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办公管理服务Service Partner One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 德国的办公管理服务初创企业Service Partner One刚刚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Service Partner ONE是一家为创新办公管理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初创企业,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德国柏林,其使命很简单,来一场办公室管理的数字化革命。所谓办公室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的后勤部门需要关心的事,比如扫地、擦窗等各种办公室保洁,水果、饮料、矿泉水补充,办公用具的提供等等。所谓的数字化革命是指Service Partner ONE搭建了一个网上的平台,让企业通过网站或者iPad app的方式订购各种物业服务和饮料水果等。这相当于给办公室管理提供一个定制化的SaaS解决方案,相应的服务提供商都是由Service Partner ONE精心挑选的,企业只需要通过Service Partner ONE订购服务即可完成所有的办公室管理实务处理。客户可以通过app提出具体的服务要求,此外在服务完成后也可以对服务质量等进行点评。   Service Partner One app的典型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个办公地点的人数一般在10人到500人不等。不过也不乏Twitter、Spotify、麦肯锡、德国商业银行、Salesforce等大公司。就连众创空间的知名品牌WeWork也是它的客户。目前Service Partner one在德国的柏林、汉堡、慕尼黑、法兰克福、科隆以及英国伦敦等7座城市管理着500多间办公室。   此轮融资由EQT Ventures领投,Earlybird、Target Global、Rheingau Founders等跟投,至此其总融资已达1132万美元。此轮融资所得将用于欧洲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来源:36氪,作者:box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9162.html
    硅谷
    2016年07月07日
  • 硅谷
    被唱衰太久的Evernote终于走上激进变现路,大象还能跑起来吗? 6月28日,笔记应用Evernote宣布对Evernote Plus(标准账户)和Evernote Premium(高级账户)两档付费服务涨价40%(中国版的印象笔记并未参与此次涨价),同时免费版依然可以继续使用,但限制了同时在线的设备不能超过2台。   无论你接不接受,Evernote目标很明确,那就是钱。   挨骂也要涨价 对于付费版涨价与限制免费用户,Evernote官方回应是在长期内提升Evernote的体验和生产力,付费版价格上涨对于 Evernote 持续加大在核心服务上的投资是必要的。   这要是放在几年前,坐拥大笔融资的Evernote完全可以对此嗤之以鼻。   从2007年成立到现在的10年间,Evernote完成了12次总计3亿美金的融资,2012年融资后估值突破了10亿美金成为第一批“独角兽”创业公司之一,那一年,Evernote注册用户数超过了3000万,融资总额超过了2.7亿美元,并被公认为将在未来几年内成功上市。   然而,四年之后,情况似乎并未达到预期,反而向着坏的方向发展。创始人出走,接连关闭应用,大幅裁员等一系列事件足以让Evernote元气大伤。外界纷纷预测Evernote这头独角兽迟早会倒下。据TechCrunch报道,2015年Evernote的营收约为3600万美元,尽管出现增长,但仍然低于该公司的内部预期。而在今年 6 月底的印象笔记中国四周年大会上,Chris O’Neill 向媒体透露,2016 年第一季度是 Evernote 全球现金流为正的一个季度,而且已经完成了包括多个中国投资者在内的新一轮融资,如今Evernote用户数量已经突破2亿,保存笔记数突破50亿。这一数据看起来似乎在复苏,但要知道Evernote 80%的收入倚重于用户付费,坚定走freemium(免费增值)的模式,也是意识到靠用户自愿付费不可持续,Evernote才会顶着挨骂的风险义无反顾地大肆涨价。据Evernote前CEO、创始人菲尔·利宾(Phil Libin)所说,在Evernote创立第一个月,用户付费的比例只有0.5%。但一年之后这个比例上升到7%,第二年为11%。5年以后,付费比例达到了25%。今年 6 月底的印象笔记中国四周年大会上,据Chris O’Neil介绍,据Chris介绍,2016年的数据显示,愿意付费的用户增长了40%,中国的比例还会更高。   如此可见,Evernote勇于涨价也是有一定的底气。   涨价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其实早在涨价与限制免费用户之前,Evernote就已经想方设法增加收入补贴主业。   2012年,Evernote Market研发上线,售卖书包、T恤、袜子等周边商品,自成形以来,Evernote Market就一度为Evernote带来了上百万美元的年收入。   然而2016年2月,Evernote官方宣布公司将不再继续管理周边产品在线商店Evernote Market。   包括同年创立的Evernote Food应用,旨在为顾客记录美食,却在2015年8月底被Evernote下架关闭。   除此之外,图片标记应用 Skitch、浏览器插件 Clearly,以及智能手表 Pebble 版的 Evernote 应用均在今年纷纷撤销。   种种试水均已失败告终后,Evernote这才将注意力集中到那80%的用户付费上来,于是便有了今年的涨价与限制免费用户,面临着种种严苛的挑战,Evernote才真正意识到赚钱的重要性。   相比用户,还是钱更重要 Evernote 国际版资费上涨后,用户反映意料之内得两极化。“死忠粉”表示可以理解并会继续支持,反感者纷纷选择投靠OneNote等同类替代产品。Evernote此举目的昭然若揭,相较于一味吸引网罗更多的用户却无法带来收入,Evernote将目标人群锁定在了重度依赖Evernote的哪些用户。对于这些用户来说,Evernote已然成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价格的变化不会导致他们直接放弃这一产品,与此同时损失一定浅层用户的代价也就无伤大雅了。从这个角度看,Evernote涨价之举确实会带来数据上可观的增长与收益,将用户转化为收入,Evernote算是找到了得以继续活下去的救命稻草。   然而这种做法能否给Evernote带来可持续发展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重度依赖型用户的数量有限,而且这种放弃扩大用户甚至流失一定浅层用户的涨价做法能给重度依赖用户数量带来的增长也同样有限,这也就意味着Evernote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依靠着固定的用户挣钱,即使用户粘性客观,但工具产品市场瞬息万变,过分依赖这一类很有可能只减不增的用户是十分危险的行为。这种涨价策略的可续性想必会面对严峻的考验,除了涨价,未来付费用户还能为Evernote带来怎样的延续收益,这也是Evernote下一步应当考虑的环节。   Evernote如今之所以如此被动还要归因于早年的策略失误。缺乏明确的专注点曾一度影响了Evernote的增长,早年的Evernote没有专注于核心的笔记产品以及努力将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而是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开发新产品和新功能,以获得媒体的曝光。这在后来Food 应用与Evernote Market等应用的相继关闭中可见一斑,而错失付费用户的最佳培育时期如在今天看来也是一大失误。总而言之,Evernote花了太多时间去测试随机的新产品,而不是优化商业化战略。   经历过一系列新产品转化为收入的失败,涨价之举必定会让Evernote甜头,只是这种盈利模式能否继续走下去,该如何继续开发与挖掘,才不会像Evernote Market之流高开低走,这是Evernote值得思考的问题。“百年公司”的进程才走过不到十分之一,Evernote早已经不起折腾,只有钱才是最实际也是最有效的生存之道。 作者: 飞啦飞 授权 来源:虎嗅网 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54937/1.html
    硅谷
    2016年07月05日
  • 硅谷
    你可能不知道,微软高价收购LinkedIn背后还有这样的曲折故事 摘要: 在微软与LinkedIn为期两个月的收购谈判期间,Salesforce.com的持续竞价迫使微软将LinkedIn的收购价格提升了22%,约50亿美元。 北京时间7月4日早间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根据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提交的监管文件以及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在微软与LinkedIn为期两个月的收购谈判期间,Salesforce.com的持续竞价迫使微软将LinkedIn的收购价格提升了22%,约50亿美元。   这家软件巨头最终于上月同意斥资262亿美元(折合每股196美元),以现金形式收购LinkedIn。LinekdIn上周五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微软于5月4日提交非约束性收购意向,希望以每股160美元的价格,以现金形式收购该公司。此前9天,另外一家被LinkedIn描述为“A方”的公司也提交了非约束性收购意向,希望以每股160至165美元的价格,以现金加股票形式收购该公司。   原来不止一家公司想收购LinkedIn 《华尔街日报》以及其他媒体之前曾经报道称,Salesforce正是LinkedIn的另外一家竞购方。知情人士也证实,Salesforce的确就是所谓的“A方”。来自Salesforce的竞购迫使微软多次上调收购报价。即便是在LinkedIn决定与微软展开独家谈判后,Salesforce也坚持报价。而随着股价攀升,报价也水涨船高,导致LinkedIn的高管向微软施加更大的提价压力。   LinkedIn还披露,另外一家被其描述为“B方”的企业在密会该公司CEO杰夫·维纳(Jeff Weiner)和LinkedIn控股股东及董事长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后,也曾与之达成保密协议,考虑收购该公司。但在今年5月的第一轮报价提交后,“B方”也放弃竞价,称其只想与LinkedIn展开业务合作。   在微软和Salesforce在5月6日提交首轮报价后,LinkedIn便向这两家公司发出通知称,如果对方能将报价提升到每股200美元,他们便会与之展开独家谈判。但这两家公司均未满足LinkeIn的这一要求。随后开始的竞价大战迫使微软与Salesforce保持步调一致,并最终促成了微软的这笔天价收购。   你追我赶的报价 3天后,霍夫曼按照预定计划会见了微软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比尔·盖茨(Bill Gates)。监管文件称,他们讨论了“微软对LinkedIn的潜在收购带来的潜在利益”。他们也就霍夫曼在收购完成后的参与度展开了沟通,“包括他可能担任微软董事等各类事项。”   就在同一周,Salesforce再度将报价上调至每股171美元(现金加股票),微软则上调至172美元(现金)。这两家竞购方均表示,他们不希望参与拍卖,但都希望LinkedIn能够透露其可以接受的价格。   5月12日,LinkedIn要求微软和Salesforce在次日下午之前提交“最好的最终报价”。霍夫曼致电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称,如果LinkedIn的董事会选择微软,他本人就将支持微软给出185美元或更高的报价。   5月13日,微软给出每股182美元(现金)的报价,但同时表示,如果LinkedIn愿意,也可以提供现金加股票的报价。Salesforce也给出了每股182美元的报价,包括85美元现金,剩余部分则由股票构成。这两份报价都要求LinkedIn与之展开独家谈判。   当天晚些时候,LinkedIn董事会选择了微软。一天后,双方进入独家谈判阶段。   被迫“涨价” 但Salesforce并未就此罢休。接下来的一个月,在微软和LinkedIn规划交易细节的过程中,Salesforce也提交了新的要约,但内容与之前并无太大差异。不过,Salesforce不断攀升的股价提升了该公司的整体报价。然而,由于已经进入独家谈判阶段,LinkedIn无法对Salesforce的要约作出回应。   6月5日,Salesforce再次进行尝试,将现金加股票收购总额提升到每股200美元。LinkedIn未作回应,但该公司于6月7日和8日两次对纳德拉表示,微软每股182美元的报价“已经得不到支撑”,鼓励微软将报价上调到每股200美元。   纳德拉当时对维纳表示,双方需要共同讨论“交易中的成本协同效应”,以便让微软提升报价。监管文件显示,正因如此,LinkedIn CFO史蒂芬·索德罗(Steven Sordello)向微软CFO艾米·胡德(Amy Hood)致函,对双方合并产生的潜在成本协同效应展开了分析。但监管文件并未披露具体的成本协同效应。   这最终促使微软在6月12号再次上调报价,这一次达到了每股190美元(现金)。当天晚些时候,维纳对纳德拉表示,LinkedIn董事会将会支持每股196美元(现金)的报价。6月11日,星期六,纳德拉了接受了这一条件,双方正式签署协议。   微软和LinkedIn于两天后(6月13日)在美国股市开盘前对外宣布这一消息。   (开源:新浪科技     文/鼎宏)
    硅谷
    2016年07月04日
  • 硅谷
    在线学习平台 Zaption 被 Workday 收购 ,将于9月30日暂停服务 Zaption 是一个教育互动视频制作平台,在 Zaption网站上,老师和公司都可以在网站上发布视频,或者将现有视频用户教学。6月30日,该公司宣布被人力资本管理软件公司 Workday 收购。Zaption 的服务将于9月30日关闭。具体收购详情没有披露。   在 Zaption 的网站、iOS app 和Chrome app 中,老师可以使用其提供的工具在视频时间轴上嵌入题目,学生观看学习时,视频会在有题目嵌入的地方自动暂停,学生完成屏幕中或屏幕右侧的小测验后,即可继续观看。付费版本有更多高级功能:老师可以建立学习小组,还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视频观看进度和答题数据分析,制作完成的视频甚至可以被转移到站外,比如学校的 LMS。   Zaption 团队表示,Workday 服务于很多全球范围内的大型公司和教育机构,有更好、参与性更强的学习体验,很高兴自己的技术能成为 Workday 应用的一部分,包括非常值得期待的 Workday Learning 的一部分。   Zaption 成立于2012年,公司位于旧金山。曾在2015年获得1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人包括NewSchools Venture Fund、Redcrest Enterprises、 Scion Capital 和 Telegraph Hill Capital。   本文参考信息来源:venturebeat.com
    硅谷
    2016年07月04日
  • 硅谷
    澳大利亚人力资源初创公司 Employment Hero获220万美元A轮融资,定位英国人才市场 本周二,澳大利亚人力资源初创公司 Employment Hero 宣布获得 220 万美元 A 轮融资,本轮融资实现了超额认购,领投方是 OneVentures 风险投资公司,AMP NewVentures 参投。   这家总部设在悉尼的初创公司主要为企业客户开发线上人力资源软件,他们的软件可以根据企业需要,整合多种人力资源服务,包括工资管理、员工福利和退休、劳动合同、会计核算等,所有这些服务都能在一个 web 应用里访问。   此外,通过各种合作伙伴关系,Employment Hero 还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员工服务平台,上面有健康保险、移动手机套餐、健身馆会员打折等优惠福利服务。   据悉,该公司将利用这笔投资增加更多产品功能,同时计划将业务拓展到澳大利亚以外的市场。现在,Employment Hero 公司已经把目光盯向了英国,因为那里拥有超过 2000 万就业人口,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人力资源市场。   Employment Hero 公司成立于 2013年,起初通过自筹资金创立,本轮融资也是该公司第一次进行外部融资。公司首席执行官 Ben Thompson 说: 我们想帮助企业发展,减少企业管理成本,招募并保留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也会为企业员工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构建一个平台,可以在上面享受消费基金、健康保险、房屋贷款、以及其他福利。   目前,Employment Hero 公司在澳大利亚拥有 500 家企业客户,其中包括线上零售商 Kogan,化妆美容产品公司 ModelCo,以及图形设计工具初创公司 Canva。此外,在其员工服务平台注册的企业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 3.5 万人。   本文编译自:techinasia.com
    硅谷
    2016年06月29日
  • 硅谷
    创业加速器Capria推出1亿美元基金,主要投资新兴经济体影响力基金 创业加速器 Capria 近日宣布成立 Capria 新兴经济体管理人基金(CapriaEmerging Managers Fund),该基金规模达到 1 亿美元,投资对象主要是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当地较为有影响力的早期初创公司。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这笔基金计划投资至少 15 个影响力子基金,势必对 Capria 创业加速器扩张到全世界市场有着深远意义。   预计到 2025年,Capria 会对本地和全球初创公司投入超过 5 亿美元,这些公司主要服务于各个新兴经济体内的低收入人群,数量超过 5 亿。同时,Capria 还宣布将会和两家影响力基金管理人公司合作,他们分别是投资非洲女性创业者的 Alitheia Identity 和投资土耳其科技&创新行业的 idacapital。   不仅如此,世界银行下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总部位于伦敦的家庭办公室 Ceniarth、比尔·盖茨参投的全球影响力领先基金公司 Sorenson Impact Foundation 以及其他几家投资公司也都为 Capria Accelerator 创业加速器提供了资金支持。   Capria 新兴经济体管理人基金将会扩大投资范围,从小微企业延伸到中小企业,并通过提供更多工作机会、改善生计、以及更加实惠的产品和服务帮助本地企业。   Capria 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 Will Poole 说道: Capria 的目标,就是利用自己过去二十年时间获得成功的学术知识、数据、人脉网络及影响力,扶持新兴经济体的下一代基金经理。Capria 新兴经济体管理基金将投资来自 Capria Accelerator 创业加速器里最优秀的团队。   Capria Accelerator 创业加速器成立于 2015年9月,与很多早期股权和债券基金经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他们提供初期投资资本,同时亲自给予支持,帮助这些基金经理创立、运营他们自己的新投资基金。   本文编译自:techmoran.com
    硅谷
    2016年06月29日
  • 硅谷
    美国在线教育行业 5 月共融资 2.25 亿美元,是 4 月融资额的 3 倍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一直在关注美国在线教育行业的月度融资情况。在美国,今年以来这个行业的投资经历了一次 “由暖转寒” 的过程:3 月的总融资额以 5150 万美元被称作 “在线教育的寒冬”,4 月的融资额就回暖到 7400 万美元,等到了 5 月,所谓的 “寒冬” 似乎已经不在了。   据教育科技媒体 Edsurge 的统计,5 月美国在线教育行业共融资 2.25 亿美元,投资资金横跨 17 个细分领域,至少有 34 位独立投资人参与教育投资(投资人数量和过去两个月参平,但所投领域范围变广)。   在所有案子中,针对 2-7 岁儿童早教内容定制的 Age of Learing 获得单笔最大额的 1.5 亿美元 D 轮融资,以 10 亿美元的估值成功晋级独角兽行列。Age of Learning 位于美国加州的格兰岱尔市,成立于 2007 年。这家公司花了整整 4 年的时间做学术研究,课题是 2-7 岁的孩子在学校内应该掌握的技能有哪些。后来,这些研究成果在一个 App 中被展示出来:ABCmouse。这个产品在 2010 年被开发出来,现在已经包括了 650 节课和 7000 多个幼儿活动,涉及阅读、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学、健康、艺术、音乐等多个学科。   Age of Learning 这 4 年的研究是否值得,从用户的反馈就能看出: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 100 万用户订阅了这 ABCmouse,每月平均付费 7.95 美元,每次订阅允许 3 个账户同时使用以满足家庭中不同孩子的需求。Age of Learning 每月营收超过 1 亿美元。另外,公司已经和学校、图书馆、“头脑启动计划”(美国联邦政府面向贫困儿童设立的专属项目)、社区服务中心合作,合作方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个 App。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最核心的美国市场,Age of Learning 正打算把业务推广到其它国家,其中就包括中国。   排名第二的产品也和阅读有关:Speakboos。5 月,这家公司宣布获得 1250 万美元 B 轮融资,由 Wellington Management Company 领投, Advancit Capital、Kyowon Group 等专业创投机构及个人跟投。Speakaboos 创立于 2008 年,提供超过 200 多个有交互功能的故事书和儿童歌曲,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喜好,这些故事被划分到恐龙、小公主、外星人、机器人等不同的兴趣门类中。   “交互式学习法” 是 Speakboos 最大的产品特色。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触摸 ipad 等设备,自主引导故事的走向,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孩子们发挥能动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对知识的探索过程。目前每月固定费用 7.99 美元或者 68.99 美元 /年。   除此之外,技能分享平台 Skillshare 获得 1200 万美元融资,由 Amasia 和 Omidyar Network 领投,Union Square Ventures 和 Spark Capital 跟投。Skillshare 创立于 2010 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目前有 40 位全职员工。   Skillshare 创立之初的模式类似国内的跟谁学,让兴趣教育的老师们将课程挂在网上,然后线下教学。但是发展至今,Skillshare 的课程已经全部转移到线上,并开设了健身、厨艺、星座等各种课程,用户每个月只需支付 10 美元就可以学习。目前,在 Skillshare 平台上注册听课的人数超过 300 万,平台上的课程数达 5000 个。   其余融资的项目,比如 36 氪曾经介绍过的视频学习平台 AppreNet,智能写作工具 Citelighter、全栈式教育科技公司 Lost My Name、利用影视学英语的 ABA 英语、机器学习数学的公司 Cuemath、自适应学习平台 Cogbooks、儿童编程教育公司 Tynker、Piper 等等。总的看来,科技的力量正在在线教育公司中逐渐显现,这个行业的现状也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 “寒冷”。   来源:36氪,作者:郭雨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8657.html
    硅谷
    2016年06月27日
  • 硅谷
    欲进军中小企业商旅SaaS市场,电子发票公司Tradeshift 收购旅行服务平台Hyper [caption id="attachment_13746" align="alignnone" width="930"] On board Flight QF2 from London Heathrow LHR to Bangkok Suvarnabhumi BKK[/caption] 被誉为 “电子发票界 Skype” 的知名创业公司 Tradeshift 在本月23日 宣布收购便携式旅行服务平台Hyper。此举将使前者有机会将软件开发拓展到一个全新的垂直领域:商务旅行。而 Hyper 则表示,双方的现有用户将有权使用这款专注于商务旅行的 app。就在本月初,Tradeshift 刚刚完成 7500 万美元 D 轮融资,估值将超过 5 亿美元。   尽管此次收购的具体金额没有被披露,但 Hyper 的联合创始人 Minqi Jiang 告诉记者:“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种子投资人、顾问及普通员工)将会得到不错的回报。” 此外,Hyper 的两位创始人也将加入 Tradeshift。其中,Jiang 将专注于产品设计及满足终端用户需求;而 Peter Zakin 将负责平台的运营工作。   Jiang 透露,董事会原本并没有打算这么早出让公司。一开始,Hyper 与 Tradeshift 只是合作召开了一次销售会议,但后来 Tradeshift 表现出了对 Hyper “人在环”(human-in-the-loop)实时信息传递技术的浓厚兴趣。既然现在这项交易已尘埃落定,Jiang 希望团队能够调动更多资源以完善产品技术并拓展企业用户市场。   Hyper 应用软件在今年1月 刚刚发布,目标是让商务旅途在虚拟助手的帮助下变得更加高效。这个想法萌生自两位创始人相似的经历:两人的旅途都曾被实体中介的预订流程搅得一团糟。因此,他们试图通过一款 app 来解决实体及部分线上网站订票的低效问题,产品理念与 Facebook M 及 Operator 的服务有些类似。 当用户需要预定一次旅程时,Hyper 应用系统会将请求发送给位于美国及海外的呼叫代理人团队。Hyper 表示,这些代理人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咨询经验,可以为用户提供最适合的旅程建议。此外,用户还可以告知 app 自己的旅途偏好,比如是否愿意选择靠窗的位置、是否更倾向于单人客房、最想租什么类型的车等等。   在发布会上,除了解释收购问题,Tradeshift 也发布了一款由双方联合开发的新软件——旨在简化付款和预定流程的商务旅行虚拟助手 Tradeshift Go。公司宣称,这款软件将能够克服在商务旅途中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普遍难题,包括信用卡 争端、中介欺诈以及交易流程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项全新的服务能够利用一系列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技术组合为企业用户提供有效的商务体验。“小助手” 会在 Hyper 的聊天界面中浮现出来,提示员工在屏幕中输入自己的需求。当然,她不仅存在于移动 app 中,也可以通过网页与邮件为用户提供服务。   此外,Tradeshift Go 也具备分析功能,允许企业跟踪买家、审批者及部门代码的所有交易流程;如果出现可疑的采购项目或者报销超出预算限制,Tradeshift Go 也会发送邮件警示公司财务部门。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venturebeat.com
    硅谷
    2016年06月27日
  • 硅谷
    500 Startups 成立2500万美元的微小基金,专投黑人和拉丁裔创业者 500 Startups 正在重点关注少数族裔人群,并且希望在科技行业里看到更多人种多样性。今天,这家专注于早期阶段的创投公司成立了一个 2500 万美元的创业微基金,重点支持黑人及拉丁裔创业者。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首个针对少数裔群的创业基金,它将不会专注于某个特定行业领域。该微基金只会投资美国国内的少数族裔创始人,预计会投资 100 家初创公司。对于黑人及拉丁裔创业者们而言,获得 500 Startups 的青睐意味着能够获得资金、人脉和经验,帮助自己的初创公司快速发展。   500 Startups 邀请了风投合伙人、也是 Black Founders 联合创始人 Monique Woodard 负责监督这个创业基金项目。   她说道:"这是一种双向投资策略。一方面,投资人可以获得了一批有投资潜力的黑人及拉丁裔创业者,从中可以探索一些不错的投资交易;另一方面,在许多科技消费领域里,创业公司还能得到一批全新的受众用户群,提升消费购买力,帮助你的产品在西班牙语族群里推广。事实上,黑人及拉丁裔消费者是投资人需要特别关注的一块市场。"这不是 500 Starttups 第一次关注少数族裔领域,他们的创业加速项目一直专注于帮助不同背景的创业者,甚至还投资了一些女性创始人和非美国本土的初创公司(其中不少创始人都是由有色人种),比如 Walker & Co.、AllDay Media 和 Mayvenn。   500 Startups 的其他创业微基金还专注于投资其他国家/地区的初创公司,包括东南亚、墨西哥、日本和土耳其。他们主要投资一些在移动垂直领域的初创公司,比如 Twilio。   注:本文来自 sykee 本文编译自:venturebeat.com
    硅谷
    2016年06月24日
  • 硅谷
    为反击微软收购LinkedIn,Google与RingCentral合作推出一项集成式企业解决方案 尽管 “微软收购 LinkedIn” 事件已过去一周,但对于 Google 来说却是新一轮 “战斗” 的开始——在稍显劣势的当下,怎样从对方手中争夺企业用户群?36 氪之前已报道 “Google可能会通过一系列合作或收购来回应微软的大动作”,而昨日,Google 已再次出击。据科技媒体 ZDnet 报道,Google 正在与云计算移动系统服务商 RingCentral 展开合作,后者将会在 “云通讯” 及 “协同应用程序” 方面帮助 Google 正面抗击微软的企业业务。   这周三(6月22日),RingCentral宣布与 Google联手,发布了一项名叫 “RingCentral Office Google版” 的集成式企业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大中型企业将业务迁移到云端。只要每月支付 30 美元,用户就可以获得不限量的 Google Apps(企业应用套件)及无限制的存储空间;也可以得到这一集成了 Google Apps 与 GoogleHangouts(全平台聊天工具)的新版 RingCentral Office 的使用权。   RingCentral 在发布会上强调:“与 Office365 及商业版 Skype 这些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解决方案将提供更丰富及更强大的企业通信功能。” 作为美国著名的云计算移动系统企业,RingCentral 主要为企业用户提供 VoIP 网络电话服务。思科集团、硅谷银行与顶级风投 Sequoia Capital、KhoslaVenture s 及 DAG Ventures 都曾投资过这家企业。RingCentral 2013年 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云端移动业务遍及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目前,RingCentral 的企业用户已超过百万,这也为 Google 开拓用户市场提供了新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RingCentral 与 Google 的合作已不是第一次。早在 2015年1月,Google 的企业产品组合 Google for Work 就内置了 RingCentral 的移动服务,用户可以在不脱离 Gmail 使用环境的情况下拨打及接听电话、发送短信和传真以及设置 Web 会议。   另一方面,Google 与微软、亚马逊的企业云服务大战应该追溯到 2012年。自那时起,Google 就一直在不断加强拓展企业服务方面的业务,包括 2012年 推出针对企业的 Google Compute Engine,2014年 与普华永道达成云平台服务协议,与三星等企业在商用 Android 领域开展合作,为 Google for Work添加各类功能,以及刚刚发布的一款商用 AI 搜索工具SpringBoard……不得不说,Google 为了争取企业用户费劲了心思。   但很遗憾,与微软相比,Google 这方面的努力仍然相对滞后。今年2月,全球著名 IT 研究与咨询机构 Gartner 的一份报告显示,8.5%的公开上市公司正在使用 Office 365 的电子邮件服务,但却仅有 4.7%的企业用户正在使用 Google Apps 提供的相关服务。虽然这份调查不涉及 Windows 系统及一些硬件设备,但企业用户对云服务的选择结果却显而易见。   来源:36氪,作者:宇多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8527.html
    硅谷
    2016年0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