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Genee,你的人工智能个人助手 人工智能日程安排应用Genee发行了公测版本,这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助手。 在虚拟助手初创公司Zirtual停运之后,Genee想要完全去除方程中的人力因素以及现存所有日历App以及邮件供应商中的端对端调度助手。 联合创始人Charles Lee和Ben Cheung均是前VMWare的员工,两人为了创建一个不一样的初创公司需要根据各自日程表来安排时间见面来讨论,然而两人在时间安排上很难达成一致,在这之后他们决定创建Genee。 “总裁需要助手的原因在于一旦总裁告诉助手去安排一个会议,助手就要完全接管这件事。” Cheung在采访中这样说道。“现有的工具都在致力于将这个过程自动化,但是他们并没有解决端对端的问题:他们没有消除这份责任。” 在允许访问已有的日历和邮件App后,所有人都可以使用Genee。你只需要将Genee复制到邮件上,就像你有了一个私人助理然后让Genee全权负责。如果你需要将会议时间延迟15分钟或者重新设置时间,这款应用上也有一个一键式选项可以让Genee通知其他参与会议的人。 最近,Genee团队刚刚整合到推特公司,用户可以在不用回复邮件的时候就看到会议的通知。当然如果需要整个过程运行的更加顺利,这就要求双方都允许Gennee访问他们的日程表,但这并不是强制要求。 尽管许多自然语言处理应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Cheung表示Genee发展的关键是集中在自然语言的一小部分,从而确保这个系统操作上去感觉是一个人类助理。 “我们注重单一语境下的自然语言来安排会议,这样会把整个过程变得更简单。” Cheung在采访中这样说道。“我们拥有一个高级算法来优先安排时间,此外我们还经常在一些常识事情上训练计算机。” 比如说如果你告诉Genee你想要在这周某一天的工作后去喝酒,Genee需要知道你指的时间大约是下午五点后。如果这周你的日程安排都满了,那么安排下周某一天去喝酒也并非意味着世界末日。 Lee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并没有想要取代人类助理,这不过是一个可以满足99%没有助手的人需求的产品。我们的目标用户并不是那些已经有助手的最高层管理人员。” 在过去的1年里,10000个内测用户帮助团队调整了运行系统,教会Genee关于调度语言中常见的俚语和细微的差别。 该公司已经获得145万美元的首轮融资,参投方有Uj Ventures、Streamline Ventures以及Garnett Ventures。这笔资金将会用来扩大Genee的理解能力、整合其他的信息平台(比如说Facebook和Slack)并且推出其他附加的功能,例如用户可以进行预订服务。 Meet Genee, Your Artificially 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stant   Genee, an artificially intelligent scheduling app, is launching today into public beta so that anyone can have a personal assistant. On the heels of Zirtual’s collapse, Genee hopes to take humans out of the equation entirely with its end-to-end scheduling helper that plugs into any existing calendar app and email provider. Former colleagues at VMWare, co-founders Charles Lee and Ben Cheung decided to build Genee after struggling to coordinate meetings around their own schedules to chat about a different startup idea. “The reason why executives have assistants is that once they tell them to schedule a meeting, the assistant takes over completely,” says Cheung. “The tools available now are pulling to automate that, but they don’t solve the problem end to end: they’re not taking away the responsibility.” Anyone can use Genee after allowing access to existing calendar and email apps. You simply copy Genee on your emails, just as you would a personal assistant, and Genee takes over. If you need to move a meeting back by 15 minutes or reschedule, there’s a one-click option that prompts Genee to notify the other parties.       Recently, the team integrated Genee into Twitter so that users can get a meeting on the books without having to revert back to email at all. Of course, the whole process works more smoothly if both parties have allowed Genee to access their schedules, but it’s not necessary. While many applications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leave a lot to be desired, Cheung says the key with Genee is focusing on a very small segment of natural language to make sure the system actually feels like a human assistant. “We focus the natural language on a single context, scheduling meetings, which makes it easier,” says Cheung. “We have a sophisticated algorithm for scheduling the preferred time, and we’ve trained the computer a lot about the common sense part too.” If you tell Genee you want to schedule “drinks after work at some point this week,” for instance, she has to know that you probably mean after 5 p.m., and that if you’re completely booked this week, planning drinks for next week wouldn’t be the end of the world. “We’re not setting out to build a human assistant replacement, it’s a product to address the 99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that doesn’t have it,” says Lee. “Our target user is not going to be the C-level executive who already has an assistant.” Over the past year, 10,000 private beta users have helped the team tweak the system and teach Genee common slang and nuances in scheduling language. The company has raised $1.45 million in seed funding from Uj Ventures, Streamline Ventures, and Garnett Ventures, which it will use to expand the Genee’s understanding, integrate with additional messaging platforms (such as Facebook and Slack), and roll out additional features, such as booking reservations for users.     source:TC
    产品
    2015年08月14日
  • 产品
    致力于建立招聘信誉体系的“职讯网”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猎云网北京】8月14日报道(文/阿莉莎) 近日,职讯网创始人周朝民向记者独家透露,职讯网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职讯网以建筑行业的垂直招聘切入,想要打造一个全品类的垂直招聘平台,然而它的最终目的还不在此,周朝民真正想完成的是整个职业信誉体系的建立。建立这样一个职业生态体系不是一朝之事,至少需要3—5年的数据沉淀,可是恰好周朝民最大的特点就是执着与专注。 从睡地下室到融资数千万 从在北京睡地下室,到如今完成了千万级的融资,这个初中都没有读完的创业者经历了什么?周朝民最开始在建筑工地干活,2008年时接触到了猎头行业,他对此非常感兴趣,就一直做了下来,后来投资了职讯网的前身,转型做招聘网站。 职讯网的前身是一个建筑门户,主要做找建材的业务。建筑不是风险投资热捧的领域,以此为切入点是存在风险的。对此周朝民的考量在于,在这个领域他已经积累了数万的线下数据资源,对创业初期的发展比较有利。 为了用户下班早点到家 具体到操作层面,用户在职讯网注册后需要选择一个行业,然后系统会自动锁定,此后用户就只能看到该领域内的公司与招聘信息,这也就是所谓的“全品类垂直招聘”了。“职讯网”这个IP将成为一个统一的入口,下设所有主要行业的细分。 在投递简历后,职讯网会把基于LBS的职位推送作为关键,用户首先会看到离他位置最近的匹配职位。这种基于位置的推送排序,源自周朝民北漂时目睹到的打工者的辛酸。 在“职场”模块,职讯网想打造类似知乎的社交。相同行业的从业者往往有更多共同的话题,比如职业证书考试、行业工资水平、发展展望等等。资深从业者的经验之谈,也往往会对新人很有帮助。 能否用好“免费”这把刀 商业模式方面,职讯网提供的全职招聘、企业服务都免费,兼职服务向B端收费。相比智联招聘、58同城、猎聘网等行业先行者,职讯网具有后发优势。前者是不敢轻易尝试完全免费的模式的,而后者的试错成本要低的多。 与传统招聘网站不同的是,职讯网系统除了简历管理(人力资源),还为企业提供了采购、财务、薪资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这中小型企业中无疑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它们不需要再购买专门的企业管理软件。 除此之外,职讯网会在兼职模块中上线职业培训的内容。随着工业智能化的推进,中国将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变压力为红利,需要一个培训的过程将这些人变成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劳动者,职讯网会在这方面做资源整合,方便企业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完后,企业可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分,逐步建立起一个信誉体系。 建立职业信誉体系 整个信誉体系的建立是双向的,对于B端来说,职讯网在会在公司介绍页面加入“综合评论”,由在职员工或了解该公司的用户产生UGC内容;在职位介绍页面加入了“面试经验”,由参加过该公司面试的用户产生UGC内容。对于C端来说,用户无需上传简历,每一次的工作经历由其任职公司的HR填写,用户修改经历需反馈到HR端确认,防止了简历造假,这种模式下,用户粘性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笔者发现此处的问题是,只有当大多数主流公司都使用该系统后这种体系才能得以建立。周朝民表示,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的过程。 做全品类垂直招聘是一盘很大的棋,将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最后会不会大而不当、大而不精呢? 对此,周朝民回答,现在的很多综合类招聘网站都没有深入到行业内部,职讯网会聘请每个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做把控,力求在深度上做得比竞品好。此外,全品类的招聘对数据处理、信息管理的要求很高,职讯网负责技术的成员从美国回来,有硅谷背景,开发了多层算法,力求在技术层面提供有力支持。 记者了解到,改版的职讯网预计于明年3月正式上线,以上功能届时会全面展开。
    产品
    2015年08月14日
  • 产品
    “学吧课堂”宣布获晨兴创投千万元Pre-A轮融资 导语:学吧课堂将利用此次融资,将产品完善,从题库入手,以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试题测试,增强K12人群的粘性。   8月12日,在线教育平台“学吧课堂”宣布完成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晨兴创投投资。   据了解,学吧课堂成立于2014年5月,主打“让每个人都拥有最适合的老师”个性化教学概念。作为K12在线教育创业公司,学吧课堂从交互视频切入,创建以智能学习引擎为核心的个性化学习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前,学吧课堂还于2014年5月获得联想之星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成为清华大学x-lab创业实验室重点培育项目,清华大学启迪创业孵化器重点孵化企业。 对于本轮融资,学吧课堂方面表示将通过收集数据、升级技术等手段将产品完善。此外,学吧课堂还准备从题库入手,以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试题测试,增强K12人群的粘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据悉,目前题库功能还在内测阶段,同时学吧课堂将在秋季学期与北京十一学校试点合作。     来源:亿欧网
    产品
    2015年08月13日
  • 产品
    知果果:草根团队的逆袭之路,传统行业如何对接互联网+ 【猎云网北京】8月13日(文/Emily) 猎云网投融资对接平台挂牌项目在线知识产权法律电商知果果一路走来似乎都非常的顺利。2013年底开始筹备,2014年5月份正式上线网站,随即7月份获得联想之星1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12月份获得经纬中国、联想之星370万美元A轮融资,15年获得接见级表扬,在互联网圈里名声大噪。 然而在这一切背后,知果果创始人刘思思也经历了从传统行业从业者到成功互联网企业领导者的身份转变。在8月9日举办的猎云网创业公开课上,她坦诚地分享了与互联网圈不断融合的经历,向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非常接地气的创业干货总结。   创业不易,互联网基因不好加 猎云网是首家报道知果果的媒体,刘思思在现场感慨说当时猎云的报道给了他们非常大的信心。13年刘思思离开传统行业,当时她已敏锐的感觉到传统的知识产权服务领域肯定会进行变革。凭借一股勇气出走,目标明确:传统行业弊病明显,行业信息不透明。但是互联网+怎样颠覆行业,她一头雾水。不懂互联网,她跑遍创业大街,喝咖啡沾染互联网创业气息。为节省成本租民居打地铺,吃遍了苦头。但最终探索出了自身的商业模式:做法律行业里的小米,拥有自己的专家顾问,由平台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 传统行业对接互联网困难在没有行业资源优势。刘思思坦言,在知果果创立初期招不到技术,外包技术处理速度跟不上,后来招聘到技术却不在北京,第一次改版发布各个接口和数据都没有打通。寻找场地的时候被无数个创业园区拒绝过,最后不得不选择民居进行蜗居。刘思思说:“就一点一点摸索吧,只要觉得事情是对的,就可以一直往前走。”   什么样是好的创业项目 创业不是跟风,而是必须要有行业更优的解决方案。刘思思表达了她对创业天时地利人和的理解。 天时是市场环境。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懂得抓住机遇并利用时机的创业者才更容易获得成功。知识产权领域信息不透明,可以利用互联网提高效率对接信息,对知果果来说这就是机遇。 地利是创业者可以将已有资源设置合理并发挥到极致,知果果创立微信栏目《思聊》,针对知名公司的商标隐患进行分析,迅速打开市场并且把这些公司也培养成了用户。 人和是能够组建起自己配合良好的团队。创业团队本身的凝聚力和爆发力是惊人的,创业者必须要给予重视。知果果的团队在初期选择免费模式,这就对服务要求非常高。知果果上线五个月之后完成了4000多笔商标的注册,专注做这块工作的却只有4位员工,相对于传统行业效率已提升10倍。   什么样的团队能助力创业梦想 任何的成功都是属于团队的,但团队的创建和团队的管理有时候甚至能够决定项目的生死。刘思思认为创建团队的重点在价值观和创始人。 价值观是指团队对未来行业的判断上以及做事的理念必须是一致的。其次创始人必须清楚的明白项目的未来发展之路。刘思思表示干成一件事情不在于自己多强,而在于团队的执行能力,强大的学习能力以及行业潜力,但是创始人对于现象和未来的判断非常明确能够给与团队安全感。知果果有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总共不到20人,超过3成是90后,思维非常活跃,敢想、敢说、敢做。现在业务量上来了,大家都很忙,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时间去开会,一般的会议,尤其是头脑风暴都是随时、随机的。刘思思笑着说:创始人的重要能力就是能让员工开心的加班。” 在公司的业务不断增长之际就涉及到团队的扩大以及管理。刘思思分享了知果果塑造团队的办法。在招人的时候就要明确创业公司的个人发展与公司的发展是捆绑在一起的。其次创业公司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保证快速成长之后团队不变形,同时随着公司不断的发展与壮大去证明和实现最初许诺给员工的利益。     融资需要知道的事 钱的问题是每一个创业企业以及创始人最关心的事情。但对于知果果而言似乎并没有那么着急。刘思思说在一开始的时候自投了一些钱,并且做好了各个阶段的规划,这样子面对投资的时候就不会盲目而急切。 知果果拿到投资也很偶然,刘思思报名联想之星CEO特训班,需要提交创业计划书,随后与联想之星投资人见了3面,一个月内,知果果完成了天使轮融资。在天使阶段,资本更加倾向于投资人。刘思思给大家支了个招:在这个阶段要对投资人展示自己对行业透彻的理解以及领导能力,表现出舍我其谁的信心。 对接资本的过程中,创意被剽窃导致项目死掉这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刘思思认为一个创业项目如果轻易被剽窃,那么在面对行业竞争的时候也会困难重重,虽然不排除一些资源雄厚的企业真的这样做导致创业企业无法生存,但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更在于高效的执行力和深刻的行业理解。 知果果获得经纬中国和联想之星联合投资。在发给额规范选择资本时考虑了两个问题:除了钱投资人还能给项目带来什么?精品的风险投资人可以对企业有一个良好的信任背书,更能够帮助团队嫁接品牌资源以及获得战略上匡扶。第二是投资人的心态是否足够开放?开放的投资人能保证团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而不是被指手画脚。 目前知果果的商标注册量已超过一万件,成为行业最大的商标注册平台,团队人数从4个人到200人左右的规模。刘思思坦言,现在依然感觉创业的每一刻都很艰难,但是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产品
    2015年08月13日
  • 产品
    职业梦获华尔街见闻领投A+轮融资,与看准网共结同盟 导语:8月12日下午,职业梦A+轮股权众筹开杆仪式,暨职业梦与华尔街见闻深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及职业梦与看准网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职业梦是金融领域的垂直招聘平台,定位用户包括应届生、实习生在内的 5 年工作经验以下金融从业者。同时,他们针对中小金融企业客户提供基于 SaaS 的外部人才解决方案,提供简历管理系统、视频简历系统等工具。 2015年6月,职业梦刚完成了由长安私人资本领投,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Infinity Ventures Partners(IVP)、乐视网及多位顶尖金融企业高管跟投的千万美金级A轮融资。 职业梦:金融垂直招聘和培训平台 职业梦联合创始人&CEO朱超介绍,职业梦要把金融招聘行业的各个相关领域全部打通,立志成为中国最专业的金融垂直招聘和培训平台。 朱超认为,在大招聘时代,传统的招聘服务已经无法满足求职者的需求。我们要打造一个集信息传递,人才挖掘,能力培养,信息分析等多维度的招聘平台,为金融行业的雇求双方提供服务。 他还提到,在这个时代里,共享经济是互联网创业的重要特征,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已向世界证明打通资源壁垒,实现平台合作必定是未来成功企业的重要衡量标准。职业梦和提供金融资讯的华尔街见闻,提供职场点评的看准网,提供满足金融从业人员生活水准和品质的o2o企业的合作就是沿着这个思路,希望打通金融求职的任督二脉,从而搭建一个金融招聘培训甚至是生活方式的完整生态闭环。 华尔街见闻领投A+轮融资,金融行业资源深度整合 华尔街见闻是中国最专业的金融资讯平台,坐拥纽约华尔街、伦敦金融城、香港中环、上海陆家嘴、北京金融街的黄金地理位置,旨在为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及从业者筛选真正影响金融市场的资讯,并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国际金融市场。 职业梦A+轮融资正是由华尔街见闻领投,此次合作标志着两家金融领域的互联网企业正式形成战略同盟,将进一步加深人才培训、招聘服务、社群互通、资讯共享等金融服务领域渗透度。 职业梦与看准网合作,实现互联网金融新常态 看准网的前身分智网,是一个交流工作和职业场所的社区,用户可以在其平台上自由分享公司评论、工资待遇和面试经验等相关信息。经过6年的内容沉淀积累及与日俱增的用户群需求,分智网全面升级改版为看准网,并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点评、雇主品牌展示和员工分享平台,注册用户数5600万,月活跃用户数2000万,企业注册数153万家,官方认证企业14万家,UGC总量超过650万。 此次,职业梦和看准网就两家企业在金融垂直领域的深入合作达成协议,打通双方优质金融相关资源的共享,看准网的优质内容资源将与职业梦的招聘及培训服务进行深入结合,实现互相导流,共同助力线上金融招聘与培训信息服务闭环。   来源:创业邦
    产品
    2015年08月13日
  • 产品
    离职宝:想要为每一位用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离职管理服务   企业里关于员工的流动性,有招聘,当然也有离职。2015年在线招聘行业火热,不仅出现了各种垂直细分的招聘网站,也出现了以蓝领招聘为主的招聘网站,以及大量的主打大学生兼职的招聘平台。而在招聘热的2015年,有人反其道而行,推出了一款互联网产品“离职宝”。   据记者了解,离职宝(lizhibao.net)定位为劳动法电商垂直服务平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离职管理服务,帮助用户在线解决离职管理(员工辞退、跳槽等)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测评、赔偿计算、文件生成等问题。离职宝在2015年8月6日于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了1.0版本。   “离职宝”创始人为魏浩征,其也是劳达管理咨询公司/劳达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首席顾问。劳达laboroot®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为雇主方提供劳动法与员工关系咨询、培训、外包及法律服务的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   当HRTechChina记者提问魏总为何想到会选择创办离职宝时,魏总回答说创办劳达,专注雇主方劳动法与员工关系服务10年了,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劳动法律服务是否可以标准化、自动化?劳动法律服务的用户痛点在于辞退、解雇等离职管理问题,其中的重中之重又在于离职风险评估、文件设计、赔偿计算等基础服务。在过往十年他们为数千家(包括超过百家全球500强)企业提供劳动法与员工关系培训、咨询、外包所积累的大量案例、数据的基础上,他们认为,部分基础劳动法律服务完全可以标准化来做。标准化、自动化的“互联网+劳动法”服务,可以突破传统法律服务的地域限制,降低服务成本,保证服务质量,增强客户黏性。“离职宝”这个项目,正是劳达在“互联网+劳动法”方面做的一个初步尝试。   离职宝主要有4项专业服务,分别为:风险评估,文件生成,赔偿测算以及咨询专家。其中风险评估有两个板块,分别为,离职风险评估以及用工体验。离职风险评估主要是要参与测评的人员围绕着“为何要解雇该员工”等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回答,最后给出评估结果以及操作建议。 不过记者注意到“用工体验”,该板块可能暂未上线,点击进去后一直显示“Coming soon”。魏总也跟记者强调,由于产品刚上线,目前1.0版本还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正在进行程序及功能的优化、升级。 “文件生成”这个版块,HRTechChina认为这或许正好解决了一部分HR们的需求。一份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等,有些企业内部本身会有自己的模板,网站上搜索关键词也会有大量的模板可供下载,但是如何做到严谨,无漏洞,更是HR们所要思考和担心的问题。记者看到在“离职宝”官网上的一段描述,官方描述俨然可见已把“文件生成”这个工具比作“神器”,不同文件在生成之前,只需填入相关信息,即可生成专业离职文件。“离职宝”认为,管理者有许多麻烦,但写文件不应是其中之一。同样的,关于“赔偿测算”,也是仅需输入相应的内容,即可生成。但是关于测算的准确性,这应该需要更多数据的积累来验证。   另外,离职宝还有一项服务为“咨询专家”。每咨询一次问题需消耗300金币,一小时内即可查看专家回复。主要就“经济补偿”,“劳动合同签订和续签”,“工时和加班等一系列问题可向专家进行提问。这种在线专家咨询的形式,最近较为流行,比如HRTechChina报道过的关于O2O经验咨询平台“在行”、专注中小企业咨询的收费版知乎“答赏”,“答赏”是通过垂直领域的专业问答涉足在线咨询,为企业经营者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一个社区。国外方面,也有连接企业家和高级顾问和行业专家的Clarity。   相对于“答赏”和“Clarity”比较注重笼统的企业方面的咨询,“离职宝”的“咨询专家”可能更垂直细分,只关注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一些劳动法相关的问题咨询。近日,HRTechChina也同样报道了一款产品“ROSS Intelligence”,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法律App应用。它最擅长的是提供与企业倒闭和破产相关的、也提供与劳动者解约等法律服务、不过ROSS应用将拓展到其他法律领域里。但相较于ROSS是款人工智能机器,“离职宝”上咨询的都是专家。当然两者各有利弊,人工智能在回答问题,响应问题的速度上会更好地把握,而各位专家的解答想必应该会比智能机器的解答更人性化些吧。   记者在HRTechChina搜索了关于“离职”这个关键词的线上产品的报道,除了“ROSS Intelligence”这款产品,还发现有以下几个产品及报道,分别为:供老同事交流的小工具平台,为离职群体服务的“荔枝园”;workday推出一款大数据分析产品,该软件可以预测员工何时离职;人力资源软件公司 Ultimate Software Group通过大数据为客户分析谁将要离职;美国企业推介人才管理软件,从招聘到离职均可线上完成。可见,除了“荔枝园”,其他几个产品都是针对服务雇主方的,“离职宝”的”文件生成“也不例外。但其是一款离职服务的产品,而离职同入职一样,无论对于个人亦或是公司来说,都是双方共同在关注的。这当然也不会排除劳动者本人会选择在该平台上进行“赔偿测算”等。   据网站资料介绍,“离职宝”以网站及手机应用两个媒介呈现,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只有PC端,还暂未有移动端的APP。   关于对所处的这个行业,魏总认为,不论是作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中的“员工关系”模块,还是作为现在所谓“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中的“人力资源专家”,对于劳动法律服务的需求,都是刚需。这种需求,不仅仅存在于对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全面深入了解,更在于,如何让其按企业文化的需求落地,满足、配合并推动企业的业务发展。当复杂多变的人力资源法规政策遇上公开、透明、社群化的互联网时代背景,这种需求变得更为强烈。“人力资源+劳动法”,正不断形成为一个巨大的全新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离职宝相信,这个产业会走得更大、更远!  
    产品
    2015年08月10日
  • 产品
    雇佣方式的转变,按需招聘:全新的HR AtWork Group 导语:虽然如今的经济正在逐渐从衰退中好转,但是当今的社会经济与以前相比,已经出现了一些永久性的变化。 虽然如今的经济正在逐渐从衰退中好转,但是当今的社会经济与以前相比,已经出现了一些永久性的变化。   现在的房屋所有权达到了近20年的最低值,许多年轻的美国人都在选择终身依靠租房生活。在经济衰退出现以前,美国的平均储蓄率为2.5%。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两倍还要多。虽然现在又增加了870万个工作岗位,但是我们见到的最大变化,就是许多雇主和劳动力看待雇佣关系的方式出现了重大改变。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雇主在填补职位空缺的时候,开始与提供员工的第三方企业进行合作,而不是像从前一样直接招聘员工了。   AtWork Group是一家来自田纳西州Knoxville的多领域第三方员工企业,该公司在过去几年内亲身体会到了这种变化。AtWork Group主席兼COO Jason Leverant表示:“加入一家企业拥有内部员工500人,那么在经济衰退期间,他们不得不辞去其中的300人。然后经济好转之后,他们会再一次进行招聘,也许要回到500人的规模。但是经历了衰退之后,企业主肯定心里会想: ‘经济发展会不会再一次停滞?’”   Leverant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与人才代理机构进行合作。他表示:“企业依赖我们。如果他们需要裁员,那么所有事情都会由我们来处理。起初这种雇佣方式是经济衰退的产物,它帮助许多行业解决了燃眉之急。在当今这个后衰退时期,这种雇佣方式仍然可以给雇主带来巨大的价值。”   当然,AdWork也从这种雇佣方式中收获良多,在经济衰退结束之时,他们的员工类别相比之前实现了翻倍,达到了75种。他们的营收也从2009年的6600万美元上涨到了2014年的1.64亿美元,而且该公司今年的营收预期有望突破2亿美元大关。   我们对Leverant进行了采访,请他来向我们介绍这种全新的雇佣方式。   企业为何不可以自己处理招聘和裁员呢? 如今成为一名雇主相比以前变得更加艰难了。在1900年的时候,美国只有两个雇佣关系法。198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25个。如今共有2200个不同的法律和条款,雇主不能打破其中的任何一个。他们现在必须应对平价医疗法案、各种劳动力条款、医疗保险、带薪病假和同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等。如果雇主违反了其中任何一条,都有可能面临数百万美元的巨额罚款。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想要规避这些直接和间接的风险。   而我们能够企业提供有记录的第三方员工。我们的客户在与我们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真正的价值,他们不再直接招聘,而是使用我们提供的员工,从而剩下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AtWork有何特别之处? 我们成立于1986年,并且在1992年的时候开始接受加盟,期初我们只有四种不同的加盟服务:医疗辅助、一般人事服务、老年护理和高管搜索。   我们意识到,要想在经济衰退中存活下来,我们的加盟者必须要有足够的多样性,只有为各种行业提供服务,我们才能在风暴中挺过来。于是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决定巩固自己的加盟服务。如今,加盟商只需要缴纳一笔培训费用,他们就可以添加各种高级的次要项目。正是此举让我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我们也从加盟商和客户那里收到了非常好的反馈。在我们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正处在最佳的地位。   员工在为你们这种雇佣代理机构工作的时候,他们有何感想? 主导这种雇佣关系转变的,并不只是雇主。对于临时工,现在的劳动者也和以往相比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现在所有东西都可以按需提供,这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转变。有的人找到我们就是想要做一些临时的工作,他们可以告诉我们:“我想做这样的工作,我想在这段时间里进行工作。”随着我们所需工种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将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在这里找到工作。   你是否认为这个行业的增长将会继续? 美国的雇主已经接受了这种结构上的转变。我们原认为这只是一种临时的雇佣方式,一切将会回到以前的样子。但是最近5年内,我们发现我们的员工数量在不断增长。我们的客户类型也非常丰富,既有财富100强企业,也有家庭作坊式的商店。尤其是小规模企业,他们通常只有1-2个人构成,当需要1个额外的员工的时候,他们不想自己去处理复杂的雇佣法律。所以我们认为,雇佣关系不会回到以前的样子了。   来源:快鲤鱼
    产品
    2015年08月07日
  • 产品
    借“微信企业号”的东风,“企微云平台”要解决中小企业办公信息化的问题 微信企业号第三方应用平台官方推荐的前三的服务商中,“企微云平台”应用套件在今年 1 月 28 日上线,“办公逸”在 4 月 24 日上线,“微加”在 6 月 30 日上线。   时间上“企微云平台”赶早的原因是...“我们在微信团队旁边办公。”创始人覃章波半开玩笑的告诉记者,这家位于广州的公司在企业号发布半年前就开始与企业号团队进行合作,也是企业号各种新功能的内测对象之一。   “企微云平台”是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的移动办公平台,定位于“审批工作到现在还是通过纸质来完成”的公司。提供基于微信的移动OA、CRM、工作协同等方面的企业办公应用。对于一些复杂的办公操作,他们也在 PC 端进行了部署。   “企微云平台”从 2013 年开始就在做原生的企业移动办公应用。但实际操作中,团队发现,产品在推广中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企业员工手机的类型五花八门,系统版本也是各式各样,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做兼容,帮助员工进行应用安装。“于是在听说微信要做企业号的时候马上找过去了。”数据显示,在第三方应用平台上线以来,他们目前获得了 13000 家公司的授权。   企业内部的通讯社交、各种办公流程都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下进行,没有个人互联网产品那样强的粘性。基于此,很多公司相信企业服务会存在第二、三、四、五、六、七。但现在可能需要思考的是,企业的移动 IM 系统和移动办公系统能够像在PC端一样相互独立吗?在微信进入企业 IM领域的情况下, 移动办公系统应该怎么做?   在微信外的推广上,“企微云平台”和之前聊过的“办公逸”们大同小异,会选择与当地原有的一些软件服务商合作。他们也会对服务商进行认证和培训,同时在这些服务商的配合下到各地做公开课。   “企微云平台”是广州道一的全资子公司,后者是新三板上市企业。   来源:36氪,作者:饭遥
    产品
    2015年08月03日
  • 产品
    服务过世界 500 强,薪酬管理 SaaS “薪朋”想用同样的技术伺候创业公司 每个人力资源 SaaS 和它的投资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从薪资发放、社保代理、绩效管理中的某个单点切入,完成向薪酬福利管理的全面转型。在代缴社保之余,平台上已经能向员工卖粽子、卖办公用品,提供个人金融服务的“金柚网”就刚刚获得了华映资本、红杉资本 7000 万人民币 A 轮融资。   跟切社保的前辈们相比,“薪朋”做得比较直接。他们直接为企业提供薪金对账单、薪金计算服务,帮助 HR 快速发放工资与福利。企业能够把“薪朋”提供的“薪币”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员工利用“薪币”能够偿还信用卡或兑换电商购物券。另外,“薪朋”还会帮助企业提供给员工礼品卡、差旅、电影票等福利。 “薪朋”从 2012 年就开始为企业提供基于 Salesforce 云平台的薪酬发放管理的服务,已经拥有成熟的企业级产品,主要客户是惠氏、拜耳、诺华等大型公司,其服务能够集成到这些公司的其他业务系统中。今年开始“薪朋”开始开发针对 10 人以下小微企业的免费版产品,“让中小企业也能够用上相似的服务”,用创始人张英男的话来说是,“企业版解决了生存问题,免费版争取的是未来。”   张英男的思路其实是很多过去几年做大企业定制企业服务公司转型方式的缩影。为京东提供融合通信办公服务的“第一企信”周四更名为“工作宝”,主要针对中小企业提供永久免费的云平台服务,但也保留了私有化的定制服务。   个人认为,在“金柚网”、“51社保”们已经完成 A 轮融资的情况下,现在“薪朋”们再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圈大量的小微客户难度会成倍增加,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对第二集团选手的支持会打折扣,另一方面是目前北上广深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一个可能的弯道超车的办法就是抱平台的大腿,毕竟“金柚网”、“51社保”们苦哈哈的推市场时,微信还没有企业号、阿里还没有牵住用友的手。   “薪朋”是 Salesforce 大中华区首批独立软件开发商,2013年主数据产品被纽交所上市公司 Veeva 收购。创始团队中,CEO 张英男和 CTO 赵昕都是连续创业者,前者曾任职于强生制药;后者曾任职于松下电子。聘有大数据专家熊辉、金博作为顾问。   来源:36氪     作者:饭遥
    产品
    2015年07月31日
  • 产品
    YC旗下创业公司GO1,想要挑战企业传统合规培训 美国企业孵化器Y Combinator 2015年夏季主打公司GO1,一家成立于北美的员工培训企业,旨在用更有效更新潮的方法教育和培训员工。   想必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都应该体验过完成年度合规培训的挫败感。通常情况下,所谓的合规培训就是要你连续看几个小时的网络研讨会,会议的内容是教你如何成为公司团队的一员,如避免腐败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浏览每张幻灯片的信息,哪怕幻灯片上的内容非常浅显易懂。   GO1的培训教师团队由来自牛津大学的澳大利亚人组成,GO1运用的一些培训理念是经过育智科技企业(比如Coursera和Udemy)实践认证的。   GO1的创始人Andrew Barnes是一位罗德学者(猎云网注:罗德奖学金是一个世界级的奖学金,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美誉,得奖者被称为“罗德学者”。),是牛津大学的教育技术硕士。“对于很多公司而言,合规培训是特定的。”Barnes在采访中说道,“可是走形式的合规培训简直是在滥用员工的时间,造成员工对公司不满;真正的员工培训应该是让员工变得更有实力。”   GO1可为不同的组织机构定制不同的培训计划,它要么根据市场需求给组织机构增加培训课程,要么根据每个公司自身的材料制定计划;而不是随便放50页PPT就完事了,GO1的培训课程会请成功人士为你演讲,比如邀请一位将军,他会留给你两个有多项选择的问题,问题的内容是关于他所讲的故事对你的工作有何帮助。     公司可以上传任意PPT和网页文件到GO1上,它会自动将你上传的资料转换为超级文本标记语言(HTML)格式,以供员工下载。不管你是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还是其它移动设备上传,员工都能看见这些文件;而且他们还能边看边做笔记,以备后续参考用。   “员工培训是个非常分散的市场,里面有很多小型提供商;这让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很头疼。”Barnes说道,“我们的目标是就是帮管理者和员工解决这个问题,满足公司的培训和学习需求。”   在很多情况下,员工的合规培训是法律所需。比如,加利福利亚所有超过50名员工的公司根据法律要求,需为员工提供有关性骚扰的培训。Barnes在采访中说:“现在有很多公司根本不按法律办事,要么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违法的后果,要么是因为他们觉得按法律办事有点困难。”   一年前,GO1在澳大利亚建立,从那时起,它一共为15万用户提供了培训计划,服务了近百家企业。   GO1为澳大利亚一家大的银行提供有关急救方面的培训,对银行员工和顾客进行应急急救教育。   GO1计划在参加YC项目期间打开在北美的市场,它对那些只有10名以下员工的公司提供免费的服务,对大公司也只收每用户1美元/每月。   YC-Backed GO1 Wants To Make Compliance Training Suck Less GO1, an employee training startup out of Y Combinator’s Summer 2015 cohort, is launching in North America to help companies onboard and educate their employees in a more effective fashion.   Anyone who has worked for a large company knows the frustration of completing yearly compliance training. Generally this means watching a couple of hour-long web seminars about being a team player or avoiding corruption, for instance, which require you to click through slides of information that all seems rather obvious.   Founded by an Australian team of educators out of Oxford University, GO1 is applying some of the concepts proven by edtech startups, such as Coursera and Udemy, to employee training.   “For a lot of companies, compliance training is fairly ad-hoc,” says GO1 founder Andrew Barnes, who is a Rhodes scholar finishing up a masters in Education Technology at Oxford. “It’s a really bad use of people’s time and it creates a sense of resentment toward the company, when really, training should be empowering the staff.”   Organizations using GO1 can customize their own white-labelled training portal by either adding courses from GO1’s marketplace or creating their own with company materials. Instead of a generic 50-slide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about why listening is important, a GO1 course might feature a TED Talk by an Army general followed by two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about how his story applies to your job.   Companies can upload any PowerPoint or web document to GO1, which automatically converts it into an HTML format that employees can download. Whether on a laptop, mobile device, or tablet, employees can view the documents and jot down notes that are saved for later reference. “This is a very fragmented market, there are a lot of small providers and a lot of frustration for HR managers and employees,” says Barnes. “Our goal is to be the solution for both ends of that equation and provide a consistent single interface for all a company’s training and learning needs.”   In many cases, employee compliance training is required by law. All California businesses that employ more than 50 people, for instance, are legally obliged to provide sexual harassment training to their staff, according to Barnes. Currently many companies aren’t abiding by this law, Barnes says, either because they’re not aware of the legal consequences or because it’s too difficult to do so.   GO1 launched in Australia a year ago, and has since provided training for over 150,000 users spread across nearly a hundred companies.   Customers range from the largest ambulance training program in Australia to a major bank that’s using GO1 for both staff and customer education.   GO1 will focus on growing its business in North America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YC program. The service is free for companies with under 10 employees, and currently costs $1 per user per month for larger companies.   Source:TC
    产品
    2015年0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