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GoSquared 推新分析工具 People Analytics,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 就在 GoSquared 庆祝成立 9 周年之际,这家位于伦敦的“创业公司”推出了其迄今最具雄心的一款产品。GoSquared 由詹姆斯·吉尔(James Gill)、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基奥夫·瓦格斯塔夫(Geoff Wagstaff)在他们 14 岁时创建。   GoSquared 以 实时网页分析产品 著称,竞争对手包括 Chartbeat、Google Analytics 以及实时分析领域的其他公司。GoSquared 新产品“People Analytics”旨在解决一个更大的问题,即对传统软件即服务(SaaS)公司存储于多个独立软件上的所有用户数据进行整合,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用户需要。   这些独立软件一般包括内部开发工具、第三方计费系统、桌面支持软件、网页分析工具以及“庞大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等,也就是说,若想解决某个客户问题,必须对它们每一个进行单独询问。这种做法不仅费时耗力,还要求员工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才能使用每一个独立软件。   相比之下,PeopleAnalytics 旨在让企业客户可以从单一、直观的界面访问和搜索所有这种“用户级别”数据,最终目标则是让他们可以从“个人”层面与用户建立联系。   GoSquared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吉尔说:“People Analytics 就是为了将企业所拥有的一切用户数据和信息——当前存在于众多不同工具中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地方,供团队里的每一个人轻松搜索、排序和访问。”   “其他工具一直在慢慢瓦解这种创意,也许会向你显示用户的账单历史,或是他们的在线活动,或是支持客户的历史等等。People Analytics 将这块拼图的所有部分都整合在一起,这样,你就有了一个寻找用户信息的明确地方。”   至于这一工具如何在实践中使用,吉尔举了在软件即服务领域支持客户的例子,具体而言,就是向遇到升级问题的客户伸出援手,如果没有 People Analytics,客户必定需要在不同工具上查询信息,如计费系统、内部管理员系统或第三方分析工具。   吉尔解释说:“只要搜索一下客户姓名、电子邮箱地址或用户 ID,你就能获得有关该客户的完整信息,包括他们使用过的设备,之前出现过的错误,以及他们浏览过的页面等等。”   吉尔说,PeopleAnalytics 的另一个潜在用途是产品管理。“通过过滤所有用户的信息,你可以利用 PeopleAnalytics 来解答各类问题,比如‘在所有参与测试的用户当中,有多少激活了 X 功能?’”   这样,产品经理就能知道哪些功能经常被使用,哪些功能很少被使用,因为 People Analytics 会整合单个用户的数据,所以你除了报告数据外,还能对这一数据采取行动,比如将定制产品的电子邮件发送给特定用户。   与此同时,与 GoSquared 庆祝成立 5 周年时的情况不同,23 岁的吉尔称该公司不打算举行派对,会将这种庆祝活动留到公司成立 10 周年庆典上。   GoSquared Launches People Analytics To Help Businesses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ustomers As GoSquared celebrates its 9th birthday — James Gill, James Taylor and Geoff Wagstaff started the company when they were just 14 — the London-based ‘startup’ is launching its most ambitious product to date.   Best known for its real-time web analytics offering, which competes with Chartbeat, Google Analytics and other companies in the real-time analytics space, GoSquared’s newly released ‘People Analytics’ aims to tackle a potentially bigger problem: namely, consolidating all of the user data a typical SaaS company has stored in multiple and siloed software to help them get a much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ustomers.   Those silos typically span internally built tools, third-party billing systems, support desk software, web analytics, and “bulky” CRM systems, meaning that to solve a particular customer’s problem they each need to be interrogated separately. Not only is this time consuming but requires staff to have been trained to use each disparate piece of software.   Instead, People Analytics aims make all of this ‘user level’ data accessible and searchable from a single and intuitive dashboard, with the ultimate goal to enable businesses to connect with users on a “personal” level.   “People Analytics is about bringing together all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you have on your users – information that currently sits in a handful of different tools – into one place, where it can be searched, queried, and easily accessed by everyone on the team,” explains GoSquared co-founder and CEO James Gill.   “Other tools have been chipping away at this idea, and perhaps show you information about a user’s billing history, or their on-site activity, or their customer support history. People Analytics pieces all of these parts of the jigsaw together so you have one definitive place to look up information on your users.”   As for how this might be utilised in practice, Gill gives the example of customer support in the Software-as-a-Service space, specifically dealing with a customer who is having trouble upgrading, which, without People Analytics, might invariably require looking up information in multiple different tools, such as a billing system, an internal admin system, or third-party analytics tool.   “Just one search for the name, email address or User ID will give you back a full profile with all the info you need on a specific user, including the device they were on, any errors they triggered, and any pages they viewed before they sent their support ticket,” he explains.   Or another potential use-case, says Gill, is product management. “By filtering your entire user base, you can use People Analytics to answer questions such as ‘out of all our trial users, how many people activated feature X?'”.   This enables product managers to know what features are heavily used (or barely used at all) and, because People Analytics includes data on individual users, you can go beyond reporting and actually take action on that data, such as sending a bespoke email to a specific list of users.   Meanwhile, unlike when GoSquared celebrated its 5th birthday, Gill says the startup isn’t planning a party and instead will wait till it reaches 10. “Boy does time fly,” adds the 23-year-old.   来源:techcrunch.com
    产品
    2015年02月04日
  • 产品
    企业福利平台 AnyPerk 完成 850 万美元 A 轮融资 许多公司正面临 越来越大的压力 ,需要向员工提供更优厚的福利。至少,科技行业就是如此。不过在很多情况下,创业公司没有能力提供与大公司同等水平的福利。在这种情况下,一家创业公司 AnyPerk 愿意提供帮助。   AnyPerk 开发了一款平台,希望帮助各种规模的公司向员工提供福利和折扣信息。该公司今天宣布,已经完成了 850 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AnyPerk 的此次 A 轮融资由 DCM Ventures 领投,Digital Garage 参投。作为交易的一部分,DCM 合伙人本多央辅将加入 AnyPerk 董事会。这使得该公司的融资总额超过了 1300 万美元。   AnyPerk 正在快速发展。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福山太郎表示,自去年夏季 完成种子轮融资 以来,公司的增长率已经超过了 200%。目前,AnyPerk 在美国拥有“数百家”客户。AnyPerk 于 2012 年 诞生自 创业孵化器 YCombinator,位于旧金山,目前有 45 名员工。   AnyPerk 表示,将使用此轮融资去开发一款移动应用,向公司员工推送具有相关性的福利信息。一般情况下,许多员工可能并不清楚这些信息。例如,作为 AnyPerk 的客户,Lyft 的员工将可以获悉,在前往 AMC Theater 看电影时能获得 40%的折扣。此外,该公司也在测试另一项功能,使企业经理可以直接通过 AnyPerk 平台发放现金或礼品卡福利。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AnyPerk 并不是“福利即平台”领域的唯一一家公司。几年前,一家名为 BetterWorks 的公司凭借类似的理念获得了 1050 万美元的投资,但最终 于 2012 年 5 月关闭 。这样的理念在亚洲更容易获得持续的成功。例如,来自新加坡的 Rewards、来自日本的 Benefit One,以及来自马来西亚的 PerkPool 均为这一行业的知名公司。目前,凭借新一轮融资和更明显的发展势头,AnyPerk 希望成为在美国成功引入这一商业模式的第一家公司。   AnyPerk, A Platform For Delivering Perks To Employees, Raises $8.5M In Series A Funding In the tech industry at least, it seems like the pressure for companies to provide “perks” to their employees has never been higher. But oftentimes, startups don’t have the ability to provide the same level of perks as larger established corporations do. That’s where AnyPerk, a startup itself, wants to help.   AnyPerk, which makes a platform aimed at letting companies of all sizes deliver perks and discounts to their employees, is announcing today it has raised $8.5 million in new funding.   The funding round, which is AnyPerk’s Series A, was led by led by DCM Ventures with participation from Digital Garage. As part of the funding, DCM partner Osuke Honda will join AnyPerk’s board of directors. This brings the total amount of money invested in AnyPerk to more than $13 million.   The new money comes as AnyPerk is purportedly seeing swift growth: The company’s CEO Taro Fukuyama says they’ve grown by more than 200 percent since their seed round closed this past summer, and the company now has “hundreds” of clients in the U.S. AnyPerk, which first launched out of Y Combinator in 2012, is based in San Francisco and currently has 45 employees.   The company tells me they’ll be using the funding to build out a mobile app to push out notifications about relevant perks to employees who may not know they have them (for example, employees of Lyft, an AnyPerk client, would be notified of their 40 percent off AMC Theater ticket discount when they’re at the movies.) Also, the company is working on a beta feature that will let managers or colleagues give spot bonuses in the form of money or gift cards by using the AnyPerk platform.   It bears mention that AnyPerk is not the only company in the perks-as-a-platform world. A few years back, a company called BetterWorks raised $10.5 million for a similar concept, but ultimately shut down in May 2012. The idea has had more lasting success in Asia, where Singapore-based Rewardz, Japan-based Benefit One, and Malaysia-based PerkPool are all notable players. Now, with its new funding and apparent momentum, AnyPerk hopes to be the company that can successfully bring the business model here to the U.S. to stay.   来源:techcrunch.com
    产品
    2015年02月04日
  • 产品
    阿里巴巴携手 Lending Club 为美国企业推出金融服务赊销保 阿里巴巴 与 P2P 金融网站 Lending Club 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吸引更多的美国企业通过该电子商务巨头的批发市场进行采购。两家公司将推出一项名为 阿里巴巴赊销保(theAlibaba.com e-Credit Line)的服务,美国公司可以通过该网站申请 5000 至 30 万美元的信用额度,从而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完成采购。   该项目最终将推广到美国以外的地区。   尽管阿里巴巴统治着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市场份额约为 45%,去年该公司的增长速度却有所放缓, 部分原因来自京东等对手更加激烈的竞争 。另外,阿里巴巴自从去年 9 月完成创记录的 IPO(首次公开募股)以来,财报表现一直让投资者忐忑不安。上周该公司披露的财报中, 截止 2014 年 12 月一个季度的收入低于预期 ,部分原因为移动业务方面的持续投资。   为了开发电子商务业务新市场,阿里巴巴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在中国,该公司 发展物流系统瞄准小城市和农村市场 。同时,赊销保之类的举措可能会帮助阿里巴巴(以及 Lending Club)吸引新的国际客户。   这两家公司表示双方协议 期限长达数年,并且属于独家协议 。   除了提供资金贷款以外,赊销保还包括了交易保障的伴随服务,买家延期收到货物或者货物不符合清单描述的话可以进入纠纷处理流程,并有可能获得退款。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阿里巴巴一直受到批评,指责它没有尽到打击网站上假冒商品的责任。   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最近撤下了一篇白皮书,该白皮书指出阿里巴巴员工收受贿赂及以其它方式纵容无耻商家在该网站上销售假货 ,然而阿里巴巴处理假货投诉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事实上, 淘宝被美国贸易办公室从“恶名市场”(notoriousmarkets)黑名单中移除只是两年前的事情。   阿里巴巴在 IPO 之前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假措施,包括 从网站上撤下 9000 万件可疑商品 ,但其批发市场的开放性导致它仍无法避免假货混入的风险。   交易保障计划同样会根据产品质量和发货速度给卖家分级。投诉平台和质量保障项目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说服那些对阿里巴巴极大丰富的商品感兴趣、但忌惮其恶名的买家。   阿里巴巴还采取了其它一些措施鼓励更多的国外公司使用其旗下网站,包括在澳大利亚 推出淘宝和支付宝 ,以及 阿里系公司蚂蚁金服进军美国和俄罗斯市场 。   在赊销保之前,阿里巴巴集团为希望使用其平台的中小企业推出了多项金融服务项目。上周该公司公布了为中国女性卖家设立的贷款项目 ,昨天该公司 揭晓了一项扶持香港青年企业家的基金 。   翻译:顾秋实  来源:techcrunch   Alibaba And Lending Club Launch Financing Program For U.S. Businesses Alibaba.com and peer-to-peer financing site Lending Club have inked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designed to get more U.S. businesses to buy inventory from the e-commerce giant’s wholesale marketplace. The two will offer a new financial service called the Alibaba.com e-Credit Line that will let American companies apply for credit lines of $5,000 to $300,000 through the site, which they can then use to make purchases there.   The program will eventually expand beyond the U.S.   Though Alibaba dominates China’s e-commerce market, holding about 45 percent of the market, its growth stalled last year thanks in part to increasing competition from rivals like JD.com. Furthermore, Alibaba’s earnings have worried investors since its record-setting IPO in September. Last week, the company disclosed revenue for the quarter ending in December that was below expectations, due in part to ongoing investments in its mobile business.   In order to develop new markets for its e-commerce businesses, Alibaba has taken a two-pronged approach. In China, it is targeting smaller cities and villages by developing its logistics system. Meanwhile, initiatives like Alibaba.com e-Credit Line may help Alibaba (and Lending Club) secure new international customers.   The two companies said their agreement is multi-year and exclusive.   In addition to capital, the Alibaba.com e-Credit Line also comes with a trade assurance, which allows buyers to open disputes and potentially get a refund if they receive goods that are late or don’t match listing descriptions.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because Alibaba is constantly faced with criticism that it does not do enough to prevent the sale of counterfeit goods on its site.   China’s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recently backed down from a report that said Alibaba employees took bribes and otherwise made it easy for shady merchants to sell fake goods on it sites, but the company has dealt with complaints for years. In fact, Taobao Marketplace, was removed from the Offi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s “notorious markets” list only two years ago.   Alibaba has responded with a series of anti-counterfeiting measures, including purging 90 million suspicious listings from its sites before its IPO, but the open nature of its wholesale marketplaces still make running into knock-offs a risk.   The trade assurance program also ranks suppliers based on the quality of their products and shipment speed. Having a platform for disputes and a quality guarantee may help persuade mercha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Alibaba.com’s vast selection of goods, but wary of its reputation.   Other initiatives Alibaba has undertaken to encourage more foreign companies to use its sites include launching Taobao and Alipay in Australia, one of China’s key trade partners, and expanding its affiliate, Ant Financial, in the U.S. and Russia.   Alibaba.com e-Credit Line also follows several other programs that Alibaba Group has launched to provide financing for SMBs who want to use its platforms. Last week it announced a loan program for female business owners in China, and yesterday it unveiled a foundation to help young Hong Kong entrepreneurs.
    产品
    2015年02月04日
  • 产品
    越来越多的新兴招聘网站在打着“简历匹配”、“精准推送” 搜前途:求职招聘搜索引擎 搜前途 的创始人刘勇讲了一个如何进一步改进在线招聘的点子。他认为,目前在线招聘必须努力提高职位和简历信息筛选的效率,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求职者,对筛选搜索结果的需求都是很高的。   在他看来,从最初的智联招聘,到今天的拉勾网,都很努力地想提升效率,但市场还呼唤一种更为颠覆性的办法。他们因此决定,做一个类似“去哪儿”之于 OTA 行业那样的职位搜索引擎。   搜前途是通过抓取办法聚合多家招聘网站的职位信息,向求职者直接推送最适合他的岗位。而求职者方面的简历是直接投递给搜前途,他们在简历足够多的时候,也会针对用人单位提供采用同一技术的推送服务。   “这是我们带给大家体验的改变,不再需要个人去一个一个职位,一个一个简历地去看,我们直接把适合你的岗位筛选给你,你可以直接申请、招人、面试。”   怎样做到精准的职位推送呢?刘勇认为,这实际上是在看求职者个人经历、简历等体现的个人信息和他应聘的职位的匹配度。   “假设我们有 1000 万个职位信息,里面有很多重复的,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要把这 1000 万个职位信息通过筛选,把它变成唯一的,不重复的,标准化的职位,这个花了我们半年时间。”   在去重之后,下一步是降低运算频度。搜前途聘请了中美两位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对职位描述做语义分析,对解码之后的职位重组,形成集合,然后分析集合之间的关系,实现关系传递。也就是通过一定的建模实现两两之间的职位匹配。通过大概的三个步骤,他们表示可以把 6400 亿的规模降到 4 个亿,目前这一核心算法还在继续优化。   以上的所有研究历时两年,网站已经于 1 月 27 日上线,处在内测阶段。尽管他们对所有行业都做了研究,因为互联网相关的现在最热,所以首先瞄准的是金融互联网,未来会扩展到整个行业。目前,他们希望通过推广来吸引更多的简历出现在自己的网站上。   这一技术将以他们自营的在线招聘平台形式运营,而非提供给其他企业。刘勇表示,在线招聘平台将“永久免费”,他们的技术未来可以用在其他领域,所以并不以招聘网站作为自己变现的最终形式,“我们的故事其实今天没有给大家讲全,会有一个更大的‘招’在后面。”   作者:书航  来源:动点科技
    产品
    2015年02月03日
  • 产品
    文件协作云平台“亿方云”,云存储之外更强调团队IM协作,支持百种文件格式跨平台预览 “在美国,企业 SaaS 短短几年内就对传统企业软件市场形成颠覆,不仅是小团队,一些五百强企业也开始选用公有云服务,而国内这个市场才刚起步。国外做的好的协作类 SaaS 有 box、Dropbox for Business 等,但它们更多还是以云存储为主,提供的协作功能也大多是内嵌在文件界面内的,欧美企业一般更加流程化,而国内公司则多以人为核心,因此我们在产品设计上增加了团队消息模块,更强调人与人的连接。”   亿方云COO 刘超告诉记者,他们做这个企业文件协作云平台的设计思路,就是在找准中美市场和用户差异点的情况下,将适用于欧美市场的 box 等平台进行本土化改进。据刘超介绍,亿方云有更注重人的管理、移动为先的特点。   亿方云目前为止的产品形态和 box、Dropbox for Business 等涉足企业市场的公有云服务类似,为企业提供文件协作服务。其中包括文件共享、在线预览、基于文件的讨论和权限控制等。同时在不同平台上提供效果相同、支持超过 100 种格式(除了常见的 Office 文档、图片,还包含 PSD、AI、CAD、代码和markdown 等)的文档预览。同时,常见的文档格式可以在亿方云的 Android、iOS 客户端和网页中以相同效果预览,并且能在预览中同步高亮和批注,此外在研的还有预览内图形化批注。   至于为什么要兼容这么多格式,刘超说,这是因为对云存储服务而言,文件查看首先是用户最核心、最基础的需求,如果总是要从网上或 app store 中下载特定的格式阅读器,这对用户体验是个灾难。在他看来,采用比较简单的第三方 API 的方式无法提供亿方云目前做到的预览体验。至于不同终端的一致体验,刘超则表示,“因为个人同步和团队同步不同,团队同步涉及多个用户、多个不同设备,甚至不同联网方式,其中涉及很多逻辑冲突,所以我们在技术上现阶段可以实现,但需要长时间完善”。他们表示未来会把精力集中在 PC 同步端和多人在线协同编辑等功能。 他们按照企业架构划分用户,不同的用户级别可以查看不同权限的文件夹或文档。文件内有评论机制,提供类似群聊的功能(可以 [at] 用户)。单个用户在针对某个业务或事件上传文件时,可以直接指定用户审阅,审阅用户之间的讨论以私聊形式产生。同时,每个文档会保存多个历史版本可供回溯,未来每个历史版本可以加上简单标签以区分异同。   搜索也是亿方云的重点。刘超告诉记者,亿方云能够对文件名、全文内容、上传者、以及标签进行搜索,还能对结果进行二次条件过滤,例如所在文件夹、类型和更新时间等。刘超表示,未来亿方云希望能够可以搜索图片内的文字和视频内的语音等。   在加密上,除了用户层面的权限控制之外,还是用 https 全站数据传输加密和 AES-256 存储加密。团队称,“我们采用的‘流加密’技术,让用户文件在到达硬盘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加密状态。”且亿方云没有权限获取解密文件的要素,只有用户才能访问自己的文件。此外,为了确保足够的数据持久性,亿方云采取的是多点备份的文件存储方式。   基础设施方面,亿方云使用阿里云的服务,在此之上在后端使用“碎片化存储”技术,防止基础设施方面的不可控安全和稳定性隐患。亿方云在应用安全上设置了用户访问控制,在服务安全上也提供了服务等级协议(SLA)。   发展初期,亿方云通过市场调研和行业用户画像确定了两个范围的用户:其中一部分是广告设计、媒体、4A 策划公司等“人员分散、文件多、文件协作频繁、有支付能力、销售分散”的公司,另一部分是“人员流动性大、文件多、业务模块多”的地产公司或资讯类公司。在他们看来,这些公司还有一个共同点 —— 习惯使用 PC 文件夹模式管理文件。   此前,亿方云计划对 5 人以下的团队免费,5 人以上根据需求制定有不同套餐。在未来,亿方云希望改变当前“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伪免费收费模式,以增值服务为主导。在刘超看来:一方面,收费模式是 SaaS 服务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定服务的基础;另一方面,收费带来的是商业契约关系,是 SaaS 服务对企业服务做出的承诺。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Nicholas]
    产品
    2015年02月03日
  • 产品
    在兼职招聘这件事上,除了去中介化,“探鹿”还要给学生“安全感” 兼职招聘平台“探鹿”的创始人周文华,他本人就是鱼龙混杂的兼职市场的受害者,曾经给“兼职中介”交过会费,但被推荐了不靠谱的工作;去给电脑商城打工好久,最后老板不结工资。后来他发现企业方也经常会被学生“放鸽子”,直到最后“已经习惯了”。在做调研的时候他发现“招聘一个临时的快递工,顺丰一天需要花 130 元,但到学生手里只有 70 元,剩下的都被中介拿走。”   他认为造成兼职招聘市场良莠不齐的原因在于,学生、企业与中介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学生与企业之间雇佣关系的不平等。因此兼职平台的价值不仅在于去中介化,将中介的利益分给学生和企业,还要保障双方利益,提供一种“安全感”。   基于此,探鹿会对平台上的商家进行认证,商家提前缴纳保证金保证职位真实性,学生出现被“放鸽子”的情况可得到赔付;雇主的评价计划让求职者在挑选兼职时“有据可依”;提供给学生、商家双方线上签约 - 支付服务。后期,探鹿会与第三方的保险机构合作,为兼职学生上保险。商家端则能看到该学生“爽约率”、工作记录、技能经验和过去雇主评价。 学生像“买家”一样挑选平台上商家提供的“兼职”,平台提供保护买卖双方的市场机制,整个市场自然“繁荣和发展”,而探鹿的商业价值会诞生于学生进入平台后产生的成长数据。对学生在平台上求职行为、简历、社交数据的挖掘可以实现学生毕业季“招聘前置”的概念。目前探鹿覆盖郑州一个城市,注册会员 4100 个,入驻商家 67 家,签约 1900 人次。   探鹿的这套商业逻辑是目前市场上主流兼职平台思路的缩影。兼职猫获得千万级 A 轮融资,一米兼职获得百万级天使融资验证了市场和“C 端优先”思路的可行性,不难预测双边评价、担保交易等体系都会成为兼职平台的标配。另外,兼职市场上还有微兼职、兼职库、跑跑兼职、乐兼职等产品。   团队方面,创始人周文华 2006 年创办中劳网,有 8 年蓝领招聘从业经验;联合创始人郭旭伟曾有多年 BD 和呼叫中心管理经验,孟广在智联招聘校园事业部任职多年,韩春光曾担任电玩巴士 CTO。   之前快兼职的朱郁丛曾聊到过,众多的互联网蓝领招聘领域中,最有可能先做出来的是校园兼职市场。较制造业、服务业招聘市场,校园兼职市场利益链条清晰,上游是活动公司、公关公司、演出公司,中间是中介,下游就是学生。数据显示,我国普通、网本专在校⽣总量 4428.3 万⼈,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2468.1 万⼈,中等职业教育在校⽣1960.2 万⼈,大学生兼职市场市场规模在 100 亿左右。   但实际操作上,周文华透露,商家的教育过程、原有中介公司来搞的小破坏、学生端信任的建立、过程中没有预想到的小问题都是兼职平台运作起来的难点。36氪一年前曾报道过的优你网曾试图用 SNS+ 兼职的方式来切入这块市场,但这家网站现在已经基本结束运营。   [36氪,作者: 饭遥]
    产品
    2015年02月03日
  • 产品
    LinkedIn Connected 联系人应用登陆 Android 平台 去年七月,LinkedIn 发布了名为 Connected 的联系人应用,意在帮助用户扩展人脉、增进联系。目前,该应用正式推出 Android 版本。   LinkedIn Contacts 应用最初发布与去年四月,使用 LinkedIn 在 2011 年收购 Connected 公司获得的技术。而后此应用在同年七月更名为 Connected,由发布之初到此前都只能通过网页和 iOS 客户端使用。 这款联系人应用整合了每个人的名称、照片、职位、地点和邮箱等信息,同时支持通过公司等标签搜索,也记录有用户和每个联系人结识的途径。当联系人生日来临或出现工作变动时,应用会及时提醒用户。   除此之外,LinkedIn Connected 也支持与日历同步事件等信息。Android 版本则因为平台特性支持桌面插件功能。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blog.linkedin.com, thenextweb.com,thenextweb.com]
    产品
    2015年02月03日
  • 产品
    支付服务Stripe与会计税务服务Intuit联手,为小型企业和劳动者更好地追踪自己的财务 创业公司 Stripe 致力于为随“按需经济”兴起的一大批新型服务增强支付功能,这些服务为劳动者提供了各种按需赚钱手段。与此同时,为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开发会计及税务软件的 Intuit 致力于帮助那些劳动者更好地追踪自己的财务状况。   因此,Stripe 和 Intuit 联手开发一款“在按需劳动者收到付款时立刻识别为收入,并帮助他们冲销工作相关费用从而优化税金”的产品也就合情合理了。   通过这一合作产品,在使用 Stripe 支付的按需平台上工作的劳动者将能够方便地连接 Intuit 最新的个体经营者版 QuickBooks 在线软件 。连接完成后,QuickBooks 产品就能立刻将支付款项识别为收入,并由此帮助劳动者追踪自己的财务状况——尤其是在义务纳税方面。   据 Intuit 个体经营者解决方案的副总裁、总经理亚历克斯·克里斯(Alex Chriss)称,大部分 1099 劳动者(译注:即收入为税前收入、年底报税的个体经营者)通常都不知道自己每月、每季或者每年的收入。部分原因在于,与拿工资的员工不同,他们不会收到定期的工资清单——相反地,他们是从所工作的按需平台上收到不定期的支付款项。   另外,他们不善于记录可以用来冲销税额的开支,不过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为了吸引不断增长的按需劳动者或者 1099 劳动者,Intuit 将个体经营者版 QuickBooks 免费开放。每月 7.99 美元则会获得一些付费功能,比如允许用户在软件中连接银行账户和信用卡,从而追踪收入和支出并予以分类。   Intuit 希望以免费试用的方式,通过 QuickBooks 让劳动者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更多的了解。比如说,能够估算出需要缴纳多少的每季税金和年终税金。这就避免了收到巨额税单或者因每季纳税不足而被处罚的可能性。   为了简化收入追踪流程,QuickBooks 中集成 Stripe 的功能将会向从使用 Stripe 作为支付手段的公司获取收入的劳动者免费开放。据 Stripe 战略合作关系主管克里斯蒂娜·科尔多瓦(Cristina Cordova)称,其中包括了 Lyft,Sidecar,Summon,Flywheel,Handy,Homejoy 以及 Washio 这样的公司。   由于这些公司以承包商的形式雇佣劳动者,他们无法提供税务方面的建议或福利。然而通过直接在 QuickBook 这样的产品中追踪收入,那些个体经营劳动者就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合作只是帮助到了一部分按需劳动者,并不是所有的。比如说 Uber 司机就无法享受这一福利,因为 Uber 并不使用 Stripe。不过这些劳动者仍然可以使用付费版 QuickBooks 连接自己的银行账户。   无论如何,这不正是免费增值商业模式的美妙之处么?   Stripe Partners With Intuit To Help On-Demand Workers Keep Track Of Their Finances Startup Stripe helps to power payments for a large number of new services offering up ways to make cash as part of the growing “on-demand economy.” Meanwhile Intuit, which makes accounting and tax software for small businesses and the self-employed, wants to help those workers keep better track of their finances.   So it makes sense for Stripe and Intuit to work together on a product that will instantly recognize earnings that on-demand workers receive and help them optimize their taxes with write-offs for work-related expenses.   Through the partnership, people who work for on-demand platforms that make their payments through Stripe will be able to easily connect with Intuit’s new QuickBooks Online Self-Employed software. Once that’s done, the QuickBooks product will be able to immediately recognize payments as income, and as a result will be able to help workers track their finances, and especially their tax obligations.   According to Alex Chriss, who is VP and GM of Intuit’s Self-Employed Solutions, most 1099 workers generally aren’t aware of their monthly, quarterly, or annual income. That’s in part because they don’t get the same income statements as salaried employees — instead they receive irregular payments from the on-demand platforms they work for.   They also aren’t doing a good job of tracking expenses they could deduct from their taxes, but that’s another issue.   To court the growing base of on-demand or 1099 workers, Intuit makes its self-employed QuickBooks software available to use for free. For $7.99 a month it also offers some paid features, like enabling users to connect their bank accounts and credit cards to the software in order to track and categorize income and expenses. The hope is that by doing so, QuickBooks can provide more visibility into their worker finances. For instance, being able to estimate how much they would need to pay in quarterly and year-end taxes. That can eliminate the possibility of receiving a big surprise tax bill or being hit with fines for not contributing enough in quarterly taxes.   To simplify the process of tracking income, the Stripe integration is being offered for free to workers who receive income from companies that use it for payments. That includes companies like Lyft, Sidecar, Summon, Flywheel, Handy, Homejoy, and Washio, according to Cristina Cordova, who is the head of strategic partnerships at Stripe.   Because those companies hire workers as contractors, they can’t offer tax advice or benefits. But by tracking income directly in a product like QuickBooks, those workers can generally do a better job of managing their finances.   Anyway, it’s worth noting that the Stripe partnership will help some on-demand workers, but not others. Uber drivers, for instance, won’t benefit because Uber doesn’t use Stripe. But those workers will still be able to pay QuickBooks to connect their bank accounts.   Anyway, isn’t that the beauty of the freemium business model?   来源:techcrunch
    产品
    2015年01月30日
  • 产品
    AWS推出企业邮箱和日历服务WorkMail 经历 AWS 的成功之后,Amazon 决定在 Google 和 Microsoft 的领地上进一步扩张,分企业市场的下一杯羹。   ZDNet 此前已经爆料过 Amazon 正在筹备面向企业的邮件和日历服务,同天晚些时候,Amazon 正式对外确认了这个名为 WorkMail 的服务存在,并开始上线预览版。   WorkMail 在功能上并没有明显的特别之处,它允许用户手法邮件、管理联系人、分享日历和书籍。WorkMail 可以使用网页、Outlook、iOS/Android 自带邮件客户端登陆使用。   该服务采用订阅制收费模式,用户将依据开通的账户按月付费。出于安全考虑,WorkMail 允许用户通过 AWS Region 来指定自有邮箱数据希望存放的地点。所有数据传输都在“工业级 SSL”加密标准下进行,同时,用户可以使用 AWS Key 来管理自己的加密密匙。此外,WorkMail 也提供基于 Microsoft Exchange ActiveSync 协议的安全策略管理功能。企业用户可以对端加密、设备锁、设备密码强度、远程清空设备(邮箱数据)等功能做细节控制(使用 AWS Management Console)。   企业管理员可以将 WorkMail 和现有的 Microsoft Active Directory 整合,让用户可以直接使用手头的企业证书登录邮箱。整合完成之后,员工现有的 Outlook 和手机邮件客户端会自动与 WorkMail 连接。   此前,Amazon 曾推出过 Amazon Zocalo 在线文档协作服务,如今这项服务已经更名为 Amazon WorkDocs,并于 WorkMail 整合,供企业用户使用。   现在选择预览版的用户可以在至多 25 人的规模下免费试用 30 天。正式收费标准为每人每月 4 美元,包含 50G 的邮箱容量,如需同时使用 WorkDocs 服务则费用为每人每月 6 美元(包含基础邮箱服务)。每个用户也可选增加至 50G 或 200G 邮箱存储空间。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zdnet.com, phx.corporate-ir.net, aws.amazon.com]
    产品
    2015年01月29日
  • 产品
    团队内部群聊IM工具HipChat发布正式版,与后起之秀Slack同场竞技 HipChat 是澳大利亚企业软件公司 Atlassian 旗下的团队协作通讯产品,不过当时还处于 Beta 测试阶段,现在 HipChat 官方正式版已经发布。   HipChat 的功能类似于 Campfire、Sazneo 等在线协同工具,并且和 Yammer 以及 Salesforce 的 Chatter 等企业社交平台有一定相似之处。你可以为单个项目或者小组搭建自有的聊天室,也可以很方便的发起一对一聊天。这套 IM 系统还整合了团队文件管理和分享,拖拽就能完成保存操作。   HipChat 基本支持所有平台,桌面端到移动端的都有。支持本地 Mac、Windows、Android、iOS 以及 Web 应用程序。HipChat 服务的价格暂定 10 美元一个月。   HipChat 总经理 Bernardo de Albergaria 称每月通过 HipChat 发送的信息数已经达到了 3 亿条,至今发送的总消息数已达到了 40 亿条。当问及后来竞争者 Slack 有没有给 HipChat 什么压力,de Albergaria 表示“这并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很高兴现在人们注意到了这些工具。HipChat 最近增长很快,我们在感到内外压力的同时也由衷欣慰。”   HipChat 于 2010 年 1 月成立,2012 年 3 月份被 Atlassian 收购。Atlassian 公司拥有超过 1.8 万家公司用户,其下有项目管理软件 JIRA、内容协作软件 Confluence、软件开发工具 FishEye 和 Crucible 等。此次在正式发布 HipChat 之外,Atlassian 还将扩大 HipChat 的商务市场部门,它计划在 2015 年 6 月份之前将员工总数增加到 500 个,并将 HipChat 的开发团队扩大三倍。   虽说如此,对 HipChat 本身而言,它能否在已成为红海的企业协同工具市场保持领先,还有待观察。
    产品
    2015年0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