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微软预计 2018 财年其企业云服务业务营收将达到 200 亿美元 微软今天在 Build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该公司企业云(commercial cloud)服务在其 2018 财年的营收将达到 200 亿美元。这意味着, 微软企业云服务在其 2018 财年的每个季度的营收将达到 50 亿美元左右。这项业务包括 Azure 云服务、Office 365 商用服务等。   微软企业云服务当前的年营收在 63 亿美元左右 ,而且第一季度收入比前一个季度增长了 8 亿美元,而微软 2018 财年距离现在还有 9 个季度的时间,也就是说,微软预计其企业云业务在未来几年内的收入会以每个季度超过 10 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当前速度。 因此,微软预计企业云服务会很快成为本公司一个主要的收入来源。微软 今年第一季度 的总营收为 217 亿美元。   作为一家公司,微软正在努力将 Windows 和 Office 免费用户转化为 Windows 和 Office 付费用户。消费者版本 Office 365 的收入增长十分迅速,第一季度新增付费用户数量环比增长 35%。目前,消费者版本 Office 365 付费用户总数已达到 1250 万,对微软的经常性收入贡献巨大。   所以,微软的确正在向云服务转型,而该公司刚刚不过是在告诉投资者,这项业务的增长速度有多快。如果旗下企业云服务在 2018 财年的营收没有达到 200 亿美元的预期目标,外界要么会认为微软对企业云服务的发展吹嘘过度,要么会广泛质疑微软的战略。   来源:techcrunch.cn
    硅谷
    2015年04月30日
  • 硅谷
    传Salesforce在进行收购谈判,买家是Oracle还是微软? 来源:极客头条   作者:刘江主编 Bloomberg爆料说,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已经找了金融机构,正在进行收购谈判,但买家并未确定。公司的股票因此大涨超过10%(最高17%),市值一度超过500亿美元。   类似的传闻印象中不是第一次了,如果此次确实,将是软件和云计算历史上最大的收购。Salesforce虽然更多地被业界视为一家CRM公司(他们的股票代号就是CRM),但16年来它已经扩展到很长的产品线,包括营销、社交、客服、数据分析等SaaS服务,还有PaaS(Force.com和Heroku)。2014年营收50.13亿美元,同比增长32%,但尚未盈利。员工16000人。   最可能的买家当然是Oracle,Salesforce本来就是云时代的小Oracle,不仅公司创始人Benioff自己和高管团队很多成员出自Oracle,而且Larry Ellison也是Salesforce的最初投资人。虽然Benioff与Ellison好像这些年表面上总有些恩恩怨怨,但其实两人关系很亲,高管中不少人也都是在Oracle心生怨气过来的(比如公司的总裁兼副董事长Keith Block是被Oracle开除后加盟),但这种紧密关系却是天生的,文化上也相近。另外,Oracle也是少数掏得起钱的公司,他们有137亿美元现金。   业界评论方面,SugarCRM的CEO Larry Augustin指出,收购不会令业界惊奇,唯一的问题是,Oracle已经有三款CRM产品了,加上Salesforce就是第四款,怎么整合?我的看法是,其实不仅CRM,其他产品线这种问题也存在。但总体上,两家还是有很强的互补性。道理很简单,对于马化腾而言,虽然有QQ,但如果有收购微信(假设微信是张小龙从腾讯出去创业开发的)的机会,他会放弃吗?   VentureBeat的Andrew Jones则认为,Oracle或者其他公司收购Salesforce可能是看中了他们的市场营销云,这方面比CRM竞争少。   Business Insider列出的其他比较可能的买家包括: 手握近千亿美元现金而且越来越强调企业业务的微软,双方的合作已经非常多,而且Benioff不久前还在Build大会现场Twitter发声。这个听上去也靠谱。 Google,644亿美元现金,企业业务薄弱,但增长比较快。这个可能性其实不大,除非Google战略上真正把企业作为广告之外的另一条腿。 IBM(88亿美元现金)、SAP(50亿美元)还有其他媒体提到的HP,感觉都是想买但力不从心的主儿。
    硅谷
    2015年04月30日
  • 硅谷
    前PayPal高管推出Redesign Mobile,帮自由职业者寻找工作 自去年夏天,Rakesh Agrawal 出人意料地高调离开PayPal,而后致力于开发一个新平台,用来帮助那些像律师、会计等专业型的自由职业者找到工作。   Redesign Mobile就相当于专业人士的TaskRabbit,在其主页上会发布一系列由专业人士写的文章来介绍自己的工作。用人单位可以支付一定的咨询费用来和专业人士取得联系,协商工作内容。如果交易成功,Redesign Mobile会从中抽取提成,不过并不会从自由职业者的工资中抽取费用。   Agrawal在采访中说到:“我认为工作的性质正在改变,然后现在很多工作仍然是依附于工业时代。”该项目旨在雇佣那些不管因为何种原因,在全国用远程方式办公且并非全天工作的人。   事实上找到一份兼职工作,尤其还并非本地的工作是很困难的。Redesign Mobile就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   问道需要多少家公司注册到这个平台,Agrawal表示他仍在市场评估中。   此外,还有一些平台已经有了类似的功能。像Elance, 企业可以发布招工信息,自由职业者可以申请职位。不过Redesign Mobile剑走偏锋:公司和个人都可以详细考察专业人员招聘,然后进行协商。   Redesign Mobile已经向天使投资人募集到一笔资金,数目仍未公开,其中包括Kashyap Deorah,Julie Gupta(前AOL总裁),还有Ravi Narasimhan(曾在Twitter任职)。   (via VB,译|快鲤鱼,转载请注明出处)
    硅谷
    2015年04月30日
  • 硅谷
    简历分析及优化工具 Jobscan:让求职者获得面试的机会倍增 如果你申请了一家大公司发布的职位,对方很有可能连你的简历看都不看。许多人力资源部门如今都使用应用追踪软件(ATS)对数以百计的简历进行筛选。   虽然这种方法给人力资源部门节省了时间,但这同时意味着合适的申请者可能会被拒之门外,原因是他们的简历中没有包含合适的关键词。创业公司 Jobscan 希望帮助求职者找到写简历的理想方法,或者是通过 ATS 软件筛选的途径。   Jobscan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胡(James Hu)说:“有些人在一家企业工作了十年或二十年,但后来却被裁掉,或是不得不换工作。现在,他们甚至都不清楚如何找工作,因为在他们最初踏入职场的时候,他们可以写一份简历,然后寄给人力资源部门,由真正的人进行审核。但现在,你只是招聘企业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份档案。”   詹姆斯·胡之所以会有开发 Jobscan 软件的想法,是因为他曾在中国短暂工作过两年时间,但来到美国后却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花了很长时间对职位描述进行推敲,寻找可插入简历中的关键词,尽管付出了大量努力,但他的简历每次都石沉大海,很少收到招聘企业的回复。   Jobscan 创立于 2014 年 1 月份,目前的运营资金完全靠创始团队自筹。詹姆斯·胡创建这家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识别关键词过程的自动化,以提高成功获得面试的几率。大学就业服务部门的推荐信以及帮人找工作的中介机构,也对 Jobscan 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Jobscan 表示,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对超过 10 万份简历进行了扫描。   目前市面上有超过 300 种应用追踪软件系统,Jobscan 表示它的软件可以识别 90%招聘企业的关键词。Jobscan 不同于 Resumebuilder.org 等其他简历工具的地方在于,它完全专注于关键词搜索。Jobscan 会自动锁定职位描述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向用户显示这些字词出现的频率。接着,它会对比职位描述来修改简历,并给出改进意见。   在一份招聘软件工程师的职位描述中,关键词不仅包括 C++之类的编程语言,还包括与软件开发周期相关的词汇,比如“产品管理”、“产品愿景”、“STLC(软件测试生命周期)”——许多求职者以前可能并不认为职位描述中会包含这些行业专用术语,但在读了数十份乃至数百份的职位描述后,他们才考虑在自己的简历中加入这些术语。   Jobscan 的许多用户都是护士、退伍军人、软件工程师、销售人员和教师。詹姆斯·胡表示,Jobscan 目前可以处理几乎任何类型的工作简历,但 Jobscan 仍然正在对其平台进行改进,以便涵盖更具体的职位描述。Jobscan 的另一位创始人迈克尔·李(Michael Lee)曾是供职于谷歌的工程师。   Jobscan 还会继续改进其软件功能,以支持不同的语言。Jobscan 目前通过订阅套餐赚钱。用户每个月可以获得 5 次免费简历扫描,但对于失业一年及一年以上的用户,Jobscan 则会免费提供 50 次简历扫描。   詹姆斯·胡表示,Jobscan 现在的收入已经够公司维持正常运营,而且他们还拿出一部分收入开发新功能,提升其软件的实用性。他说:“我们的用户也有不太精通技术的人。有些年龄更大一些,他们有时会想要打印出简历,拿给就业培训师看一看,然后他们会商量如何对简历作出改进。”     Jobscan Helps You Write Better Resumes If you apply for a position at a large company, there is a chance that a human won’t even look at your resume. Many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now use application tracking software (ATS) to help them sift through hundreds of applications. While this saves them time, it means that promising applicants might get tossed out just because their resume don’t have the right keywords. Startup Jobscan helps job seekers figure out how to craft their resumes or CVs to get past ATS. “There are people who were working for ten or twenty years and then they got laid off or had to switch jobs. Now they don’t even know how to find a job because when they first started working, they could write a resume, mail it in and it would be reviewed by a real person,” says Hu. “But now you are just a record in the system.” Hu was inspired to develop the software because he had trouble finding a job in the U.S. after a two-year stint working in China. He’d spend hours poring over job descriptions for keywords to insert in his resumes, but rarely heard back from companies. Hu built Jobscan, which was launched in January 2014 and is currently bootstrapped, to automate 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keyword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chances of landing an interview. Recommendations from college career service departments and organizations that aid people searching for jobs helped the startup, which claims to have scanned more than 100,000 resumes so far, gain traction.  There are more than 300 applicant tracking software systems available and Jobscan says it is able to identify keywords used by 90 percent of employers. The startup differentiates from other resume tools like Resumebuilder.org by focusing specifically on keywords. Jobscan automatically finds important terms and phrases in a job description and shows users how frequently they appear. Then it compares their resume against the description and mak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it. In a job description for a software engineering position, keywords not only include programming languages like C++, but also term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cycle such as “product management,” “product vision,” and “STLC (software testing lifecycle)—industry-specific patois that many applicants might not think to include until after they read dozens or hundreds of job descriptions. Many of Jobscan’s users are nurses, veterans, software engineers, sales staff, and teachers. Hu says Jobscan can process resumes for almost any kind of job right now, but the startup, which includes co-founder Michael Lee, a former Google engineer, is improving the platform to include more specific job functions. The software will also be expanded to include support for different languages. Jobscan currently monetizes through a subscription plan. Users get five free scans per month, but the startup gives 50 free scans to people who have been unemployed for a year or longer. Hu says Jobscan makes enough revenue to be self-sustaining and is currently reinvesting its earnings into features to make the software more usable. “Our demographic of users include people who are less technically savvy,” says Hu. “Some are older and they sometimes want to print out the results and take it to their career coach so they can work together and figure out how to improve their resumes.” 来源:techcrunch.com
    硅谷
    2015年04月27日
  • 硅谷
    甲骨文CEO再度抨击Salesforce:他们并不挣钱 BI中文站 4月26日报道 甲骨文与Salesforce的双方高管再度发生了激烈的交锋。作为行业内的两大竞争对手,甲骨文与Salesforce都有着明显的个性,双方也喜欢彼此相互攻击。当然,双方揭露的彼此弱点也都多是真实的。   上一周,甲骨文与Salesforce的激战发生在两家公司各自的首席执行官之间。《旧金山时报》的格莱格·瑞恩(Greg Ryan)和克莱格·道格拉斯(Craig Douglas)报道称,在本周波士顿大学首席执行官俱乐部会议上,甲骨文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Mark Hurd)对Salesforce进行了猛烈抨击。   马克·赫德称:“他们之所有拥有非常高的收益比率,主要是由于他们并不赚钱。他们没有现金流。如果你们谈及所谓的‘现金流量乘数’,那他们就会说‘没有’。他们现在到底值多少钱?350亿美元?谁信?真是太荒谬了。有人问我相关的真实数据,这些人问道,‘你们的现金流是多少?’那我们现在值多少钱呢?1900亿美元、1800亿美元,还是其它类似的数额?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用真实的数字说话。太疯狂了,真是太疯狂了!”   当然,马克·赫德也并非完全错误。今年2月,当Salesforce发布公司年度营收为50亿美元的财报以及公司首席执行官贝尼奥夫(Benioff)时承诺100亿美元的营收即将出现时(事实上,按照合约数据,Salesforce的营收已经达到90亿美元左右),投资者为之振奋。而且自此之后,Salesforce的股价也一度上涨至史上最高纪录,而且也一直上涨,并屡创新高。不过,当时Salesforce也在财报中公布了运营亏损1.46亿美元,这一亏损主要是由于去年该公司为获取客户而在营销和销售方面花费了28亿美元的巨额开支所导致。   但是,马克·赫德也不是完全正确。赫德的此次抨击正值周三贝尼奥夫与Box首席执行官阿侬·列维(Aaron Levie)一起出席Box的大型开发者大会之后不久。贝尼奥夫称,那些在甲骨文公司的高管都“敏感”。事实上,甲骨文也是贝尼奥夫的老东家。贝尼奥夫称,“你们可能不会想到他们是敏感的人,但是,他们的情感极度容易受伤。一旦我伤害了他们的情感,我就不得不道歉。”   或许我们错了,但我们可以猜测贝尼奥夫心有所指,主要是指他在今年2月份向华尔街分析师提及的事务。当时,他在批评甲骨文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服务(Oracle Fusion Applications)时称,“他们研发了‘Fusion’服务,却将该服务弄得‘一团糟’。甲骨文一直宣称他们在云领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其它任何公司。当然,如果你从零开始,那当然就容易快速增长。”   贝尼奥夫的这番言论立即遭到了甲骨文方面的激烈回击。当时,甲骨文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直接回击称,甲骨文今年的云产品将会比Salesforce卖得更好,至少会和Salesforce一样好。(悦潼)
    硅谷
    2015年04月27日
  • 硅谷
    亚马逊首次披露云业务营收 同比激增49% [摘要]亚马逊云业务营收超过了华尔街市场分析师的平均预期,并助亚马逊冲减了其它业务的损失。 亚马逊周四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云计算部门AWS营收达到15.7亿美元,同比增长49%。这也是亚马逊首次对外披露AWS部门的财务数据。   财报显示,在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亚马逊第一季度总净营收为22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97.4亿美元增长了15%,不仅符合公司此前自身的预期,同时也超过了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计的224亿美元;不计入13亿美元的汇率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内,亚马逊第一季度净营收应当同比增长22%。亚马逊第一季度净亏损为5700万美元,合每股摊薄亏损0.12美元,符合汤森路透社分析师预计的亏损0.12美元,也好于多数分析师预计的亏损0.14美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08亿美元,合每股摊薄利润0.23美元。   云计算部门AWS营收达到15.7亿美元,同比增长49%;运营利润为2.65亿美元,超过了华尔街市场分析师的平均预期,并帮助该公司冲减了其它业务的损失。   亚马逊此前一直不愿对外披露AWS部门的财务数据,这也让市场对该业务的真实规模产生了怀疑。15.7亿美元的季度营收,意味着亚马逊云计算业务领先于竞争对手谷歌和微软,上述两家公司的云计算业务营收预计要更低一些。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卡尔·科尔斯蒂德(Karl Keirstead)在最近发布的投资者报告中称,AWS的营收约为微软云计算业务营收的10倍。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周一在声明中表示,“AWS已成为年营收达到50亿美元的业务,且仍在快速增长--事实上,该业务目前正在加速增长。”   亚马逊在2006年首次推出两款云服务--租赁存储和计算机。此后,上述业务已经成为机基于互联网计算系统的通用模块,帮助了Infor、Netflix等大型企业,以及Instacart这样的创新公司。   自推出云服务以来,亚马逊一直在不断定义和扩展AWS服务。与此同时,包括微软、谷歌等竞争对手也推出了类似的项目,欲复制AWS业务的成功。不过直至最近,上述两家公司也只是开始提供与亚马逊相当的基本服务。(明轩)   来源:腾讯科技
    硅谷
    2015年04月24日
  • 硅谷
    线上课堂,线下集训,职业教育网站 Simplilearn 获C轮1400万美元 来自美国的职业教育网站Simplilearn今年一月获得C轮1400万美元融资。   Simplilearn致力于为需要充电的职场人士提供短期职业培训,目前课程总数已超过250门。自网站上线以来已有超过40万人付费学习并取得资格证书,用户覆盖150多个国家。   Simplilearn上的课程可以分为商业类(如PMP、商场营销、财务管理)、科技类(如编程、大数据、网络安全)和培训机构课程三大类。培训机构课程希望帮助用户熟练使用各大商业公司(如微软、思科、SAP、亚马逊云、甲骨文等)出品的软件。为了将SAP培训课程列入课程清单,Simplilearn在2013年专门收购了美国一家SAP培训机构。   在Simplilearn上,用户可以选择线上自学、线上课堂或线下集训营模式。许多课程兼有三种模式供选,报名费用依次递增。线下集训营目前已经发展到500多个,在美国本土、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均有设立。根据科目和用户所选模式不同,每门课的学习时间在几小时到几天之间不等,费用则在几百到两千多美元不等。   Simplilearn还为企业提供专门的员工培训服务,迄今已为全球190多个国家、150多个行业的4000多个企业的雇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客户包括苹果、美国银行、可口可乐、尼桑、三星等。 在科技快速更新的今天,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职场人士的需求,不断充电成为必须。而要做到这一点,员工不再需要回到学校修读学位——Simplilearn这样职业教育网站的出现,填补了科技发展和技能滞后之间的空缺。   在线职业教育行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既有Cousera,Udacity这样推出职业培训课程的MOOC网站,又有Lynda这样专注于网络程序、网页和动画制作等领域培训的网站,还有Grovo这样定位在帮助企业用户快速掌握互联网技巧的教育视频公司。相比之下,Simplilearn比较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并不专门服务希望丰富简历的个人,而是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希望提升雇员技能的企业客户上。   Simplilearn于2010年正式上线,前身是网站创始人 Krishna Kumar于2009年创建的一个关于项目管理的博客。   截至目前,Simplilearn已获得三轮共2700万美元融资,最近的一轮来自Helion Venture Partners和Kalaari Capital。此轮融资之后,Simplilearn可以继续丰富课程列表,开发手机应用,在美英澳和中东雇佣更多的员工,拓展当地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在线职业教育市场中抢占更多先机。   来源:36氪  作者:小天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硅谷
    2015年04月23日
  • 硅谷
    SaaS界的下一匹独角兽:为HR包办杂活的Zenefits Zenefits 是一家坐落在旧金山的初创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一站式云 HR 管理工具,简单地说,就是让 HR 杂活更简单便捷,包括员工的入职和离职手续办理,工资和福利发放,保险和退休基金办理,缴税缴费,专利追踪等等。   据 Crunchbase 资料显示,成立于2013年, Zenefits 先后于2013年6月获21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2014年1月获1500万美元 A 轮融资,2014年6月获6650万美元 B 轮融资。在最近两轮融资中,Andreessen Horowitz 都有参与。   和 Uber 一样, Zenefits 在推广过程中也受到了部分地方政府的管制。据Forbes 报道,在美国犹他州, Zenefits 一度被判定为非法,罪名是不正当返利和诱导用户。罪名的由头是, Zenefits 免费提供保险办理的入口,如果用户通过 Zenefits 办理保险,保险公司需要支付给 Zenefits 5%的佣金。这样一来,绕过了保险经销商。保险经销商控诉称,由于 Zenefits 是免费软件,这有不正当竞争的嫌疑。   幸运的是,两周后,犹他州撤销了禁令。当然,这是后话。   据 TC 爆料, Zenefits 正在寻求新一轮的融资,融资额将介于3亿到5亿美元之间,并一举跻身独角兽俱乐部。   几周前,线人称, Zenefits 的估值区间还在20亿美元至30亿美元。而几周后,估值已攀升至30亿美元至40亿美元。也难怪,同为 SaaS 公司,同由 Andreessen Horowitz 投资,上周,企业内协作软件 Slack 融资1.6亿美元,估值在28亿美元。 Slack 半年内估值翻番, Zenefits 一年内估值增7倍,这两家明星公司的路径如此相似。   Zenefits 是增长速度最快的 SaaS 企业之一。成立不到3年, Zenefits 的本财年的总营收有望逼近1亿美元,GAAP 营收超5000万美元。不过,营收增长的同时, Zenefits 的开支也很大,本财年的总支出有可能超过1亿美元,入不敷出。截至2014年底, Zenefits 员工数约为500人。今年,这一数字可能翻两番,扩招的员工将主要在销售和营销领域。   TC 称,新一轮融资将由一部分来自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典型风险隔离机制)。此前据WSJ报道,在硅谷,SPV这种投融资形式近年来明显升温。   考虑到 Zenefits 的烧钱速度,即便这一轮融资额十分可观,在不太遥远的将来, Zenefits 还将再次融资。   来源:36氪  作者:胡卷卷
    硅谷
    2015年04月23日
  • 硅谷
    黑莓以1-1.5亿美元收购企业文档安全共享初创企业WatchDox 昔日的手机终端明星黑莓近年来硬件业务表现不佳,正寄望于将重心逐步往软件迁移来改善财务平衡,以往的重要特性之一安全是其主打方向。综合以色列媒体GeekTime及Globes报道,黑莓将以1-1.5亿美元左右的价格(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是7000万美元,但是当时交易并未完成)收购以色列文件安全与数字版权管理初创企业WatchDox,朝着这一方向又迈出了重大一步。收购事项已获黑莓确认,但后者并未披露交易细节。   企业安全初创企业WatchDox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加州Palo Alto,但是研发团队主要集中在以色列。其主打产品SaaS型以文档为中心的安全平台,可供企业通过移动设备控制关键文件安全。员工可通过该平台在多种设备上同步和共享文件,但文件的查看、共享、扫描、打印等权限则由企业控制。   WatchDox的云文档安全解决方案受到对文档安全要求很高的金融、政府等组织青睐。财富1000强中有150多家企业采用了该公司的解决方案,年收入据称将近1000万美元。   WatchDox迄今供完成了4轮融资,总融资为3580万美元。投资者包括黑石、Gemini Israel Ventures等。   收购WatchDox后黑莓将会把前者的技术作为黑莓的EMM(企业移动管理)的增值服务集成进来,在BES12上推出,预计将兼容若干平台。WatchDox的100人团队将会作为黑莓在以色列研发中心的主要成员继续开展工作。   黑莓CEO程守宗在一则声明中称,此项收购代表了黑莓朝着支持所有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安全移动通信软件及应用平台转型迈出的又一重要一步。此次收购与去年对Secusmart的收购再加上与三星的合作以及内部的研发努力,使得黑莓现在有能力提供端到端的语音、短信、即时通信、数据以及企业文件同步与共享的安全通信能力。   来源:36氪  作者:boxi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硅谷
    2015年04月22日
  • 硅谷
    Teleport 推出新工具 Flock,帮助远程办公员工寻找线下会议地点 Teleport 是一家获得了安德森-霍洛维茨投资的创业公司,其创始人是 Skype 的多名早期员工。该公司的理念是,企业员工可以自由搬迁至他们认为最适合的城市或乡村 。   Teleport 已经开发了 一整套工具 ,帮助科技行业工作者计算,在考虑住房成本以及对保证生活质量必需的开支之后,他们最终的净收入是多少。   目前,Teleport 推出了 一款名为 Flock 的新工具 ,瞄准团队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创业公司。 这款工具的概念并不复杂。   只要输入你团队成员的位置信息,那么该工具将可以计算出最便捷、成本最低的线下会议地点。   Teleport 认为,目前许多创业公司从一开始就拥有分布式的团队。随着硅谷等地住房和办公地产成本的上涨,因此创业者可能不会将整个团队全部安置在这些地区,尤其是当公司员工的关系网、家庭和熟悉的社区位于其他地区时。   以往,类似 WordPress 的公司曾围绕分布式远程团队搭建了整个系统,建立了公司文化,但一些更年轻的公司也在跟随这一趋势。两天前,丹尼·克里奇顿(Danny Crichton)曾 在专栏中介绍过两个项目 ,即 RemoteYear 和 Hacker Paradise,谈论了这样的“数字游牧民族”。   Got A Team Distributed All Over The World? Teleport’s Tool, Flock, Finds You A Meeting Hub The thesis behind Teleport, a new Andreessen Horowitz-backed startup from a group of early Skype alums, is that workers should be free to migrate to whichever city and country suits them best.   They’ve been slowly building out a suite of tools that help digital workers figure out where they can maximize their take-home pay after accounting for costs like housing and finding amenities that match a person’s preferences for quality of life.   Now they’re aiming at startups with teams distributed across the world with a new tool called Flock.   The concept isn’t very complicated.   Just enter in where all of your team members are based and it will identify the most convenient and affordable place to have a face-to-face meeting. Teleport is betting that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mpanies are beginning with distributed teams from day one. As the cost of housing and office space in areas like Silicon Valley rises, it may not really make sense for founders to base their entire team here, especially if prospective hires have talent networks, families or communities elsewhere in the world.   While there are older companies like WordPress that have built entire systems and a corporate culture around distributed and remote teams, younger companies are starting to take heed as well.Two days ago, Danny Crichton wrote a column about two programs called RemoteYear and Hacker Paradise, that are catering to this digitally nomadic demographic.   来源:techcrunch.cn  
    硅谷
    201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