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忘掉平台梦,做专为职场人安排会面的“会客助理” 来源:猎云网 (文/赵心源)   商务人士对于许多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社交是需求,提高人脉管理也是需求,甚至“会客比吃饭还要多”是一部分高端商务用户的日常生活的写照。每天要见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间地点?这些资料都需要进行整理。而在会客助理创始人张月的眼里,现阶段似乎还不是发展社交综合平台最好的时机。他和他的团队开发出针对商务人士的,为其提供信息调研、会面安排以及联系人管理等功能的虚拟助理产品——会客助理,试图满足商务人士会客的需求。   目前会客助理提供的服务在于会客的信息调研。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通过人工后台与技术平台,迅速搜索整合出会见客人的个人背景以及公司信息。而对于已经有现实助理的用户来说,可以让他们的助理把时间和精力从资料收集转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内测和延伸优化 会客助理的主要目标人群为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销售、市场、BD还有投资人等。未来发展要根据用户需求而决定,也就是张月所提到的“一切用户说了算”。而在现今内测的阶段,通过跟种子用户的联系,搜集手机用户使用的真实数据,做用户的调查和访谈,来获得用户更明确的需求。并向两方面延伸。   一个是横向延伸服务。会客助理理想中的最佳客户群是中高端用户,从会客对象的背景调研,到会客日历、会客推荐、会客双方的信息跟踪与沉淀,进行个性化的优化。未来还可能去做未安排的信息收集,根据已有人脉建立新的联系人。面向的人群更聚焦,需求更强烈。   另一个是纵向延伸优化。团队来将逐步完善技术后台,不仅人工智能自动完成信息抓取与聚合,还将引入智能对话。减少对人工后台的依赖,人工后台主要服务范围逐渐从准备资料转移到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从而让人工后台能服务更多的用户。   用户隐私方面,未来可以基于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用户进行个人化的画像。但绝不会透露具体的会见信息等个人隐私,严格保证用户的隐私。   会客助理是中国的本土应用,更适合中国本地的职场社交。竞品有已被领英收购的Refresh.io智能会客档案管理应用,以及x.ai为用户安排会议。但都来源于国外,和国内的职场社交模式有着一定的差异,从x.ai等没有进入到中国市场便可窥视一二。   未来 产品未来的发展形势,张月持比较开放的态度。微信公众号已上线,未来会开发app,智能手表应用等。会客助理愿意去尝试各种对用户有利、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法,比如和第三方进行合作,细分需求。但会客助理不是一个职业社交综合平台,不会和此类产品产生竞争。   CEO张月是有着十余年从业经验的互联网资深产品专家。曾在中国雅虎、3721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中担任产品经理。也是职场社交网络天际网的创始成员,职场社交网络优士网的联合创始人。是中国最早一批针对职业人群的社交网络构建者之一。所以对商务用户的需求有着一定了解。团队成员在10人以内,主要为技术开发和产品运营,合伙人徐景曾就职于淘宝,其他成员也是来自赶集网、携程网等网站。   优士网最后没有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资本的压力让优士网在短期内急剧提高用户数量,降低了用户的质量。这一次会客助理则采取内测制度。优化服务,提高用户体验,达到更理想的状态。创始人张月认为,邀请制度不会限制用户发展,用户体验好会形成很好的口碑。让其他用户更容易获得机会。   会客助理目前还在产品优化阶段,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一次张月表示会更注重用户体验,还没有过多考虑商业模式。根据现状,盈利模式主要考虑免费增值。为付费层用户提供更人性化更即时的服务,给用户推荐有价值的信息,付费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未来还可以考虑对接更多商务服务,帮用户安排更多事项,比如参会,交通工具安排等。   会客助理去年融得九合创投的百万量级融资。现在希望将产品基础架构做好,提升产品的潜力与价值,根据用户数据再进行融资,目标是融资千万量级以上。  
    产品
    2015年07月15日
  • 产品
    微软新推出套件集合大数据和分析工具 微软在奥兰多举行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 Cortana Analytics Suite。 它将该公司的机器学习、大数据和分析产品都集合到一个完全统一的套件中   微软寄希望于该套件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大数据和分析解决方案。   微软负责 Azure 机器学习的企业副总裁约瑟夫·斯瑞西(Joseph Sirosh)告诉 TechCrunch,“我们的目的是将这些分散的部分集成在一起,这样用户就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平台来搭建智能解决方案。”   至于 Cortana,这是微软在 Windows 10 中推出的语音驱动的个人助理工具,只是解决方案的一小部分,不过斯瑞西表示,微软以 Cortana 来命名这个套件是因为它象征着微软公司希望通过这个套件提供的符合实际的智能。   这个套件汇聚了微软的云机器学习产品 Azure ML、数据可视化工具 PowerBI 和上周宣布的企业数据共享和数据存储访问服务 Azure Data Catalog 等等。微软希望利用脸部和语音识别等一系列技术来生成推荐引擎和生产预测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一切围绕集成 微软希望通过提供一个集成的解决方案,第三方和系统集成商可以基于这一套件打造打包式解决方案,让一些不同的产品能够很好地在一起发挥功效,这样的产品将会吸引消费者。这正是这一集成所在做的事, 这样就会减少让这些类型的工具合作的复杂性——至少理论上是这样。   “这一套件提供的价值在于卓越的互操作性,已完成的解决方案,既有配方又有指导书,”斯瑞西解释道。   微软举了一个例子,它谈到 Dartmouth-Hitchcock 医疗中心的一个医疗保健协调项目。被称为 ImagineCare 的解决方案正是建立在 Cortana Analytics Suite 和 Microsoft Dynamics CRM 工具的基础之上。 这个解决方案希望通过向患者提供家庭监护来测量心率、血压、睡眠模式、体重等等,并且在 Azure 云中共享这些信息,这样医护人员可以协调更好的医疗服务,还可以防止像心脏病发作这类重大医疗事件的发生。   护士可以在医疗数据仪表盘上监控一组病人的数据,在病人的数据发生整体变化时,协调更好的治疗和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斯瑞西谨慎地指出,这更多的是一种未来的理想状态,但微软希望通过将这些分散的功能用一种协作的方式集合在一起,为这些复杂项目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   套件情结 微软用在这个套件上的是可靠实用的打包技术,那些我们多年来在微软、IBM 和 Adobe 这样的大公司身上所看到的技术,他们用这一技术把一组有些关联的产品放在一起,鼓励顾客去购买所有的产品而不是其中的一两个。   微软在 Office 套件中就万年不变地使用类似的集成手段。Adobe 在 Creative Suite 上也是如出一辙。两家公司都为套件中的产品提供了更方便的操作。   Cortana Analytics Suite 会在今年秋季晚些时候上市。斯瑞西没有说价格的事情,不过据他说,如果你想买这个套件,收费模式会更加简单,肯定比你单独购买这些产品要划算得多。   这看上去是一个挺不错的营销做法,但在现实中,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显示,消费者想要产品类别中最好的那一款,而且他们更愿意组合他们想要的或是已有的产品。   各家企业已经不想再受制于一家供应商。他们要让他们的供应商,特别是在云端,能够让各种不同的产品,不管生产商是哪一家,都能够更容易地一道工作。   这一套件属于逆势而上。时间会告诉我们消费者是否买账。   Microsoft Hopes To Unify Big Data And Analytics In Newly Announced Suite At its Worldwide Partner Conference in Orlando,Microsoft announced the Cortana Analytics Suite. It takes the company’s machine learning, big data and analytics products and packages them together in one huge, monolithic suite.   Microsoft has put together the suite with the hope of providing a one-stop, big data and analytics solution for enterprise customers.   “Our goal was to bring integration of these pieces so customers have 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to build intelligent solutions,” Joseph Sirosh, corporate vice president at Microsoft, who is in charge of Azure ML told TechCrunch.   As for Cortana, which is the Microsoft voice-driven personal assistant tool in Windows 10, it’s a small part of the solution, but Sirosh says Microsoft named the suite after it because it symbolizes the contextualized intelligence that the company hopes to deliver across the entire suite.   It includes pieces like Azure ML, the company’s cloud machine learning product, PowerBI, its data visualization tool and Azure Data Catalog,a service announced just last week designed for sharing and surfacing data stores inside a company, among others. It hopes to take advantage of range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face and speech recognition to generate a series of solutions like recommendation engines and churn forecasting.   It’s All About Integration Microsoft expects that by providing an integrated solution, third parties and systems integrators will build packaged solutions based on the suite, and that customers will be attracted by a product with pieces designed to play nicely together. It is building in integration, thereby reducing the complexity of making these types of tools work together — at least that’s the theory.   “Where the suite provides value is the great interoperability, finished solutions, recipes and cookbooks,” Sirosh explained.   As an example, Microsoft talked about a coordinated medical care project at Dartmouth-Hitchcock Medical Center. The program, called ImagineCare, is built on top of the Cortana Analytics Suite and the Microsoft Dynamics CRM tool. The hope is that by providing patients with home monitoring to measure things lik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sleep patterns, weight gain and so forth, and sharing this information in the Azure cloud, they can coordinate better care and perhaps prevent a major medical event like a heart attack.   Nurses could monitor the data from a group of patients in a medical data dashboard and coordinate better care and responses to changes in the overall patient profile that could signal larger issues if left untreated. Sirosh was careful to point out that this is more of a future ideal, but Microsoft is hoping that by putting these pieces together in a coordinated fashion, it will 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se types of sophisticated projects moving forward.   Suite Emotion What Microsoft is doing with this suite is the tried and true packaging technique, we have seen from big companies like Microsoft, IBM and Adobe for years, taking a group of somewhat-related products and putting them together to encourage customers to buy all of the products instead of just a couple.   Microsoft made billions for years delivering a similar type of integration with the Office suite. Adobe did the same thing with Creative Suite, both companies delivering ways to work more easily across the products that make up the suite.   Cortana Analytics Suite will be available later this Fall. Sirosh wouldn’t discuss pricing, but if you buy one suite, you’ll get a simpler billing model and more savings than you would get buying the individual pieces, he said.   It seems like a sound marketing practice, but in reality customers have indicated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they want the best of breed across product categories and prefer to string together the products they want or already own.   Companies no longer want to be locked into a single vendor. They want their vendors, especially in the cloud to make it easier to make the various pieces work together, regardless of the manufacturer.   This suite bucks that trend. Time will tell if customers will bite.   来源:Techcrunch
    产品
    2015年07月14日
  • 产品
    云朵课堂:服务成人培训机构向在线教育转化 // 来源:猎云网(文/董也) 专做K12教育的请他教前不久获得了6950万人民币A轮融资,跟谁学获500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2.5亿美金。K12的在线教育发展的如火如荼,而成人在线教育这一块似乎无风无浪。今日报道的“云朵课堂”是一个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网校SAAS服务提供商。产品于6月10日正式上线,目前有Web端,移动端将在近期上线。   云朵课堂向成人培训机构提供互联网业务,使得企业无需招聘技术人员,无需购买任何硬件和软件,注册后就可以搭建自己品牌的网校,完成网络教学及培训。云朵课堂是产品和技术导向型,创始人李昱技术出身,曾是尚德机构研发中心创立者,在教育行业有多年的从业经验,也深刻了解教育机构业务,深知教育机构的需求和痛点。   成人培训领域中,除了尚德机构等大型培训机构有技术实力自建网校外,大部分中小培训机构没有能力自主搭建网校,可他们也同样迫切地想从面授模式升级或者扩展到在线教育模式。这类用户被云朵课堂视为主要用户群体。   他们分布在一二三线城市,培训品类多样,规模大小各异,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需要有在线教学的平台进入在线教育领域,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但同时有着资金匮乏,技术外行等痛点。换句话说,他们没有足以支持企业实现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资金和技术。   云朵课堂为这类中小培训机构提供完整的在线教学网校服务,企业注册成为云朵课堂用户,完善账户认证信息将自动开通服务。服务的内容包括学员报名收费系统、在线直播系统、高清点播系统、面授课程排课、基础资源管理等。据了解,云朵课堂上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目前服务的企业用户近100家。   云朵课堂提供多个版本的服务标准,其中对小型教育机构免费服务。官网也有详细的服务报价。 云朵课堂除了为企业提供基础服务直播、录播等形式的在线课程网校系统支持外,还为机构提供线下课程报名和学员管理的CRM、智能排课系统等。也就是说,云朵课堂不仅为培训机构提供网校服务,也为其传统的面授业务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比如,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鼓励学员使用分期借贷的方式付费,云朵课堂搭建借贷管理系统为机构收费做分期,及时的发放学员还款通知。又比如,面授课程中教室和老师资源不稳定,上课信息一旦变动,很难及时通知学员,云朵课堂搭建快速通知的信息分发系统,能够在一分钟内通知到上千学员,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学变化带来的学员投诉和退费。   李昱表示,云朵课堂提供免费版本网校是为了培育市场,在国内现阶段SaaS服务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猎云网此前报道过的企业级SaaS服务纷享销客获一亿美元D轮融资,这表明用户对于SaaS服务的理解和认识的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相信未来SAAS服务在国内将逐渐成熟,为企业服务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   云朵课堂即将上线的2.0版本将新增加题库内容。而关于盈利方面,李昱告诉记者,产品现阶段并不依靠基础的服务盈利,所以现在的收费标准仅仅是运营成本。云朵课堂未来将通过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帮助机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方式盈利。  
    产品
    2015年07月13日
  • 产品
    论坛引擎 Discuz!团队再次出手,为企业 Excel 重度用户打造云表格协作工具“伙伴” 中小企业中,无论是人员的资料统计还是业务数据更新,大部分公司都会选择 Excel 表格,门槛低,本地 PC 端操作方便。使用过程中,大家会发现其协作性差,移动端不足等问题。这几年有很多基于事件的企业内部协作应用出现,但同时让所有人去适应一款新产品的逻辑和操作,对于团队来说是一件成本较高的事,况且所有的事件最终都要沉淀到数据上来,团队处理时还是要回归到原始的 Excel 表格。   “伙伴”的前身是一款基于表格管理数据的 CRM 软件,逻辑设置复杂,功能繁多——甚至内置了一个企业 IM 应用。产品做一次大减法后,切入点变小了,单纯从表格数据管理入手,不改变 Excel 本身的产品形态,让团队可以通过一款“云端优化版 Excel” 来完成原先头疼的协作任务。   进入伙伴网站登陆后,第一个页面呈现出两个选项,分别是导入 Excel 表格和创建新表格。表格定义设置完成后,每一条数据被细化成一个独立的单元,用户可通过点击进入详细的编辑页面,添加不同的数据字段如文本、数字、选项、日期、图片等。多个用户参与到表格的编辑中时,每一条记录都会显示在动态中,数据需要沉淀时,也可以随时将全部数据导出到 Excel 表。   根据伙伴上线之初用户群的使用情况来看,2B 用户可以用这个工具去管理需要协作更新的业务数据,如客户名单及跟踪状态、活动联系人、行政表单、业务数据如订餐、送水、销售记录等。基于这些还有更多灵活的设置,如基于某一列保存筛选机制,如下图是伙伴内部记录 bug 管理的表格。 同时,这些功能也可以在移动端实现。如下图,用户在表格内添加、编辑、讨论数据单元,暂时不支持在移动端直接调整表格字段的设置。 要同时做到网页版长连接更新和手机端的同步,对数据相应的处理要求较高。目前伙伴网页、移动端应用全部免费,未来可能通过更多复杂功能模块收费,如针对不同层级用户的权限设置等。针对企业可能担心的数据安全问题,创始人袁兆江觉得,比加密技术更重要的可能是用户的信任,“伙伴”这个域名也是为了传达这样一种态度。   目前,伙伴已完成红杉和晨星数百万美元 A 轮融资。团队几乎都是源代码完全开放的论坛引擎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原班人马。现阶段伙伴这个新产品的一些功能细节还在打磨阶段,通过网络效应已经获得了一批来自不同行业的早起企业用户,大多是一些传统公司。   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业务流程的公司而言,那些强制帮他们定义工作流程的 Saas 类数据管理软件会更多地面临一些困难,因为要改变员工原有的工作习惯。事实上,轻量级、能迅速上手的工具才是这些企业真正想要的。相较其他针对表单数据收集和统计管理的工具麦客和金数据,伙伴更强调表格数据协同编辑,同时能与国内常见的 Office 体系工作环境相融合,让表格这个单一功能单元能够适应更多场景。   来源:36氪,作者:糖醋
    产品
    2015年07月10日
  • 产品
    【推荐】五款提高工作效率App应用 导语:科技的力量一直很强大,依旧能够帮助大家更便捷地完成日常工作,高效地管理时间。 先进的科技不仅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习惯,帮助自己管理日常目标,还可以优化他们的工作方式。不过,随着工作量越来越大,很多员工不得不启动“多任务模式”,这样反而导致自己的工作效率下降。那么,如何才能把工作任务真正地落实呢?   幸运的是,科技的力量一直很强大,依旧能够帮助创业者更便捷地完成日常工作,高效地管理时间。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提高工作效率的App应用,然而大多数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你必须要找到一些适合自己工作方式的App。小编在此煞费苦心地帮大家精心挑选了五个,话不多说,赶紧来看看吧:   1、 印象笔记(Evernote) 印象笔记是一款网页兼移动App,用户可以创建数字笔记本,它的用途也非常广泛,比如可以跟踪自己的开销、管理日程、创建演讲PPT,甚至还能规划旅游行程。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印象笔记都能较好地掌握费用支出,追踪发票报销进度。你可以创建一个数字笔记,付款之后把收据截图放在上面,这样以后就能非常方便地定位到自己的每笔支出。   当然啦,使用印象笔记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地利用它所提供的一切功能。你添加的笔记越多,这款App的价值也会发挥的更多。你可以把办公室和书架上的东西拍照,然后存储在印象笔记上,这样可以减少自己整理纸质文件的压力。不过你得对每个笔记做好标签,标记好日期注释,这样才能方便自己日后查找。当你在印象笔记上快速找到每周例会所记录的内容,那么就会发现,它在日常工作中真的能帮到你很多!   2、 Letterspace 对于创业者来说,为公司未来做决策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他们也不能忽视每天的工作和日常职责。举个例子,没有人真的喜欢天天记笔记,但做笔记真的非常有必要。现在Letterspace这款应用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款免费的笔记App应用,它的界面非常整洁,而且还能通过标签来管理自己的想法。   Letterspace最有用的一个功能,就是它有一个隐私键盘,并在键盘顶部设计了一个蓝色的滑块条,左右移动就可以调整光标位置。有了这个功能,无论你是个小员工,还是初创公司的老板,都能轻松处理各种笔记里的段落切换,或排版打字错误。   3、 Humin 如果你询问任何一个企业家,他/她会告诉你,企业成功的本质其实在于“做人”。无论你是要拓展潜在的新业务还是要寻找合作伙伴或是募集下一轮融资时,人脉都是非常重要的。   创业者们总是需要不断地在拓展人脉资源,因此很难记得自己见到或遇过哪些人。现在Humin就能帮助你解决这一难题,当你在这款App应用里接入信息,它会记住所有不起眼的细节,让你真正活在当下,而不是费劲地记住信息。Humin可以整合用户的联系人信息,然后追踪你的拨号记录和语音信箱记录,判断出哪些人与你联系的最为频繁,哪些是你最重要的人。   4、 Listen 还有一款不错的工作效率应用,名叫LISTEN,它是由RealNetworks公司开发的,这款应用对彩铃技术进行了创新,在用户不方便接电话的时候,帮助用户应对来电。目前,该应用已经发布了2.0版本,其中包括了自动短信回复功能,让用户可以选择以哪种方式,在什么时候回复呼入电话和短消息。此外,用户还可以定义自己的语音回复消息和短信回复内容,比如开会前你可以录制一段回复语音,“我正在谈一笔大买卖,稍后给你回电”,他人来电时就会听到这段话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新的2.0版本中,这款应用还有日程整合功能和位置监测功能,前者可以同步用户的自动应答,而后者则可以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来回复来电和文本消息。另外,用户还可以选择“驾驶”模式,这样在开车的时候也可以轻松回复他人来电和短消息了。   5、 Workflow 对于创建或运营一家成功的企业而言,时间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让时间变得更有效率,管理工作流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用户可以使用Workflow这款App应用,个性化定制自己的手机,这样你就可以避免把时间浪费在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上了。举个例子,你可以在自己的日程规划上提前创建一个Uber叫车任务按键,或是创建一个快捷拨号按键。Workflow允许用户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来创建不同的按键。这样一来,你只需点击一下,就能搞定很多事情。   来源:快鲤鱼
    产品
    2015年07月09日
  • 产品
    职业帮:专为HR打造的职业社区 来源:猎云网 (文/王冬果)   职业帮是一款垂直于HR(人力资源)的社区型APP,旨在搭建一个供HR分享、交流和成长的职业社区。涵盖各行各业招聘求职信息、HR业内最新活动信息、HR求助吐槽以及HR之间的交流联络。据了解,产品已于6月12日在ios和android双平台上线。APP2.0版本将于七月中旬上线,强化HR内部招聘和活动发布。   据了解,市场上尚没有专门针对HR的职业社交APP,但是存在针对程序员的社区产品,例如程序员客栈,为程序员提供外包、求职、人脉、创业支持等服务的平台。于此,职业帮的差异化就体现了出来。 职业帮联合创始人陈少钦告诉记者,HR在中国大概有300万,HR产业年产值超过1500亿,服务于HR的产业链完整且复杂, HR用户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他们的线上线下参与意识强,是较为活跃的人群。但是HR之间缺乏交流,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交流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便是HR用户的痛点。   职业帮以HR的社区交流为切入点,构建 HR职位发布平台和HR活动发布平台,帮助HR拓展人脉、发现职业发展机会、发现线下交流活动。产品针对的目标用户有两类:   1)纯粹的HR人群 2)众多HR服务机构,包括管理咨询、企业培训、招聘猎头、信息服务、人事代理、劳务外包。   具体到产品的商业模式,陈少钦说,目前,面向HR行业的互联网应用多采用C2C模式,少数为B2B模式,且产值不高。职业帮以HR为B2B企业服务的突破口,聚焦于2200万中小型企业的HR服务。   其次,市场中绝大多数的HR行业互联网应用都偏向工具属性,不但难以形成技术壁垒,也难以围绕HR的特点而开展服务。职业帮对HR用户的服务则围绕其特点展开,以此保持较高的用户粘性,通过把握HR人群的高价值而形成壁垒。这并非工具属性所能替代,而且可以拓展更高产值的HR行业O2O平台。   据了解,职业帮创始团队曾在HR领域工作多年。创始人兼CEO王志刚,有15年HR咨询培训经验,曾担任外资HR咨询公司高管。联合创始人兼运作总监陈少钦,曾担任中国移动广州分公司HR。用户运营总监李定波,有10年以上HR从业经验。   陈少钦告诉记者,职业帮将致力于成为HR领域的第一社交平台,在其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国企业培训领域的去中介化O2O第一平台,计划在年底推出。   融资方面,陈少钦表示,天使轮融资正在进行中。  
    产品
    2015年07月08日
  • 产品
    发发精英以Uber+兼职模式,已获5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来源:猎云网(文/董也) 发发精英是一个企业用工O2O平台,其创始人尹明向记者透露,公司于今年1月份获得由梅花创投、九合创投和李一男联合投资的500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接下来计划Pre-A融资1000万元来支持团队扩充、城市扩张、精英招募与培训。   这里要强调的是,发发精英的前身是发发兼职,公司在运营发发兼职时获得天使投资,并决定转型做“Uber+兼职”模式的发发精英。发发精英创始人兼CEO尹明是一名有6年创业经验的连续创业者,曾创立的发发兼职App目前在全国8个城市有20万用户。现阶段,团队将工作重心放在发发精英上,团队在北京和南京两地共有50名成员,其他多个城市正在准备中。   企业对于兼职职位的波动性需求强,且如社保、会计、技术、人事等职位是结果导向型,企业可以将不擅长的东西外包给专业的人做来降低成本。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当前兼职平台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供给者角度出发,目前发发精英平台的兼职人员以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主,兼职能满足这类群体赚钱、体验生活、社交等多种需求。   发发精英于6月15日正式上线,与以往报道的兼职项目不同,发发精英自建兼职精英团队,平台聘请导师为精英们培训,精英通过平台的认证审核后才可上岗为B 端服务。同时发发精英平台为自建的兼职精英团队缴纳保险,担保交易。 发发精英用Uber的方式让兼职变得更透明。目前发发精英平台提供的兼职服务有品牌推广、活动礼仪、活动策划三个职位。雇主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需求,系统在20分钟内为雇主匹配合适的兼职人选,供雇主进行选择。此外,兼职人员亦可在平台上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想做的兼职,并直接与雇主沟通,在完成兼职工作后,雇主支付报酬至兼职人员的发发精英账户双方互评,保证兼职信息的双向透明。   现在发发精英的每单收入都归兼职精英所有,未来也会根据兼职精英的工作情况对其进行等级分层,使得投入与回报成正比。据了解,发发精英上线不到半个月时间每天可发生100+单交易,每个兼职人员每月约可拿到4500元工资。   尹明告诉记者:“从发发兼职转向发发精英,主要是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发兼职与市面上其他的兼职产品一样,都停留在兼职2.0时代,仅是信息流层面,而发发精英开启兼职3.0时代,致力于解决效率与质量问题,在模式上类似请他教、阿姨帮、嘟嘟美甲,但是解决的痛点不同。从供求双方来说,发发精英自建兼职团队,不仅去去中介化让兼职人员不再受骗,同时让企业付出的金钱与得到的劳动成果成正比,是完全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
    产品
    2015年07月07日
  • 产品
    Worktile 的原班人马推出团队协同工具“纷云”,工作沟通绕开微信? 毫无疑问,微信正在无微不至地入侵我们的人生。本来,它是一个朋友之间交流的沟通工具,因为太过流行逐渐统治了不少人和团队的工作沟通。说实话,微信除了“即时”之外,并不是一个好的团队通讯工具,在我看来它甚至连邮件都不如。   很多人都在寻找那个在工作沟通中替代微信的产品。昨天下午诞生的新团队即时通讯工具“纷云”(Lesschat,以下简称纷云),是人们期待的答案么?   纷云的开发者正是在团队协同工具 Worktile 的原班人马,后者团队在中小型企业级云服务市场中颇有知名度。为什么又做了一个团队沟通工具?QQ 和微信还不够吗?Worktile 创始人兼 CEO 王涛透露,在自己的微信上,同事和好友、公司群和总群、每天关注的有效信息和总信息数——三者的比例都在不断降低,达到百分之甚至千分之个位数的水平。本质上,QQ 和微信是社交工具,不是沟通效率工具。   尽管Worktile团队没有提及,也在对外宣传时主动避开同为沟通效率工具的 Slack,但对 Slack 有了解和使用经验的人,恐怕绝不会对纷云陌生。 纷云采用了以“#”号抬头的“频道”、“私聊”和“群组”,共三个聊天版块的设定,和 Slack 如出一辙。其中,频道是完全公开的,一旦创建可以被所有团队成员看到,成员可以根据规则自由加入或申请加入;私聊就是私聊;群组则是隐私的群聊,只有参与者可见。这套聊天功能三重奏,覆盖了团队沟通当中绝大多数的场景:吹水、团队公共事务或非严格的公开讨论,可以使用频道;严格限定参与人员的的范围性讨论可以使用群组,而一对一的私下沟通,无论严格还是不严格,只要不希望其他人知道,都应该使用私聊。   第三方接口服务是纷云和其他团队沟通工具相比的一个亮点,举一个客服人员的例子:中小团队人员紧张,客服往往要兼顾微博、微信公众号、官网反馈邮箱、客服聊天、应用商城下载页面等多个渠道。纷云可以帮客服人员把不同平台的反馈信息集中起来,通过接口推送到频道中,呈现为一条消息——回复这条消息就可以自动转发到对应的社交平台上,极大地简化了客服人员的工序,降低了切换场景耗费的时间和经历。   目前,支持的第三方服务中,客服和产品经理需要的有微博、微信、Worktile、印象笔记、应用商城等,开发人员则会需要有 GitHub、BugHD 等,也有周伯通、竞鹿等服务HR人士。当微信后台收到了留言,还是在 GitHub 上有人提交了新的代码,抑或招聘网站上有新的应聘者,纷云都可以将这些数据收集到一起转换成一条可交互的聊天信息。 王涛透露,产品刚刚推出正式版,目前支持 76 个服务,比已经上线一年的 Slack 少 4 个,团队计划在今年底聚合超过 200 个 SaaS 服务。接入纷云的实现方式也很容易,按照王涛的描述,“只需几行代码”——尽管我们都知道,程序员所谓的几行代码恐怕并没那么简单。   根据公开的数据,Worktile 目前已经拥有超过 10 万个注册团队,在国内所有企业云服务当中网站排名(Alexa)第一。在 Worktile 产品获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纷云的推出给 Worktile 团队丰富了产品队列。   目前国内企业级 SaaS 服务市场上,沟通工具的竞争也已经初现端倪。在 Worktile 之前,另一家初创公司 Teambition 就已经推出了一个类 Slack 产品“简聊”。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也推出了一个面向各型企业的内部沟通工具“钉钉”,依托云计算资源主打和互联网语音电话强大的整合功能。这个产品来自阿里失败的社交尝试——前“来往”团队。此前腾讯方面也曾传出消息,正在试制一个“企业版微信”形态的产品。   不过,在互相竞争之前,这些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级沟通产品最需要挑战的,恐怕是那些从远古的OA时代留存下来,早已过时的“老家伙”们。   在聊天形式的纯沟通工具这个产品类目里,大家依然无法忘怀刚一问世就爆红的Slack。Slack刚推出的时候高喊“杀死电子邮件”的口号,基于国外比较流行的IRC聊天室产品,首创了我们目前所见的这种流行的[(频道+私聊+群组)x多接口]/即时通讯的产品形态,今年2月宣布获得了超过50万名企业用户。背后的公司Tiny Speck目前已经完成了7轮3.4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1亿美元。目前来看,这种模式还将流行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国内外公司的共同推动下,相信不少采用微信或QQ的企业沟通将被Slack模式取代。   来源:pingwest
    产品
    2015年07月07日
  • 产品
    聘谁:基于LBS,Uber模式能否适用招聘行业? 来源:猎云网(文/沈小雪) “聘谁”是一款基于LBS的招聘APP,产品核心在于对面试环节的深度挖掘,采用悬赏人才引荐模式;LBS辅助性功能则体现在经纪人对人才资源的挖掘和管理,以及面试环节。据了解,产品尚在研发中,预计8月上线。   笔者认为,“聘谁”类似于招聘行业的Uber。就目前行业中的招聘平台来看,各大平台均属意于高端人才招聘,例如前程无忧的衍生产品,无忧精英,以及智联旗下高端人才招聘网,智联卓聘。此外,不乏一些猎头行业的O2O平台,例如猎聘网,目前有意向商务社交方向发展。亦有像拉勾网这样专注于互联网的深度垂直招聘平台。那么,在产品及模式上,“聘谁”的差异化体现在哪里呢?   创始人兼CEO胡春雪表示,目前,企业多通过前程无忧、智联招聘、58赶集、拉勾网等招聘门户完成招聘工作。从流程来看,大家都关注于简历的收集和投递。我们认为,招聘和求职的核心环节应该是面试,“聘谁”要做的就是将面试这个核心环节做深。具体到“聘谁”的招聘流程,由企业决策层制定人员招聘的标准及要求,并与聘谁平台上的注册人才经纪人对接,人才经纪人通过猎头及引荐人,完成推荐面试。   胡春雪认为,“聘谁”期望解决的行业痛点有三:   首先,拓宽小企业招聘渠道,以往企业HR直接招聘,存在着候选人来源渠道窄的问题。这对于企业对人才的强需求,是很不利的。   其次,解决猎头收费周期长的问题,将人才市场的闲置资源利用起来。   再者,优化求职者的服务体验,区别于一般招聘平台以简历为导向的现状,招聘的核心环节应该是面试,通过面试了解求职者的软实力。 “随着产品的迭代,‘聘谁’的产品理念也将有所调整,移动的职业介绍所是团队的设想之一。”胡春雪说。   具体到产品,“聘谁”将发挥平台优势,面向企业用户,提供展示平台、人才吸纳方案、以及申请流程追踪。面向人才经纪人,严密的算法系统为引荐人提供较为精准的匹配,助其掌握并管理人脉资源,同时,合理的评价系统帮助引荐人建立个人品牌价值。此外,面向求职者,增设可视化的核心职业技能展示板块,并融入社交元素。拓展LBS的功能,求职者可获知自己在不同地域内的潜在竞聘者,这个地域依城市划分。   据了解,胡春雪为前任德科成都公司经理及首席顾问,具有9年的人力资源相关经验;CTO李洋责产品研发及架构,曾供职于智联招聘,有着9年的互联网研发经验;HRD欧阳伯询长足于企业HR管理领域,是多家企业高管顾问,曾供职于三星(中国)、前程无忧等,擅长企业管理及咨询工作。   融资方面,胡春雪表示,“聘谁”有融资计划,也对融资用途有着清晰的规划,目前尚在积极洽谈中。  
    产品
    2015年07月06日
  • 产品
    淘兼职:海归团队对兼职的新理解,劳力兼职不应该是大学生的首选 来源:猎云网 (文/乔泽芳) “月入三千的工作找不到人怎么办?”“大学生一抓一大把的好么。”这种略带戏虐,有丝调侃,藏点儿不满,甚至让你有点心疼的对话其实往往发生在学生之间。一说起就业难,苦水流,泪水流,各种涕泗横流。而淘兼职CEO李军的创业想法也是源于这种现状。   其实有关兼职这个领域,全国的创业者已经做到了遍地开花,除了会被经常提起,已经做出一定规模的同学帮帮、探鹿等,一些现在还局限于地区的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比如之前报道的兼职乐以及现在的淘兼职。有人在做平台,有人在做工具;有人专注给学生更多的兼职机会,有人想着怎么更好的为企业招人去服务。不同的学习及职业经历给了这些创始人不同的切入点。同样的,李军的海外留学经历也让他看到了现阶段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不是兼职不够多,而是兼职没什么用!以派单为例,10元/h的薪资在兼职圈是中等水平。学生要按规定准时到达指定地点,要派出规定数量的单,还时不时会有督导来检查,身心皆疲备。那对于学生来说几十块钱的工资与他们期待的收获也可能不太相同,最多是接触到很多路人。这对于现在很多以体验生活为主的学生兼职来说,貌似帮助不大。所以当李军接触到国外那种在同一家公司从大一实习到大四,最后还留在那边工作的学生,创办淘兼职的想法就在脑子里挥之不去了。 现在的淘兼职还是以兼职为主,李军介绍他们希望从兼职这边切入,能够在获得一定学生流量的基础上去培育这种用户思想。当然,兼职这件事先要做好。从2014年9月上线,兼职乐已经在宁波、杭州等城市开拓了市场,也收获20万的用户,正在逐渐完善兼职这一块的细节需求。比如很多学生面临的工资结算问题,淘兼职用支付宝模式解决,企业打的钱会在兼职完成后解冻发放。比如兼职信息的把控,淘兼职会对企业兼职信息进行人工审核,优质兼职快捷展示推送。而兼职过程可视化,打卡计时、签到等工作节点等功能尚在开发中。   当然,路走得太远也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现阶段的淘兼职平均在每个城市有600多个兼职岗位,其中5%-10%为实习岗位。这部分岗位会和招商银行等大型企业合作,提供大堂经理等岗位,也会和缺乏技术型人才的小微企业合作,提供一些软件开发、美工等技能方面的岗位。在李军看来,小微企业在这方面的需求也还是比较强烈的,技术型岗位是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最能够得到锻炼的,所以淘兼职会继续深耕这一领域。最近,淘兼职这边也有在跟浙江省人社厅进行沟通,以期获得进一步的合作。   团队这方面,联合创始人同时担任CTO的黄晶晶也有海外留学与工作经历,取得了新西兰梅西大学的信息科学专业硕士,曾就职澳洲多家互联网企业,拥有8年软件开发经验。而COO黄光贵毕业于浙大,并拥有海外(日本)5年工作经验,在日IT企业拥有9年工作经验。   淘兼职最近也在积极筹备下一轮融资,这笔资金也将用于技术开发及产品迭代等方面。      
    产品
    2015年07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