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裁员潮!估值下调!硅谷正式步入寒冬 [摘要]很多硅谷公司的招人节奏明显放缓,部分科技公司已经停止对毕业生的招聘。 腾讯科技 纪振宇 2月29日硅谷报道 2月底的硅谷正是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时节,然而对于创投环境来说,冬天似乎刚刚来临。 在市场研究机构DataFox近期汇总的一份科技公司裁员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月底至今不到1个月的时间,发生裁员的科技公司的数量已经有23家,其中既有像Yahoo、Vmware、黑莓这样老牌的科技公司,也有Tango、NetApp这样的初创公司。 立志于做医疗保险在线平台的“独角兽”公司Zenefit的员工周五一踏进办公室门便碰到了一个坏消息,这家几周前刚刚经历创始人辞职的初创公司,宣布裁员250人,约占总员工数的17%。 估值普遍下调 除了裁员,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冬天来临的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估值下调。CB Insights所跟踪的估值遭遇下调的初创公司已经有56家。今年刚刚过去不到2个月,就有13家初创公司的估值被下调,这其中有著名的可穿戴设备厂商Jawbone,F轮融资后估值较上一轮大幅下调了15亿美元,还有总部位于纽约的Foursquare在完成E轮融资后,估值被下调了2.5亿美元。曾经估值10亿美元以上,荣登独角兽俱乐部的著名闪购网站Gilt,上月初以2.5亿美元的价格“贱卖”,该公司此前融资的总额超过了2.8亿美元。 除此以外,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估值下调事件,无疑是去年上市的Square,IPO时的价格只有最后一轮融资时的4成,还有去年初上市的Box,IPO时也几乎折价了一半,现在看来,它们估值的大幅下调给这一轮降温提前发出了预警。 另一个明显迹象是上市期的延长,实际上这样的现象从去年便初见端倪。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其所跟踪的190家科技初创型公司从风投和其他投资方处总共筹集了250亿美元,这一数额大大超过在去年上市的科技公司从公开市场总共筹集的94亿美元的资金额。2015年仅有28家科技公司上市,数量远少于去年的62家。而今年以来,更是没有一家科技公司上市。 与此同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的境况的两极分化愈加明显。Uber、Airbnb等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初创公司无疑身处第一集团,它们能够吸引到硅谷最顶尖的人才,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是投资机构竞相追捧的对象,而其他独角兽的日子则没有那么好过,在上市遥遥无期,业绩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裁员、缩减规模等方式应对,估值下调则是随之而来的难以避免的事件。 年初科技股在二级市场遭遇的一轮大幅下挫,便是市场对科技行业的阶段性全面重估,其中,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在不及预期的财报发布后市值几乎腰斩,更是让外界担心这一轮估值下调已经波及到硅谷一线的互联网公司。 两极分化严重 与前几年科技公司大幅扩张业务、扩大团队相比,今年以来,科技公司招聘扩张的步伐已经明显放缓。一位业内人士对腾讯科技透露,谷歌(微博)去年一年疯狂扩张招聘了近1万人,其他大科技公司在同行业压力和行业趋势下,也大幅扩招,但今年以来,很多科技公司的招人节奏已经明显放缓,部分科技公司已经停止对毕业生的招聘。 一位在eBay工作的人士也向腾讯科技透露,往年,其母校卡耐基梅隆大学(CMU)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基本都不会找他帮忙推荐,因为eBay在CMU等名校毕业生眼中,属于择业的第二类选择,他们通常比较容易就能进入一线科技公司,但今年很多毕业生却来找他帮忙推荐工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技行业就业往年大幅扩招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 所有这些信号都表明,硅谷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冬天。 具体到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随着大坏境的改变,他们心态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硅谷的工程师无疑是大科技公司和初创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员流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景气程度。 近期在一些硅谷工程师求职论坛上,都能明显感受到一些“风向”的变化,例如一名在Facebook工作的匿名的工程师寻求建议,是否应该加入湾区一家热门的创业公司,该话题的其他参与者纷纷出谋划策,但大多数人的建议是留下,因为目前的环境并不好,还是谷歌、Facebook等大公司相对稳定,起码在这一轮创投环境降温下能够安稳度过。 但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一轮硅谷的泡沫是以一种缓慢挤出,而非突然破裂的形式发生。尽管IPO几乎陷入停滞,估值普遍遭遇下调,但通过裁员、调整业务等方式应对都是一种良性的应对不利局面的调整。 与此同时,大的科技公司如谷歌、Facebook、微软等业绩依然创出新高,Uber、Airbnb等明星级“独角兽”依然炙手可热,对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可能引领下一轮趋势的领域,人们依然趋之若鹜,或许在经历了前两天的非理性繁荣后,硅谷正又步入新的常态。 HRTechChina提供、关注最尖端的人力资源科技资讯。您可以搜索“HRTechChina”公众号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我们!
    硅谷
    2016年02月29日
  • 硅谷
    Zenefits新CEO开始调整销售部门,裁员17%,部分员工抱怨新CEO胡搞 估值45亿美元的人力资源创业公司Zenefits正陷入危机。该公司周五宣布,销售和招聘部门已裁员约250人,占员工总数的约17%。 在CEO及创始人帕克·康拉德(Parker Conrad)被扫地出门之后,过去几周Zenefits正面临不利处境。Zenefits向中小企业提供免费软件,帮助它们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该公司此前被发现存在系统性的欺诈行为。随后还有媒体报道称,Zenefits有着松散,甚至不恰当的企业文化,例如曾有员工在楼梯间里发生性关系。 这些丑闻导致Zenefits很难完成营收目标。该公司此前以45亿美元的估值完成过融资,但去年,公募基金投资方大幅减记了Zenefits股份的价值。 该公司首席运营官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已接任CEO一职。萨克斯是硅谷知名人士和创业者。他上任后的第一项要求就是禁止在公司内饮酒,而目前又宣布了对销售部门的裁员。 他在一份公告中表示:“今天,Zenefits宣布裁员约250人,占员工总数的约17%。这些调整几乎全部来自销售部门,此外也包括招聘部门的十余名员工。这一裁员将帮助我们重新专注于战略,以符合我们新公司价值的方式进行重建,并以受控的方式取得发展。这对我们的业务有着战略意义,同时有利于我们的客户。” 在致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萨克斯承认,复苏处于困境中的科技公司并不容易。不过他表示,有信心Zenefits能够重回正轨。他表示:“Zenefits犯了一些错误,但从未失去产品与市场的适应性。”(维金)
    硅谷
    2016年02月27日
  • 硅谷
    美国企业结算服务商 Aria 获 E 轮融资 5000 万美元 根据外媒报道,位于美国洛杉矶的企业结算平台 Aria Systems 近期宣布获得 5000 万美元融资,投资方为 Rembrandt Venture Partners、Madison Bay Capital Partners 以及 Hercules Technology Growth Capital。   Aria Systems 公司以向企业提供互联网结算工具和服务为主营业务,企业客户可以借此向市场推出按月结算的订阅服务以及一次性支付服务,并且使用工具协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精确及时的业务结算。   而除了对公司收支账单进行结算以外,Aria Systems 还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战略调整、产品定价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以确保公司的 “经常性收入(Recurring revenue)” 保持健康的现金流,从 2013 年开始,Aria Systems 陆续签下了 Adobe、Audi、Deutsche Telecom、Sony 等大公司。   同时,Aria Systems 还与网络支付商 Paypal 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模式更轻的网络结算工具,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   目前 Aria Systems 共有 150 余名员工,并在伦敦分设了办公室。上一轮融资获得时间为 2013 年,由 Bain Capital Ventures 领投,VMware,、Hummer Winblad Venture Partners,、Interwest Partners,、Tugboat Ventures 以及 Venrock 跟投。   来源:36氪,作者:苏建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3758.html
    硅谷
    2016年02月26日
  • 硅谷
    “美国总统”任教的MasterClass获1500万美元B轮融资 你是否想过有一天“美国总统Kevin Spacey”会成为你的老师? 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在线教育平台MasterClass于日前获得1500万美元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领投,Javelin Venture Partners、Bloomberg Beta、Novel TMT Ventures、vancit Capital、Harrison Metal、WME Ventures、Downey Ventures等参投。   公开资料显示,MasterClass从成立至今,已共计完成2140万美元融资。2013年2月,公司获得种子轮融资190万美元;2015年1月,获得A轮融资450万美元。   MasterClass专注于吸引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及名人到平台上公开授课,平台按照每节课90美元的标准收费,其中课程包含5个选项:由奥斯卡得主、《功夫熊猫1-3》参演者Dustin Hoffman教授的共计5小时的表演课程;美国网球名将Serena Williams教授的2小时网球公开课;美国惊悚推理小说作家James Patterson教授的22节写作课程;以及美国R&B歌手兼演员Usher的16节表演课程。   最近,MasterClass更是吸引了在《纸牌屋》中扮演美国总统的男主角Kevin Spacey以及格莱美获奖歌手Christina Aguilera入驻平台任教。   在接受采访时,创始人兼CEO David Rogier表示,聚集行业精英的这一想法源于和项目联合创始人兼CTO Aaron Rasmussen的一次聚餐。两位创始人本身具备一定的人脉资源,出于打造类似于“精英课程”的想法,于是共同创办了MasterClass。   不过,David Rogier并不愿意过多透露目前有多少用户在平台消费过一节或多节课程,他只强调内部统计显示,截止去年9月已有超过3万的用户在平台进行注册。   目前,MasterClass团队有22名成员。融资后,平台将在2016年增加10-15门课程,并尽量将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其实,MasterClass这样的“爆款”打法很容易迅速引流。亿欧网觉得,不妨将这些行业精英看作KOL甚至网红,当一个老师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批学生,用户同时又因为课程的趣味性自发产生传播,自然具备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毕竟,花90美金就能成为格莱美得奖者的学生,有谁舍得拒绝呢?   本文作者刘艳玲,来源:亿欧网
    硅谷
    2016年02月25日
  • 硅谷
    甲骨文 5 亿美元收购云计算创业公司 Ravello Systems Oracle 今天披露,其收购了云计算创业公司 Ravello Systems。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交易细节,但 Oracle 表示将会以 5 亿美元的价格进行收购。   此次收购对于 Oracle 加速建设云环境下的计算、存储、网络工作负载有着重要的意义。Oracle 希望通过加速云计算业务,来向微软和亚马逊发起挑战。   Ravello Systems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玛•塔米尔在此前一份与此相关的信件中提到:Ravel 加入 Oracle 是为了让用户在云环境下可以运行任何类型的工作负载,让 Oracle 有能力帮助客户简单迅速的迁移到云环境中,节省客户的时间和费用成本。   截止去年Ravello 已经融资 5400 万美元,其中包括 2013年 宣布过的 2300 万美元。投资机构包括:Qualcomm Ventures、SanDisk Ventures、Sequoia Capital、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Norwest Venture Partners 和 Vintage Investment Partners。   Ravello 公司始建于 2011年 位于加利福尼亚的 Palo Alto,从那里到 Oacle 的总部并不是很远,其客户包括:包括 Arista、 Brocade、Red Hat、SUSE 和 Symantec。   在收购之后 Ravello 将继续提供服务。   本文编译自:venturebeat.com
    硅谷
    2016年02月24日
  • 硅谷
    营销大数据分析工具 Qubit 获 4000 万美元 C 轮融资 针对营销的大数据分析工具 Qubit 刚刚获得了 40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   Qubit 是一家为营销人员提供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初创企业,由 4 位前 Google 员工创建成立于 2010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其目标是帮助客户理解公司网站访客,并通过个性化展示来实时提高转化率。   在 CEO 兼创始人 Graham Cooke 看来,以前的电子商务模式赚的是容易钱,即电子商务网站只需要把商品陈列上去或者在客户最容易看到的地方打广告(如 Google 搜索侧栏广告)就能把访客转化为客户了,也就是所谓的转化率很高的 “预期经济”。但是现在随着客户设备以及旋转的多样化,客户购买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冗长和复杂了,这增加了营销的难度。必须更加了解客户,提供个性化展示和优化才能提高转化率。   而 Qubit 的 Visitor Cloud 平台正是这样一套工具,它可以提供细分客户实时展示,将客户跨平台(解决客户使用设备多的问题)的产品浏览路径分析出来,同时 Qubit 还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对不同业务流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不同的客户类型模式,进而为营销人员提供不同的销售策略建议,从而引导客户销售漏斗的实现。   Qubit 目前拥有大概 300 家客户,其中包括 Topshop、希尔顿酒店、沃尔玛旗下的 ASDA 超市连锁等。且声称自 2012年 以来的年增长率均超过了 100%,目前 Qubit 处理的日均在线客户交互次数达 25 亿次,年销售额很快将达到 1 亿美元,预期在 18月 内实现收支平衡。   此轮融资由高盛领投,原有投资者 Accel 以及新投资者 Sapphire Ventures 与 Salesforce Ventures 跟投(值得注意的是后两家都是 CRM SaaS 巨头的投资机构)。此轮融资过后,其总融资已达 7485 万美元。此轮融资所得将用于电子商务以外其他垂直领域(如旅游、金融、电子游戏等)的扩张,以及 Visitor Cloud 平台的功能增强与完善,同时 Qubit 还将招聘更多人员,准备在硅谷开设分支机构。   来源:36氪,作者:box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3594.html
    硅谷
    2016年02月23日
  • 硅谷
    译言:Slack类产品很快像Email 一样被你憎恨 You're About to Hate Slack as Much as You Hate E-Mail Group chat applications like Slack, HipChat, and others are due for a backlash. People adored e-mail once, too. 编者按:本文作者 Rebecca Greenfield,Bloomberg Business 作者。在本文中,她以 Slack 为切入点,分析企业级通讯工具与 e-mail 的相同和异同,以此解释你为什么会像讨厌 e-mail 一样最终厌烦工作群聊应用。 财经记者 David Warsh 希望你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办公室职员弓身盯着电脑。“然后他咯咯轻笑。” 在给 The Washington Post 的一篇文章中 David 这样描写。“他迅速敲了一连串键盘,按下发送键,然后对面的另一位经理也重复了这些动作。” 这听起来就像当今办公室雇员的写照——他们常用 Slack 或 Hipchat 之类的企业级通讯工具进行群聊(并拖延工作进度)。但是 David 的这一文章写于 1991 年,所描述的也不是员工们在群聊,而是他们在享受发 e-mail 的场景。 当 e-mail 最开始被引入企业办公时,它就十分受人欢迎——因为能以工作为掩护进行娱乐。这同样是现今企业级通讯工具大热的原因。“我们分享秘密、讲笑话、调情、抱怨同事的失误,这非常有意思。” David Warsh 写道。这样看来,我们挚爱的群聊工具最终会像 e-mail 一样令人生厌。 企业级通讯工具的活跃度一直以爆炸式增长。每天有超过百万人登录 Slack,而在 2014 年它每日只有 12 万的用户。团队成员除了在 Slack 上交流,还会选择提供类似服务的 HipChat、Google Hangouts 以及 Skype,有时甚至同时开启多个通讯应用。人们认为这些应用会取代扰人的 e-mail。 人们也曾经认为 e-mail 是自己的救星——无需再使用电话交流。专栏作家 Oliver Bertin 在为 The Globe and Mail 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发送笑话、共进午餐的邀请或是给朋友的一封信。” 这是 1987 年,e-mail 被认为是一种有趣的电话替代方式。“电话会让本就忙碌的日子更加烦人。” 他表示。 雇员们之所以使用群聊软件,就是因为它有趣。Amanda Hess 在去年春天给 Slate 的撰文中指出 “它让工作变得像游戏一般”。就像 Slack 及类似的产品一样,e-mail 问世时也有些用户颇为上瘾。1992 年,一位好莱坞的剧本评论家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e-mail 很有趣,但不过是玩具而已。” 此外,他还补充道:“e-mail 鼓励人们唠叨,说一些不必要的话。” 在 1993 年 Business Times 的一篇故事中,作者称 e-mail 为 “电子游戏”。 好景不长,e-mail 现在已经不再受人欢迎。有些文章称之为 “恶魔”、“互联网蟑螂”。最初的优点也变成了拖后腿的劣势。1996 年,一位 e-mail 重度用户在夸赞时这么说道:“我觉得它最棒的一点在于,你可以看心情来回复。” 这种 “看心情” 的后果就是日益肿胀的收件箱,人们需要时常管理自己的邮件。你可以随时发送消息,但这也意味着你随时可能收到邮件。皮尤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人们一般不会在办公室检阅工作邮件。同一研究还显示,35%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因为互联网工作时间更长。这么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聊天已是必然,不过时间长短问题。E-mail 的衰落就是最好的警示。 群聊自诞生之初的使命就是摆脱 e-mail 的繁琐和沉重,使办公室交流变得更轻、更即时。人们不再需要管理收件箱中成堆的无用邮件,只需加入工作或兴趣相关的群聊小组,还可以自由退出。群聊使得人们能更轻松地寻得并跟进想要参与的对话。Slack 对 1629 名用户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他们 e-mail 的使用频次减少了 48.6%。 无论如何,Slack 忠实用户从收发电邮上省下来的时间,基本都没用在工作上。他们平均每个工作日会在线 10 小时,而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美国人每日工作或睡眠时间都没有那么长。 对于工作群聊的狂热已经开始冷却了。 “Slack 有时真是吵得不行,一堆人无休止地聊天”。Fast Company 在给 Slack 用户的《礼仪指南》开头这么写道。这份《指南》于上个月问世。我不禁想问,《礼仪指南》的问世是不是意味着某一产品开始衰落? 只用一小会时,它还是无敌的。 The Verge 的作者 Justin Glow 在使用 Slack 一周后弃用,他感觉一切都 “失去了控制”。群聊和 e-mail 一样鼓励人们交流——这十分有趣,但可能会浪费宝贵时间。“生产力低下的时候,人反而容易觉得自己效率很高。” Brendan O’ Neil 是会议室管理应用 Robin 的销售部员,他表示自己一旦离开 Slack 就会产生 “害怕信息错过的恐惧。” 他表示自己正加紧提高自控力,希望在工作信息和干扰闲聊中取得平衡。 “只用一小会时,它还是无敌的。” Chris Collins 说道。他是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的助教。“你最开始使用聊天软件的时候,会十分享受即时性带来的快感。过一阵你就会感觉受不了了。” E-mail 在九十年代中期颇受追捧。“它的易用和快速实在是太棒了。” Financial Post 一篇发表于 1996 年的文章这样写道。“想象一下那些身处服务业的公司,他们需要时刻保持顾客与员工间的信息互通,这时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每天除了电话问询外,他们还要解决通过 e-mail 发出的疑问。” 我们不需要想象,这就是现实。 交流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和理念得到了碰撞。“世界上的各种产品比过去要复杂得多,” Collin 说道,“需要凝集很多人的智慧,需要很多人参与贡献。” 那些最成功的企业中,员工的思想碰撞更为频繁。这就是工作群聊令人着迷的地方,它使得不同地区的智慧得以互通。 Collins 的研究还发现,e-mail、工作群聊、内部博客等等虽然促成了沟通,但都无法催生令人惊艳的想法。相比之下,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收获更好的效果。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 Lindred Greer 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群聊适合做头脑风暴,但不适合想法的落地执行。 即便人们对于群聊的焦虑逐步上升,相关产品也并非穷途末路。Slack、Google、Apple 等等都在他们的忠实用户上看到了更多可能。它们都开始提供 “请勿打扰” 模式。Slack 上月方才推出 “勿扰” 功能,你可以借此告知同事你很忙。这一功能让人们不再需要实时回复信息,可以按照心情和空档来阅读处理——听起来很像 e-mail 不是吗。 注:本文译者 Alksy。 本文编译自:bloomberg.com
    硅谷
    2016年02月20日
  • 硅谷
    Google在新加坡进行人才收购, 收购新加坡企业级聊天应用 Pie,并关闭 Google 宣布收购新加坡公司 Pie,但具体收购价格并没有公布。 Pie 是一款为工作团队而打造的消息应用,覆盖 iOS、Android、Mac 以及网页端等各大平台。该公司曾在 2015年6月 的 A 轮融资中募得 120 万美元。 Google 此次收购目的在于组建新的技术团队,Pie 团队的九名工程师将成为 Google 员工,将于 2月19日 入驻位于新加坡金融中心 Shenton Way 的 Google 办公室,Pie 提供的通信服务也将同步关闭。 Google 副总裁 Caesar Sengupta 表示,他希望能引进更多的新加坡籍海外工程师,特别是在硅谷工作的新加坡籍工程师归国加入该技术团队。 据悉,他将于 3月8日 在 Google 总部山景城举办新加坡籍工程师专场招聘会。Caesar Sengupta 指出,新组建的技术团队将为亚洲数十亿用户服务。相比于欧洲、北美等其他地区,这些用户使用的手机终端更为便宜,手机的硬件缺陷导致互联网连接并不完善,导致目前互联网方面的用户体验较差。 Caesar Sengupta 称,“用户使用的手机技术普遍较为落后,导致用户无法享受完善的互联网服务,因此其用户体验较差。新组建的技术团队将致力于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在现有手机硬件环境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互联网服务。” 本文编译自:techcrunch.com
    硅谷
    2016年02月19日
  • 硅谷
    苹果公司的整个小麻烦牵动了整个硅谷,于是大家都来声援了 这两天苹果的 一场官司,牵动了整个硅谷,因为一场恐怖枪击案,美国FBI向法院申请让苹果公司帮助解锁死者的iPhone5c手机,对于这种“不合理的负担”CEO蒂 姆·库克(Tim Cook)日前透过官网发表长文以表达强烈抗议,表示不能开这种“令人不安的先例”。详见百略网此前文章《为什么法院的一纸判决触怒了 整个硅谷》 而现在苹果不再孤军奋战,因为除了硅谷的科技企业,一些组织和民众也加入到声援苹果的行列。 一、科技公司 1.事件发生后WhatsApp创始人兼CEO简·库姆(Jan Koum)也加入到战局,通过Facebook官博转发库克的长文,并表示将对此予以全面的支持。并表示:“我们不应该开出这个危险的先例,今天我们的自由已经陷入危险境地。” 事实上,WhatsApp在过去已经有过类似经历。去年12月,该应用在巴西被全面屏蔽,时间长达一整日,事发原因原因是其不愿意配合巴西法庭提供必要的聊天信息(巴西犯罪集团利用其工具通信)。 2.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得知消息后(Sundar Pichai)在Twitter上发帖称,强迫科技公司“黑”用户的设备可能会成为一个令人不安的先例。 “强迫企业支持黑客行为可能会伤害用户的隐私。我们知道执法者和情报机构在保护公众免受犯罪和恐怖主义侵害时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制造了安全的产品,以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我们会基于有效的法令向执法部门提供数据”皮查伊说“但是要求企业为入侵客户设备和数据的行为放行是完全不同的,它可能会成为令人不安的先例。 这个问题很重要,期待各方能就此进行深刻而开放的讨论。” 考虑到 Android系统也可能被要求监控,皮查伊这次声援库克的目的显而易见。作为最早一批推行https加密的行业巨头,继旗下goole搜索和 youtube等各大主要站点实施全站https加密之后(gamil邮箱早在2010年便实施了全站https加密),Android系统也开始向用户 提供数据加密功能。 3.微软首席法务官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今日在Twitter上发表声明称: “改革政府监督”(Reform Government Surveillance,以下简称“RGS”) 成员企业认为,打击恐怖和犯罪分子,帮助执法 部门获取必要的信息来确保社会安全,其意义非凡。但政府机构不应该要求科技公司对其安全技术预留后门,因 此,RGS成员企业会在确保用户人身和信息安全 的前提下,帮助执法部门提供所需信息。” 除了微软,RGS成员企业还包括AOL、Dropbox、Evernote、Facebook、谷歌、LinkedIn、Twitter和雅虎等。微软的这项声明是以RGS成员企业的身份发布的,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支持苹果的决定,但态度不言自明。 二、美国组织 美国民权同盟(ACLU)、电子前线基金会(EFF)以及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在事件发生后也都表示支持苹果。 ACLU演说、隐私与技术项目专职律师Alex Abdo在声明中说:“政府的行为是空前的、不明智的、非法的。宪法没有允许政府强迫企业侵入用户的设备。苹果提供能够安全存储信息的手机,如果用户要保留对隐私数据的控制,苹果也应该维持这种做法。 “政府的这种行为会开启危险的先例。如果FBI能够迫使苹果侵入其用户的设备,那么世界任意专制证券也都会这么去做。苹果维护其权利,为所有用户提供安全设备,这值得赞扬。” EFF与国际特赦组织也发表了类似的声明。当然这些组织担心的可能是国家以臭名昭著的恐怖主义案件为由进行的“权利滥用”。 三、美国民众 1.知名商业投资人马克·库班(Mark Cuban)向来直言不讳,在周四的博客文章中,他也公开向苹果表达了支持。 他写到:“苹果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就是一条不归路。联邦调查局深知这是一次毫无机会的请求,但这不会是针对智能手机的最后一个可怕的事件。只要苹果开了先例,未来就会有很多政府机构多次重复这一请求,然后我们就都被滚下隐私的山坡了”。 2.作为揭露美国监控丑闻“棱镜计划”的美国国防部前雇员斯诺登以及大批的Twitter用户也陆续赶到,坚定的站在苹果阵营。 “FBI正在创造一个公民需要依赖苹果才能伸张正义的世界,而不是反过来。” 一些Twitter和Facebook用户用“与苹果站在一起”标签表达对苹果的支持。用户Peter M 说:“谢谢你蒂姆·库克,因为你把苹果用户的隐私放在了第一位。‘与苹果站在一起’”。 另外在《纽约时报》这样以精英读者为主的网站上,大部分留言对苹果的做法表示了支持。按照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政府机构和公权力都是不值得信任的,都是需要严加警惕的。   四、零星的反对之声 其中最主要的反对者还是美国政府,包括美国总统候选人川普(Donald Trump)他在接受电视访问时坚决主张苹果公司应该遵守法官判决。要求苹果解锁涉案手机。“苹果不让我们破解枪手的手机,”特朗普在采访时说道。“他们以为自己是谁?我们非得破解这部手机不可。” 白宫新闻秘书Josh Earnest强调,FBI并没有要求苹果重新设计产品或者是给它们留后门,仅仅是敦促苹果在凶手这台iPhone 5C上提供必要的解锁帮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查明这桩震惊全美的凶案真相。 另外一些淳朴的美国民众也表达了反对意见“苹果你为什么要保护恐怖分子啊”,“恐怖分子都是人渣,他们杀了我们美国人呀”,“苹果怎么可以这么不爱美利坚,这么不关心国家安全,你应该执行法院命令,你再这样我要一辈子抵制苹果产品” 此外,据科技网站AppleInsider报道,约翰·麦克菲(John McAfee)是世界知名杀毒软件McAfee的创始人,眼下,他正在代表美国自由党参与总统竞选。FBI要求苹果解锁iPhone事件持续发酵后,麦克菲看不下去了,他认为自己的团队只需利用最新的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技术,就可以无需运行新版iOS直接黑进iPhone并获取FBI想要的的信息。他信心满满的表示这一工作三周之内就可完成。 本文系作者 百略网 来源:钛媒体
    硅谷
    2016年02月19日
  • 硅谷
    将 CEO 扫地出门之后,Zenefits 承认软件中含有欺诈性程序 将公司 CEO Parker Conrad 扫地出门之后,曾在 2015 年风光无两的独角兽公司Zenefits 如今要做得是继续整顿家门。在最近曝光的一封公司内部邮件中,Zenefits 的新任 CEO David Sacks 向公司员工坦陈,Zenefits 的软件中存在欺诈性软件程序,能够帮助未经授权的销售人员非法成为保险代理人并销售医疗保险。 这款程序在 Zenefits 中被命名为 “Macro”,它可以利用作弊程序帮助想要成为保险代理人的销售人员完成 52 小时的法律规定培训时长,用户通过这款程序可以直接跳过本该是强制完成的培训课程,直接进行证书的签发环节。 这样的欺诈性程序直接造成了 Zenefits 涉嫌伪证罪以及代理许可违法的罪名成立,根据华盛顿州的法律,这会被判 B 级重罪,违法者可能受到长达 10年 的监禁以及 2 万美元的罚款。目前,Zenefits 已经承认在美国加州推行了这一违法功能,后者是该公司在全美最大的市场。 不过,出现这样的结果也算是意料之中,去年 11 月,新闻聚合平台 BuzzFeed 就曝出 Zenefits 涉嫌允许未授权的代理人销售健康保险,这也引起了华盛顿州保险委员的注意并进行调查,这也连带引发了 Zenefits 前任 CEO Parker Conrad 的解雇事件。 “公司内部的各种流程、控制和法律风险的规避都在执行力上有些问题,甚至有些决定是错误的。” Zenefits 公司内部的一封公开信表示,Conrad 的离职因为合规管理意识的缺乏。 目前,Zenefits 表示将停止 Macro 程序的运行,相关部门的责任人也将被停职,公司也将继续配合相关部门的审查,可以说,Zenefits 想要挺过现在的这道坎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原创文章,作者:苏建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3230.html
    硅谷
    2016年0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