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问卷网推出专业版,专注深度调研 今年初完成550 万美元 B 轮融资问卷网近日升级上线了“问卷网专业版”,专注于深度调研和个性调研。   目前问卷网有丰富的题型,海量的模板,强大的扩展性功能,已经能满足普通受众的需求。但是在定制化功能方面却十分欠缺,因此,根据用户的需求,团队研发了问卷网专业版。   专业版的问卷网专注于定制化服务,主要服务于一些专业咨询公司,调研公司,以及一些在调研方面有专业需求的企业。所以,就调查本身来说,专业版做的是个性调查、深度调查。除了系统以及自带的丰富的题型外,专业版的问卷网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来定制特异题型。   定制是问卷网专业版最重要的特性。 从系统灵活性上,专业版采用插件化的机制,不管是问卷的逻辑还是答题效果,都能做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同时定制型服务没有限制,不论用户需要怎样的题型,后台技术都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题型。   值得一提的是问卷网专业版作为云调研平台,不仅仅能做在线调查,还能做O2O的离线调查。 用户在没有网络情况下依旧可以收集数据,在有网环境时再将数据传至云端。这一功能不但能够帮助客户随时随地的收集功能,同时也降低对收集设备的要求。 问卷网产品经理崔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专业版采用云到端的模式来做离线解决方案,端是指专业版的离线调查工具“访问通”。而访问通的应用范围很广,支持 Android,iOS,Windows三大主流平台。   此外, 专业版还可以自己适应任何设备,同一份问卷可以自动适配电脑,平板,手机,让客户可以在任何设备上无忧答题。同时针对大规模并发答题,具有灵活构架,按需扩展等特性。   除了上述功能,问卷网专业版,还有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功能,文档导入功能等,对于一些具有商业需求的用户,问卷网专业版还配置抽奖等营销功能。   问卷网专业版是采用收费机制的,一般一份问卷视问卷长短收取1500-5000元的搭建费用,同时,每份数据收3元托管费,对于额外的定制功能费用的收费根据为1500/人/天。   此外,崔涛表示,专业版有一个和成本相关的特性是高效。系统有很多特别的功能,像问卷导入,批量编辑,都是为了提高问卷设计效率的。   问卷网在今年初完成550 万美元 B 轮融资,由华溢资本、联想之星及联想集团乐基金等联合注资。在 2013 年曾获得联想之星、联想集团、苏州工业园创投基金联合千万元A轮投资。  
    产品
    2015年03月24日
  • 产品
    Entelo 要帮助科技公司兑现员工多样性承诺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看到 很多公司发布了员工多样性报告 ,其中揭示了女性和少数族裔在科技行业代表性不足背后的数字。这些公司在发布报告的同时也承诺要改善这种状况。   Entelo 认为自己的 算法 可以帮助科技公司兑现这些承诺。   Entelo 是一个平台,企业可以在上面搜寻职位候选人。Entelo 的客户中有我们熟悉的科技公司,既有微软,也有 Lyft 这样快速扩张的公司。   去年,该公司推出了一款多元化工具,让企业可以在招聘时找到合适的女性和少数族裔候选人。到目前为止,已经数十家公司采纳了这款工具,其中包括 Yelp 和多家财富 500 强企业。   利用大数据,Entelo 平台的一种算法可以帮助公司匹配候选人,即通过这些人的社交网络资料来比对性别、种族或从军经历方面的要求。该平台会抓取人们公开发布的信息,比如在社交网络上填写的性别和种族等个人资料。   科技行业的多样性问题有很多根源。正如我们从那些 大张旗鼓的法律诉讼 中看到的,很多公司的职场文化并不利于多样性的形成。此外还有一个 人才管道的问题,女性和少数族裔学习 STEM 学科(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比如计算机科学)的概率要低于白人男性。   不过,Entelo 希望解决招聘过程中存在的匹配问题,该平台的方法是让科技公司更容易找到符合多样性的职位候选人。   “你总是会想为一个职位招聘到最佳人选。”Entelo 首席执行官 乔恩·比什克(Jon Bischke)说,“要找到那个人,你应该从多样性的人才池中进行招聘。”   比什克说,Entelo 的工具旨在帮助你扩大那个人才池的规模。他表示,当处于初期阶段的创业公司进行招聘时,他们常常不会考虑到打造一支多样性的团队。   “公司是通过人际网络启动的。”他解释说,“情况很有可能是,一家公司早期的工程师会跟公司创始人很相像。”   比什克认为,如果公司及早把视线投向人际网络以外,那么科技行业的多样性问题是能够改善的。公司越早开始考虑多样性,那么随着公司规模增长,他们的多样性就会越丰富。   “太多的公司直到聘请了 40、50、60 名工程师时才开始考虑多样性。”他说,“到了那个时候,要说服一名女性加入团队可就真的很难了。”   比什克说, 谷歌决定在去年发布多样性报告 ,这改变了科技公司看待多样性的方式。他表示,现在公司受到了压力,他们需要发布报告展示那些数字正在改善。   “如果那些数字变得更加糟糕,那可头疼了。”他说,“它提高了赌注。”   比什克称,Entelo 从自己的客户那里看到了多样性工具的市场需求。Entelo 本身正在迅速扩张,它现在的客户数量超过了 200 家公司。   Entelo 最近聘请了一位新的销售副总裁 山姆·伊斯特(Sam East)。伊斯特表示,在跟多样性的客户举行会议时,招聘多样性求职者的话题经常被提出来。   “这个话题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他说,“几乎每一次销售会谈都把重点放在了我们平台的多样性方面。”   Entelo 本身也是一家科技创业公司,比什克说,该公司试图有意识地招聘多样性的技术员工。在其技术团队,每 10 人当中就有 3-4 名女性。   对比什克来说,把这款工具推向市场也是一件私事。   “我家里有一个 2 岁的小女儿。”他说,我希望她成长在一个她可以做任何事的世界当中。”   翻译:王灿均(@何无鱼) Entelo Wants To Help Companies Hire Diverse Employees As They Scale Up In the past year, we saw a string of companies release diversity reports that exposed the numbers behind the underrepresentation of women and minorities in tech roles. Along with those reports came commitments to do better.   Entelo thinks its algorithm can help tech companies follow through on those promises.   Entelo is a platform that businesses can use to search for job candidates that has been adopted by familiar tech companies, from Microsoft to fast-scaling companies like Lyft.   The company introduced a diversity tool last year that allows companies to find qualified women and minorities as they hire. So far, it’s being used by dozens of companies, including Yelp and several Fortune 500 brands.   Using big data, the platform has an algorithm that helps companies match with candidates who have social profiles that indicate they meet gender, race or military requirements. It draws on information already publicly available, such as self-reported data on a social network like gender or affinity group memberships.   Tech’s diversity problem stems from many sources. As we’ve seen from high profile lawsuits, workplace culture at many companies does not foster diversity in the field. There’s also a pipeline problem in which women and minorities do not study STEM subjects like computer science as frequently as white men.   But Entelo wants to fix the matching problem in hiring by making it easier for tech companies to find diverse candidates.   “You always want to hire the best person for the job,” said Entelo CEO Jon Bischke. “To find that person, you should be hiring from a diverse pool.”   Bischke said Entelo’s tool is about helping you expand that pool. He said often when early startups are hiring, they don’t think about building diverse teams.   “Companies get started through networks,” he explained. “Odds are the early engineers in a company are going to look a lot like the founders.”   Bischke believes diversity in tech could improve if companies look outside that network early. The earlier companies start thinking about diversity, the more diverse they will be as they scale, he said. “Too many companies wait until they hire 40, 50, 60 engineers to think about diversity,” he said. “By that point it might be really difficult to convince a woman to join the team.”   Bischke said Google’s decision to release a diversity report last year changed how tech companies view diversity. Now he says there is pressure for the companies who released reports to show the numbers are improving.   “If those numbers get worse, there’s going to be a lot of head scratching,” he said. “It’s raised the ante.”   Bischke said Entelo saw a demand for a diversity tool from its customers. Entelo itself is expanding quickly, now serving more than 200 companies.   Entelo recently brought on a new vice president of sales, Sam East. East said hiring diverse candidates comes up frequently in meetings with diverse customers.   “It’s coming up again and again,” he said. “Almost every sales conversation is focusing on diversity as aspect on our platform.”   Entelo is also a tech startup itself, and Bischke said the company has tried to be conscious of hiring diverse tech employees. Of the ten members of its tech team, there are three to four women.   For Bischke, bringing this tool to the marketplace is also personal.   “I have a 2-year-old daughter at home,” he said. “I want her to grow up in a world where she could do anything.”   来源:techcrunch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产品
    2015年03月23日
  • 产品
    公司宝:免费帮创业者注册公司,目标:一站式企业服务O2O平台 来源:猎云网  (文/卫闫森) 我们为一家企业正常的“保姆服务”大概为2.8年。这个保姆式的服务会包含公司注册,财税代理,合理避税,商标注册,公司变更,专利申请,公司社保,法律服务等一系列创业公司所能遇到的各种杂项事情。我们和其他类中介平台不同,多数的专业服务项目我们自营,我们认为,少中介环节就是增加效率。所以公司宝的slogan是:让公司没有难办的事,并且是建立在高效的时间服务基础之上。   李丽告诉记者,虽然我们一直在讲我们是保姆式的企业服务,但依然还有很多的创业者理解不了我们的模式,所以有必要,我们在这里做一个梳理。   不做中介,也不要一锤子买卖 创业热是行业有目共睹的,所以针对企业服务这一市场各家都各显武艺。从知识产权服务切入的有知果果,从企业法律服务切入的有快法务,从企业社保切入的有51社保,但市面上没有一家是从注册企业环节切入的。有的也不是自营团队。为什么一直强调自营团队。因为在李丽看来,只有自营才不会出现传统线下代办机构以不透明信息差拉陷阱,扯皮球。线下机构是一锤子买卖,看客宰羊,挣钱是首要考虑标准,所以受害方是创业者。   那自营的好处有什么?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流程透明,全程可检测。一对一服务是公司宝目前所主打。企业在售前咨询到自助下单后,便可安心等待通知结果。并且所有的流程进度都会邮件短信提醒。无二次收费,不扯皮踢球,可追溯,可监控。李丽告诉记者,我们不会拿口碑开玩笑,因为我们不通过这个盈利,但我们得让创业者知道公司宝靠谱,所以任何一个企业客户我们都不会马虎。不然未来的价值服务链条就没办法持续走下去。我们把企业注册看成是我们企业服务O2O的一个关键入口,所以我们的尽心程度就两个目标,口碑,专业。   一站式企业服务O2O平台,除了高高在上,还要落地接气 说概念都是虚的东西,一站式企业服务O2O平台只是一个概念综述。要说点落地的东西。李丽告诉猎云网,公司宝算是自己的二次创业。早前自己的公司汉唐咨询就是专业做企业服务这一模块的。服务的客户有京东,盛大,顺丰等公司。一个传统公司要转型不容易,公司内部没有达成一致,也在担心内部员工能否跟上步伐。所以综合考虑还是单做一家纯互联网型的公司,李丽带着几个核心骨干在去年10月份成立公司宝,定位为一站式企业服务O2O平台。   其实我们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近十年的行业从业经验,针对业务流程,痛点,难点我们都能给出高标准的可复制操作经验。李丽告诉记者,企业注册这一环节是公司起步的入口,我们服务好入口就能切入进去更多的后续服务,社保,代理记账,财务税务等都是扩展对象,核心的业务我们会自营,其他高附加值但低频业务我们会和专业服务商合作。现在售前和售中,售后部门还处于磨合期,业务标准化流程梳理流畅后,我们的城市扩张计划也会实施起来(目前北上广深、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已开通公司宝自营团队服务)我们在培的法律系管培生就是我们接下来城市扩张的主力。重点城市依旧自营,暂不考虑加盟。   除了探索盈利模式,我们还在尝试更多 反正我们不会在注册公司这一块获取收益,最近我们在考虑尝试减免工本费和注册费,甚至未来我们会贴钱帮创业公司来做。李丽告诉记者,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可能,我个人和朋友众筹发起的创亿谷文创孵化器去年落地在798开业,打算试一试这种模式是否可行。创亿谷文创孵化器是一家专注孵化影视动漫、创意设计、互联网动漫等文化,互联网产业相关项目的文创企业类孵化器。   目前只要创业者签约入驻,创亿谷便会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金融服务、财税代理、工商注册、人力资源、行政秘书、信息服务、法律服务、资本对接、投资顾问、成果转化、专项审批、新三板上市、企业并购等全方位服务。最近也在着手一轮5000万的种子基金来以投资角度服务创业者。李丽告诉记者,近期创亿谷设立的投资人一对一,干货创业公开课等活动也在孵化器里陆续展开。   那么,这个事情和公司宝关联在那里呢?李丽告诉记者,公司宝帮助创业者免费注册后,代理记账,员工社保等服务都可以再次为创业者提供。所以这样保姆式的服务机制会转化很大一部分客户。这些客户的企业信息,人员架构,财务状况我们会一目了然,李丽开玩笑说假如我们要投资这家公司,尽职调查都不用去做,一目了然的事情。所以后续的资本服务和孵化器服务我们都能通过企业数据来辅佐判断这家企业值不值。创亿谷文创孵化器未来会全国连锁,公司宝也会在重点城市设立分公司运营。一部分可长期服务并双方互相看好的公司都可以通过融资和增值服务来介入。所以公司宝的盈利模式就是两种:1:公司注册免费+增值服务。2:入股自营或者非自营孵化器+投融资收益。   最后,回到第一段,假如2.8年之后,这家企业的保姆周期结束,公司宝会怎么办?李丽告诉记者,服务周期只是一个大概时间,可早可晚。假如到了2.8年后,公司宝会帮助创业公司制定各个服务部门的标准,给出解决方案,并且会把此前留在公司宝的所有数据都会无偿还给创业公司,这些对于他们的业务交接和公司正规运作都是一个非常棒的帮助。假如我们能保姆式孵化一家企业到2.8年,就会有更多的创业公司来找我们,这是一种良性的正循环,我们要的也正是这样的循环。  
    产品
    2015年03月23日
  • 产品
    SmartHires:帮助创业公司在相同投资组合中寻找科技人才 目前,寻找出色的科技人才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正因为如此,奥巴马政府在本月早些时候向一个名为“TechHire”的新合作计划拨款 1 亿美元,试图填补美国 IT 行业当前存在的 50 万个<a Combinator 投资的 SmartHires(大家千万别将它与人才招聘网站 SmartHire 或求职搜索网站Smart Hires 混淆)创建了一个创业公司优秀人才推荐网络,试图解决这一难题。   SmartHires 背后的创意是,将人才留在投资方的投资组合网络内,是一种更好的选择。SmartHires 联合创始人斯蒂芬·克莱特兹尔(Stephan Kletzl)告诉 TechCrunch 网站,“许多创业公司将优秀人才完全拒之门外,如果将他们留在这个大家庭,结果可能会更好。”   SmartHires 是由克莱特兹尔及其双胞胎兄弟克里斯蒂安·克莱特兹尔(ChristianKletzl)以及戴维·佩奇森梅斯特(David Pichsenmeister)等三人共同创建的,因为他们发现找到顶尖人才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斯蒂芬·克莱特兹尔说:“有些人才因招聘主管未能慧眼识珠而遭到拒绝,我们将这些人添加至‘被拒绝名单’中,一旦招聘主管的人脉圈中恰好有人需要,我们可以进行推荐。”   克莱特兹尔兄弟希望能将最有才能的人选留在某个投资人的投资组合中,一旦该投资人资助的其他创业公司需要人才,就可以将原本储备的人才推荐给他们。 SmartHires 的运作机制如下:获 Y Combinator、SV Angel 和其他投资公司等投资的创业公司招聘主管看到一份不错的求职申请,但对方又不太符合公司当前需要的人才类型。但招聘主管不是将此人的简历扔到一边,而是将它们添加至公司投资方的整个投资组合网络中。根据这一网络其他创业公司掌握的信息,该网络中的某个创业公司对这种人才趋之若鹜。   在硅谷,不少创业公司都是基于类似创意构建的,有些甚至就在 Y Combinator 网络内。例如,作为另一家获得 Y Combinator 投资的公司,HigherMe 专注于寻找合适的零售业人才;Hired 则是总部设在硅谷的一家创业公司,试图给科技企业挖掘合适的人才;SmartHires 不同于这些公司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依赖于圈内人推荐,而不仅仅是依赖于简历。   不过,SmartHires 的商业化模式类似于 Hired。同 Hired 一样,如果求职者最终在 Y Combinator 的投资组合网络内成功找到了工作,那么 SmartHires 会从求职者获得的年薪中抽成 2%。   成功推荐求职者的人不会获得任何报酬,但他可以提前接触到名单中的求职者,这样,如果求职者恰好是他们中意的人才,那么就可以捷足先登了。斯蒂芬·克莱特兹尔说:“他有可能会与那个在本公司被拒的求职者成为朋友,因此一旦有机会,可以将对方挖到自己的公司来。”   SmartHires 平台目前主要针对于 Y Combinator 的投资组合网络。据斯蒂芬·克莱特兹尔介绍,在所有申请加入 Y Combinator 所投资创业公司的人当中,至少 70%最终会获得这些公司的面试机会。Zenefits 和 Weebly 等一些创业公司已经聘用了 SmartHires 推荐的人选,或是正在对 SmartHires 推荐的人选进行最后的面试。   Y Combinator 的“演示日”活动即将举行,克莱特兹尔兄弟目前主要忙着准备这件事,但他们说 SmartHires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为更多的投资组合网络储备人才。   YC-Backed SmartHires Helps Startups Find Tech Talent Within The Same Investment Portfolio Finding good tech talent is a challenge right now.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poured $100 million into the new TechHire initiative this last month to fill half a million open IT jobs in the U.S. for that reason. Y Combinator-backed SmartHires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recruiting site SmartHire or job search site Smart Hires) tackles that challenge with the creation of a startup referral network for strong job candidates. The idea behind SmartHires is that it’s better to keep talent within investor portfolio networks. “Many startups end up rejecting great candidates but it’s better if they stay in the family,” SmartHires co-founder Stephan Kletzl told TechCrunch. Kletzl and his co-founder and identical twin brother Christian Kletzl started SmartHires, along with David Pichsenmeister, after seeing how difficult it was to find top talent. “Smart people are getting passed on and added to the rejection list when there might be someone within the hiring manager’s network that needs them,” Stephan said. The brothers envision keeping the most talented candidates within certain investor portfolios, thus adding to a stronger pool of candidates for the startups those investors have funded.   It works like this: hiring managers at startups within YC, SV Angel or some other portfolio family see a great applicant that doesn’t exactly fit with what they are hiring for. Rather than just adding the person’s resume to a stack of rejections, the hiring manager can add them to that portfolio network of startups. Other startups within that network can see that a certain startup within the network has vouched for that candidate. There are a lot of startups within Silicon Valley working on similar ideas, some even within the YC network. HigherMe, another YC portfolio company this batch, focuses on finding good retail employees. Hired is a Silicon Valley-based startup that hooks candidates up with tech companies. SmartHires is unique to these other recruitment companies in that it works on network referrals instead of just a resume. The way SmartHires makes money resembles the Hired model. Like Hired, if a candidate takes the job within the portfolio network, SmartHires takes a 2 percent cut of the annual salary offered to that candidate. The person referring the candidate doesn’t get paid for it, but they do get earlier access to candidates on the list if they refer top talent. “He’ll more likely get friends of the rejected candidate to apply at his startup and he’ll make the rejection email easier on him and the candidate,” Stephan added. The SmartHires platform is mainly working within the YC network at the moment. At least 70 percent of those candidates applying within the YC network got interview requests with YC-backed companies, according to Stephan. Startups like Zenefits and Weebly have already hired candidates or are in the final stages of interviews from someone referred to them through SmartHires. YC demo day is coming up and the Kletzl brothers are mainly focused on that for now, but they said the next steps would involve building out to more investor portfolio networks.   来源:techcrunch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产品
    2015年03月23日
  • 产品
    一倍半:主打60秒快速求职的App   一倍半于2015年1月上线,据一倍半方面透露,去年10月份一倍半完成了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投资方是天使湾。目前正准备启动A轮融,计划融资200万美金左右。团队核心人员来自新浪、兰亭集势、ATA等,创始人姜鑫曾经在lightinthebox做过产品经理,后任新浪微博商业产品部高级经理。   目前网络招聘不外乎都是把求职者写简历作为起点,这种模式导致没有简历就没有办法进行求职,但是写简历对很多人来说很痛苦,大多数人要纠结很久才能完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及越来越多中高端求职者转变为“被动求职者”的背景下,把简历放在联系之前也不失为一个提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一倍半目前仍处于产品快速迭代开发的过程中,从2月初ios版本上线,到现在已经迭代了4个版本,目前有2000多注册用户。其目标用户群是25-35岁,处于职场快速上升期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与拉勾等垂直招聘产品不同,一倍半不局限于互联网,金融、汽车、医药、房地产等行业的人才也会重点进行运营。   后置简历、联系提前  创始人姜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在移动端要求求职者输入冗长的简历是很糟糕的体验,而猎头的活跃,导致很多很好的人才已经不在51智联,甚至猎聘上发简历,会有专业猎头服务他们,所以招聘市场是两个市场:一是供大于求的市场,例如毕业生求职市场,另一个市场是供小于求,例如中高端互联网求职市场。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要求求职者花很多时间完善简历是正常的,但在供小于求的市场,写简历就是非必要的程序,而且写简历的痛苦会人为给高端求职者制造障碍、门槛,阻碍他们使用招聘产品。   “一倍半App”是望才招聘面向C端主推的新型求职应用。比起传统的求职服务,其特点是简单直接、快速私密。用户下载App后,仅需60秒钟填写简单的个人信息以及理想职位,剩下的工作都有”一倍半“团队代为完成。这种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一倍半并没有采用传统求职网站必须先填写完整简历然后才能投递职位的模式,个人求职者只需要通过APP简单的表达求职意愿,就可以匹配到可能感兴趣的职位。   “社交简历” 一倍半中借鉴了大数据营销领域中的“用户画像”的概念,基于一倍半用户的社交帐号授权与社交信息的分析整合,在望才招聘上,通过大数据算法生成社交简历,提供给招聘方进行客观公正的参考。对于求职者来说,一倍半提供快速便捷的招聘体验,但对猎头和HR,会通过望才招聘进行服务。   匿名的职场薪酬沟通的方式:八卦。 一倍半的优势除了快速社交授权后的“社交简历”,还有就是对用户隐私的关注,用户在招聘场景下,大多希望自己能够“匿名”,因此一倍半提供了屏蔽公司与被联系频率的选项,用户可以随时控制自己的联系方式能否愿意倍HR猎头查看。   产品黏性主要体现在八卦模块上,现在不少用户每天都会登录查看。此外还体现在消息上,hr猎头查看、购买联系方式等行为,都会告知求职者,在APP上形成推送,从而鼓励用户打开APP。 姜鑫表示,一倍半APP将永久免费,而与之关联的望才招聘产品中短期主打Freemium,基础产品全免费,注册、活跃等赠送积分,用积分购买候选人联系方式。长期来讲,主要通过帮助招聘方精准职位推送,提供人力资源领域大数据分析报告等获得营收及利润。一倍半方面并不会太深入到整个招聘流程中,侧重于解决人才sourcing的问题。 “我们对产品领域的定位是一个蓝海市场,狭义来讲我们的竞争对手很少,目前仅看到一个微招聘是类似的。广义上,我更认为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拉勾、猎聘以及职场社交APP脉脉。这是一个网络招聘的变革时代,究竟哪一条路能够颠覆51智联之争?”一倍半创始人姜鑫这样说。   来源:猎云网 (文/王赛英)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产品
    2015年03月19日
  • 产品
    达内上线技术学习平台TMOOC.CN,由线下反攻线上,O2O是在线教育的出路? 3 月 17 日,达内宣布上线达内精品在线平台—— TMOOC.CN,将原有线下的老师、教学和课程资源搬到线上,围绕着 IT 教育打造一个 O2O 的技术学习平台。   为什么是一个 O2O 的技术学习平台? TMOOC.CN 上共有 4 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分别是技术课程、职业课程和就业课程。目前除了技术课程是以在线录播课程和答疑方式之外,其余都借助了达内原先在线下积累的教育资源。职业课程提供了线下串讲功能,在线下培训中心举办专家面对面交流活动,而就业课程则更重线下,教学场景仍然在线下,将作业和答疑放在线上。   当然,达内的 O2O 模式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如果一个学生在线上不能完全学会的技术点,那么他们可以通过达内原有的线下培训中心进行现场指导和答疑。而这对于大多数在线的 IT 教育平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达内成立于 2002 年,拥有有 13 年职业教育培训经验,在全国 37 个主要城市建立 118 家中心,而这让他们可以迅速地建立完整的 O2O 链条。   纯在线的 MOOC 模式都容易遇到学生完成率不高的问题,视频录播形式对于 IT 教育还存在实际操作问题。这方面,极客标签、实验楼是从线上进行突破,达内的 O2O 模式可以说是另外一条更“重”的路子。   除了O2O模式,达内的在线教育平台还有哪些意思? 除了课程之外,TMOOC.CN 上还上线了“达内认证”的功能。目前国内多家 MOOC 平台都在推“证书”功能,除了提高课程完成率之外,证书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成为继续深造和进入职场的凭证。不过,这个工作还在缓慢推进中,任重道远。   反过来,看达内。达内本身就专注于职场的 IT 教育,13 年的职业教育与全国 5 万家企业建立了人才合作与输送渠道,并帮助了 20 万大学生成功就职国内外知名企业。可以说,达内的证书已经在行业内得到了了认可。目前,达内认证主要是以考试的形式出现,无论是否在线上学习,都可以参加考试,获得证书。   目前,TMOOC.CN 上课程已涵盖 JAVA、iOS、Android、Linux、智能硬件、网络营销等课程, 职业技能技术课程分为免费和收费课程两种,但线上课程是线上的六折。达内科技成立于 2002 年,2014 年 4 月 3 日,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职业教育集团。   来源:36氪  作者:荔闽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产品
    2015年03月18日
  • 产品
    跑跑兼职:从兼职切入大学生市场 注:跑跑兼职是一个大学生兼职服务平台,隶属于苏州跑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签完天使轮融资的协议,目前正在走流程。APP于14年11月上线,对接在校大学生的兼职需求和本地企业的招工需求,目前业务范围覆盖苏州地区,今年计划拓展包括成都、南京、长沙等十个城市。   近年来,围绕大学生市场的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在资本市场也不断斩获数额不小的融资。围绕大学生市场的业务形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花钱,一类是赚钱。花钱的包括各种各样的分期消费细分产品,包括趣分期、先花花等;赚钱的,就大学生兼职类平台而言,在HRTechChina报道过的就有兼职类垂直应用——蜗牛树;除了去中介化,还要给学生“安全感”的“探鹿”;以及在今年的2月,都是 主打大学生兼职服务平台的一米兼职和兼职猫相继获得融资。就国外而言,HRTechChina也曾经报道过 Campus Job,是一家校园人才招聘网站,帮助企业组织聘请学生担任一些兼职或者临时的工作。   中国的大学生兼职市场不是一个新的业务模型,商业模式方面不存在重大创新。在兼职领域,最重要的应该是运营和推广的部分。“我们想做一个围绕大学生兼职领域的闭环O2O,服务B端和C端,双方都可以使用。”跑跑兼职创始人兼CEO李刚表示。   据了解,目前的兼职市场还没有一家算是行业龙头,处于混战阶段。大学生想找一份兼职基本上类似于找茬,比较困难,体验也不好,其中没有一个信用体系,而且还可能存在安全问题。只有建立了信用体系,才有可能形成闭环,吸引BC双方用户的使用。   C端用户在使用跑跑兼职APP的时候,看到合适的兼职可点击申请,B端如果点击录用,就会在平台上面形成一个有效订单,工作完成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工资单,B端点击付款,薪资就会转移到用户的账户里面,用户可以随时提现。   在这个链条当中可能存在几个问题,一、B端用户的诚信问题,也就是说这个企业是否靠谱;二、学生在工作期间是否能够做到尽心尽责,学生是不是靠谱;三、达双方沟通上是不是顺畅,平台有没有一个跟踪体系,有没有一个服务标准,薪资是否准时到账;   对此,李刚表示,跑跑兼职在B端用户的把控方面比较严格,工作人员上门审核,并与之签订相关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如果出现问题需要维权,平台方会帮助学生进行维权,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群体的利益不受伤害。另外,大部分商家也是比较理解学生这个群体的,边上学打工赚点生活费都不容易,一般情况下不会故意刁难。平台与B端用户合作久了之后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个时候如果学生需要日结薪资,平台会选择先行垫付的方式,之后定期与B端用户进行结算。 “大学生的分期消费产品目前做的有声有色,这还是花钱的,相信帮助大学生赚钱的产品更加有机会能够做起来。目前的大学生兼职市场正处于群侯割据的状态,未来会出来一两家企业占领这个市场。最主要的是抢时间优势,迅速的把用户量做起来。”李刚表示。   大学生的兼职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有调查数据显示,30%的学生出于赚钱补贴生活费的目的愿意去兼职,有25%的学生出于提前适应社会、提升技能的目的愿意去兼职。另外,90%以上的企业有录用兼职人员(实习生)的需求,中国有3000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4000万以上,与发达国家80%的兼职比例相比,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机会,预计市场规模达1000亿人民币以上。   商业模式方面的想象空间当然比较大,这些商业模式上面可能涉及的方面包括大学生分期消费、招聘找工作、学生群体创业平台、学生群体众酬等等。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用户量作为基础。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CEO李刚具备多年快消品行业工作经验,COO张潜具备十余年电商领域运营经验,CTO马锦峰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具备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研发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资深天使投资人、滴滴打车联合创始人王刚也在其团队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其团队成员共计32人。   笔者看来,大学生兼职这个领域一定会出来这么一两家企业统治这个市场,当然本土化的还会存在一些小规模、模式原始、可以赚点小钱的微型企业。既然模式上面没有什么创新,双方的需求也很明确,那么这个领域创业团队之间比拼的是什么?是执行力,是用户体验!还有比较重要的就是资本运作能力,要快速发展没有钱怎么行?   据了解,目前跑跑兼职在苏州地区每天的业务量大约100单左右,目前正在组建团队,预计3月底开始拓展华中和华东地区。创始人李刚透露,目前已经签完了天使轮融资的协议,正在走流程。   来源:猎云网  作者:孙策  
    产品
    2015年03月18日
  • 产品
    果壳网旗下产品“在行”三月正式上线,一个基于解决“个性化问题”而存在的平台 当你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时,会怎么做?一般普遍的做法是请教身边的人,或是上网搜索或者提问,有时间有精力的话有些人会去选择参加某种技能的培训。据了解,果壳网旗下产品,以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让各领域行家帮助用户出谋划策的服务平台“在行”,于2015年3月正式上线运营,目前业务仅限北京地区。   据了解,“在行”(http://www.zaih.com/)是一个基于解决“个性化问题”而存在的平台。所谓个性化问题,是指“想在北京开一个杯子蛋糕店,应该如何着手?”,“我应该如何获得升职机会?”这样现实而复杂的、答案因人而异的问题。通常,对于个性化问题,人们会辗转托朋友去找到一个懂行的人,“吃个饭,聊一聊”。但每个人的社交圈有限,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行家的不确定性很大,见面效率也很低。   “在行”是一个O2O经验咨询平台。当你遇到“个性化问题”时,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个有经验的行家,通过一对一的见面交谈,让他给你答疑解惑、出谋划策或解决问题。   目前,“在行”涉及的范围从职场,教育,以至时尚,美容,相对广泛。当用户有困惑,问题时,可以在“在行”上面找一位符合自己要求的专家,然后进行申请,沟通,并且在线支付后,约定见面等事宜,然后行家会请有需求的用户喝咖啡,一对一交流心得。当然,对于有一技之长的用户来说,也可以在“在行”上面申请成为专家,注册后只需填写完成一份表格,相关工作人员会在两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 据介绍,申请成为“行家”之后,可以选择跟大家聊聊天,将知识和经验转换成真金白银(「在行」不抽取佣金 ),也可以通过“在行”,将交谈收入定期捐助给公益机构;或者是通过学员的线上评价、分享和线下的口口相传,提升个人品牌。有初步表现之后,「在行」团队会为给拍摄专业照片、撰写个人故事,在更多媒体上传播个人品牌。 前不久,HRTechChina也报道过专注中小企业咨询的 “收费版知乎”的“答赏”,“答赏”是通过垂直领域的专业问答涉足在线咨询,为企业经营者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致力打造最有价值的商业分享和人脉社区。国外方面,连接企业家和高级顾问和行业专家的Clarity也与之相类似。   相对于“答赏”和“Clarity”比较注重企业咨询,“在行”的定位并不局限于此,更体现在一对一,个人技能,知识的交流,分享。并且“在行”也不局限于线上,当支付成功后,也可以相约在线下喝杯咖啡,吃顿饭。在国外,与“在行”相类似的也有让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能够互相交流的“Treatings”,以及学习社区Skillshare。   除了生活中的困惑外,职场方面,我们也都时常碰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不论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我们职场人士来说都是这样。上述这些产品,其实都是在线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可能表现形式更多样性。   关于果壳网(Guokr.com) 是主要面向科技青年的社交网站,并提供负责任、有智趣的泛科技主题内容。用户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阅读他们的推荐,也将有意思的内容分享给关注自己的人;依兴趣关注不同的主题站,精准阅读喜欢的内容,并与网友交流;在“果壳问答”里提出困惑你的科技问题,或提供靠谱的答案。去年12月,果壳网获2000万美元C轮融资 好未来领投。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产品
    2015年03月17日
  • 产品
    “测评+在线学习+招聘”的合体的“找座儿”结束内测,今天正式上线 去年8月份HRTechChina报道的上线内测的找座儿今天正式上线,作为泛IT职业发展平台,找座儿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与初入职场的新人,通过测评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再为目标企业输送人才。依托于慧科教育以及开课吧的已有资源,目前找座儿专注于泛IT领域。   现在有很多新兴的招聘网站比如周伯通招聘、拉勾网等,为什么还要做招聘网站呢?找座儿的CEO董洋介绍说,这类招聘网站本质上都是人才搜寻网站,解决的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实没有涵盖招聘的整个流程,并不能够完成满足学生和企业双方的需求,所以找座儿针对用户的职业发展路径来做,专注于技能本身,把测评、在线学习和招聘三个环节串在一起,通过职业倾向测评和专业技能测试帮助求职者检测自身的职业倾向和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推荐与其职业目标相匹配的在线学习课程来补足技能点,最后形成“3D简历”。 题库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找座儿团队根据互联网行业下49个技能点来研发题库,与心理学专家和IT企业合作完成,目前题库有两万多道题,之后每个月会更新一次题库。董洋还说,下一步会考虑在测评中加入一些游戏化的元素。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收购狂魔Pluralsight去年收购在线技能测试平台smarterer,可以在两分钟以内通过十个测试题评估用户对特定技能的掌握程度,Smarterer 为企业员工提供测试,分析需要为不同的员工提供什么类型的培训。Pluralsight收购Smarterer之后,将测评打包到课程体系中。其实找座儿也在做这样的事,为企业招聘提高精准度,或者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对入驻找座儿的企业来说,未来会采用效果付费的模式,企业通过找座儿收到简历邀约面试并通过笔试之后,再向找座儿付费,或者是打包一整套服务来收费。而且,找座儿会搜集和分析用户每一次的测评数据,最后形成他的个人成长轨迹报告,开放给付费的企业。   此外,找座儿还会推出线下服务“找座儿校园”,为企业与学生提供线下交流的机会。目前线下服务在免费试运行中,未来会面向高校收费,所有服务打包出售一年10万左右,这会是一个新的盈利点。目前有部分高校采购了找座儿的校园服务,用来提升就业质量。   目前找座儿上推荐的课程都来自开课吧,不过董洋表示也会考虑与其他在线教育企业合作,引入更多课程提供给求职者。在去年的采访中,慧科教育集团CEO方业昌也说过,找座儿未来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会跟业内诸多在线教育企业合作。   最后,找座儿目前正处于A轮融资中,有兴趣的投资人朋友可以与芥末堆。   来源:芥末堆  作者:阿槑
    产品
    2015年03月17日
  • 产品
    Zuora:“按需租用”软件经济的获益者 估值已达10亿美元 这是一个所有软件都在走向云端的时代。媒体企业、健康企业和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为消费者提供付费服务,而不仅仅是将实体产品卖给消费者,从而与消费者建立起长期的良好关系。   如今的消费者也不再像以前一样购买软件了,而是更喜欢“租用”软件,简单来来说,就是用一个月交一个月的钱。这种软件使用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在这个浪潮中,也许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比Zuora获得了更多的利益。Zuora是一家来自加州的初创企业,他们向企业销售商务软件,并且帮助企业管理软件租用营收。   在硅谷之外,Zuora鲜为人知,但是上周三他们获得了新一轮1.15亿美元的融资,其估值也随之达到了10亿美元。   Index Ventures长期以来都是Zuora的投资方,他们也参与了该公司最新的一论融资,其他参与投资的机构还包括Wellinton、BalckRock和Passport Capital等。   Zuora成立于2007年,创始人为Tien Tzuo。在创立Zuora之前,Tzuo曾是Salesforce的第11名员工,负责市场营销和战略制定工作。在创立Zuora的时候,SaaS这种商业模式还处于婴儿期,尚未广泛被人们所认知。在Tzuo选择创业之后,Saleforce的创始人Marc Benioff也成为了他第一批投资人之一。   Tzuo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来推广租用型软件,让人们认识到这种软件销售方式的好处。对于企业来说,这种软件销售方式可以带来重复营收,用户必须每月缴纳租用费用才能继续使用软件。而租用软件的缺点,就是消费者如果在使用了软件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对软件不满意,他们可以随时取消使用。   但是这同时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对软件做出改进,让企业一直认真倾听用户的需要和反馈。   通用汽车旗下的网络汽车诊断服务安吉星就在使用Zuora的服务。用户在购买了他们的汽车之后,可以按年租用这个服务,使用各种智能服务。   法国能源管理企业Schneider Electric也在去年开始使用Zuora的服务。这是一家年营收达到了267亿美元的大型企业。   对于Tzuo来说,现在这种状况正是他在最初创业时所期望的。和Box、DocuSign、Zendesk和Marketo等企业一样,Zuora最初凭借SaaS获得了成功。事实证明,科技行业需要这样一家企业,但是如果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Zuora必须要让更多人接受这种软件销售方式。   在SaaS市场上,Zuora面对的是一些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例如甲骨文和SAP等老牌企业。为了应对竞争,他们决定进行最近的一轮融资。在本轮融资之后,该公司融资总额已达2.5亿美元。截止到目前,Zuora拥有员工500人,他们计划在明年内将员工人数扩充到750-800人。   Tzuo表示:“如果我们规模足够大,就能够与这些大企业进行竞争。如果我们人手不够多,竞争对手就会将他们的产品卖给我们的潜在客户。”   (via cnbc,译|快鲤鱼)
    产品
    2015年0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