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不只是聊天那么简单,Kylie.ai 用 AI 技术帮助企业进行客户支持
商务决策远比简单聊天复杂,和chatbots相比,Kylie.ai 将工作能力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层级
Chatbots技术带来的即时讯息回复被视为下一代客户服务的媒介,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借助这类技术,后台客服人员的团队配置得以减轻,转由聊天机器人来解决客户方的要求或提问。伴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关注 AI 在改善服务体验中的潜力,期待 AI 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问题解决能力。
Kylie.ai 是一家获得Y Combinator Fellowship 资助的创业公司,创始人 Jamasen Rodriguez 和 Sinan Ozdemir 表示,Kylie.ai 能够了解客户投诉时的不同情境和情绪,并在公司的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响应方式。
Kylie.ai 的最大特点在于跨平台。使用Kylie.ai 的用户需要将其接入到第三方企业服务平台中,如Zendesk、 Google、 Twitter、SAP 和 Salesforce等,这些平台上的信息流涵盖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流。平台接入意味着 Kylie.ai 可以大量接触到企业和客户的交流信息,在前期,问题经过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和处理后由Kylie.ai 进行信息回复,在这一阶段 Kylie 虽然并没有接触到核心的信息处理环节,但是对工作人员的处理流程和决策的监控是 Kylie 作为 AI 的深度学习过程。经过大量重复性问题训练后,AI 便可以独立进行客户支持工作,对不同的诉求进行自动回复。而这些工作也是跨平台的。同时也能保证24 X 7 的服务时效。
聊天机器人的数据来源一般是从大量的对话中学习得来的,这些对话可以没有特定的主题,Kylie.ai 的学习过程囊括了大量的商务交流,很显然,Kylie.ai 需要面对的问题的情境性更强。
客户支持远比简单聊天的客服工作复杂,和chatbots相比,Kylie.ai 将工作能力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层级:
从内容层面上, Kylie.ai 所面对的信息的将更佳复杂、量级也更为庞大。
对合作客户支持的情境是十分复杂的,同时要考虑到各类因素。目前这类问题的响应过程需要客户支持人员根据客户要求查询资料后,由高级业务人员再作出决定,而现在,借助大量的“学习积累”,多个工作人员的协作由 Kylie 代替。
对于企业来说,将 AI 应用到更宽泛的场景中有诸多便利:
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对客户支持水平的影响较大,不掺杂情感因素的 AI 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剔除这些不可控因素,效率之外更多质量
用 AI 技术来完成和客户之间的支持对接意味着团队的缩减,管理成本的降低
借助 AI 的协助,工作人员有更多精力专注那些复杂问题
虽然愿景美好,但客户支持工作的不确定性难以量化,加重 AI 在企业经营中的角色对于企业运营而言试错成本高,面对纯理性的 AI,理性的企业家们或许并不是那么放心。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venturebeat.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9603.html
-
产品
硅谷“秘密武器”Clerky推出全新工具,帮助创企解决融资及法务问题
如今,Clerky的名字也许不像税务软件TurboTax那样家喻户晓,但这家公司的推出的商务软件可以说是近年来硅谷创始人的一大“秘密武器”。许多入驻YC孵化器的公司创始人都用Clerky的软件处理纸面工作。现在Clerky又推出了两个新工具——Hiring和Fundraising,来帮助创企处理公司事务。
Clerky由律师Darby Wong和Chris Field联手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服务创企。它的客户不仅包括小公司,还包括那些想要优化增长并意图获取融资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会对其员工和顾问提供股权薪酬。
担任CEO的Wong表示:“我们的软件能帮助创始人轻松处理好法律纸质文书,用户不需要费时费钱地请律师来完成这些工作。但是,我们没有打算去取代律师。我们想做的,是让创企把钱省下来,然后向律师寻求更有价值的意见。”
Wong解释道,公司推出了Formation、Fundraising以及Hiring三个软件,能够简化用户与律师的合作流程。例如,创始人在Clerky上输入的任何信息,律师都能够进行复核;并且,创始人每找到一位新的投资人,系统都会自动提醒律师检查相关文件。此外,创始人还能通过这个平台来联系律师,商讨新员工的退休金条款。
在收费方面,一个普通律师处理公司种子轮资金事务收费为数千美元;相比之下,Clerky的Fundraising使用六个月的费用只需99美元,并且可以无限制地使用SAFE(未来股权简单协议)和可转换债券。
当然,Clerky在市场上并非一枝独秀。在线上公司组建服务商,其面临着几大平台的竞争,包括Stripe: Atlas、LegalZoom和BizFilings.com。不过,这些平台都没有专注于高增长创企。而在融资以及员工招聘服务方面,Clerky面临的竞争就要小得多,这两个领域提供服务的只是些顾问和法律公司。
【来源: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4月6日报道 (编译:Yilia)
-
产品
微软推出协同办公软件Teams,依靠Office的用户资源挑战Slack
编者按:Slack是市面上功能较为完善、用户数量较多的办公协作软件,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不过,最近微软推出了免费的办公软件Teams。先不用说其功能和界面如何,就凭微软积累下来的强大的用户资源、其先天的平台优势以及品牌效应,就足以让Teams成为Slack的劲敌。以下这篇评测文章详细分析了这一产品。
花时间评估了微软新推出的试行版Teams之后,我得出了这个结论:Teams会是Slack的劲敌。Teams是微软的用户自定义、基于对话的开放办公空间的一个数字化表现,微软今天默认给使用它的商业版Office 365的客户启动了Teams,不会收取额外的费用。
而在Slack上,公司成员可以在企业内部创建或加入不同项目或不同分工的频道。
不只是Slack和微软,其他公司也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这种作为“竞争的温床”的协作空间正在迅速涌现。例如,仅在上周,谷歌就改造了环聊(Hangouts),把它分成了两部分:一个叫做Hangouts Meet的视频聊天服务,还有一个叫做Hangouts Chat的团队导向的短信服务,看起来和Slack极其相似。而且仅在上个月,亚马逊就推出了Amazon Chime——在亚马逊网络服务(AWS)上运行的管理服务。围绕着声音、音频以及对话建立。
就其本身而言,微软声称Office 365每月的用户有8500万,并且声称自11月推出科技预览版之后,有超过50,000家公司开始使用Teams。他们之中有埃森哲、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康菲石油公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Expedia、J.B.亨特运输服务公司、汤逊广告公司、Hendrick Motorsports、Trek Bicycle 和Three UK。并且Teams可以在181个应用市场里获得,支持19种语言。
预览版之后,Teams 增加了超过100种功能。例如,团队中的成员关注了一个频道之后的通知功能得到了改善。你可以在频道内拖拽删除文件。还有一个在团队内安排会议的功能,微软能自动浮现出符合你想邀请参会的所有人的时间。
同时,Teams还增加了邮件整合和机器人支持功能,微软称其安全功能也得到了加强。
我从一个微软Surface Book电脑设置的账号上得到了Teams的预览版。我工作于一家虚拟新闻室,可以进入新闻室的编辑团队,里面有突发新闻、专题报道等等这样的频道;有一个人力资源团队,有福利与办公室搬迁这样的频道;还有一个销售团队,里面有知识分享频道及机会频道等。(而且没错,现实生活中我不可能是编辑团队或销售团队里的成员。)
在团队环境里,你可以通过文本信息或是语音、视频聊天来和你的同事交流,我在测试里和现实生活里的微软员工尝试了这些功能。你既可以召开一对一或是面向小组的谈话,也可以对整个团队开放。
成员可以分享、共同编辑文件,也可以进入会议,每一个频道都有与之相关联的邮箱地址。作为Office 365的配套软件,Teams 和微软的其他app以及服务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对众多投资在微软 Office生态系统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例如,团队内的文件都被存储在在线文件分享里,你在团队内就能浏览Word、Excel和PowerPoint文件。除此之外,你无需离开团队就可以在任何一个频道或对话里增加OneNote、Power BI(分析工具)或是微软的Planner tab,你也可以在这些标签页里工作。Office 365里的声音、视频和会议由Skype驱动,包括微软的 Teams。
你可以给编辑团队加入其他服务(通过连接器)——例如,增加 Asana、Facebook页面、Twitter、 Yammer、Google Analytics、Zendesk或是RSS推送。
Teams的主要用户界面被分成了三个版块,经过简短的学习曲线之后很容易就能掌握,但如果想要找到特定的人的话,你要花费长一点的时间。
最左边的是应用程序栏,你可以在这里感受产品里不同的体验:从你收到“@”提醒的活动推送界面跳转到聊天部门、团队部门、会议部门以及获得文件的部门。你可以通过点击中间栏的项目进一步浏览,也可以在右边的第三个栏里浏览自己的对话及其他内容。
你还能够得到“T-Bot”的帮助。因此你可以问它这样的问题,例如“提到了我或是@提到了我是什么意思?”或者是“我怎么收藏一个频道?”
Teams app可以在iOS手机上获得,我简单地尝试了一下,安卓系统也可以,而且正如你可能会期望的那样,在Windows手机上也可以获得。但是还需要做一些工作。例如,虽然你可以通过手机 app在Teams上输入语音,但是视频电话目前只能在安卓设备上加载出来,iOS和Windows手机将很快推出这个功能,微软说。目前也不能通过app来创建团队或是频道。
Team所推出的体验中,还有一个叫做“来客访问”的功能,这一功能使你能够邀请一个不在你们公司工作的客户、自由职业者或是潜在客户来访问常规业务,参观某个特定的团队或是频道。微软说他们正在积极地研究这个功能,并且希望能在第二季度推出第一波。
Teams很显然瞄准了企业的客户群体,但是微软同时也准备好了推出教育版本。但是,对于那些想要在当地足球俱乐部、宗教团体甚至是表亲聚乐部这样的地方创造出团队体验的人来说,却没有类似的消费者版本。
显然,哪怕是团队合作也有它的局限性。
但是大体上来说, Teams是一个智能的、免费的、精致的办公软件。
参考阅读
刚成立一年的Slack凭什么估值30亿美元?因为它是最好的SaaS公司
翻译来源:虫洞翻翻 译者ID:谢怀锋 编辑:郝鹏程
本文来自翻译:www.usatoday.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7915.html
-
产品
投入2000人,目标超越阿里云,这项华为内部“最坚定的业务”到底会怎么做?
在撇下运营商的包袱之后,华为第一次对外公布了公有云的发展策略。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不久前宣布了“强力投资打造开放的公有云平台”的计划,两周之后,华为便加快速度攻城拔寨。
3月22日,华为公有云宣布在青岛和大连推进软件工程师领域的软件开发云产品,试图在这个区域获取更多订单。按照华为的说法,软件开发云产品已在大连和青岛落地,目前服务300多家企业,每天有超过10000个开发者在线使用。
除此之外,华为公有云的操盘手也公布了公有云的打法和目标,华为企业云业务部总裁杨瑞凯说:
在软件开发云上面,华为将重点推进‘三个一工程’,即10万个企业、100万个开发者、1000所大学的业务覆盖目标。
公有云层面,一方面面向传统央企、大企业、政务云市场,充分发挥华为2B市场服务的传统优势,建立场景化的企业级云服务解决方案,运成为中国市场政府、大企业云服务的领先提供者;另一方面则是面向中小企业市场,以软件开发云为切入点,构建线上线下O2O的服务能力,成为中小企业最信赖的云服务商之一。
这算得上是华为在宣布公有云成为了集团重要战略之后,第一次公布这项业务的发展目标。
华为此前一直对公有云业务遮遮掩掩,原因在于华为金主客户运营商也在发展这项业务,此前还一度将“自营公有云”改口成“企业云”。
实际上在2011年,华为便在内部有了公有云这项业务,到了2015年7月才正式战略发布,然而此前的发展一直比较低调。直到今年3月份,徐直军的讲话才正式宣布战略投入公有云。
“华为内部现在对公有云的业务非常坚定”,杨瑞凯对36氪记者说,为了公有云的业务,华为将成立Cloud BU,2017年增加投入2000人。
“这个新的BU会给未来公有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我们会在公有云发展过程中逐步加入华为优势的通讯能力和视频能力”,杨瑞凯说,未来公有云可能还会有多种形态,我们将满足客户需求,适应客户不同解决方案。
在处理跟运营商合作的关系上,华为的设想是,华为公有云的创新技术和核心能力都会同步到运营商合作的公有云上,帮助运营商以云服务的方式向企业和政府客户提供计算存储网络,支持运营商结合自身优势发展云服务。
国际研究暨顾问机构Gartner指出,2016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可望达到2,086亿美元,较2015年的1,780亿美元成长17.2%。成长最快的是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2016年预计将成长42.8%。软件即服务(SaaS)是全球云端服务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区块之一,2016年可望成长21.7%,达389亿美元。
在市场空间如此广阔的情况下,华为对公有云业务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如果说面向大型企业的公有云业务尚属华为的优势所在,那么在面向中小企业市场上,华为公有云业务将作为强有力的挑战者,跟阿里云等一众公司终将产生激烈竞争。
市场调研公司IDC 2015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追踪报告显示,阿里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31%,其次是中国电信(13.1%)和中国联通(7.6%)。
华为云服务一位技术人员说,在一些特定的IT云服务上,华为确实跟阿里云有些差距。许多事实也证明,传统公司进入公有云市场并不顺利,包括IBM、思科、惠普等公司都在公有云市场上折戟。
按照华为的说法,华为云的优势在于,中国云服务市场广阔,各地区位差异巨大,华为企业云除了在北京、上海、广州州布局了核心节点以外,已经落地全国30多个省市区,还在乌兰察布、克拉玛依等地建设了大规模的成本节点,对于不受期望发展新兴产业的公司,可以不受资源限制。
另外一方面,面对跟亚马逊和阿里云的竞争,华为认为公司主要提供Iaas云服务,这在任何企业、政府、创业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需求,华为的业务遵循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的原则,能够给互联网企业,提供安全、中立、可信赖的云服务。
而在面对运营商客户转为企业客户方面。华为的经验认为,一般有独立的IT 队伍,决策流程比较规范,选择供应商更加理性,更看重供应商的整体品牌、技术实力、解决方案规划能力持续服务和生态资源;另外企业需要的是整体IT 方案,不会只考虑laas,因此服务企业客户必须有完善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合作伙伴生态,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完整的云服务。
按照杨瑞凯的规划,华为会将中国云服务市场做好的同时,在全球也逐渐和德国电信进行合作,在欧洲市场、包括未来可能在拉美市场、亚太市场也有一些业务的布局,从而在未来使得公有云业务成为华为集团营收中的重要一环。
来源:36氪,作者:林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7822.html
-
产品
Google Hangouts拆分成类Slack的Chat和视频通话工具Meet,转型为企业协作工具
Google做聊天服务并没有什么好履历,但是搜索巨头做社交之心一直未死(这一点跟阿里挺像啊)。Hangouts、Allo、Android Messenger、Duo等等可以用前赴后继来形容。在经过几年沉寂之后,Hangouts近日进行了一次重大翻新,原来的聊天服务被拆分成了2部分,一个是提供了群聊功能的堪称Slack克隆版的Hangouts Chat,以及提供视频通话服务Meet。这显示出Hangouts的定位已经变成了企业协作工具。不过目前这两项服务仅针对Google的早期采用者计划中的企业用户提供。
从The Verge提供的截图来看,Hangouts Chat仍然保留了原来的一对一聊天,并且仍然支持web、Android及iOS等多个版本。但其最大的改动就是增加了聊天室的功能,同时还提供了线程化消息,这两点可以说是自2013年以来最大的变动。
Hangouts Chat还与Drive和搜索以及其他办公套件进行了深度集成,尤其是与Google Docs以及Sheets的集成将是Hangouts Chat的主要差异化优势——这种深度集成可以使得文档权限自动根据创建文档的团队来进行分配(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微软一样具备这种优势,而且Skype也是这样发展的)。这一点会对Slack构成重大威胁,因为大多数企业都正在向Google迁移,并且很多企业都已经在使用Hangouts了,这种深度集成会使得企业团队的协作更加无缝。而与搜索的集成可以对聊天室、人、文件类型甚至聊天内容当中的链接等进行过滤,方便信息的快速定位(虽然其他聊天工具也有搜索功能,但是肯定没有Google的强大。不瞒你说,我有时候找36氪的文章也是通过Google而不是站内搜索找的)。
此外,Google还为Hangouts提供了扩展性。用户可以创建“app scripts”,其实就是类似Slack的聊天机器人,让第三方公司创建app集成到Hangouts Chat里面。目前Google内部正在使用这项功能,比方说他们建立了一个叫做@meet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以查看群内的日程安排然后自动建议会议时间,而做出的日程安排还会直接放到Google Calendar里面。
Hangouts的另一大更新是把视频聊天服务拆分了出来,名字叫做Meet。Google称新的视频聊天服务占用的CPU资源将显著减少,导致计算机停机的可能性也会大为降低。服务经过轻量化之后可最多支持30人的视频会议规模。而且如果用户使用Chromebook或者Firefox浏览器的话连插件都不用装,因为采用的是Web RTC标准,不过微软Edge和苹果的Safari就得用插件了。此外,现在加入会议也变得更加简单,不在邀请之列的客人“敲一下门”就可以请求加入会议了。
Hangouts已经好几年没有进行过令人瞩目的更新,所以突然搞这么一出的确令人印象深刻,但是Google对此的持续投入程度还存疑,因为Google经常会干掉自己开发的项目。目前Hangouts Chat仅针对入选Google早期采用者计划的公司提供,而且哪些功能要收费哪些不用收费尚不清楚。
但是逐步明朗的一点是,Hangouts的身份危机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要成为企业的协作工具。对于作为企业协作工具的旗帜的Slack来说,它将面临着Google、微软等利用企业工具套件的捆绑优势而展开的激烈竞争。而Google大幅改进Hangouts也可视为是微软、Amazon、Google之间展开的全面云大战在客户端的延伸——尽管Amazon在争取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以及IaaS领域占有明显优势,但是面对着逐步转型的大企业,在上层(PaaS、SaaS)拥有更多资源的微软和Google似乎更有吸引力。
来源:36氪,作者:box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6606.html
-
产品
“蓝湖”入驻Tower,产品设计协作领域多了新玩家
市面上有很多协作类产品,如Woktile、Teambition、石墨等,这些通用型产品有很多细分行业和细分领域,如何在一个平台上适配不同场景是协作类产品的一个难点。Tower今日接入了产品设计协作平台“蓝湖”,就是希望适配平台上产品设计类需求。
那么“”蓝湖”是如何适配产品设计类领域的呢?“蓝湖”将设计团队工作场景中的讨论设计图、展示产品设计流程、原型制作放到平台中。具体操作是这样的:“蓝湖”提供了画板,设计师把所有设计图放上来,画跳转连线页面的跳转逻辑。此外,设计师可以上传Sketch文件,并自动更新版本。在产品交流环节上,团队成员能在设计图上进行讨论、标记评论然后@相关责任人,谁被@了会收到邮件通知,继而进行交流。最后在产品交互阶段,省去coding,通过页面上的两个步骤可以演示给RD。
跳转逻辑页面
标注、讨论页面
总体来说,“蓝湖”的推出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1.市场需求。互联网时代,产品设计协作变得重要,产品流程展示、在线讨论设计图、制作原型等每一个点变化很多,但目前很多产品并不能满足流程化需要。在蓝湖之前,Designboard为设计师提供画作平台,而创作之后设计师与PM、工程师打磨成品需要通过微信、QQ、邮箱等进行交流。这一过程效率低,浪费很多时间。所以,一款设将各工作节点连接起来的计类协作平台是需要的。
2.内部团队需求。蓝湖团队成员过去从事互联网产品开发工作,在产品开发各个环节上没有发现能较好满足自己需求的同类工具,而登陆国外工具很慢,所以决定自己开发一款产品。
”蓝湖“目前所有服务免费,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考虑收费,这主要由于以下考虑:蓝湖团队想通过“蓝湖”产品服务好设计师人群并开发其后续价值。也就是说,在聚拢一批设计领域相关人员后,蓝湖团队会通过与招聘平台合作、社群活动等寻求变现。
其实针对某一特定人群做产品,这样的案例不少,比如最典型的母婴人群,有“蜜芽”、“贝贝”、“宝宝树”,还有面向一亿军迷的“铁血网”、针对潮流人群的“YOHO!有货,以及针对40—60岁中老年的友瓣直播”等。在设计领域,IMCAN与“设计中国”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中国设计师人数达1700万,亚洲占比45%,全球占比19%,市场规模不算小。目前蓝湖有1万多企业用户,Tower、美团、滴滴、面包旅行、钱方好近、快服务等在使用。
相比国内,国外服务设计领域人群的互联网产品就比较多了,跑在赛道前面的是InVision、Marvel两家,其中InVision在去年6月份完成了 5500万美金的D轮融资,由Iconiq Capital领投,之前几轮的投资者 Accel Partners 和FirstMark Capital 跟投;Marvel也刚刚完成了在400万美金的A轮融资。
蓝湖团队目前有20人左右,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打磨产品,改善用户体验。
来源:36氪,作者:韩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4988.html
-
产品
亚马逊推出视频会议新服务Chime ,挑战微软与思科,刚推出就涉嫌侵权
Amazon Web Services再次向软件行业巨头发起挑战。
最近,该云行业巨头宣布了基于云的软件Chime,支持企业客户通过手机或桌面设备进行语音或视频通话,在聊天室中进行交流以及举行网络会议等。
Amazon Chime就是基于亚马逊AWS的Skype。聊天,音频,视频会议,文件分享,样样都行。而且是跨设备(PC,手机,笔记本都可以),跨平台(ios,安卓,windows都没问题),实时同步,so easy!亚马逊内部本来是用Lync(现已整合入Skype)的,但微软的Lync很不争气,越来越难用,亚麻实在受不了猪队友了,分分钟搞了个Chime打算干掉Skype。
亚麻一次单挑两家巨头,正当我们准备看这两家巨头如何狙击Amazon的时候。Amazon Chime却被推上了被告席,指控Amazon Chime侵犯了商标权。谁这么大胆子竟敢状告亚马逊?难不成是微软的神秘华人组织MS Chime在帮微软打助攻?
起诉书中提到,亚马逊AWS的PM(产品经理)在2016年企业链接大会上(the Enterprise Connect conference)参观了CafeX Chime的展台。除了同样的名字和类似的功能外,Amazon Chime和CafeX Chime的宣传语都惊人的相似。
CafeX声称Amazon这次是赤裸裸的抄袭复制抢我们的客户更有趣的是,Amazon和CafeX都报名了今年的2017企业链接大会,而且两家的展台中间只隔着两个展台,到时候两家公司的展台能否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大家拭目以待。
在所谓“统一通信”领域,亚马逊(Amazon)面临许多成熟公司的竞争,例如微软(Microsoft)和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这两家公司分别推出了Skype企业版和思科Spark。另外两家竞争对手则是谷歌(Google)的Hangouts和目前拥有GoToMeeting的LogMeIn。
AWS企业应用副总裁吉尼•法雷尔告诉《财富》杂志:“我们听到客户最大的抱怨是,他们的语音和会议软件很难使用,体积庞大、价格昂贵,而且没有一款工具能够满足所有任务需求。”
他声称Chime让通话设置变得更容易,可以查看在线参与者,以及哪些与会者的连接受到了背景噪声的干扰。如果有人的背景声中有广播的声音,会议管理员可以一键将其话筒静音。
Brooks Brothers一直在使用该款产品的早期版本,互联网电话提供商Vonage和Level 3 Communications均将向其企业客户销售Chime。
轶事证据确实证明,另外一款网络会议产品思科Webex和GoToMeeting均需要多个设置步骤和/或下载才能使用。此外,Skype企业版用户连接到Skype用户的体验,让人不敢恭维。
所以,如果Chime确实非常易于使用,并且使用户可以以最少的麻烦进行通话、聊天、举行小组会议和分享屏幕,它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法雷尔并未说明这款产品来自收购,还是内部开发的结果,但有报道称,AWS在去年收购了专营协作软件的旧金山初创公司Biba。
Chime只是AWS推出更高水平服务的最新示例。AWS在2006年成立,主要销售基本存储、计算和网络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亚马逊开始与更传统的软件公司展开竞争,其中有些公司使用了亚马逊的基本基础设施。
这些更高水平产品的其他例子包括亚马逊WorkDocs文件存储与共享软件、 WorkSpaces虚拟桌面,以及WorkMail电子邮件与日历。这些产品的目标客户是企业最终用户,而不是科技行业从业人员。
目前尚不清楚WorkDocs或其他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但亚马逊表示,它们的市场反馈良好。
亚马逊Chime现已上市,可提供高分辨率视频和优质语音通话。企业客户有多个版本可供选择,包括免费入门级产品,提供基本通话和通信功能。更高级(价格也更高)的版本增加了屏幕共享、可集成客户的内部通讯录,能够支持高达200人的会议。(财富中文网)
译者:刘进龙/汪皓
-
产品
快商通落地人工智能,为企业提供智能客服
这套智能系统能够识别语义,在客户需要时智能推荐销售人员、信息以及产品。
当你打开一个医疗网站,屏幕上经常会弹出一个客服窗口,这些客服窗口多是人工在解疑答惑。当你打开一个微官网,想要咨询产品信息或者服务,若是没有客服在后台关注,往往需要等待多时才能获得回复。这时候若是有一个智能客服机器人,及时回复消费者信息,就能够极大提高效率。
快商通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专注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营销客服服务。
快商通能够实现全渠道API接入。通过把代码植入到网站、APP、微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中,机器人客服就被安装进公司官网。这套智能系统能够识别语义,在客户需要时智能推荐销售人员、信息以及产品。更加智能的一点是,它还能够“洞察”客户情感或者态度,并根据不同态度来选择相对应的话术回复。
除此之外,快商通还提供智能话术辅助和智能营销策略这两个增值服务。
智能话术辅助是指快商通软件通过机器学习该企业优秀员工在营销时的话术,在普通员工答复消费者的咨询时提供这套话术作为指引。这个功能解决了许多中小企业的痛点。中小企业的特点之一是人员流动性高,优秀员工对他们来说极其稀缺。然而一个优秀员工的业绩跟普通员工相差40%-50%,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两者话术的差别。快商通这一功能能够让普通员工迅速模仿优秀员工话术,提高中小企业的业绩。
而智能营销策略则类似许多大数据公司利用数据做营销分析和预判。通过消费者浏览轨迹,快商通可以判断出他是从哪个网站分流过来,并抓取客户的来源、省份等信息,然后把数据分析结果通过营销报告的形式发送给客户,并给出营销建议,例如在哪里投放广告或者使用哪些关键词来吸引客户。
快商通的客户主要是中小企,目前有25万家企业在快商通注册。此外,快商通还会为大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南方航空等企业。
快商通的推广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参加沙龙等公关活动,第二种是通过SEO做广告投放,第三种是与平台直接对接,例如与点点客、有赞等平台合作。
在客服这条赛道上,曾经报道过几家在线客服的SaaS平台,例如多渠道优化整合客服平台Udesk、美洽和逸创云,利用语义分析算法提供客服机器人服务的智齿科技,从语音切入客服市场的天润融通,做客服人力外包的淘金云客服,销售环节全覆盖的荣联七陌,还有杀入云客服的大企业网易七鱼。
云客服赛道目前已经十分拥挤,当问及竞争优势时,快商通CEO肖龙源告知,目前大多数客服通信平台都是售后型客服,因此这种偏售前的营销客服就是他们的产品优势。此外,他们拥有许多技术人才,大多数员工都是硕士背景,有6人是博士。
据了解,快商通总部在厦门,在美国和南京都有子公司。公司员工有150人,其中技术人员占了一半。2016年8月快商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来源:36氪,作者:司徒,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4700.html
-
产品
用钱招人不稀奇,Loom要做用股权招聘人才的SaaS平台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2月19日报道 (编译:peko)
据Loom创始人Chase White介绍,技术型创业者们都会经历一个相似的创业周期:开始创业→向天使投资人出售股权→用这些钱雇佣开发者以构建实体产品。
有一天,White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取消中间环节呢?”换句话说也就是,为什么不直接把股权给开发人员呢?
White表示,这可以让创企构建一个基本产品,先检查产品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然后再寻求融资。这也正是White想在Loom上实现的。
公司可以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项目创意,当然,敏感信息会被屏蔽。之后,想要参与项目的人会主动报价投标;公司审查对比报价,并且确认投标者(即公司产品未来的潜在开发人员,可申请在平台上进行资历认证)的信息之后,即可发送初始消息,建立联系。
如果公司确认了要聘请某一投标者,那么需要向Loom平台支付99美元作为联系服务费用。如此一来,Loom便可作为来往双方信息交互、文件共享和交换联系方式的平台。
当然,开发者的收益不仅限于股份分成。White说道,Loom平台上 80%的报价都是结合现金和股票相结合的,公司和开发人员可以自行决定报酬的形式——尽管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冲突。
White补充道:“我们当前的目标是让联系变得更为便利。未来我们将采取更多的措施来缓解和解决冲突,但要实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开发者股权制”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事实上,有一家名为CoVenture的公司就是专门提供开发和设计工作以换取股权的。
另外,在Loom之前,已经有一些模式颇为类似的平台在市场上了,Late Labs就是其中的一家。它的创始人Justin Johnson现在是Loom的一名顾问。Johnson表示,帮助人们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目前想要追寻的目标。
White表示,Loom最初是想推出系列项目,持续收取。但在8月推出后,用户们却在“窃取产品”——一旦成功取得联系,就马上注销,不支付任何费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Loom改变了当前的收费政策,只收取最初的联系费用。White补充说:“企业家都是野蛮人。他们会做任何事情来铺平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一点我不怪他们。”
White并不反对外部融资的想法。据悉,Loom刚刚获得6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以拓展团队,雇佣首批员工。
本文来自猎云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74135
-
产品
进一步发掘Quip潜力,Salesforce为销售服务云发布Quip Connect App
Quip的CEO Bret Taylor说:“我们希望无论客户何时需要协作或者需要电子表格,都可以使用Quip来满足需求。”
自从Salesforce在去年8月收购了团队协作软件公司Quip,便不断挖掘Quip的潜力。近日,Quip发布了一系列更新,宣布与Salesforce有更紧密的数据连接,以及围绕任务管理发布新功能。为了保持文字处理和协作应用界面的简洁清爽,Quip所有的功能都重新设计了。
去年10月,Quip宣布支持Salesforce单点登录,同时CRM平台中的实时数据可以嵌入到Quip文档中,这意味着通过Quip生成的每月报告中显示的销售数据始终是最新的。现在,Quip正在推出一个名为Quip Connect的AppExchange软件包。这个软件包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以便用户可以从Salesforce的销售和服务云中导出报表,甚至可以在CRM本地打开Quip-powered文档。这次更新之后,Quip真正成为Salesforce生态系统上生产力工具。
Quip的CEO Bret Taylor说:“我们希望无论客户何时需要协作或者需要电子表格,都可以使用Quip来满足需求。”然而,他也同意这个更新或许会导致有些用户放弃使用Office365、Google Docs和其他类似工具。
Quip一直努力把任务管理正式化。在生产力方面,Quip发布了一系列以任务管理为中心的工具,允许客户在不使用Microsoft Project和Asana等结构化工具的情况下管理任务。关于这次更新,Taylor说新的清单功能填补了正式系统之间的差距,保留了Quip的自由形式和轻量特征,但增加了一些任务和项目管理的功能。
在任务协作上,用户在Quip的文件或电子表格里输入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可以使用@mention语法来标记队友,以便他们能够通知到分配给他们的任务。此外,这个App是非常智能的,它会知道什么时候任务到期,并且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它会通知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venturebeat.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3289.html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