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在线教育的拉美风情 据 Edtech Digest 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教育市场规模有 5.5 万亿,在线教育占到其中约 3% 的比例,达到 1700 亿美元(其中,K12 在线教育:390 亿美元;大学及以上在线教育:954 亿美元;企业在线教育:321 亿美元);在未来两年,在线教育市场的增速将远超整个教育市场,预计将以每年 23% 的增幅,在 2017 年达到在教育市场 4% 的占比,市场规模达到 2555 亿美元。   虽然在全球的教育支出中,美国独占 22% 的高比例,但很多人相信第三世界国家才是在线教育最具潜力的市场。这些国家正处于经济起飞的前期,且传统教育体系往往不完善,人们对优质教育更渴求,这就给了在线教育巨大的空间。下面的文章主要介绍拉丁美洲教育科技初创企业的情况。   拉丁美洲有 6 亿人口,教育落后且不普及,约有 25% 的人口拥有智能手机,预计 2018 年这个数字可以达到 50%。   很多拉美的在线教育机构最开始尝试用制作 Youtube 视频的方式试水自己的模式,正如可汗学院在 2006 年做的那样。大家这样选择的原因显而易见:Youtube 有最好的视频技术,制作者不再需要去担心主机、CDN、转码之类的技术问题,另外,Youtube 搜索算法也可以给这些视频生产者带来巨大的分发流量。   但很可惜,这种方法最终被证明不可行。Youtube 虽然聚集了一大批内容生产者,却没有带给他们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而对于学习者来说,Youtube 更像是一片广袤的、但只有一毫米深的海洋,那些真正想学到些什么的人,并不会选择 Youtube 作为入口。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当地在线教育平台逐步出现以下的模式:   Descomplica:  巴西最大的在线教室,创立于 2011 年,最初面向高中生,以 “内容” 为核心竞争力,目标是学生们建造一所 “视频图书馆”,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备考内容,和尽可能多样的学习方式。目前 Descomplica 提供录播和直播课,还支持评论、反馈、评分答疑等服务,公司还和当地运营商合作提供手机端 SMS 的学习模式,还曾经把在线课程刻录成 DVD 出售。   平台上的课程数在 2014 年就达到了 6000,在积累了大量内容之后,公司准备迈入第二阶段:通过科技更有效的分发内容,这包括建立新的推荐系统,建立真正的手机端学习平台等。目前 Descomplica 总共获得 1410 万美元融资。     eduK:巴西在线职业技能培训平台,5 月刚刚获得由 Accel Partners 领投的 B 轮 1000 万美元融资,Accel Partners 此前成功投资了 Lynda.com,后者被 Linkedin 以15 亿美元收购。   eduK 的课程内容包括摄影、手工、时尚、商业等。在线一次性观看课程免费,购买课后打包出售的视频则需要付费,现在已经有超过 200 万个学生在平台上学习它的 600 门课程,eduK 下一步准备走出巴西,扩展到整个南美洲。   TareasPlus: 在哥伦比亚和旧金山设有办公室。TareasPlus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以西班牙语为授课语言的讲师群体和 1000 门课程,以及 70 万名注册学生。它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班牙语授课平台,甚至超过了 Udemy。   TareasPlus 以 9-12 分钟的短视频形式,给予西班牙语国家高中和大学学以数学、科学课程方面的指导。2013年,公司上线了 Aula TareasPlus 教师端平台,将上传教学视频的后台开放给老师,视频品类得到进一步扩展。   Platzi:来自哥伦比亚,提供 “技能” 而不是 “教育”,着重在设计、营销、编程三个方面,讲师不是大学教授,而是业界的专家。直播授课,学生们可在上课的同时和直播教室中的其他 1000-3000 个 “同学” 分享自己的笔记。课程完成率在 70% 左右。   Platzi 曾在 Y Combinator 孵化,现在每月可以盈利 12.5 万美元。创始人说,哥伦比亚并没有为科技初创企业融资的传统,因此他们一开始就决定了网站需要自盈利。   VeDuca:位于巴西,目标是让用户可以平等接触到全世界大学的课程。平台上目前有来自 4 个国家、17 个大学的 5700 门课程,并在 2013 年上线了全球首个在线 MBA 项目。课程内容全部免费,若想要获得巴西教育部认证的证书则需要交费。   目前巴西看起来似乎更受 VC 们的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巴西拥有说着共同语言、使用着同样货币的 2 亿人。不过 “太平洋联盟国家” (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秘鲁)也是一个新的增长点,这个 “联盟” 有 2.06 亿人口,共同的语言和彼此相通的教育体系,且人均 GDP 高于巴西。   来源:36氪 ,作者:小天
    硅谷
    2015年07月14日
  • 硅谷
    Linkedin 称其平台(领英洞察)发布者过百万 报告中显示,这些内容发布者每周生产文章超过 13 万篇,读者中约 45% 为管理者、VP、CEO 等高职位人群。多数内容触达 9 个国家共 21 个行业的专业人群。LinkedIn 内容发布服务于 2012 年推出,截至今年五月平台共有用户 3.64 亿.   If you’re not reaching, engaging, and monetizing customers on mobile, you’re likely losing them to someone else. Register now for the 8th annual MobileBeat, July 13-14, where the best and brightest will be exploring the latest strategies and tactics in the mobile space. Business-oriented social networking company LinkedIn today announced that it has more than 1 million publishers posting content to the site. They’re posting more than 130,000 items each week, according to a blog post on the new metrics from LinkedIn executive editor Daniel Roth. “About 45 percent of readers are in the upper ranks of their industries: managers, VPs, CEOs, etc.,” Roth wrote. “The top content-demanding industries are tech, financial services and higher education. The average post now reaches professionals in 21 industries and 9 countries.” LinkedIn introduced its publishing feature in 2012. The company had 364 million members in May.
    硅谷
    2015年07月13日
  • 硅谷
    “反Office”的Quip想要革新传统办公文件 从Office时代到如今的Google Doc,互联网的发展一直在改变着人们的办公方式。然而这一切还不足以满足Quip的创始人Taylor,他希望未来是一个去文件化的世界。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分享修改设备上的文档。当革命性的变化来临时,习惯于传统的人们又将如何应对呢?   Quip的首席执行官布Bret Taylor认为,在不远的未来,电脑文件将成为过去,同时成为记忆的还有我们一直习惯于点击保存的软盘图标。   尽管有此想法的不只 Taylor 一人,但是Quip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在努力尝试加快“去文件化”的步伐——Quip对自己的轻量级、专业网络文档和电子表格编辑器的定位为反Office的协作软件。Quip不使用任何传统文件系统或者格式;每一个文档直接建立在应用内,任何改变都会迅速地保存到云端存储。你可以导入或导出Office文件,但这似乎更像是对Office办公软件普遍性的妥协而非特定设计的功能。   如今,Quip对传统文件发起了进一步的挑战,除了已有的iOS、Android和网络平台,本地化Windows和Mac应用程序也加入到了Quip大家族。新的应用程序看上去和网络平台上的版本几乎无异,但是少了浏览器的混乱以及没有网络连接时也可以使用全部的功能。Mac版本的应用程序还支持Spotlight,因此用户可以直接从苹果系统的菜单栏内直接搜索文档内容。当然,即使你在浏览程序目录,在Quip上你仍然找不到任何文件的影子。有人说,Quip就像Google Drive和Office的结合体,但同时又摒弃了两者的冗余功能。 “我们一方面努力使桌面软件可以离线使用,另一方面坚持摒弃以文件为核心单位的概念。” Taylor说道。   Taylor认为,Quip之于文档的创新改革,正如Netflix和Spotify之于视频和音乐的创新改革。虽然无法修改自己的文件,但大量的按需媒体库大大地弥补了前者的不足之处, Taylor 希望简单高效的Quip编辑工具可以逐步淘汰对传统的文档需求。   多么充满诱惑力的创意!然而私下里我却仍有那么一点点希望 Taylor 的观点是错误的。   流媒体文档的兴起 对于音乐和视频,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面向用户的文件会逐渐消失。类似Netflix和Spotify这样的服务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媒体选择,更不用说在你的所有设备上存储媒体。随着高速互联网的普及,从云存储端按需下载流媒体则明显合适方便。   但是Quip对于去文件化文档的解释却又有些许的不同。Word和Excel文件本身不大,足够快速完整地下载到本地设备,并且只占据少量的硬盘存储空间。所以,为什么不用Dropbox或者微软的OneDrive等云存储服务来随时随地保存读取你的Office文件呢?为什么一定要用Quip呢?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使用云存储服务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麻烦,” Taylor对此解释道,“但是协同合作的时候,你就傻眼了。” Taylor继续解释道,如果用文件的话,在共同撰写修改文档的时候会造成大量的同步问题。两个人同时上传一份相同的Office文件可以导致系统无法识别,只能生成两个不同版本的文件。再比如,在无线网络不通畅的情况下,人们可能无法同步其他同事的文件更新操作。   “两个人一起修改同一个文件永远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泰勒说,“我们的突破则是把文档分割成一个个更细小的单元。”   举例来说,如果有人离线编辑了某一段落的内容,而另一个同事移动了这个段落,那么当这两个用户重新连接到网络的时候,Quip可以做到同时更新两人的操作。这个软件的优势在于只同步文档中被修改过的那部分,避免了版本冲突,也加快了同步速度。倘若发生重复修改的意外时——比如两个人修改了同一个单词——文档的侧边栏会显示出“动态消息”,让用户迅速识别重复编辑操作。   有的文档并不需要直接的协同操作,比如公司新员工培训材料,同样也可以系统操作而且会更加方面。比如从云端自动同步需要的文档到用户的个人电脑上,之后用户仍然可以快速地编辑存储。“因为Quip是为团队和公司而设计的产品,这里有全世界的文档,虽然不属于你但你可以访问下载,可以在你的电脑上阅读编辑。”   文档的共同编辑和流媒体的无尽目录在某种意义上有他们的相似之处,它就是:摒弃文件!   文件保卫战 在与Taylor的交谈中,我坦白地承认他的观念让我感到有点担心。去文件化文档编辑确实有种种优势,但是操作实实在在的文件也有它的特殊意义。   如果是文件的话,我可以随意的选择文档编辑器,比如放弃Office365改用LibreOffice,而不需要转化文档。同样地,我也可以切换到另一个Quip不能支持的平台,比如Windows Phone,并且只要兼容程序一直运行我就可以随意地浏览这些文件。我可以给文档添加安全保护密码或者把文档放在加密文件夹里,我可以完全掌控文件存储位置,随意地备份到多个云存储服务中或者备份到本地硬盘。相比之下,Quip这样的服务需要建立在更高的信任基础之上。   对此赞同必须有某些措施可以保证用户对自己的文件有控制权。但是,他依旧认为这个问题利大于弊。 为此,Taylor以自己过去的经历作为例子。他回忆道,一开始他很少使用智能手机发邮件,通常只会在手机上阅读信息,然后用笔记本电脑回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习惯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现在他更习惯于在手机上写邮件,随时随地都在手机上检查邮件。“我觉得两者之间有相同之处,所有这些产品为我们带来的,不管是实时协作还是其他,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一开始新旧世界的转变会令人感到恐惧不安,然而最终人们还是欣然接受新事物。”   这并不是说在诸如文档便携此类问题上就没有其他改进的空间或方式。如果Quip当真想要彻底去文件化,它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至少得让像我一样的用户慢慢接受“去文件化”这种转变。   也有可能,只是我过于执着我原本的习惯方式,是我需要接受这样的现实。无论如何, Taylor 似乎对我们的谈话很感兴趣。“情感上确实有点不一样,”他继续说道,“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最后可以找到一种使所有人都满意的用户体验。”   Source:fastcompany
    硅谷
    2015年07月10日
  • 硅谷
    传谷歌即将发布企业版谷歌眼镜 [摘要]企业版谷歌眼镜将配备一块更大的棱镜显示屏,用户使用起来将更加方便。 据科技网站9to5google报道,上周有消息称谷歌内部将下一代谷歌眼镜称作“企业版谷歌眼镜”或“EE”,现在我们获悉了这款即将发布的新硬件的更多信息。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企业版谷歌眼镜将配备一块更大的棱镜显示屏以及能够提供更高性能和改善电池续航能力的英特尔Atom处理器。   实际上,我们在年初的时候就听说了企业版谷歌眼镜,但是关于该设备有两个版本略有不同的传闻。目前这款设备仍处于测试阶段。   企业版谷歌眼镜将配备一块更大的棱镜显示屏,用户使用起来将更加方便,而不会感觉到必须向上或向右看。之前的探索者版谷歌眼镜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果用户使用时间太长,就会感觉到眼睛很累;企业版谷歌眼镜在这方面所做的改动应该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目前还不清楚显示屏的分辨率是否也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听说企业版谷歌眼镜的显示屏比探索者版谷歌眼镜的显示屏要好一些。为了让你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我们将探索者版和企业版谷歌眼镜的棱镜显示屏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 探索者版(左)与企业版(右)谷歌眼镜的棱镜显示屏对比   华尔街日报在去年12月报道称,新一代谷歌眼镜将配备一款新的低功耗英特尔芯片,目的是延长电池续航时间。现在这一消息已经得到证实。目前只知道企业版谷歌眼镜将配备英特尔Atom芯片,只是还不清楚具体的型号。据说这款芯片的时钟频率比目前最先进的Android Wear智能手机所配芯片还要快。   据知情人士称,新一代谷歌眼镜的电池续航能力肯定有所提高,但是提升的幅度不会很大。电池续航时间短也是探索者版谷歌眼镜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谷歌并不想在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推出企业版谷歌眼镜。而且,新芯片的热管理和整体性能也比前一代产品所用芯片有所提高。   就电池而言,最有趣的是我们在企业版谷歌眼镜中发现了一款谷歌自制的外部电池包。目前还不清楚这款电池包增加了多少电能,但是谷歌这样做很可能是为了让有这方面需要的用户能够延长电池续航时间。知情人士称,虽然电池续航时间延长了,但它肯定需要针对某些一直在运行的应用补充更多电能。   上周,有人发现联邦通信委员会审批通过了一款名为“A4R-GG1”的设备。那款设备的标签上只是写着它是一款蓝牙设备,支持2.4GHz和5GHz频段的802.11a/b/g/n/ac WiFi。我们已经证实企业版谷歌眼镜支持5GHz频段,这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支持视频流企业应用。(林靖东)    
    硅谷
    2015年07月10日
  • 硅谷
    BlueCrew:可按需提供人手的初创公司(但需要雇佣他们并提供福利) 悬在新兴的按需经济之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是如何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类,以及将员工分为 W2 永久雇员和 1099 合同工这种二分法是否还适用于如今的工作。(W2 和 1099 是美国依据工作性质而分的报税表,译者注)   例如,因为 Uber 的司机用的是自己的车,自己决定工作时间并且公司也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这就对合同工模式造成了冲击。不过,加州劳工委员会 最近做出有利于一位 Uber 司机的判决,认为她应当被视为雇员 。自此之后,Shyp 和 Instacart 等公司都至少将其部分员工转成了永久雇员,这是因为他们需要接受更多的培训。   一家名为 BlueCrew 的 YC 新公司认为还有另一种解决方式。这家公司是一个服务型临时工职介机构,覆盖范围从仓库工作到生产手选工和包装工再到数据录入人员等等。该公司与其他公司的关键区别在于他们是以 W2 的形式雇佣工人。   “我们帮助其他公司寻找适合所谓的低复杂度工作的工人,”BlueCrew 的联合创始人米歇尔·卡塞尔塔诺(Michele Casertano)说道。“但是我们的业务模式和其他公司的一个最大不同在于我们所有的工人都是 W2 雇员。我们相信这一点同时给予工人和客户更多的安全感。”   另一位创始人库珀·纽比(Cooper Newby)补充说,“合同工模式在短期内要便宜很多,但长期来看却不是这样。很多创业公司对于他们要对 1099 合同工承担多少责任并不太熟悉。如果你在员工分类上发生了错误,那么你就必须补缴税款和相应的福利。这需要承担很多责任。”   在拥有“数百名”工人的基础上,该公司表示他们可以在不到 40 分钟内迅速填补一家公司的 20 多个职位缺口,并且出勤率为 98%。该公司称,它拥有 5 个以上的客户,有做搬家具业务的,也有在东湾制作玉米粉薄烙饼的工厂。   该公司会负责处理 1099-雇主通常会丢给他们的合同工的所有繁琐事务,如税金扣款、联邦社会保险税和劳工赔偿保险。反过来,BlueCrew 的雇员会有一个循环的工作安排,为每种类型业务提供的制服和培训。他们每小时挣的钱在 12 到 20 美元之间。如果他们加班,每小时就会多得 50%。   BlueCrew 的公司客户会得到一个经过筛选和编排的工作团队,这些都是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人员。所有的工人都会有简介、图片、评级和先前工作经验的列表。   为此,卡塞尔塔诺说,BlueCrew 在计时工资上的提成“没有特别高”,不过拒绝详谈他们的提成份额。他们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寻找雇员,不仅利用 Craigslist 和 Facebook 广告,还会利用退伍军人管理局和推荐。他们还筹集了一些种子资金,但拒绝透露资金金额以及投资者。   卡塞尔塔诺曾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做过供应链管理。“我只是觉得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管理和寻找临时工,”他这样说,还说许多工人用几个小时的行程换来的结果却是被工作拒之门外。   一些风险投资人,如 格雷洛克的西蒙·罗斯曼(Simon Rothman)就曾呼吁 在 W2 和 1099 的分类之外再增加第三类合法用工。   卡塞尔塔诺说,“如果有第三个分类,那的确会让人欣喜。但必须要伴有劳工赔偿。有些人被东西砸到之后他们的生活就毁了。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解决,因为这就是劳工赔偿应该做的。新的分类应当具有灵活性,但它也需要以某种方式配备劳工赔偿。”   YC’s BlueCrew Provides Workers For The On-Demand World (But Hires Them As Employees With Benefits) The Damocles sword hanging above the emerging on-demand economy is how to classify workers, and whether the dichotomy between permanent W2 workers and 1099 contractors is even appropriate to the kinds of work that exist today.   For example, Uber has stuck to the contractor model, since drivers provide their own cars, set their own hours and the company doesn’t need to do substantial training. The California Labor Commission, however, recently ruled in favor of a driver and argued that she should be an employee. Following that, other companies like Shyp and Instacart have shifted at least some of their workers to permanent status, because they require more training.   A new YC company called BlueCrew thinks it has another answer. They’re a temporary staffing agency for service jobs from warehouse work to produce pickers and packers to data entry personnel. The key difference here is that they employ their workers as W2 employees.   “We help companies find the workers for what we call low-complexity jobs,” said Michele Casertano, a BlueCrew co-founder. “But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our business model and others is that all of our workers are W2 employees. This, we believe, gives more security both to the workers and to the customers.”   His co-founder Cooper Newby added, “A contractor model is much much cheaper in the short-term, but not in the long-term. A lot of startups aren’t familiar with how much liability they’re taking on with 1099 contractors. If you have a misclassification problem, you’ll have to pay back-taxes and back-benefits. That’s a lot of liability.”   With a base of “hundreds” of workers, the company says they can quickly fill more than 20 openings a company in less than 40 minutes with a 98 percent show-up rate. The company says it has at least five clients ranging from a furniture-moving business to a tortilla-making factory in the East Bay.   The company takes care of all of the complexities that a 1099-employer would normally pass onto their contractors like tax withholdings, FICA taxes and worker’s compensation insurance. BlueCrew employees, in turn, have a recurring work schedule, uniforms and training for each type of business. They make between $12 and $20 an hour. If they work overtime, they get 50 percent more per hour. BlueCrew’s company clients get a pre-screened and curated workforce that is compliant with labor laws and regulations. All of the workers have profiles, pictures, ratings and a list of their previous experiences.   For this, BlueCrew takes a “not super-high” cut on the hourly wages, Casertano said, declining to elaborate on their share. They source workers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ways from Craigslist and Facebook ads and then through the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and referrals. They also have raised some seed funding, but declined to say how much or from whom.   Casertano used to manage supply chains in Europe, the Middle East and Africa. “I just thought there had to be a better way to a mange and source temporary workers,” he said, recalling that many workers would travel for hours and then be refused work.   Some venture capitalists like Greylock’s Simon Rothman have called for a third legal kind of worker in addition to the W2 and 1099 classifications.   “It would be a nice if there was a third classification,” Casertano said. “But workers comp has to be there. There are people who have things fall on them and their life is ruined. They deserve a settlement, because that’s what workers comp is for. It should give flexibility, but it also needs to give worker’s comp somehow.”   来源:techcrunch
    硅谷
    2015年07月09日
  • 硅谷
    大数据分析公司Axtria获得3000万美元C轮融资,Helion领投 大数据分析公司Axtria已经宣布获得3000万美元C轮融资,领投方为Helion Venture Partners,该风投的投资金额占到了一半之多,为1500万美元。其他参与本来融资的包括硅谷知名风投家‘Desh’Deshpande,Amar Sawheny,Rick Braddock,以及Fred Khosravi。   Axtria为企业提供顾问,外包,以及技术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出以数据驱动为基础的决策,优化企业内部销售、市场营销、以及风险管理运营。 此外,这笔资金还将会用于加快公司招聘速度,构建销售团队,扩大市场营销,开发新产品,以及拓展新市场。Helion风投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常务董事Sanjeev Aggarwal将会加入Axtria公司董事会。 进军印度,同时拓展欧洲市场 Axtria成立于2010年,创始人是Jassi Chadha和Navi Chadha,他们开发了很多分析应用程序产品,比如SalesIQ,MarketingIQ,以及RiskIQ。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嵌入到客户平台里,提供分析,帮助企业作出决策。Axtria所涉及到的主要解决方案领域包括销售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数据和技术,客户运营管理,以及风险管理。 Axtria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但是他们在印度的古尔冈设有办事处,目前Axtria公司仍主要服务其60多家美国企业客户,涉足的行业领域包括生命科学,健康医疗,银行金融,零售,消费零售包装,以及高科技垂直行业。 预计在2016年,该公司会继续专注于上述垂直行业,并将业务拓展到欧洲市场。   Axtria secures US$30M in Series C funding led by Helion Axtria, a Big Data analytics company, has announced US$30 million in Series C funding led by Helion Venture Partners, with an investment of US$15 million.   Silicon Valley venture capitalist ‘Desh’ Deshpande, along with existing investors Amar Sawhney, Rick Braddock and Fred Khosravi, also participated in this round.   The firm provides consulting, outsourcing and technology solutions to help companies make better data-driven decisions in functions like sales, marketing and risk management operations.   The funding will be used to accelerate hiring, build a sales force, increase marketing, develop products and expand markets including new verticals and geographies. Sanjeev Aggarwal, Co-founder and Senior Managing Director of Helion will join the board of the company.   Also Read: Ex-Monk’s Hill associate raises US$500K seed for Fabelio in Indonesia Expansion to Europe Founded in 2010, by Jassi Chadha and Navi Chadha, Axtria has developed proprietary analytical applications like SalesIQ, MarketingIQ and RiskIQ. These applications get embedded in customer platforms, delivering insights at the point of decision. The key solutions areas include sales operations management, market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 data and technology, customer operations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Headquartered in New Jersey with an office in Gurgaon, India, Axtria has been focussing on clients in the US market primarily and claims to be working with more 60 clients in the life sciences, healthcare, banking, financial services, retail, CPG and high-tech verticals.   The company will continue to focus on these industry verticals and is targetting expansion into Europe in 2016.   来源:e27 链接:http://e27.co/axtria-secures-us30m-series-c-funding-led-helion-20150708/
    硅谷
    2015年07月09日
  • 硅谷
    硅谷大佬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当二把手 [摘要]萨克斯是硅谷知名天使投资人,曾投资过Twitter等,现在成为Zenefits的COO。   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是科技史上最成功的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之一。7个月前,他成为年轻初创Zenefits的首席运营官,此举着实令人吃惊。   萨克斯是“PayPal黑帮”的正式会员,他在硅谷取得了巨大成功。1999年至2002年间,萨克斯担任PayPal首席运营官。eBay收购PayPal之后,萨克斯离开PayPal,随后创立两家成功的初创:Yammer和Geni。2012年,微软斥资12亿美元收购企业社交网络服务Yammer,同年家谱社交网站MyHeritage斥资2500万美元收购竞争对手Geni。   萨克斯还是众多科技公司的投资者,这些公司包括Twitter,Uber,SpaceX,Airbnb,Scribd, AngelList, Slack, Eventbrite, Eventbrite, SurveyMonkey, Lyft等。他曾短暂离开硅谷,前往洛杉矶,投资拍摄喜剧影片《感谢你抽烟》。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他愿意,萨克斯可以胜任任何工作。但是,萨克斯选择加入力资源软件初创Zenefits,而且没有担任首席执行官。   为何选择这份工作呢?因为他爱上了Zenefits。他表示:“说实话,Zenefits是我见过的最令人兴奋的公司。”   “我与一些风投公司接触过,他们都主动招揽我。后来,我遇见了Zenefits创始人帕克·康拉德(Parker Conrad),康拉德告诉我公司的愿景。他清楚自己要打造什么样的产品,这是我从一位创始人和CEO口中听到的最明确的愿景。这让我非常兴奋。”萨克斯说道。 萨克斯选择Zenefits还有另一个原因:除了老板,他做过所有工作。   “这与我的头衔没有太大关系,我只想在一家公司里工作,这是主要原因。我已经是企业家,而且创立了数家公司,此外我还是天使投资人。因此,我在支持他人愿景方面拥有经验,我总是有能力做到这样。”他说。   为什么不做风投呢?萨克斯回答:“比起分散精力工作,我觉得为最令人兴奋的公司全身心工作会更有趣。”   事实上,萨克斯选择Zenefits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他认为,在财务方面Zenefits将成为“下一个谷歌”。Zenefits已经是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初创公司之一。   “如果我成为某家大型公司的首席运营官,例如谷歌这样的公司,你可能不会追问原因。那样的话,如同其他人已经完成艰难的工作,乐趣会少很多。我认为Zenefits会成为同等级别的公司。”萨克斯说。   萨克斯还是Zenefits的投资者,与CEO康拉德和CTO拉克斯•斯里尼(Laks Srini)一样,他同样押注Zenefits的未来。(熠辉)   来源:BI中文站
    硅谷
    2015年07月08日
  • 硅谷
    为女性提供职业帮助的PowerToFly获得650万美元融资 // PowerToFly是一家为科技圈内女性提供帮助与服务的网站,帮助职业女性与那些愿意接受远程工作的雇主取得联系。PowerToFly的出现让女性可以远程工作,这使得她们能够更容易保住工作和照顾孩子,而且可以停止在办公室里面无休止的浪费效率。   该公司最近宣布650万美元的A轮资金,Crosslink Capital领投了这轮融资。截止目前,这家公司总计已经获得750万美元的融资。   自PowerToFly推出的十个月以来,它已经吸引了来自93个国家的将近1000家企业作,在说服一个女人加入这些企业后,支付给PowerToFly一笔费用。PowerToFly已经成功获得250万美元的收入。   早前网易科技曾有一篇介绍PowerToFly的文章《工作时间不灵活才是导致科技领域女员工少的真凶》,或许能够帮助大家更加详细的了解这家公司。   科技行业里女性员工偏少的现象普遍存在,至于背后的深层原因,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一部分人相信,女性天生就不喜欢计算机科学,因此行业里根本就没有多少女性在寻求工作机会;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科技企业长期由男性高管领导,因此在招聘新员工时更青睐“同类”,而对“异类的”女性应聘者充满偏见。事实是否如此?《连线》杂志根据最新的一些调查给出了一个不太相同的结论——科技企业不肯在工作时间上妥协才是导致女性员工较少的更主要原因,因为大多数女性,尤其是已为人母的职业女性们,通常更看重家庭,并愿意为家庭牺牲事业。   “对于女性来说通常只有两个糟糕的选择:找一份全职的工作,全身心为其付出;或者不为事业拼搏,逐渐失去在事业上的主动。”前《赫芬顿邮报》编辑凯瑟琳•扎尔斯基(Katharine Zaleski)表示。   女性,尤其是已为人母的女性,通常需要更加灵活的工作时间以照顾家庭。这也是扎尔斯基与米莱娜·贝里(Milena Berry)一同建立了PowerToFly网站的原因——PowerToFly于去年8月正式上线,创立初衷是为帮助女性在科技领域里找到灵活工作时间的职位。截至目前,该网站已经得到了大量来自多个不同领域背景的职业女性支持,并成功帮助她们在将近700家,包括Buzzfeed和Hearst在内的知名科技企业里,找到了允许在家工作的灵活职位。   上周,PowerToFly还推出了首个移动应用PowerToFly Connect。该应用将作为一个提供与远程工作职位相关的社交媒体平台存在。“我们已经成功推出了我们的工作匹配平台。”贝里表示,“而现在,我们要为在围绕职业女性的困扰建立一个综合的社交媒体平台。”   工作灵活性对职业女性的影响超过想象 事实上,工作灵活性在影响科技企业男女员工比例上扮演的重要意义要远超我们的想象。有大量的研究调查显示,尽管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对职场做了这样那样的改变,但女性仍旧要比男性更感受到压力,尤其是在拥有小孩之后。譬如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的一份调查报告就指出,大约51%的职业女性认为,成为母亲后要想更进一步发展事业将变得十分困难,而作为对比,仅有16%的“已为人父”拥有类似感受。该调查最后还表示,42%的母亲为照顾家庭大幅减少了工作时间,相比之下,只有28%的父亲有相同的经验。   与此同时,另一份来自威斯康星大学有关女性为何离开科技领域的调查报告显示,大约三分之一的女性因为家庭放弃了事业,而其中主要的深层原因是“公司的工作时间不够灵活,以至于无法同时兼顾生活和工作两个方面。”   “绝大多数女性终将会成为母亲,将会要面对我们过去面对过的选择。”扎尔斯基表示,“1999年,职业女性人数达到了最,因为那时候没有第三条选择。我们认为我们的平台正在为女性创造这个选择。”   PowerToFly难以获得科技企业青睐 然而,并非所有的公司都愿意让员工远程工作的,即使这会为内部的员工多样性带来益处。一个最知名的代表就是雅虎CEO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在接手掌管雅虎后不久,高调宣布更改公司政策,要求所有在家工作的员工必须出现在公司。梅耶尔的决定引发了很多争议,但其辩解道:“人们通常聚集在一起时才会更加具备协作性和创造性。”   事实上,科技企业对梅耶尔的这种观点十分认同,扎尔斯基本身也清楚这一点——这也是PowerToFly迄今迟迟未能吸引到科技巨头的根本原因。“他们想要在内部解决这些问题(男女员工比例的问题)。”扎尔斯基指出,“他们非常重视成立委员会来强调此类问题,但另一方面却也非常坚持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出现在公司里。”   不够,一些与PowerToFly展开合作的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PowerToFly代表其他公司发布的招聘广告平均每个职位会收到14份的应聘简历。虽然PowerToFly不公开具体已经帮助多少职业女性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扎尔斯基以BuzzFeed和Hearst为例,强调前者已成功完成了20个岗位招聘,而后者则完成了16个岗位招聘。此外,PowerToFly自己也通过旗下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了35个远程工作的职业女性。   对于扎尔斯基和贝里来说,PowerToFly并不只是一个帮助职业女性在科技领域里找到灵活工作职位的平台。“你们常听到(科技界的)男人们在谈教育,教育,还是教育。”扎尔斯基表示,“这话已经说了十年了。为什么不直接在现有的职业女性上直接投资呢?”
    硅谷
    2015年07月03日
  • 硅谷
    硅谷初创现在都不急于上市 [摘要]如果不上市,初创公司的高管就无需担心局外人的看法,更无需每季度都公布财报。 《纽约时报》科技专栏作家法哈德·曼朱(Farhad Manjoo)撰文称,对于硅谷初创,上市已不再是首要目标,很多初创选择推迟上市。私人投资者无疑是这一趋势的最大赢家。   文章全文如下: 几年前,如果你是一位年轻、傲慢的科技人士,而且拥有征服世界的创业主意,你很可能为一个商业目标耗费大部分精力:让公司上市。   尽管科技精英怀疑甚至敌视金融行业,但科技行业有一个不可告人秘密,那就是他们希望获得华尔街的肯定,用上市仪式为自己正名,而上市所带来的财富更不在话下。   推迟上市 过去几年,硅谷却发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对于硅谷的创业者和初创公司员工,上市已不再是首要目标。相反,很多创始人认为,上市弊大于利,为了避免这场灾难,初创应该尽可能推迟上市。   “如果你可以从私人资本手中募集2亿美元资金,那么好了,我才不想让自己的公司被不了解业务的无知公众监管。事实上,对于我而言这么做非常有利。”Mattermark首席执行官丹尼尔·莫莉(Danielle Morrill)说道。Mattermark是一家组织和销售初创市场信息的公司。   目前,科技行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但硅谷突然怀疑上市——部分缘于华尔街怀疑新的科技股——可能是最重要的心理转变。如果不上市,初创公司的高管就无需担心局外人的看法,更无需每季度都公布财报。   这也表明华尔街正用传统的标准来评估公司,例如增长、盈利能力等。举例而言,由于用户量增长放缓,投资者一直批评Twitter。云存储公司Box于去年上市,由于依然无法盈利,投资者一直对Box措辞严厉。由于下调销售额预期,去年上市的电商公司Zulily同样受到批评。   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管理合伙人斯科特·库柏(Scott Kupor)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初创公司备受关注,但科技股没有出现不寻常的高估值。实际上,14年来它们在整个市场的份额一直保持稳定,远低于1990年代末期的峰值。   私募IPO 华尔街不愿太过放任年轻科技公司,这种态度降低了普通投资者的风险。如果科技泡沫出现,无知的大众可能血本无归。   另一方面,私人投资者大幅押注所谓的“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如果很多独角兽失败,多数美国人会安然无恙,因为损失局限于投资科技初创的风险资本家和对冲基金,以及初创创始人和员工。   这种不愿上市的态度将促进独角兽公司的发展。依赖着眼长远的私人投资者,初创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寻找可持续商业模式。为了推迟上市,Airbnb、Dropbox、Palantir、Pinterest、Uber等知名初创将融资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否则,它们必须通过上市才能募集到这些资金。   风投公司Maveron管理合伙人丹·列维坦(Dan Levitan)表示:“这些公司将上市,但仅限于私募市场。”对冲基金和其他投资者本可以在初创上市后购买股票,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投资机构却参与后续私人股权融资。对于这种用私募资金替代公开募股的方法,我们可以用一个矛盾的词汇来描述:“private I.P.O.”(私募IPO)。   最大赢家 推迟上市的做法已经改变了一些风投公司的经营方式。例如,Maveron表示,Maveron已经不再等待初创上市,一旦Maveron的回报约为最初投资的100倍,Maveron就把初创的股份卖给更大的私人投资者。曾几何时,只有在初创上市之后,投资方才能获得如此高的回报率。   但是,推迟上市也存在不利因素。当独角兽公司最终上市,而且股价一路攀升,最大的赢家将是承担多数风险的私人投资者。   过去,及早买进上市公司股票的公众投资者受益颇丰。1997年,如果你在亚马逊上市时买进1,000美元亚马逊股票,现在这些股票价值接近250,000美元。1986年,如果你在微软上市时买进1,000美元微软股票,现在这些股票价值接近50万美元。如今,科技IPO已不大可能为公众投资者带来如此高的回报。科技公司上市之时,最大一杯羹早已被私人投资者瓜分。   投资趋势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杰·瑞特(Jay Ritter)统计显示,2014年仅有53家科技公司上市,这个数字远低于1990年代末和2000年。如今,公司等待上市的时间也更长。2014年,上市的科技公司一般为11岁,而自1980年代以来上市科技公司平均年龄约为7岁。   初创员工和创始人持有大量股份,上市之后,他们可以出售股份。但一些观察者警告称,初创员工无法全面掌握公司的业绩信息,新趋势可能损害他们的利益。   Mattermark的莫莉表示:“有些公司会告诉员工,‘我们要进行私募IPO’,这种说法可能让员工感到困惑,员工因此也感觉不到真正的风险。”   但莫莉认为,如果员工知道账面收益可能永远无法兑现,初创就很难说服员工。“这种迷魂汤的药性确实很强。”她打比方说。   一些观察者认为,如果推迟上市在硅谷成为一种常态,科技公司可能需要考虑一种新型的员工补偿措施。Andreessen Horowitz的库柏表示:“这会成为一个问题,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构思员工补偿措施。”   最近,Andreessen Horowitz创始人马克·安德森表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高管和私营公司高管的要求完全不同。“他们会要求上市公司CEO,‘本季度让我们回本’;至于私营公司CEO,他们则要求‘没问题,10年后再说’。”他说道。   Maveron的列维坦认为,究竟是私募市场压倒公开市场,还是公开市场压倒私募市场,未来肯定会见分晓。   如果私人投资者是错误的,员工、创始人和很多对冲基金会遭清算。如果他们是正确的,那么公众投资者将错过下一大投资趋势。(熠辉)
    硅谷
    2015年07月03日
  • 硅谷
    甲骨文新财年销售瞄准中国大型企业 甲骨文希望通过提供全面的云服务,在中国市场拓展中小企业以外的市场销售。周四,甲骨文高级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翰璋宣布,在上一个财季,甲骨文中国与华为、中国邮政等中国企业签署云服务的订单。   在对二三线中小企业的继续拓展的同时,甲骨文在中国希望凭借自身产品的完整性和成熟性,争取大型民企和国企的订单。   李翰璋表示,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合并外国企业,需要迅速进行整合,而甲骨文的云服务可以帮助其进行快速部署。针对“互联网+”,甲骨文也在开始部署相应的解决方案,由于用同一个组织结构,帮助传统企业转型迁移到相应的云服务。   财报显示,2015财年其云计算业务增长大幅超过预期,年营收超过23亿美元,而SaaS(软件即服务)和PaaS(平台即服务)的新增经常性收入达4.26亿美元。   针对2016新财年,李翰璋表示,中国区将在SaaS(软件及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一体机和存储等四项业务投入重要资源。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销售,三个月前甲骨文发起了亚太区千人专业人才招募计划。周四,甲骨文宣布其已招募800多人,其中中国区招聘超过200人。   来源:腾讯科技
    硅谷
    2015年07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