS计算,智联招聘IPO后市值约为7.24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智联招聘还在今天提交的更新版招股书中披露了IPO后的股权结构。文件显示,在IPO之后,智联招聘管理层持股比例将从现在的80%稀释至69.8%。其中,智联招聘CEO郭盛持股比例将从现在的3.4%稀释至2.9%,郭建民持股比例将从现在的1.0%稀释至0.9%。 而来自大股东SEEK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的杰森·伦加(Jason Lenga)和约翰·阿姆斯特朗(John Alexander Armstrong联合持股比例从现在的79%至68.3%。Cavalane Holdings Pty Limited持股比例将从现在的19.3%稀释至16.7%。 智联招聘6月3日招股书股权结构 根据美国财经网站iposcoop报道,智联招聘将于6月13日正式挂牌上市。智联招聘股票交易代码为“ZPIN”,上市地点为纽约交易所,承销商是瑞士信贷和瑞银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 ​
    硅谷
    2014年06月03日
  • 硅谷
    手机办公协作应用Lua Technologies获得750万美元A轮投资 Lua Technologies(https://getlua.com/)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手机上的协作办公应用,其目标客户主要是常用手机而非电脑沟通的一线工作人员,如建筑业、休闲娱乐产业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手机办公应用。该公司日前获得750万美元A轮投资,由Abundance Partners领投。 来源 IT桔子
    硅谷
    2014年06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