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Dropbox宣布用户数破2.75亿,整合个人与工作账户,发布Office文件协作工具“Project Harmony”
关于 Dropbox 今天在旧金山的发布会还必须要说的是,它宣布用户数突破 2.75 亿,整合个人与工作账户,发布 Office 文件协作工具“Project Harmony”。
Dropbox 上一次宣布用户数据是在 2013 年 11 月,当时宣布突破两亿。也就是说,新增的 7500 万用户是在 5 个月时间内完成。另外,Dropbox 还宣布目前员工数已达到 700。
与此同时,Dropbox 还宣布更新后的企业级用户服务 Dropbox for Business 将全面开放,并且它将和个人服务做整合。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同时在 Dropbox 上登录其个人和企业帐号,并可一键无缝切换。
另外,“Project Harmony”是此次发布会的另一大亮点。这是 Dropbox 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放出的一项服务。根据 Dropbox CEO Drew Houston 的现场演示,这项新功能允许 Dropbox 用户在他人浏览和编辑共享 Office 文件时看到这些文件,并与其进行讨论。好处是在协作更新过程中不必重复建立新文档,如“Presentation”、“Presentation 1”。
Houston 称,这项功能看似简单,但技术难点不小,尤其是在兼容性方面。该功能允许两名协作用户处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使用不同版本的 Office、Dropbox,但仍能完成交互。除了 Office,这项功能接下来逐渐还会支持更多的应用。
另外,Dropbox 还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推出了照片存储管理应用Carousel,以及发布了Mailbox的Android版/Mac内测版。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丁伟峰]
产品
集企业招聘、点评、社交平台“卧龙阁”,HR们敢把公司“SHOW”吗?
打破职场暗箱,让你的跳槽加薪更有底气,企业点评社区“卧龙阁”想成为中国的Glassdoor
把秘密窝在心里是痛苦的,眼前摆着一个秘密却不能一窥究竟也是痛苦的。这两样痛苦,就在“职场”这件事上完美统一,从而让你的痛苦加倍。前年融资 2000 万美元的Glassdoor就从解决职场不透明入手,让企业职员匿名对公司作出点评或工资曝光,从而为外部的求职者提供参考。而国内创业公司“卧龙阁”的理念与 Glassdoor 类似,试图让国内企业的待遇、氛围、成长环境变得更加透明。
简单说,“卧龙阁”是一家以企业点评为基础,涉及社交、招聘、媒体的职场社区。该网站基于半匿名的点评机制(你可以看到点评者的 ID,但不知道点评人是谁),让那些身在公司内部、或者已经离职的人把他对公司的感受倾吐出来,也让那些外部人士能够轻易触及这家公司的本貌。
不过与 Glassdoor 有些不同,“卧龙阁”看上去显得更加“社交”一些。网站使用了微博架构,使得招聘、点评的信息可以在社交环境下得到策展。而且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当你觉得一段点评并不能够解答全部疑惑,你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找到点评人,与点评人进行直接沟通。这与 Glassdoor 比较纯粹的“搜公司—看点评”的体验不大相同。
据“卧龙阁”创始人韩卉介绍,他们加入社交元素倒也不是奔着“职场社交”的目标,更多是考虑让点评内容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追溯。在韩卉看来,一个完全匿名的点评社区,无论是平台方还是用户都很难辨认一条信息的真假,当遭遇恶意刷评论的现象时也缺少核实手段。而赋予点评者一个虚拟身份和一定关系链,可以让点评者有更多的信息沉淀。信息沉底越丰富的点评人,我们也可以认为其可信性更高。
其实,韩卉本人也对在国内照搬 Linkedin 并不看好。在她看来,欧美人的社会关系更多体现为信息,而信息可以被传播和分享。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则更多体现为资源,没有人会愿意将资源免费分享。所以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寻找一个相对刚性的动机作为社交的起点,放在“卧龙阁”上就是点评以及由点评引发的后续互动。
除了社交外,“卧龙阁”还创造了一套基于虚拟货币“龙誉”的交易系统。如果用户撰写的点评超过 300 字,会被系统默认为“精品点评”,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定价销售。相对地,当某个用户想浏览“精品点评”,也需要向点评人账户支付一定的“龙誉”。龙誉的来源可以是你撰写原创点评、参与的互动以及直接充值等等。
如果你认为“龙誉”只是一种变现手段,那真的可以说小看了这套机制。对于“卧龙阁”而言,“龙誉”系统是一个撬动网路效应的杠杆,也是一种用户引导的手段。
“卧龙阁”团队希望创造这样一种正循环:首先让用户对你的内容有所期待(这需要你本来就有一批优质点评),然后用户会为了看到优质的点评而贡献点评,最后随着用户贡献行为的增加,整个平台的内容质量又会进一步提升。当然这种半强制性的内容贡献多少会影响消费体验,但对一个基于网络效应的社区来说是必须接受的牺牲。而且使用虚拟货币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用户行为。比如如果一家公司频繁被人搜索和浏览,但是点评数量又不太够的情况下,就可以用“龙誉”设置悬赏点评,吸引用户来充实内容。
当然,跟任何货币一样,“龙誉”能够生效的前提是持有者认同它的交换价值。目前对“龙誉”来说,主要的交换价值还在于获取“卧龙阁”上更多的精品内容,脱离这一平台会变得毫无意义。但“卧龙阁”团队也在尝试为“龙誉”拓展更多的外部使用场景,比如你现在已经可以用“龙誉”兑换话费。
“卧龙阁”项目去年年初开始上线推广,运营至今已经积累了将近 80 万注册用户,月内重复登录用户约有 60 万(这是个很高的数字,“卧龙阁”团队也在研究背后原因)。在不依赖外部抓取的情况下,已经积累 5 万多条公司点评和 15 万条工资福利信息。创始人韩卉曾历任玛萨玛索市场总监和乐蜂网平台推广中心总经理,在营销领域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和经历。
谈到盈利模式,韩卉表示虽然会帮企业做招聘业务,但对企业捏造口碑的要求将保持警惕。长远来说,韩卉希望“卧龙阁”成为一个企业与员工、公众的沟通平台,通过对企业口碑的监控采集,帮助企业更好地经营品牌。
目前市面上提供与“卧龙阁”类似服务的,还有“分智网”和我们此前写过的“曝工资”。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沈超]
产品
独辟蹊径以猎头众包模式主打中高端职位并按招聘结果收费,猎上网获IDG等千万美元投资
招聘一直是各类企业最大的一个需求,也是很头疼的一个问题。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让各种去中介化趋势此起彼伏,不过就目前来看,猎头这个中介显然还无法被取代,那为何不把它们有效的利用起来呢?
上海创业公司猎上网就看中了猎头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搭建了一个在国内很少见的按照结果收费的招聘服务平台。与现有很多招聘平台都把精力放在企业和求职者两端并努力实现去中介化、去猎头化不同,它的核心既不是企业招聘的职位,也不是求职者的简历库,而是猎头。
它把自己的用户群定位于猎头们最核心的资源:中高端求职者。其模式是通过挖掘每个猎头掌握的这些资源作为切入点,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手段,把他们手上现成的人脉进行精准匹配,推荐给对应的招聘企业,从而完成招聘。
由于猎头掌握的人力资源属于中高端且他们都非常熟悉,把企业的需求匹配给他们,相当于帮助他们快速释放了这些资源获取报酬,这让猎上网这个平台自然形成了一种以猎头为核心的众包机制,最后成为汇集全国各行业猎头资源的平台,进而平台本身也不用去获取非常难得的高质求职人才简历库,而事实上这群人也很少主动去用各种招聘平台。
用猎上网创始人 Cindy 的话说,他们其实就做了一件事,把全社会的猎头整合到一起,通过猎头众筹的方式完成高效率的推荐工作。
Cindy 有过多年猎头行业的从业经历(后面有介绍其工作经历),她发现很多企业在寻找猎头的过程中,要么认识的猎头所负责的招聘领域与自己的职位需求不对口,所以用了猎头最后也没觉得找人变得多快;要么有的猎头说可以专门定向为其找人,但是专门定向所付出的代价就很贵了,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全国的猎头资源在社会上没有一个统一整合管理的平台。
因此,她希望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让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发布职位的时候,可以直接对接到真正适合为他们服务的猎头公司以及猎头顾问。让企业不必再四处打听适合为自己服务的猎头在哪里?也不必让任何猎头做所谓定向的挖人服务,因为全国的人才资源就是在全国的猎头手上,只要用对了猎头,人才就在那里等着你。
有了这些想法是不错,但是如何才能让全国的猎头都来到这个平台呢?猎上网为此做了一个叫做简历宝的产品。Cindy 用嘀嘀打车这种模式向我解释了她的看法,之前的出租车司机,其实路边也有人打车,为什么还要用嘀嘀打车这类工具来接单呢?
猎头传统接单的方式是一家一家客户公司沟通,但是往往无法做到真正掌控客户给到自己的职位需求是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如同出租车司机在没有嘀嘀打车工具之前,直到乘客上了车才知道对方的目的地是哪里。如果对方要去一个自己不是很熟悉的地方,那么运营时间成本就会被加长,并且到了陌生的地方也很难容易接到活,导致空载着返回自己熟悉的地方,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
简历宝所解决的问题是把企业发布到猎上网的职位整合后,推送给做单的猎头,让他们一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做推荐。并且通过技术手段让猎头做到直接筛选自己手上现成的简历资源,从而快速高质量地完成推荐。由于猎头推荐的是现成的简历资源,不是为了客户去定向挖掘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其工作的时间成本降低,而猎头费也不会再像原始方法那样那么高。从而企业与猎头实现双赢。
不过这又延伸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虽然猎头方的效率提高了,但是企业寻找不同职位的人才时就可能要找不同的猎头了,这显然增加了他们的时间成本。猎上网现在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猎头服务标准化,采用类似淘宝店皇冠或者钻石评价的方式,用技术手段提炼出每个行业猎头的服务标准。猎头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合作机会,也乐于去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获得更多“皇冠”标签。
为了让猎头的众包机制滚起来,Cindy 说她们一开始从阿里巴巴、平安保险以及万科等大公司客户切入。因为大公司的 HR 经常需要增加猎头供应商,但是遇到的苦恼就是上哪里去搜索出适合的猎头服务商而且又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对方地服务能力。
其实利用众包模式来做招聘的还有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人人猎头,不过我理解两者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人猎头是利用人们的闲暇时间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猎头,更多的还是从企业端的需求出发,猎头寻找人才满足需求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而猎上网则完全走的是专业猎头众包路线,由于人才都在猎头手上,它不再强调人才简历库,并且出发的角度主要点不是直接解决企业的需求,而是通过匹配猎头手上的资源来实现企业的需求,其平台上是企业与猎头直接沟通,不出现求职者,可以说跳出了之前的所有传统模式。
此外,专注于这块的还有猎聘网,不过他们的模式更多是依靠信息本身的价值。而这两年出现的各种垂直领域招聘网站,则走的是去中介化、去猎头化,通过技术手段让职位与简历的精确匹配来完成人才招聘,这主要出现在互联网招聘这个领域,如我们介绍过的 哪上班、拉勾网和内推网等。
目前猎上网已经获得 IDG 和华创资本近千万美元的 A 轮投资,IDG 的李丰说他最看重的是其商业模式的创新。聊完后我跟 Cindy 开玩笑说如果我做投资,很可能也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因为我比较看好这个模式的三个点:1. 众包模式可以快速实现规模化;2. 猎头众包让专业人做专业事;3. 整个机制围绕解决猎头的问题,进而解决了获取中高端人才库的问题。
团队方面,Cindy 之前曾在一猎头公司以公司第一名的成绩呆了两年,2005 年出来第一次创业成立猎头公司 Unitop,赚到第一桶金后看到互联网入侵传统行业便开始探索在微博上做招聘,不过这次并没有成功,于是自己又开发了猎头行业管理系统软件 Unet,最终在去年探索出猎上网现在的这种模式。伙伴 Mark 曾就职于美国上市猎头公司 MRI,与她一样有近 10 年的猎头经验,而产品总监刘轩飞曾经就职于安居客与猪八戒,是一个互联网行业的老兵,整个团队人数在 40 人左右。
PS:我喜欢那些具有颠覆性创新的初创模式和酷产品,欢迎推荐介绍;如果你对这个模式有不同看法,也欢迎与我交流,我邮箱:JohnTian[at]36kr.com。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JohnTian]
产品
Box,微软,以及下一个企业平台
本文作者Ben Thompson,原文载于其个人博客Stratechery.com。
虽然 Box 资上周的S—1招股书表示尚未盈利,CEO Aaron Levie 也强调了这个事实,但这并不能说明互联网就是泡沫。相反,尚未盈利并非坏事。
风投家 Mark Suster 在关于创业公司盈利的文章中说:
" 即使是最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有时也无法理解某些议题,而”盈利“就是其中一项。很多记者在评论一个优质创业公司时,总会以“可惜他们尚未盈利“来裁定公司的优劣。对于记者,甚至很多企业家而言,盈利直接决定好坏。他们忽视了最简单的盈利与企业成长的关系。企业通常要使用当下财政周期的资源,来支持未来 6 个月到一年的成长。”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想收益必须投资(花费)。先于盈利关注企业成长的潜力,才有可能达到长期获利。
Suster 的文章并不特指 Box,。而在 Dave Kellogg 关于 Box S-1 的点评中,他总结道,Box 给出了非常合理的数字,能看出 Box 运营正常:
“很多情况下,云存储公司的命运通常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出头,要么死。通过烧钱来留住现有客户,吸引新客户尤其是企业客户;继而在交叉销售和追加销售上扩展客户群——在和 Dropbox 的大战中,Box 的现金策略看上去是有道理的。”
我完全赞同 Kellogg 的分析,唯一有不同意见的方面在于,我认为 Box 不仅仅是在存储方面和 Dropbox 竞争。他们也在竞争谁会成为新的企业平台,而这就意味着挑起了和微软的客户争夺战。
Windows: 古老的平台
当所有电脑都是 PC,Windows 为主平台时,办公室软件(Office)明显在 Windows 系统中更好用。和 Office 同时在 Windows 环境下为企业所用的,还有一些第三方软件和业务应用程序(LOB apps)。由于多数企业都用 PC, 这就意味着 Windows 在企业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浏览器的出现,逐渐打破这一独大局面。尤其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仅有一小部分计算设备还在使用 Windows:
上图数据显示了微软在个人电脑产业的占有率,也直接反映了微软企业用设备 / 软件的市场份额。多种设备和多种操作系统日渐普及,但它们获取的是同样的数据。
数据:新平台
仅靠存储的商业模式行不通。连 Aaron Levie 都在自己的 Twitter 中表示,最终云存储将免费且空间无限。
只有数据则是无价且不能被取代的。它是组成一个独一无二机构的精华所在。基于此,加上监管方面的因素,IT 部门对数据的使用和获取受到严格地控制。这也是 Box 力图将自己和 Dropbox 区分的主要方面,后者更侧重消费者导向。
与此同时,Box 推出了 Android 和 iOS 的应用。在攻占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方面,在行业中领先。
这幅图解释了,为什么说对于 Box 而言,上周意义最深远的新闻并非公布 S-1 文件,而是 Box 的开发者大会。仅因为这个 Windows 不再是主平台,并不意味着市场对于平台的需求有所递减。市场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将所有计算设备、数据连结在一起的平台。
这个需求无疑就加大了筹码。这必须是个多面的大型平台。以 Box 为例,它需要使所有数据支持多种设备,以及大量开发人员。市场规模与变现能力直接决定了研发策略。因为目标是企业用户,市场规模不用担心;那么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搭建更大型的平台,就尤为重要了。
这样看来,在吸纳新客户上一掷千金的策略,也没那么糟糕了。
微软的杀手锏
在 Box 举行开发者大会的当天,微软推出了Office for ipad,一款专门为 iPad 设计的办公软件。一直以来,微软并没有在 iPhone 特别是 iPad 上有大作为。而那些来自微软 Office 的重要企业资料,都只有通过第三方编辑器,才能读取。Box 则看重这点,让 iPad 版的 Box 能够直接读取微软 Office 的文件。
Office for iPad 则是专门为微软的云服务设计的。如今,获取微软办公数据最简易的方法是,使用微软的数据层。你可以用 Box 打开存储的文件或通过其他云服务和办公软件读取资料没错,但这是条单向道。你的所有编辑和改动都只能存在 iPad,或微软云帐号里(OneDrive, OneDrive Pro, 或 SharePoint)。
值得一提的是,出了名难用的 SharePoint,特别对终端使用者而言。从 Box 端访问 SharePoint,对重要数据没有完整访问权限。微软的办公软件只有在和微软云 / 平台同时使用时,才能带来好的用户体验。
Office 真的重要吗?
Steve Ballmer 和他对 Windows 的狂热忽略了操作系统本身渐渐是末日黄花的事实。而 Satya Nadella, 来自微软云业务的新 CEO,也还在沿用微软原先的策略。虽然他提出 “移动和云优先”(mobile first, could first),但其实微软还是试图用 Office 支撑其他平台,只不过在这里,取代 Windows 的新平台是云和移动端罢了。
可以肯定的是,微软的 Office 会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企业将从使用单机应用,向能够支持即时协作的产品过渡。如何过渡以及对协作需求程度的大小,将是决定微软和 Box 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本文编译自:stratechery.com]
产品
【HR“加油站”】不满意可获110%退款的在线视频语言教学平台Fluentify
学语言的第一步就是要敢张口,在实战中摸索进步,不说,永远不可能掌握一门新的语言。
Fluentify是一个支持在线面对面视频的语言学习平台,只需一个摄像头和一个麦克风就可以开始一场正宗的学习之旅。Fluentify 于 2012 年 10 月在伦敦成立,今天获得了 41 万美元的天使投资,融资总额 50 万美元。
Fluentify 在教学方面有两大特点。其一在于 Handpicked tutors(任选教师制度)。用户注册后可根据喜好选择教师,教师也可根据每个人的程度做课程设置。
其二,教师自荐制度。Fluentify 上的语言教师来自全球,不管你是什么职业,来自什么地方,只要母语是所授语言并能通过 Fluentify 团队的审核,就可以成为 Fluentify 的教师。
相比其他类似的线上语言教学平台,Fluentify 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与其他视频教学网站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教师来自各个领域,在生活中他们可能是银行家,程序猿,音乐家等等。一旦通过测试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教师。我们做的不只是教学,而是创造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像一场旅行。”
Fluentify 的一节课时长三十分钟,每节课收费 8 到 30 美元不等(由教师自主定价),平均价格是 13 美元,Fluentify 从中抽取 20% 用作商业运营。Fluentify 有一套课后审核体系,用户可以提供反馈意见。值得特别指出来的一点是,Fluentify 还提供“110% Money Back Guarantee”服务(110% 退款保证),如果用户对 Fluentify 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Fluentify 除了退还学费,还会再额外赔偿学费的 10%,以弥补用户的时间损失。
用户不需要下载任何软件进入视频学习,一切都在 Fluentify 网站上进行。目前,Fluentify 只提供英语教学服务,日后将陆续发展其他语言的教学服务。
【本文来源:36氪】
产品
脉脉如何搭建一个和LinkedIn不一样的职场社交网络
想沦为下一个求职招聘工具的脉脉,最近发布了2.0版本。此前,PingWest已经报道过这个基于二度人脉关系进行求职招聘的应用。在2.0版本中,脉脉加入了“人脉动态”强化社交关系,开始基于用户关系链来做职场社交产品。
目前,脉脉的“人脉动态”中主要包括一度朋友的动态(包括新结交的好友、新招聘信息、状态更新),这些动态信息能够帮助你结交新的好友、帮助求职招聘信息的发布者扩散消息等。当你的二度人脉入驻脉脉时,系统也会在“人脉动态”里进行提醒。
脉脉是一个非常依赖通讯录的应用,这也是他们迄今为止仍然把开发重心放在移动客户端的原因之一(当然,他们未来也会做网页版本)。脉脉会通过通讯录关系(权重最大)、新浪微博互粉关系等来衡量用户的影响力指数,由于用户在脉脉的求职应聘和八卦板块里多以匿名的形式出现,因此影响力指数是对用户可信度和人脉能力的最大背书。
与大多数招聘网站不同,脉脉并不打算做“更加落地”的招聘服务。事实上,用脉脉商务市场总监张伟的话来说,脉脉甚至与智联招聘、拉勾这样的招聘网站不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后者没有数据能力。脉脉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通过基于关系链来为招聘做筛选。换句话说,脉脉做的其实是类似LinkedIn的职场社交,但区别是脉脉依赖数据挖掘技术自动给每个用户填上了简历。用户无需自己动手写简历,只需要做少量的修改就够了。
然而,随着大街网、猎聘、天极网、周伯通、海内等一系列LinkedIn曾经的模仿者最后都把自己做成了招聘平台,“务虚”的职场社交在国内很难真正把人气做起来,离职场人群最近的招聘是最“落地”的服务。LinkedIn入华,有机会让原本习惯娱乐化社交的中国人开始逐渐接受职场社交的概念。
事实上,脉脉在做职场社交的同时,也正在试图引入职场中发生的一些“泛娱乐化”的元素来维系用户。他们早早就推出的“职场八卦”功能,为他们驻留了一批用户。“职场八卦”目前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圈内匿名爆料,而由于这个板块中只显示2度人脉里的消息和热门消息,因此你会有比较强烈的圈子归属感。
脉脉目前的用户主要偏向于互联网创投圈,以VC和创业者为主。张伟认为脉脉需要更加精准的产品方向,因此他们对于渠道的选择很慎重。在创投圈的曝光,能够帮助他们在早期积累典型用户。张伟称,脉脉在半年之内会主要专注于互联网人群。
这个目前只有移动端的职场社交服务,靠手机通讯录快速沉淀用户关系链,靠新浪微博快速积累用户标签数据。他们鼓励用户在手机应用上建立商务关系、发布职位信息和职场八卦,也能够帮助VC和猎头通过搜索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通过鼓励用户交换名片或直接加好友,脉脉把新浪微博的关系链转化成自己的关系链,并提供了新的职场关系链建立渠道,这意味着他们绝非只是一个透过社交网络做用户数据分析的公司,他们想在新浪微博之外再造一个垂直且专业的社交网络。
但正如前文所述,职场社交并不好做,此前新浪微博自己推出的微人脉和微招聘都早已处于被人忘记的边缘。哪怕是职场社交的鼻祖LinkedIn入华,他们也找到了微信来进行社交整合类的合作脉脉在推出增加了“人脉动态”的2.0版本后,日活跃用户翻了两到三番,次日留存率翻了两番。但作为创业公司的脉脉,在难能可贵地没有成为一个copycat的同时,是否能够敲开中国人职场社交的大门,还充满了挑战。
【文章来源:pingwest】
产品
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拉勾网”,颠覆在线招聘市场格局
编者注:从猎云网此前报道的互联网创业企业拉勾网传来好消息,成立短短8个月的拉勾网获得500万美金A轮融资。这是近年来国内招聘市场最大一笔融资。
近日,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拉勾网”,确认获得500万美金A轮融资。拉勾网成立之初即获得徐小平、曾李青等人的数百万元天使投资,而从产品上线到获得500万美金A轮融资,拉勾网只用了8个月。
(马德龙)
据拉勾网CEO马德龙透露,此次A轮融资的投资方为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全部资金已经到账。据悉,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是贝塔斯曼集团专注于亚洲的投资机构,着重于在大中华区的少数股权投资,特别关注互联网、企业服务、智能设备、内容和媒体创新领域。其投资的项目包括凤凰网、豆瓣、蘑菇街、春雨天下、大姨吗、创新工场等知名IT企业,而拉勾网是其在垂直招聘领域投资的第一个项目。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龙宇表示,目前中国年轻人的工作职业生涯痛点很多,拉勾网正是抓住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她看好拉勾的方向和团队,将继续支持拉勾网“做自己”。
目前,使用拉勾网进行招聘的互联网公司已经超过5000家,这其中既有一线巨头如腾讯、百度、阿里、高德、新浪、京东等成熟的老牌企业,也有小米、锤子科技、去哪儿、嘀嘀打车等高速成长的行业新秀,以及一些有着互联网概念的热门公司如黄太吉、房多多等。截至目前,拉勾共发布超过52000个互联网职位,产生简历投递60万人次。
据了解,拉勾网所以能吸引到垂直领域的大量用户,其“必杀技”在于效率,这得益于拉勾网采用的精准匹配原则和即时反馈机制。在拉勾进行简历投递的用户,不管是否能得到面试机会,都会收到来自HR的“已经查看简历、邀请面试、抱歉您被拒绝”几种微信反馈通知。
在招聘热季,拉勾网推出“24小时极速入职”体验式招聘活动,就是主打“快反馈”。腾讯、阿里、百度、去哪儿等公司的HR,全面配合拉勾网,在活动期即时处理了超过1万份简历。拉勾同期推出的“互联网跳槽指南”、“涨身价公式”等,也成为求职者了解第一手行业信息的入口。
“拉勾会用互联网产品思维去考虑用户的需求。”马德龙表示。据马德龙介绍,目前中国互联网至少300万从业者,互联网垂直招聘领域未来将是一个规模超过50亿的市场,而招聘领域的互联网产品在过去10年里,从51job、智联招聘到如今新兴的小网站,几乎没有任何突破。拉勾网在一群完全互联网出身的创始团队手里“玩的是彻底不一样的产品逻辑和打法”。
过去的招聘网站考虑的是怎么让用户和企业互相找到对方,而在拉勾网,从企业信息的展示、到HR的快速反馈、再到面试邀约,全部是围绕求职者的诉求展开。很多求职者已经习惯了海量投递、投递简历之后,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音讯。拉勾则彻底重塑了用户体验。
首先,必须是企业方直接发布招聘信息,通过企业域名邮箱的核实,把猎头、非企业方,完全排除在外,不会出现猎头发职位骗简历的情况。其次,所有的招聘信息在拉勾网上最多只能存活60天,一般而言显示的都是一周内的最“新鲜”的企业职位信息。第三,拉勾网严格限制用户的海量投递行为,每个用户每天最多只能选择10家公司投递。第四,拉勾网要求职位信息必须清晰,如必须列出薪酬范围、列出“职位诱惑”以展示企业特色、列出企业的产品、CEO等信息。
相比之下,传统招聘网站痛点显而易见。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等、供需匹配难,流程长而繁琐、HR收到的优先简历比例低等等。“在线招聘的细分化刚刚开始,未来在线招聘的垂直领域会有很大机会。”如马德龙所说,网络招聘模式未来的趋势是市场细分,既可以是行业的细分,也可以是区域、从业经验等的细分,细分与高效的解决方案,代表着全新的招聘产品形态,垂直互联网专业的拉勾网正是顺势而生。(李阳丹)
【文章来源:猎云网】
产品
从金山词霸分拆,英语口语在线培训平台呈现真人外教 1 对 1
“好外教”创始人赵凯今天向36氪确认,他们已经获得联想之星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金山集团也参与了本轮投资。“好外教”原本是金山词霸的内部孵化项目,去年年底时正式完成了从金山词霸的分拆,分拆之后业务层面与金山独立结算,管理团队占据大股。
“好外教”是一个真人外教 1 对 1 英语口语在线培训平台,外教资源来自美国,通过和学生进行在线授课、口语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其课程价格有 5499、6999、8999 元三个层级,相对低于线下机构一对一的口语培训费用。主要面向商务过程中需要使用英语的白领人群以及在校学生,并有大部分 C 端用户是从金山词霸导入。
该轮融资过后,“好外教”将把资金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 To B 业务的拓展,目前“好外教”已经确立了与韦博英语进行合作,通过线下的传统英语培训机构获取生源,并与线下机构分成。这也是其模式当中很特别的一点——一般在线英语培训都面向 C 端用户收费,但赵凯笑称做 C 端太苦了,还希望在用户获取的模式上走一些不太一样的方向,所以“好外教”同时有 To B 和 To C 两种模式。
另外一个资金用项则是在移动端产品开发上,但目前赵凯并不愿意透露过多细节,只说会是比较轻的模式,并且和 PC 端很不一样。未来还可能推出更加细分领域的内容。
去年,91 外教龚海燕发现口语外教市场太小,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入梯子,让在线口语外教市场蒙上了阴影,直到 12 月份51Talk获得顺为基金领投的1200万美元B轮投资,今年年初 VIPABC 背后的TutorGroup又完成1亿元的B轮投资,这块市场才有些回暖。或许正如赵凯所说,做 c 端用户是苦活,需要寻求不一样的模式才能更好的生存。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苑伶]
产品
从“公测”到“商业化”,微软是怎么让公有云服务Microsoft Azure快速在中国快速落地的
微软昨日在上海浦东的世博中心庆祝了一场胜利——微软中国今天宣布由世纪互联负责运营的Microsoft Azure公有云服务正式商用。
这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一方面,比起2013年5月22日的那次落地中国,成为首个将全球公有云与服务代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以及后日亚马逊在12月18日宣布将要面向中国地区推出云计算平台这两件事相比,一次从“公测”到“商用”的转变并没有那么令人瞩目;但另一方面,作为第一个通过找到“合作伙伴”代运营方式来实现在数据管理、监控等规则下入华的云计算服务,并让Microsoft Azure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实现了成熟的商用运营,微软的“玩法”对任何遇到类似麻烦又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的海外公司都有不小的借鉴作用。
一起看看微软是怎么玩的吧
首先,Microsoft Azure进入中国的准备时间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长——2010年9月,微软让他们的云计算创新中心落户上海,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政府、合作伙伴和客户实施快速建模、概念验证,进行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测试。换句话说,在正式进入中国的3年之前,微软就通过开始了和政府及企业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合作。你可以很容易看出微软的用心:展现技术能力,同时探清楚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兴奋点。
接着是和世纪互联的合作,你可能已经听烂了微软借助世纪互联入华的细节描述,但我想请你换个角度来看:世纪互联是Microsoft Azure的唯一授权运营商,这是微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商业化运营必不可少的条件——要知道,“能够提供服务”和“提供商业化服务”完全是两回事,后者意味着你需要向客户交代清楚更多东西:到底和谁签订合同、不同的环节由哪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出现问题时到底向谁寻求客户服务、由谁进行赔偿……和世纪互联“一对一”的合作让Mircosoft Azure能够以较轻的方式向客户讲清楚这些问题。
然后就是在2013年6月6日开放商用之后,微软找来了哪些企业和政府为它背书了。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微软邀请上台的那些演讲者们就是一个缩影——武汉政府的“智慧城市”、光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蓝港在线……它们中的大部分项目既不 “酷”也不“性感”,但我们能从中找到微软寻找初期合作伙伴的一个共通的逻辑——和政府紧密挂钩、是巨大的流量平台、对“混合云”的需求强烈。换句话说:政策支持、平台知名度高,且符合大部分中国企业对云服务的述求。
而除了找政府和大型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优秀模板”外,微软在过去的同时还在干着另一件事——孵化和云服务紧密挂钩的创业公司来培植Microsoft Azure的生态圈。
这件事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从两个侧面来看:微软创投加速器和它所孵化的66个企业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在短暂发言中的主要介绍内容;而在发布会一旁场馆搭建的展厅里,也陈列了不少加速器中所孵化的项目,并且,在发布会前后都提供一个小时的引导参观。而另一个现象是,从第二期开始到如今的第四期,微软选择进入自己创投加速器的项目中又大规模的企业服务和应用,微软不仅为他们提供场地、资金支持,同时不要求任何股份,还帮助这些企业引入投资。
这背后的意义是,微软能够在中国市场尽快的补全自己的云服务客户模板,证明无论是金融、游戏、视频还是开发者服务,Microsoft Azure都能提供灵活、稳定的服务。
所以总结起来,Microsoft Azure的商业化路径和时机,实际上是微软有的放矢的一场战役,这家已经在中国市场浸淫已久跨国企业深谙政府关系、了解中国本土企业需求,并将这些客户群一一塞进了自己的展示货柜中。而Microsoft Azure的正式商用,也意味着中国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们领到的一纸战书,就要兵临城下了。
【文章来源:pingwest】
产品
史上最酷的8款移动招聘APP,你知道几款?
在当今招聘界,变化无时不在。开始,是在无纸化办公室,接着是在英特网的播职板,大家正习惯了这种方式的时候,社会招聘又出现了。当我们都热衷于社交媒体招聘时候,下一个招聘大变革又出现了:移动招聘。您可能觉得移动招聘还没有正式出现,但我要告诉您,去年九月第一届移动招聘年度会议在旧金山成功举办了。这次会议由包括两大巨头Monster 和Careerbuilder在内的成员发起并参加。这些重量级成员认为移动招聘确实很有分量。
奇怪的是,虽然移动招聘已经出现了,而且将近70%的求职者都想通过手机来达到求职的目的,但是只有3%的员工拥有移动工作程序。鉴于移动招聘如此供不应求,我们认为现在是向大家介绍移动招聘的极佳时机。接下来,您将会看到8个最好的移动招聘程序和招聘软件移动迭代席卷当今市场。
1.) 招聘视图程序(HireVue)
这款iPhone程序可以让招聘人员在手机上设计面试问题,然后发送至候选人。候选人看了问题之后,在自己方便时将回答问题的视频录制下来,回复至招聘人员。招聘人员也可以和其他管理人员一起分享这些视频面试。这是一个把面试带入充满移动电话和移动人群的现代社会的好工具。
2.)工作科学程序(Jobscience)
这是Force公司开发的一款强大的iPhone 程序。它使您的手机拥有候选人跟踪功能。招聘人员可以邀请候选人发送电子版简历,接着简历会被立刻解析,然后您可以通过搜索来快速确定合适的候选人。这款程序可以进行关键词简历搜索和智能简历搜索。简历可以通过电邮、短信等分享。这是一款可以替代招聘会或网络招聘启事的好工具。
3.) 扩音器(BullHorn)
像Jobscience一样,Bullhorn是一款用于手机的简历跟踪系统。招聘人员可以查看候选人资料、对候选人的评价等级,轻轻一点就可以呼叫候选人或者发电邮。该程序适用于多种系统,如:iPhone ,Android, Windows, 和 Blackberry。它可靠的CRM,将其与那些更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区别开来。
4.) Tungle
这是一款会议安排工具,招聘人员可以利用它快速、便捷的安排对候选人的面试。很简单:招聘人员发送邀请,候选人回复,然后它会自动更新双方的行程安排。此程序与主要移动系统日历同步。
5.)ibole【内部推荐】
内部推荐已经被公认为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招聘方式。如何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内部推荐积极性,提高内部推荐渠道人员贡献率?ibloe这款APP使内部推荐变得更有趣味性,员工只要下载这款APP , 随时随地都可以为公司推荐优秀人才并可以通过积分兑换各种个性化的礼品。
6.) Google Power Search
这款程序使招聘人员搜索网页寻找候选人更加便捷。此程序呈现出一个简单的图形界面,您可以用它来搜索网页来寻找候选人,意味着您可以不需要再用复杂的布尔搜索字符串来完成这项工作了。下面的截图是Google power search 的首页界面。
7.)职位宣传 (Job Speek)
这款程序可以让您创建职位信息,然后直接公布在主要的职位搜索引擎上,比如Simplyhired和Juju。您可以添加60秒的职位介绍信息。
8.) The Hire Syndicate(雇佣辛迪加)
这款程序是一个专业机构的招聘工具。让招聘人员能够管理并建立他们信赖的分裂人员配置网络(split placement networks),使移动招聘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中的招聘,这是前所未有的。
下面的是数据统计界面,它为招聘人员提供了一个现实招聘中会出现的交易、职位和候选人的信息:
分裂招聘使招聘更简捷:
通过招聘人员配置文件建立可信度:
跟踪交易和薪酬:
所有这些移动招聘程序在市场上都能找到,招聘人员现在该去使用这种移动招聘程序和求职者接触了。用的早就会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