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甲骨文收购数据追踪服务商 AddThis 甲骨文今天宣布,公司将收购网页数据追踪服务商 AddThis。双方并未透露此次收购的详情,不过有知情人士表示,收购价格可能在 2 亿美元左右。 AddThis 最初是一家社交媒体书签技术公司,主要为网站提供社交媒体共享插件,让用户通过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等第三方社交媒体服务来收藏网站的内容。后来,公司将服务拓展至为网站提供读者在其它网站的阅读兴趣分类等信息。 目前,AddThis 每个月跟踪的独立用户数已达 19 亿,旨在帮助网站提高内容的社交分享次数,改善广告投放效果。甲骨文的云数据服务副总裁 Omar Tawakol 表示,收购完成后,AddThis 将被并入甲骨文的云数据部门。 AddThis 创立于 2004年,此前共获得 7300 万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 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Novak Biddle Venture Partners 和 Rho Ventures 。目前公司共有 110 位员工。 本文参考信息来源:zdnet.com
    硅谷
    2016年01月06日
  • 硅谷
    招聘分析平台 Fama 获 1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Fama日前获 1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 Social Starts、Wavemaker Partners、Double M Partners 和 Amplify.LA。 Fama 是一个基于云的 SaaS 的平台,为企业提供可操作的求职者数字足迹洞察。Fama 通过专业技术筛选求职者的数字足迹和社交媒体背景,使得企业形成对求职者更全面的认识,帮助企业对招聘某求职者的风险作出评估。 很多人并不喜欢自己几年前在 Twitter 发过的状态,因为它们可能看起来很 “蠢”,而且影响了自己找工作,但是 Fama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Ben Mones 表示,如今已经有一些雇主巧妙利用社交媒体这个平台筛选潜在员工。 Mones 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合情理的,毕竟社交媒体可以帮助雇主更好地了解员工,并帮助评估这个人是不是适合一份工作。另外,从一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也能清楚地看出它是否会发布一些不恰当的内容,从而损害公司的利益。 Mones 说:“你在网上是什么样的人也代表了你在现实生活中的状态,但这也不是完全对等的,但至少,这是人们刚刚开始意识到的事情。” 而 Fama 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客户从社交媒体的角度评估员工,帮助他们筛选出社交媒体中的 “危险信号”,比如是否有吸毒、性相关的内容、偏见或者亵渎等等,Fama 公司会从文本、图片和视频三个维度进行评估。(部分是利用亚马逊的众包平台 Mechanical Turk) 但是 Mones 说,雇主关心的并不是候选人在大学里是否吸过大麻或者酗酒,而是他们是否给予女性足够的尊重。他还强调,Fama 在评估后并不会给公司提出意见和人员推荐,而是客观地给出评估结果,这样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比如诽谤。 基于此,Mones 说:“我们不会给评估对象打分,或者做出关于是否雇佣此人的任何结论,只是为 HR 提供足够的数据,来帮助他们判断。” 另外,Fama 公司表示这一套运作都会遵守《公平信用报告法》,不会突出评估对象的种族、性别、是否残疾等相关信息。此前,Fama 宣布和人力资源及背景调查公司 CARCO 合作推出一款新产品。 本文参考了信息来源:latimes.com
    硅谷
    2016年01月04日
  • 硅谷
    数据挖掘公司 D square nv 完成 500 万欧元 B 轮融资 D square nv日前完成 500 万欧元 B 轮融资,融资方为 Gemma Frisius Fonds, Jürgen Ingels, Limburgse Reconversie Maatschappij, Fortino Capital。 D square nv 成立于 2007年12月,总部位于比利时哈瑟尔特。当时由创始团队自掏腰包 13.5 万欧元作为种子轮。后于 2008年7月,获得 45 万欧元的天使轮投资,资方为 Gemma Frisius & Vinnof。2010年9月,再次获得 250 万欧元的 A 轮融资,投资方为 Gemma Frisius Fonds 和 Limburgse Reconversie Maatschappij。 D square nv 是一家提供数据挖掘应用软件和性能优化解决方案的公司,可以帮助工厂管理部门检测、分析和解决流程工业上的关键瓶颈,达到甚至超过最严苛的生产目标。D square nv 把商业咨询、数据挖掘及创新打包成实时软件产品,在每个操作环节提供支持和交互。 TrendMiner 是 D square nv 旗下的产品名称。在测试阶段,TrendMiner 就已经占据荷兰和比利时试用地区 15%的市场份额,并且和化学、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知名企业合作。这些客户甚至帮助其确定了最终的产品性能。 为了保持产品的高速发展,TrendMiner 的团队成员已从 15 人扩张一倍到 30 人。D square nv 的老办公室,在奋斗了四年的情况下,也已人满为患。下一步,D square nv 会在美国建立一支销售团队。 本文参考信息来源:crunchbase.com
    硅谷
    2016年01月04日
  • 硅谷
    IM工具Routier获以色列PerITech的200万美元投资 近日,Routier 宣布获得了以色列投资方 PerITech 的 200 万美元投资。 Routier 是一款网页内置 B2C 工具,类似国内的电商平台上的网页版通讯工具,在屏幕的角落位置出现一个聊天窗口,用于与顾客沟通交流。 除此之外,它还能提供品牌 Wifi、实时调查和基于顾客浏览行为的高级分析工具。Routier 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能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提供更佳的赚钱策略。同时,还能提供其他一系列的服务,让企业与顾客的交流更加便利。 目前 Routier 有桌面版和移动版,移动版安卓和 iOS 均可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Routier 是 PerITech 投的第一家公司,PerITech 是一家 Eldad Peri Holdings Group 旗下新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由 Yair Cohen(以色列 IDF 8200 部队的前任大校)在去年11月 创办。至于选择 Routier 的原因,Yair 解释道:“因为这家公司不仅技术高超,团队背景也很强。” 再说下 Eldad Peri Holdings Group 的背景,他们最早在 2004年 创办了自己的法律公司,其后才相继创办了 Peri International、IDM International、Peri Real Estate 和 Peri Constructions 等公司。他们还是 2016年 以色列奥运会代表团队的资助方。 Routier 公司在特拉维夫和柏林分别有两个办事处。其 CEO Gal Bareket 表示,本轮融资的资金将会用来进行团队扩张和开拓欧美市场。 本文参考信息来源:geektime.com
    硅谷
    2015年12月31日
  • 硅谷
    预测:2016年Google将大量收购云服务创业公司 12月24日,客户关系管理公司 Salesforce 以 3.6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云软件制造商 SteelBrick,这是 Salesforce 近两年来最大的一次收购交易。 SteelBrick 的自动报价服务发展迅速,其报价软件可以和 Salesforce 无缝集成。除了可以为商品算出最合适的报价外,SteelBrick 的工具服务还可以处理订单、合同、开票和支付等业务,这和 Salesforce 本身的业务都是紧密相关的。 投资者认为这是一种征兆,明年云软件领域的并购市场会变得更加活跃。风险投资公司 Emergence Capital 的普通合伙人 Jason Green 说:“从并购的角度来看,2016年 将变得非常有趣。Google 可能是参与收购的公司之一。” Green 主要关注基于云服务的公司,在过去几年内,已经在投资云服务公司方面取得了成功,其中包括 Salesforce、Box 和 Veeva。 第一波云服务软件创业公司热潮已经退去。2012年,SAP 以 34 亿美元收购 HR 云服务商 SuccessFactors;同年,微软以 12 亿美元收购协作服务商 Yammer;2013年Salesforce 耗资 25 亿美元收购营销服务商 ExactTarget。 随着新兴云软件创业公司的快速崛起,这种格局可能会改变。Green 说:“我们现在开始看到了第二波公司兼并的热潮,IPO 市场和很多后期融资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我认为公司在兼并事情上会变得更活跃。” 为 Google 并购做准备 很多资金雄厚的大公司会通过并购而不断强大。Green 指出 Oracle、SAP、Google 和 Microsoft 等公司明年都可能成为大型的并购者。Google 在该领域比较有侵略性,其云解决方案在所有的创业公司中比较流行。 Google 近两年在云服务上的并购情况如下:2014年,Google 收购云计算软件工具提供商 Firebase。Firebase 的产品可以方便工程师在移动应用和网站之间存储和同步数据。同年,谷歌宣布了收购初创公司 Stackdriver,Stackdriver 主要为运行在云平台上的应用提供性能监控服务。今年,Google 今天收购 Web 应用服务器提供商 Talaria,并将其整合至 Google 的云平台上。目前,Google 收购了一家叫做 Bebop 的软件创业公司。Google 在该领域可能还有很多大的动作,他们将要收购更多有潜力的公司。 这并不是第一次有人有这种预测。市场调查公司 Sitfel 的总经理 Tom Roderick 也曾有同样的看法。他认为大部分软件公司并购会关注科技公司的私人股份收购,如 Informatica 、Tibco 等。在接下来的 6 个月内,可能会出现很多并购方面的消息。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编译自:businessinsider.com
    硅谷
    2015年12月30日
  • 硅谷
    看 Jack Dorsey 如何同时管理两家公司 每天工作 18 小时,日常安排一丝不苟,即席参加业务会议,这就是身为两家上市公司 CEO 的日常。 身为 Twitter 和 Square 两家上市公司的 CEO,可想而知 Jack Dorsey 会有多忙。甚至忙到有一次都抽不出时间来跟 Twitter 的执行总裁 Omid Kordestani 进行每周例行的交流。不过 Kordestani 还是想到了一个办法—给这位 CEO 当司机。 Dorsey 并不是唯一同时经营两家公司的人。乔布斯、巴菲特、Elon Musk 等也都经营过 2 家公司。尽管他们各自都有提高生产力的秘密,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这样。比方说 Musk 就不提倡做这么多,因为这会极大地限制了个人的自由时间。他说最终自己会退出 Tesla 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39 岁的 Dorsey 既没有小孩也没结婚,但他的自由时间也不会比 Musk 多,因为 Twitter 和 Square 限制都处在紧要关头。Twitter 要向失落的投资者展现出自己的市场吸引力,而 Square 则要证明自己在竞争激烈的支付领域中扩张业务的能力。现在这两家都还没有盈利。 Dorsey 曾经向迪斯尼 CEO Robert Iger 取过经(Dorsey 是迪斯尼董事会成员),因为管理迪斯尼的众多业务线的挑战不会比经营两家业务单一的公司低。 Iger 的建议是,一要专注,二是事情要分轻重缓急,三要进行权限分离,四是手下还要有得力干将。一般而言财务、运营和人事这些事情都要 CEO 管,但同时管理两家公司的时候,也许更重要的是看手下得不得力。 Dorsey 在这两家都有非常有力的管理团队。在 Twitter,有 8 人是直接向他汇报的;而在 Square 这个数字是 10,其中还包括一位 C 阶主管。 Dorsey 曾经谈过自己的管理经验: 我发现对我有效的办法是确定每天的主题。周一的时候我会关注两家公司的管理和运营。周二则聚焦产品。周三关注营销、沟通和增长。周四把焦点放在开发者和合作伙伴上。周五精力集中在公司、文化和招聘上面。周六会出去走走放松自己。周日用在反思、反馈和战略上面,并做好下周的准备。 不过不管他的主题是什么,但每天必定都是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据称他每工作日最长要工作 18 小时,上午呆在 Twitter,下午则去 Square—幸好这两家公司都在旧金山,才隔 2 条街。 而且 Dorsey 会严格遵守日程安排。比方说 Twitter 前员工和现员工均证实,Dorsey 往往会在会议预订结束时间突然站起来说:“我得走了。”(其实他生活也非常有规律,参见每日必做和不做清单) 他的一天一般是在两家公司之间的 Blue Bottle 那里喝杯咖啡开始的。周一早上,Dorsey 会到 Twitter 跟 8 位高管和 Kordestani 开 5 小时的会,审议业务运营和项目。下午 1 点半,Dorsey 会赶到 Square 做同样的事情。开会的时候 Dorsey 不许任何人带手机和笔记本电脑—Dorsey 本人在这两个地方连办公室或办公桌都没有。每周三、周五,Dorsey 还要跟他的关键副手开碰头会。 而且哪怕他不能到场也会尽量跟团队保持接触。据说在 Square IPO 路演期间,他会趁着会议间隙或者到了晚上日程宽松一点之后打电话给 Twitter 那边。 Dorsey 喜欢冥想和瑜伽的沉静气质与前任 Twitter CEO Dick Costolo 形成了鲜明对比,Kordestani 说当他走进来的时候会给人比较放松的感觉。但也有人抱怨他有时候过于注重一些小细节。比方说会为某个 app 的 logo 颜色或某个网页的标题用语纠结半天。 但这些只是小问题,Twitter 员工的反映是他担任 CEO 后提升了公司的士气。不过这似乎却留不住 Twitter 管理层,最近几周,陆续有设计主管、企业战略总监和自身工程主管离职或计划离职。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结果会说明一切,看未来几期季报就知道了。 本文编译自:wsj.com
    硅谷
    2015年12月28日
  • 硅谷
    4 家美国独角兽准备 IPO,2016 会是企业服务2B公司的春天么? 4 家科技独角兽创业公司正着手准备在 2016年IPO,包括 Nutanix、Okta、Twilio 和 Coupa。 预兆着经历今年的缓慢蓄势之后,科技公司又将迎来一轮上市高潮。 市场行情仍可能改变这些 IPO 计划,但一旦它们真的发生,将标志着投资人是否再次愿意支付高价来启动 IPO。经过火热的 2014年 之后,今年科技公司 IPO 遇冷,且上市后的市值往往低于此前的估值。 科技互联网公司今年在美国公开募集金额共 95 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 2014年 是 408 亿美元。进行 IPO 的公司的数量也从去年的 62 家下降到 29 家。 根据监管机构备案和公开信息,这四家公司正处在不同的上市准备阶段,但相同点是,在过去的 18 个月,它们都被私募投资者以 10 亿或超 10 亿美元的价格进行估值。 四家公司基本情况如下: Nutanix成立于 2009年,是一家云存储基础设施公司,在 2014年 的上一轮融资中估值为 20 亿美元。于本周二提交了 IPO 文件,这份文件显示 Nutanix 计划通过此次 IPO 融资 2 亿美元,但尚未披露具体出售多少股票。此次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 “NTNX”,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瑞士信贷将担任其上市的承销商。据悉最快明年一月下旬便可完成交易。 据知情人士透露,Twilio也在近日秘密提交了 IPO 文件,由高盛、摩根大通担任承销商,据悉明年第一季度即可完成 IPO。Twilio 是一家提供云通信服务的初创企业,成立于 2007年,总部位于旧金山。它通过融合云计算、web 服务以及通讯技术来提供一种全新形式的通信服务。通过在云端搭建语音基础设施 web 服务,Twilio 让开发者可以将语音、短信以及 IP 电话集成到 web、移动及桌面应用上面。今年3月,公司又在原有服务基础上集成了视频呼叫服务,令其统一通信服务更加完整。该公司在今年4月 份进行了 1 亿美元的 E 轮融资,令其估值翻番至 11 亿美元。 企业云计算服务商Okta在今年9月 时估值达到 12 亿美元。这家公司在本质上是一个云连接器,可以帮助基于 Web 和云端的 app 管理员工的账户和登陆信息,并支持员工、合作商和消费者在 Web 服务进行单点登录(SSO)。 同样基于云计算的企业服务软件 Coupa 则在五月时估值达到 10 亿美元。Coupa 将自身描述为 “节省即服务” 公司,一直在打造管理企业开支与现金流方式的云应用。Coupa 公司也帮助企业处理像采购、发票、员工开支、预算和管理库存等标准业务流程。 “首次公开发行给予投资人、科技公司高管信心,告诉他们公众科技创投界活的还不错。” 瑞士信贷集团全球负责人 Anthony Kontoleon 表示。 不过,企业扎堆上市不一定意味着真的繁荣。 事实上,私募基金的环境会对 2016年 科技公司 IPO 发挥巨大的市场影响,反过来亦然,一些银行家和投资人认为。 2015年,一些被炒起来的创业公司被给予了过高的估值从而表现令人失望。Square 和 Box 上市时的股价都低于其此前的估值。一些如 Etsy 的公司在上市时股价超过了私募估值,但后来则跌破了发行价。 如果私募基金环境持续寒冷,需要寻求增长的创业公司募集资金的选择将变得很少,不得不急于谋求上市。 据 Dow Jones VentureSource 信息,目前市场上共有 130 多家创业公司估值超过了 10 亿美元,理论上有望在 2016年 上市,这些公司的估值总和超过了 4800 亿美元。 “有些公司可能会被 ‘拽着’ 在 2016年IPO,这是从前并未想到的事。” CB Insights 公司 CEO Anand Sanwal 在一份 12月 的研报中写道。 这让我想起了《创业维艰》中,Ben 写到在 Loudcloud 公司融资困难时,竟想到了直接上市这样铤而走险的一步棋。但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更加艰难的开始。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wsj.com,
    硅谷
    2015年12月26日
  • 硅谷
    神秘大数据公司Palantir融资8.8亿美元,估值高达200亿美元 在这个月中旬的时候,有报道称 Palantir 在新一轮融资中获得1.29 亿美元投资。实际上 Palantir 本轮的融资金额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根据硅谷大数据公司 Palantir 今天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文件显示,公司在新一轮融资中获得 8.8 亿美元的投资。至此,Palantir 的融资总额已达 23.2 亿美元。担任本次融资顾问的摩根士丹利和 SF Sentry Securities。   Palantir 在此轮融资中的估值高达 200 亿美元,成为仅次于 Airbnb、小米和 Uber 的估值第四高的科技初创公司。   作为一家带有神秘色彩的大数据公司,Palantir 的客户目前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美国政府和军方客户,包括 CIA、NSA、FBI、海陆空三军、DIA(国防情报局等;一类包含银行、投行等金融机构。除此之外,还包括大健康、医疗、能源等数据方向的客户。   在 Palantir 成立之前,防止犯罪分子曾利用 Paypal 洗钱,Paypal 就开发了一套软件来应对可疑的资金转移,再由分析师对筛选出来的交易一一进行排查。但随着交易量的增加,人力已经不能完成。Paypal 便再次开发了新工具,通过匹配用户过去的交易记录和现在的资金转移情况来查找可疑账户并进行冻结,并因此避免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Palantir 创始人 Peter Thiel 想到,PayPal 的这一防诈骗技术可以为政府提供服务,Palantir 应运而生。   本文参考了信息来源:reuters.com
    硅谷
    2015年12月25日
  • 硅谷
    Evernote高层持续动荡,负责合作伙伴关系的副总裁也将离职 Evernote 现在正处于急剧的过渡与转型期,这从公司高层的持续动荡就能看出。消息称,Evernote 负责合作伙伴的副总裁 Alex Pachikov 将于明年1月 离职,随他离职的还有他手下的几名高管。不久前,公司的品牌营销副总裁 Andrew Sinkov 已经离职了。   5 个月前,Evernote 的 CEO 兼联合创始人 Phil Libin 也卸任了 CEO 一职。公司 CEO 由 Chris O ‘Neill 接任。上个月,还有消息称公司的 COO Linda Kozlowski 也将于今年年 底离职。   今年对于 Evernote 可谓是非常动荡的一年。除了公司高层的持续动荡外,公司还进行了系列裁员和产品调整,包括关闭了 3 个海外办事处、裁员 47 人、关闭 Evernote Food、Skitch、Clearly 应用服务。对于为何关闭一些应用服务,Evernote 表示是为了专注于公司的核心业务。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Evernote 的业务可谓是停滞不前,饱受外界诟病,因此公司高层的离职和新高管的引入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接下来,公司 CEO O’ Neill 需要的是重新改造公司,高管重组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Evernote 究竟会走向何处,Time will tell!   来源:36氪,作者:达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1447.html
    硅谷
    2015年12月24日
  • 硅谷
    招聘文本分析创企Textio,获800万美元A轮融资 来源:猎云网(编译:竹子) Textio,一家分析特定情景中的词汇和语言的创企,今天宣布完成了由Emergence Capital领投的800万美元A轮融资。Cowboy Ventures、Bloomberg Beta和Upside Partnership也参与了此次融资。 Textio的第一款工具瞄准的是人才并购领域如招聘。创始人Snyder发现,某些特定的词汇和设计对应聘者更有吸引力,于是这些预测分析就被吸纳进了Textio的服务里。Textio可以分析一个公司的职务说明、绩效考核与其它备案,并判断这些文案是否可以为公司取得最佳效果。 该软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扫描招聘文本信息,然后向公司建议进行调整,以提高该公司吸引能力强的应聘者的机会。比如,有重点句的职位招聘总是比没有的更吸引求职者。Textio的软件还会建议各公司引进更多样化的应聘者。例如女性职场人士通常不会参与办公室内斗,或通常不会从事代码类的工作。 Textio成立于去年秋天,它的两位创始人 Kieran Snyder 和 Jensen Harris 分别是微软和亚马逊的前员工,Kieran Snyder之前致力于科技公司中性别歧视的研究,同时曾在微软、亚马逊任职语言学家,Jensen Harris曾在微软工作过16年。Textio创办后不到5个月,就在今年2月份拿到了150万美元的融资。 Textio主要以三个方面来衡量相关的科技短语:一是申请包含该短语岗位的应聘者人数;二是满足该词语要求技能的应聘者在全部应聘者中的百分比;第三是工作招聘发出后多久能够招到相关的人才。 虽然目前它的用处在于职位招聘,但很明显,这些技术可以被用到其他很多方面,比如邮件、简历以及其他各类信息。如果技术运行良好,理论上它可以为各类文档搭建分数库,这或许也是吸引投资人的地方。 Textio还有其他有价值的过人之处吗?大概就是它的客户了吧。目前使用Textio服务的企业有Twitter、Atlassian、Starbucks、Square和Microsoft等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有广阔的应用领域,这又是对投资人的另一大强烈吸引。 Snyder表示,Textio目前可以识别出超过6万句短语词组,而这一数据还在持续增长。它会研究词汇是以何种方式组合在一起,比如词组中动词的密度和其他语法相关的特性。基于以上种种,最后给出评定分数。 当然,Textio也有不少潜在的竞争对手,诸如IBM Watson理论上也能分析文本并给出类似的结果。不过Snyder表示他们的优势在于专注的内容领域更具体。 Textio, A Startup That Analyzes Text Performance, Raises $8M Textio CEO Kieran Snyder took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how language worked in her linguistics studies. And when she and her co-founder Jensen Harris were leaving Microsoft to start a new company, it was only natural that it would be centered around language in some way.   That’s how Textio, a startup that analyzes text for how well words and phrases perform in certain scenarios, was born. The company today said it raised $8 million in a financing round led by Emergence Capital. Cowboy Ventures, Bloomberg Beta, and Upside Partnership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financing round.   “We had this premise that word processing in text hadn’t been disrupted in a while, from command line to GUI,” CEO Kieran Snyder said. “We had the internet come along, it was about social and sharing, and we think that AI and the set of related technologies is the next big disruptor of text. If you know the performance of a document before it’s ever published then you can fix it before it’s published.”   Textio’s first tool looks at talent acquisition documents — like job postings — to determine how well they will perform among candidates. Certain words and layouts attract more candidates than others, Snyder found, and those predictive analytics are baked into the service. For example, Textio shows that job postings with bullet points tend to perform better than job postings without them.   Right now it’s used for talent acquisition documents, but it’s pretty easy to see that the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o documents that include common phrases — such as email, resumes, or other kinds of messages. If the technology works, it can theoretically begin building up scores for those kinds of documents, which is likely what attracted investors to the product and the team. Another reason it might be so valuable to investors? Its customers. Already Textio is being used by companies like Twitter, Atlassian, Starbucks, Square and Microsoft.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very broad applications if done right, which makes it an attractive bet for many investors.   Textio recognizes more than 60,000 phrases with its predictive technology, Snyder said, and that data set is changing constantly as it continues to operate. It looks at how words are put together — such as how verb dense a phrase is — and at other syntax-related properties the document may have. All that put together results in a score for the document, based on how likely it is to succeed in whatever the writer set out to do.   Given who’s likely using Textio, it’s important that it feels easy to use — hence the highlighting and dropdown boxes rather than readouts. Snyder said, at its core, Textio can’t feel like a statistics tool, and that’s probably because the kinds of people using it might not always be NLP experts.   Of course, there are potential competitors in the space when it comes to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here are tools like IBM Watson that can analyze text and, in theory, pull off a similar result. But Snyder says Textio’s results will be better because they are content-specific — like in the case of talent-acquisition documents.   Source:TC
    硅谷
    2015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