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为企业培养高质量人才,技术培训服务商 Galvanize 获得 4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工作和教育是两个分开的领域,而 Galvanize 打破了传统的认知,为企业员工、学生和先进教育者提供联合教育空间和网站开发、数据科学以及工程设计在内的通俗易懂的实用技能,致力于打造一个包括企业家、学习者在内的学习社区,培养更多经验丰富的“毕业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科技人才。
8月15日, 技术培训服务商 Galvanize 宣布获得 4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由 ABS Capital Partner 领投,Colorado Impact Fund、Haystack Partners、Greg Maffei、Aspen Grove Capital 以及现有投资者 University Ventures 参投。ABS Capital 的普通合伙人 Paul Mariani 将加入 Galvanize 董事会。Galvanize 将利用这笔资金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网站开发和数据科学方面的学习课程,并培训企业现有员工。
Galvanize 创立于2012 年,位于丹佛市,是一家为学生、创业公司以及大企业提供教育、共同办公场所以及网络学习的动态技术培训服务商,旨在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
由于 Galvanize 和企业进行合作,可以了解到有意义的技术技能,并以此来设立自己的一套课程。Galvanize 公司与很多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很多学员在完成学习之后,有机会进入到 Amazon、Salesforce、IBM、All State、Pivotal、以及 Tesla 这些大公司。这就意味着学员们已经有一只脚迈向成功之门了。经过 Galvanize 六个月沉浸式教学的学员,在科技领域的就业率超过了 90%,平均年薪比以前增长了 3 万美元以上。
Galvanize 除了给理工学院的学生提供网站开发及数据科学沉浸式学习服务以外,它还为 Allstate 以及 IBM 等知名公司提供团队培训以及研讨会,帮助现有员工提升职业技能。这些学员还能与投资人和创业导师进行沟通、联系,寻求更多帮助。
目前,Galvanize 在全国范围内有 9 所城市学校,分别分布在丹佛、巨岩市、科林斯堡、旧金山、西雅图、奥斯汀、菲尼克斯以及纽约(最新的一所学校设于纽约,占地面积 5.5 万平方英尺,将于 2017 年建成。)
在 2014 年,Galvanize 获得了 180 万美元 A 轮融资,当时由 University Ventures 领投。据悉,两年前他们的合作伙伴只有 150 家公司,但现在已经超过 700 家。
本文来自翻译:www.businesswire.com,
-
硅谷
悄然改变传统招聘市场,招聘服务公司Vettery 获900万美元A轮融资
付费招聘服务缓慢且不透明,传统招聘模式已经支离破碎,但是这种现状却几十年来一直未曾改变。Vettery通过提供全新的招聘过程服务,让招聘者直接接触求职者信息,提出面试要求,为传统招聘市场注入了新血液。
8月16日,初创公司Vettery完成900万美元A轮融资,由Greycroft Partners 和 Raine Ventures领投。资金将用于帮助公司开拓旧金山市场,开发新业务领域,同时扩展其产品团队。
Vettery由Adam Goldstein和Brett Adcock于2013年创立,总部位于纽约。Vettery去年才正式进入纽约市场,但自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迅速从一个初创公司发展成为成熟的大企业。目前已有1500家企业通过Vettery进行人才招聘,其中包括eBay、Amazon和JP Morgan。
Vettery提供的招聘服务“简单、直接且透明”,公司配备有经验的人才审查团队,通过恰当的“记分”制度,对求职者进行整体评估,然后进行筛选。求职者的面试接受率高达74%,招聘者也可以在30天内快速招聘到“理想候选人”。
求职者可以在Vettery网站上直接和有经验的“人才管理人员”对接,帮助其完善个人简历,了解招聘者的面试要求。如果求职者接受一份工作邀请,Vettery还会为其提供1000美元的签约奖金。而在招聘者方面,Vettery也比传统的招聘公司更具优势。传统的招聘公司涉及很多隐藏程序,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但在Vettery网站上,招聘者可以直接浏览求职者信息,提出面试要求。这在招聘市场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通过这种方式,Vettery把招聘权利“重新交到了招聘者手中”。
几十年来,传统的付费招聘服务市场一直一成不变,Vettery正是看到了这种“缺乏创新”的现状,才决定为此做出改变。虽然目前有很多像LinkedIn这样的公司,也在努力解决招聘过程中的不同问题,但是他们都没有改变付费招聘公司的稳固地位。
公司近期会将全部精力放在美国东岸市场。公司现已经在为科技和金融企业提供招聘服务,公司注意到,科技公司正在招聘越来越多的业务人员,而商业公司对科技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techcrunch.com
-
硅谷
企业云计算公司 Salesforce 收购数据分析公司 BeyondCore
编者按:Salesforce 是一家主动出击的团队,今年至少吞掉了 9 家公司。
今日,企业云计算公司 Salesforce 宣布收购数据分析公司 BeyondCore ,具体数额尚未披露。之后,这支团队将致力于 Salesforce 的分析云。
Salesforce 是一家企业云计算公司,提供给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运行销售、服务以及全部业务所需的一切资源。基于 Salesforce 的实时多租户体系结构,公司的平台和 CRM 应用程序彻底变革了公司协作以及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
Salesforce 的产品主要如下:
-销售 SalesCloud :全球首屈一指的销售应用程序
-服务 ServiceCloud :客户服务的未来
-协作 chatter :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现协作
-平台 force.com :构建企业应用程序的云平台
至今, Salesforce 已为全世界大约 100,000+ 不同规模的公司管理客户信息。
图片来源|TechCrunch
BeyondCore 致力于通过计算分析和数据分析提高商业智能,2004 年创建并在 A 轮融资获得 Menlo Ventures 的 900 万美元。
BeyondCore 执行总裁 Arijit Sengupta 表示:“我们已经决定将自身优势特长与 Salesforce 融合并作为 BeyondCore 7 与大家见面。”
本月初, Salesforce 确认收购团队协作应用软件 Quip ,收购总金额约为 7.5 亿美元。Quip 推出 PC 版办公室软件,在功能方面,可以取代微软 Office 。此外, Quip 还具备聊天功能,方便同事间交流。
Salesforce 是一家主动出击的团队,今年至少吞掉了 9 家公司。
来源:鸵鸟电台(微信:鸵鸟FM),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鸵鸟电台都将进行责任追究。
-
硅谷
传云存储服务巨头Dropbox与顾问会面,或将在2017年进行IPO
彭博社今日凌晨报道,据知情人士消息,云存储服务巨头Dropbox已经与相关顾问会面讨论了尽快在2017年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可能性。
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解释,Dropbox管理层想探讨一下公司上市的可能性,并想从公开市场投资者那里得到一个大体的估值。但他表示,此次会谈只是一种试探,对于Dropbox是否将IPO这个问题,公司还没有作出任何最终决定。
而这次Dropbox极力促成的会议也预示着这家封闭型控股公司与CEO Drew Houston的思维已发生了转变。因为直到去年公司还没有很快上市的计划。针对这个消息,Dropbox的一位女发言人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
总部设在旧金山的Dropbox虽然在2014年的一次融资中获得100亿美元的估值,但却一直饱受质疑。从那时起,许多投资者(既投资公开发行股票也投资非上市股票)一直在不断减低自己持有的Dropbox股份的价值。今年3月,Dropbox曾因估值压力计划折价34%出售股票。
Dropbox的发展状况
Houston在今年6月彭博技术大会上宣称,尽管公司还没有盈利,但自由现金流却相对充裕。而公司产品与设计副总裁Todd Jackson表示,除了营收的不断增长,促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还有公司对成本的严格控制,比如削减运营开支,减少员工福利。
从Houston整体业绩来看,Houston在上个月《财富》杂志举行的头脑风暴技术会议中强调,目前大约有20万企业管理团队购买了Dropbox的产品。此外,公司最近又斩获了一位大客户——体育零售商阿迪达斯。而其官网也显示目前Dropbox注册用户已超过5000万人次。
在行业内(文件同步及共享领域)打响名声后,Dropbox开始尝试进军一个更大的市场——云协作领域。例如,公司最近已为智能手机文件扫描功能添加了一系列工具,也为微软办公文档设置了“一键创建”功能。
科技公司的IPO市场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显示,今年是自经济衰退以来美国科技与通信行业IPO最缓慢的一年。部分科技创业公司不断推迟上市的原因就是担心自己不得不“吞下”上市后估值下调的后果。
例如,与Dropbox实力相当的重要对手Box在去年上市的市值为17亿美元,这比其IPO 6个月前的一次私人融资中的估值减少了近29%。
尽管有这些问题,部分公司还是想试一下水。例如有消息透露,目前估值超过80亿美元的音乐流媒体公司Spotify计划在明年下半年上市。与此同时,Uber在将中国业务出售给竞争对手滴滴出行之后,也向IPO迈进了一大步。
当然,IPO也为一些公司带来了好处。2016年,除了成为11家在美国上市的科技公司之一,日本通讯应用公司Line 7月也在东京挂牌上市,并成为今年以来的最大科技IPO(融资13亿美元)。自首次“亮相”以来,Line股价上涨43%,目前估值大约为98亿美元。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www.bloomberg.com
-
硅谷
一个伟大公司的秘密——“硅谷餐巾纸”
长期以来,硅谷流传着一个民间传说,一个伟大公司的商业计划最初是写在餐巾纸上。但是,普通的餐巾纸太软,写字时容易划破。针对这个痛点,有人专门设计了“硅谷餐巾纸” Silicon Valley Napkin,预先在餐巾纸上印制表格,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在硅谷,几个意气相投的人在咖啡馆里神聊,忽然发现一项科研课题,立刻要签订共同研发的协议,没准备纸,便使用桌上的餐巾纸,其务实之处在于完全盯住内容,而不在乎形式。相反,我们往往看重形式胜过看重内容。
来硅谷考察的朋友们,也可以买一包回去写商业计划哦~
编辑整理自硅谷猎头TomZhang
-
硅谷
公司暂时不上市,员工要跑怎么办?硅谷有了新方法
纽约时报说,科技创业公司们如今正在形成一个共识:除非其他所有的选项都已告罄,否则不要IPO。
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这些创业公司并不想每个季度被紧盯利润的华尔街投资者们拷问。但最主要的是,他们不想作为一个公众公司遭受财务审查。
但是对于这些创业公司的员工来说,推迟IPO并不是个好消息,他们手里用于激励的公司股票本来可以价值不菲,但不上市就无法变现。
而这些股票,原本是年轻初创公司吸引员工的重磅武器。迟迟不能变现,使得员工焦虑增加,队伍不再好带。
现在,一些公司在尝试给予员工提早“收割”的机会。上个月,Airbnb给拥有股票的员工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可以将部分股票卖给其他投资者,但条件是,他们得保证不再交易或出售手中剩下的其他股票。而此前,Airbnb有一系列的条款禁止员工出售或交易所持股票,从Airbnb的操作来看,这些限制正在慢慢减少。
对于这一点,Airbnb的硅谷前辈们已经玩的很转。Pinterest以及SpaceX都逐渐推出了这样的计划:员工可以卖出一部分股票,但是对于剩下的部分如何处置,必须同意一些附加条款。
在此之前,一些科技创业公司员工已经找到了一些打政策擦边球来出售股票的方式。毕竟对于Airbnb和Uber这样公司的股票,有大量的第三方投资者挤破了头想要拥有,愿意通过各种方式来购买。
但这是创业公司本身特别厌恶的行为,因为这种交易会导致股权分散,股东结构复杂,还会带来股东诉讼的风险。
所以,还不如主动出击。这样的操作方式对于年轻公司而言非常重要——精疲力竭的员工们如果已经不再相信公司股票能够通过IPO带来回报,至少他们有了一个提前退出的机会。特别是在硅谷这样的地方,员工流失已经变成一个主要问题,如果股票没用,不满的员工太容易“叛变”到下一个热门创业公司。
本文来自翻译:www.nytimes.com
-
硅谷
关于创业圣地,别再只知道硅谷了!
文|小马
这里是全美景色最优美的创业圣地。
颜值最高的创业社区,海滩上的比基尼美女随处可见。
这个地方在洛杉矶,叫硅滩。
什么是硅滩?
洛杉矶,一直以来都因好莱坞的存在而被公认为是美国娱乐文化的中心。但这里的潜力和多样性不仅仅局限在文娱层面 。从2012年开始,洛杉矶不断地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多元化的创业社区。因为拥有着长达7公里的海岸线,这片创业生态区被称为“硅滩”。
“硅滩”(Silicon Beach),是对洛杉矶地域创业社区的一个统称。这个区域不仅仅包括了洛杉矶市Downtown、帕萨迪纳、比弗利山庄、圣塔莫尼卡,还往南包含了威尼斯、Marina Del Ray,Playa Vista等这些新兴起的创业区域。
(截图来自Angelist)
根据Startup Genome的数据,综合考虑如人才、公司业绩、风投资金、基础设施等等50多种因素,硅滩被评为是全美第三大创业社区,仅次于硅谷和纽约。这里孕育着9000多家创业公司,以及8000多个独立投资人或机构。
和硅谷相比,硅滩有哪些不同
根据知名招聘网站Indeed.com二月的数据,硅谷35%的创业者、科技公司工作人员已向硅谷外的其他地区递交上了简历。而洛杉矶的硅滩,这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成为了最受青睐的城市之一。
从2015年起,科技泡沫等原因导致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增速越发缓慢,同时也因房价高、消费贵、生活单调等等原因,导致科技公司不断有人才外流的现象。一些创业者甚至互相调侃着“要想创业成功,就须逃离硅谷”等。
小马通过“硅滩发颜人”,有幸接触到硅滩地区的众多创业者,深刻感受到硅滩这个创业社区的与众不同之处。与硅谷相比,硅滩到底有哪些区别和优势呢?这里简单列举一二。
1.行业:重娱乐、重生活方式、重内容
重娱乐:娱乐行业在洛杉矶的影响根深蒂固,这使得这里不仅成为了影视剧创作的乐土,对于科技公司而言,洛杉矶的娱乐元素更是随处可见。比如阅后即焚的超人气应用Snapchat,就把增强现实的技术,与娱乐性完美地结合,几年内成长为现在最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之一。
重生活方式:洛杉矶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好莱坞明星、歌星、网红、名流等。这些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洛杉矶人民。也就意味着,这里的人爱时尚、爱消费、爱健康有机的生活方式、爱运动。大多数Vine上的明星比如Amanda Cerny,以及Instagram上人气最旺的网红Chiara Ferragni的事业都始于硅滩。同时这里的很多2C的公司,还会与这些明星网红资源联合共造品牌,比如著名的有机母婴电商品牌the Honest Company,再比如受到很多好莱坞明星投资的有机电商平台Thrive Market等等。
重内容:虚拟现实公司Oculus Rift诞生在硅滩,这里的影视、游戏制作公司纷纷又赶上了这趟快车。虚拟现实的技术可能完善于硅谷,内容则创造于硅滩。比如深藏在Hollywood的一个VR制作Studio,就研发了虚拟飞行的技术&内容。在风、音乐、重力、灯光、虚拟场景的多项配合下,玩家可以体验像鸟一样飞翔的感觉。
(图为Snapchat应用)
2.创业公司: 盈利能力强、估值偏低
无论从风投基金投资总额度、单笔平均投入额、风投募资总额、风投活跃度等等方面看,硅谷一直以来都稳坐全美第一。硅谷的创业公司总数为洛杉矶的2-3倍(Angelist统计),而风险资本总量为洛杉矶的7倍(PWC)。这些资金,一方面促使更多的人才从大公司里跳出来创业,扶持了无数有潜力的早期公司;一方面这些热钱也造就了一大批“烧钱”的公司,在早期用免费甚至倒贴的方法获得更多的原始用户。相比硅谷,硅滩地区的总资金总量较少、单笔投入额较低,这使得创业公司不得不更精益地生存、盈利能力强、公司韧性大。
同时,因为风险资本相对较少,洛杉矶项目的估值也偏低。2016年,根据Pitchbook统计的数据,种子、天使轮项目的投前估值,硅谷的平均估值水平在900万美金左右;而洛杉矶同一阶段的项目估值水平在670万美金。硅谷项目VC轮的平均融资额度为1700万美金,而洛杉矶项目的平均融资额度则为1500万美金。
3.人才:技术人才全美人数最多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硅谷的技术型人才远远多于全美任何一个地区。但据美国人口、劳动力统计局的显示,目前硅谷的技术人才在152000左右,硅滩的技术人才则是148000人,可见二者在技术人才人数总量上差距并不大。而根据US News & Report的显示,硅滩地区有三所学校被排为美国前十的工程院校:UCLA, 加州理工Cal Tech和USC。硅滩地区每年工程系毕业生高达1万人,硅谷大约有7500人左右。
4.加速器、孵化器:并不比硅谷差
大多数人一提到加速器,首先想到的是硅谷的Y Combination (YC) 。之前硅谷的朋友还曾经告诉过我说“加速器只有一个,就是YC。”一方面原因是因为硅谷长期备受关注,每年YC的路演日下来,各类科技媒体蜂拥而上;另一方面是因为YC成立于2005年,历史长,早年加速的团队经过了十余年的磨炼都有了出色的退出。相比之下,硅滩的加速器MuckerLab和Amplify,都是在2011年成立的。虽然成立年份短、资质年轻,但成长速度快,均被Seed Accelerator的加速器评级系统评为全美第二、和第七的加速器。
除了加速器之外,老牌孵化器Idealab于1996年在洛杉矶成立。Idealab不仅是现代孵化器的鼻祖,树立了行业标杆,创始人Bill Gross更是被称作为“孵化器之父”。开复老师成立的创新工场的时候,也曾借鉴Idealab的模式。
硅滩的明星公司
硅滩地区诞生了众多明星公司—— 包括《英雄联盟》的开发者Riot Games(被腾讯收购)、超级约炮软件Tinder、明星杰西卡阿尔巴成立的the Honest Company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这些公司也是在硅滩诞生的。
1.Snapchat
成立4年的Snapchat现在拥有1.5亿的日活跃用户,已超越Twitter,同时Snapchat每日收到的视频总量超过80亿,与Facebook相当。截止至今,Snapchat已累积融资18亿美金,是最受瞩目的独角兽之一。Snapchat把社交、交流变成了一款游戏,并且已经成为美国90后、95后最常用的手机端应用之一。
2.Oculus VR
Oculus Rift是当今最火热的虚拟现实公司之一,2012年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第一次与观众面世,短短两年后被Facebook以2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Oculus的出现,开辟了游戏、娱乐、医疗、教育等多领域的可能性。
3.HyperLoop
HyperLoop是前几月各大科技媒体都介绍到的超级高铁。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伊隆马斯克提出来的一个新型运输方式,它可以把人承载在像胶囊一样的车厢中,以每小时1207千米的速度在路面上运输。5月Hyperloop的推进系统首测成功,测试中长约3米的胶囊以每小时640公里的速度撞向沙堆。虽然整个测试时间仅有2秒,但这却标志着人类向更快的陆上运输又迈出了一步。
4.SpaceX
SpaceX是伊隆马斯克的私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于2002年建立,开发了猎鹰1号和9号运载火箭。2008年SpaceX与NASA正式达成合作,2012年SpaceX龙飞船将航天货物运向了外太空中的国际空间站,如今SpaceX已经做了八次发射和回收实验。它的技术大大降低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
一直以来,北加的硅谷被作为创业社区中的老大哥,这点无需置疑。但与此同时,在南加的创业社区也随着整个生态的逐步健全和日益发展而蒸蒸日上。
作者简介:小马,马雅伦,硅滩发颜人,乱如媒体圈的理科生,目前在做一系列“硅滩”创业者的采访。微信:mayln_,微博:硅滩发颜人
-
硅谷
联系人管理方案供应商 FullContact 获 2500 万美元 C 轮融资,与 LinkedIn 展开竞争
今年 6 月份,微软宣布以 262 亿美元收购 LinkedIn,随着这整个收购计划的进行,LinkedIn 面临的一些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开始加紧步伐,FullContact 就是其中之一。
8 月 10 日,联系人管理方案供应商 FullContact 宣布完成 2500 万美元 C 轮融资,由 Foundry Group 领投,Baird Capital、Shea Ventures 和 Blue Note Ventures 参投。公司计划利用本轮融资进一步加强公司平台建设,扩大公司销售、营销和工程师队伍并进行一些策略性收购。
FullContact 创立于 2010 年,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致力于为专业人士、企业和软件开发商创建一个全面的联系人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帮助用户解决在平时工作生活中的联系人管理问题,包括通过智能搜索添加联系人名单等。公司拥有自己的一手数据(也称原始数据),同时能够通过网页获取联系人公开的信息来增强这些数据,并利用算法对全部数据进行整合创建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FullContact 提供免费的苹果和安卓系统 app,用户可以扫描名片,然后由专业人员负责转录到用户通讯录中。
此外,用户可以利用这款 app 补充联系人信息(包括电话、地址、公司、职务、社交账号、E-mail 地址等),在不同地址簿(包括 Google、微软 Exchange 企业邮箱、云端办公软件 Office 365 以及 iCloud账户)之间进行联系人同步,根据邮件签名信息同步更新联系人等。
FullContact 的解决方案还提供给第三方的 B2C 企业和 SaaS 企业一个共享的平台,公司可以通过开放的 API 进入 FullContact 数据库来创建更多更完整客户信息。LinkedIn 从 2009 年底开始开放 API,但在 2015 年又收回了API 接口,公司方面表示这是因为一些第三方应用并没有给用户带来应有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隐私及数据保护权利。例如,在欧洲,人们享有“被遗忘权”,即用户可以要求谷歌或其他搜索引擎删除用户相关搜索信息。FullContact 方面表示他们目前也正在进行相关研发工作,能够让用户消除自己的信息。
FullContact 创立至今,获得融资总额为 4389 万美元, 目前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和达拉斯设有办事处,计划到今年下半年,再增设更多的办事处。
本文参考信息来源:techcrunch.com
-
硅谷
云服务供应商 Liquid Web 收购 Rackspace 旗下 Cloud Sites 业务部门
Liquid Web 是一家网络主机和云技术服务提供商,本周一(8 月 8 日),该公司宣布已经和 Rackspace 公司达成协议,收购旗下位于圣安东尼奥的 Cloud Sites业务部门,但没有披露收购价格。
Liquid Web 目前正在和 Rackspace 进行合作,确保 Cloud Sites 平台用户(主要包括设计师、开发人员、以及数字代理)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期。不仅如此,Liquid Web 还计划在 Cloud Sites 平台上加大创新解决方案的开发力度,为需要稳定可靠主机服务的专业人士提供更好服务。
Liquid Web 专注用户体验,并且积极满足快速增长的云服务需求。在公司客户支持下,Cloud Sites 将会继续为高流量网站提供可扩展、全功能的技术平台服务。另一方面,Cloud Site 的“平台即服务”产品也能增强 Liquid Web 现有产品组合功能,并且提升网络主机托管和云技术服务的功能。Cloud Sites 平台可以支持满足客户各种需要,支持WordPress、Drupal、Joomla、.NET、PHP,等多个开发及生产环境。
Liquid Web 公司首席执行官 Jim Geiger 表示:
目前整个行业还需要有进一步提升,才能够满足设计师、开发人员、和数字代理日益增长的云服务需求。有了 Cloud Sites 平台作补充,通过网站主机托管,帮助全世界专业人士轻松创建内容并提供商务服务。
本次收购 Cloud Sites 之后,Liquid Web 旗下员工数量已经突破了 550 人,全球客户数量超过 3 万家,之后计划对 Cloud Sites 平台、员工、以及全球业务加大投入,转型变消费者使用网站服务的方式。举个例子,如今一提到易于使用的开源内容平台,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WordPress;一提到商务应用平台,第一反应就是 Magento;而Liquid Web 则希望站在这些服务“身后”,不断优化其可用性和系统稳定性。
对于本次出售 Cloud Sites 平台给 Liquid Web,Rackspace 公司认为对彼此是一种双赢,通过本次交易,Liquid Web 也将成为 Rackspace 合作网络中的一员。
本文来自翻译:www.liquidweb.com
-
硅谷
Google宣布收购云商务公司Orbitera,格林的云策略看来不会走微软的老路
每当Google内部的某个团队对一家创业公司产生兴趣时,他们的做法通常是找到Google的企业发展部然后问道:“我们想收购这个,可以吗?”
而据知名科技媒体Recode报道,在过去一年里,那些“输入”请求基本上都来自于同一个部门:企业服务部。
自从硅谷女王Diane Greene(戴安·格林)从去年年底开始执掌Google的云计算与app发展业务,其团队开支便陡然加大:不惜砸重金招揽人才、扩充队伍以及不断吸收小型创业公司。而今天(美国时间星期一中午)Google又宣布完成了一项收购计划——买下一家成立不到5年,迄今为止融资金额只有200万美元的初创云商务企业Orbitera。
Orbitera:能够在云端自动化运行的电子商务
可见,本次收购的重点仍然是一个字——云。作为一家所有业务都在云端开展的商务公司,Orbitera能够为独立软件供应商(ISVs)及其他企业在云端实现计费、包装及定价优化流程的完全自动化操作。目前已有超过6万个企业堆栈在平台上发布。
虽然此次交易的财政条款并没有披露,但Orbitera首席执行官Marcin Kurc在博客中称,公司将会继续为企业用户提供现有产品与相关服务。并表示:“Google将会帮助我们进一步扩大生意规模”。
Google全球技术合作伙伴负责人Nan Boden也在博客中写道:
“我们已经意识到,两家企业的客户与ISVs都希望在启动完整的产品部署之前,能够得到多个云供应商的帮助并寻找合适途径进行产品试验及概念测试。通常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自己信任的Sis(系统集成商)、经销商以及正常的销售周期。”
也就是说,Google收购这类公司的原因都取决于云存储业务的一个特征:企业用户更喜欢使用多个云服务商。虽然很多公司把订单都交给了亚马逊的AWS(云计算业务),但为了对冲风险,他们也不会对其他云服务商拒之门外。因此,Google通过收购进行多领域布局的策略就是有想从中分一杯羹的打算。
自动化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Meravine首席运营官Scott Broomfield对于此次收购有类似的看法:
“互通性正逐渐在云业务中占据支配地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依靠单一的产品与服务征服天下。而Orbitera作为一家工具提供商,能够允许企业创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显然会受到企业用户的欢迎。从这一点来看,Google的此次收购更像是未雨绸缪。”
Greene的云策略:从细节入手,为Google云服务收集有效“零件”
因此,这项收购完全符合Google的整体企业服务战略。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交易也将有助于推进企业服务销售组织的一体化。早在Greene上任之前,企业部门的云服务与软件销售团队处于脱节状态,销售流程杂乱无章。在这种情况下,Google根本无法从对手亚马逊及微软那里夺取更强劲的“收益引擎”。
与微软此前进行的各种大型收购(如诺基亚、Skype以及最近下决心以262亿美元巨资收购LinkedIn)不同,Greene采取的战略更倾向于购买一些小型云服务企业,陆续补强自己在云服务、app以及营销技术等方面缺失的各个“零件”。
除了N笔小型收购,Greene也在人才战略上大做文章。今年5月,她从顶级风投机构 Emergence 挖走了著名企业服务投资人Alison Wagonfeld,后者已担任Google企业部首席营销官。这也是Greene首次将Google的顶级营销角色一分为二。
从市场分析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 2015年统计的数据来看,目前在云服务市场,亚马逊的AWS仍然稳占鳌头,市场占有率高达33%;而微软、IBM以及Google的市场份额却分别为9%、7%和4%,被亚马逊远远抛在身后。但Greene却在上任后表示,该市场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谁暂时领先都所谓,2年后情况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科技巨头间的云服务之战仍在继续,而36Kr会对4者间的竞争保持高度关注并进行持续报道。
来源:36氪,作者:宇多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0823.html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