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理才网」开发测评工具,帮 HR 在面试前就能深度了解求职者 理才网是一家以 dayHR 起家, 此前曾报道过该产品,是一款面向中小企业的 HR SAAS 产品,涵盖社保、绩效、薪酬和培训等服务。近期,该公司开发了一款人才测评产品,作为对 dayHR 产品的补充。 这款测评产品主要是一套一套的题目,有两个主要的开发来源,其一是理才网联合具有“心理测评与统计”硕士点的高校,一起开发试题;其二是招聘心理测评与统计专业的硕士,自主开发试题。HR 会在面试前用该款产品测试求职者,以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解决了以下两个痛点: 当一些大型企业做大面积招聘时,比如校招,往往会有几百份简历蜂拥而至,HR 不可能一份一份地看。使用这套工具可以排除掉一些明显不符合规定的人选,为 HR 节省时间成本。 HR 的面试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该面试者和公司文化是否匹配、和领导性格是否契合,是否具有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很难通过几次交谈得出结论。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企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招来的人才,因为人际交往出了问题、不满意公司氛围、与企业文化不符等问题,入职不久就离职。 根据 QQ 浏览器发布的一项报告,近些年来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跳槽率非常高,就是因为他们对“活出自我”、“快速成长”更加看重,而企业在面试时并未甄别出求职者的这些需求,导致人-岗匹配度不高。 试题的开发有以下几个维度。 首先当然会根据不同行业,设计对应题目。同一个行业内,也要根据招聘渠道的不同设计题目,比如是从外部渠道(校招、社会招聘)而来,还是内部选拔。前者还需要测试求职者心理是否健康、与企业文化是否匹配。 同一个行业,同一个招聘渠道来的员工,理才网又会以公司为维度,设计相应题目。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企业文化。有的企业氛围极其宽松,比如一些互联网公司,领导和员工是朋友;而有的公司上下级划分非常明显,例如国企,以部门为单位作战。根据公司文化的不同,理才网会设计对应的题目。 领导和员工间的契合度。有的领导做事风风火火,有的领导做事慢条斯理。该套题目会测试面试者的性格,让性格匹配的人在一起工作。 公司发展阶段。初创企业和上市企业所需要的员工自然不同,测试题目自然也不同。 公司能给员工提供的价值。有人希望刚毕业就拿到高薪,那么一些待遇不好,但是能让员工快速成长的初创企业就不适合他。 测试完成之后,系统会告诉你某个特定岗位的要求是多少级,也会指出你这个人离要求还差多少。并推荐相应课程让用户补齐短板。 针对2000人以上的、HR 管理相对成熟的大中型企业,理才网开发“胜任力定制测评”,多维度测评求职者。针对150-2000人的中小型企业,则开发了一款“任职资格对标测评”,相较于前者,测评的维度少很多,优势在于“快、简便”。 36Kr 曾经报道过该测评产品的行业竞品,如北森、大易,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招聘巨头也已涉足人才测评领域。就像上文提到的,以 HR SAAS 产品起家的理才网,目前服务已经覆盖了招聘的各个领域,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测评开发人员会利用这些数据更有针对性的开发测评题目。 该套工具于今年8月上线,共有70多套测评题目,其中7套测试的为求职者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上线之前,团队花费4个月时间、经历了16座城市,共找了12000个种子用户试用该题目,将不符合要求的题目筛掉后,最终上线。目前覆盖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未来将向全行业迈进。 来源:36氪 ,作者:徐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90381.html
    产品
    2017年08月30日
  • 产品
    时代光华推“收获”“有丝”两款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学习服务 在时代光华“收获未来”的新产品发布会上,时代光华发布了两款全新产品:“收获”APP和“有丝”社群管理平台。 据了解,时代光华成立于2000年,当下是一家企业学习网络平台运营商,专注为企业提供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解决方案。时代光华的长期愿景,是在教育文化领域,力求成为一家最有价值、广受尊敬、可持续发展的著名公司。 十七年来,从有形图书开始,时代光华相继推出了卫星直播、局域网软件部署等虚拟信号教学模式。当下,时代光华可以向用户提供数学互动、移动学习、远程直播、AR学习等服务。 而此次进驻社群领域,其实时代光华在做的互联网化的转型中的一步,据时代光华首席运营官张远表示,在其培训光盘卖到脱销,供不应求的时候,他们就意识到,传统的培训教育时代已经接近尾声,因此在2008年开始,时代光华果断开启了互联网化的转型,推出了网络学习解决方案。 此次时代光华发布的新产品,收获APP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行业学习和知识分享服务,“有丝”则定位于帮助企业跟好地管理、运营学习型社群。 此前,时代光华一直对百度糯米、京东、银联、中石油等大企业服务,截至目前已拥有400万付费用户。但张远认为,没有布局小企业,是时代光华的一个缺失,因此当下时代光华要抓住中小企业,加速自身的发展。 张远还向记者透露,时代光华目前正在进行B轮融资,预计金额为1亿元,其中投资方,他希望是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此次融资将用来加速时代光华当下对中下企业的布局。 在现场,张远也表示,相对于大企业的企业大学和培训机制,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容易遇到组织进化和专业化的壁垒,从而会阻碍企业的成长,因此中小企业对于培训学习有着更多的需求。 据介绍,“收获”APP已开始面向市场全面推广,获得了数百家企业试用,累计服务近万名企业员工,当下已与知名银行、旅游等行业协会达成了落地合作。 “有丝”社群管理平台,则是为企业高效地维护社群成员并管理社群内容,共有两个版本,一个为免费版,一个为付费版,每年付费4500元。 据现场时代光华“有丝”负责人胡滨表示,“有丝”可以快捷绑定公众账号,并对内容进行编辑管理;在群组管理上,“有丝”有一款“微信机器人”,管理者可以通过该微信机器人对微信联系人、微信群进行实时管理,并通过“群组”功能对微信群进行划分管理,提高社群管理效率。 同时,张远还谈到,他非常看好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他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将会协助教师提升效率。在人工智能方面,时代光华后续也会有相应的布局,例如与一些专注于人工智能的企业合作;或通过云识别等技术,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改变信息的入口方式。
    产品
    2017年08月25日
  • 产品
    LinkedIn推出“活跃状态”功能 标记用户是否上线,但是不能隐身 小编发现LinkedIn推出了在线和活跃状态的功能! 绿色表示目前在线,绿圈表示过去在线,同时会告诉你的message 是否被阅读。感觉有一种时刻被盯着的样子。。。这样对于猎头或HR对于候选人沟通的过程可以进行管理了,比如候选人看了消息不理你,或者是根本就没看,或者不在线等等。。。。。   LinkedIn正悄悄上线名为“活跃状态”的新功能。当用户在线,可以通过LinkedIn消息平台聊天时,头像就会出现绿色圆环。这个简单的举措可能会彻底变革用户浏览和使用LinkedIn的方式。而如果企业员工希望偷偷通过LinkedIn寻找新工作,那么也会面临问题。 对所有主流社交平台而言,消息收发都是重要功能。然而在此之前,LinkedIn这方面处于落后。新功能可以提高LinkedIn的粘性,使其对候选人、同事和招聘人员更有用。“活跃状态”功能将默认开启,不过用户也可以在设置选项中将其关闭。尽管这不太可能对Facebook和谷歌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很明显,微软正试图让LinkedIn深入5亿多用户的日常生活。 “活跃状态”功能的使用场景非常明确。不过目前也不清楚,活跃用户是否会因此受到更多骚扰。LinkedIn希望通过该功能提高用户参与度,吸引用户更频繁的使用,从而展示更多广告,吸引更多用户购买付费服务。 LinkedIn高级产品经理萨米·谢雷巴蒂(Sammy Shreibati)表示,LinkedIn专注于速度。“这项新功能帮助用户查看,哪些联系人是活跃的,而用户将可以知道什么时候适合联系对方,发起对话。最终,我们希望帮助用户更方便地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产品
    2017年08月23日
  • 产品
    入选腾讯AI加速器,Bello帮助企业订制超越HR的招聘智能 Bello已获得一批种子客户包括:Facebook、华润集团、珍爱网、优课联盟等等。并正在与腾讯公司深度合作,订制技术岗位的专家型招聘机器人,实现高度自动化,试用版系统近期即可上线。 今年3月,北美著名人力资源集团公司SourceCon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行业竞赛。一台机器“代号B”参赛者仅花费了3.2秒就筛选出了合适的候选人,同时职位适配性还排到了第三名。其他通过人工筛选的团队则使用了10-20个小时来寻找合适的候选者。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在招聘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技术出身,又在人力资源行业深耕近10年的李松毅看到了希望,终于可以用科技来解决招聘领域的痛点,同时获得巨大的利润,因此他于去年创立了人工智能初创公司Bello,并邀请了那台“代号B”机器的CTO以及首席科学家加入Bello团队,希望将这项技术带入中国市场。 李松毅告诉记者,招聘领域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现状,大量靠堆人头去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比如要看大量的简历并且和岗位描述进行比对。人工寻找和筛选简历,除了效率低还存在比较大的主观性和经验不足带来的偏差,给企业带来发展的阻碍。 同时,招聘市场的体量巨大,全球招聘市场的市场总量已经超过4500亿美元,年增长10%以上。 Bello现在更加专注于中国市场,主要针对人数在1000人以上,有一定规模的HR系统和招聘需求的大公司,帮他们度身定制最强招聘智能。这样的商业模式才有客户买单,毕竟HR领域人工智能的容错率是很低的。 Bello于去年开始使用大量适用于中国市场的数据训练通用算法模型,现在的订制招聘智能是基于通用模型而来。Bello CEO李松毅告诉记者,利用AI技术的招聘场景大概就是这样的:招聘官拿到招聘需求后,向AI招聘系统提交职位描述。AI系统会将成千上万份简历和职位描述进行比对,并按照匹配度排序。招聘官只需要花5%的时间和最相关的人才沟通即可,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同时也不会再因为人手不够而错失好的人才。 李松毅表示,他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Bello拥有数千万级的训练数据库,覆盖了中国80%以上的数据类型,帮助Bello训练出了有普适性的算法模型,但是精准性还是有进步空间。 第二个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李松毅告诉记者,他们拥有30多个相关专利,可以在职位匹配过程中加入更多维度的信息匹配。比如在完全相同字符比对的基础上,加入了同义词的理解,进而有效克服传统基于字符串匹配无法解决的多义词,同义不同表达带来的匹配精度低的问题。此外Bello还可以获取应聘者其他平台开放的社交数据,从多个维度来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公司职位要求。 第三个优势体现在Bello还会在通用算法模型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企业需求,加入企业的招聘偏好。李松毅告诉36氪,他们会从客户处获取优质员工的简历、绩效考核、评价等多方面数据,对这些有标注的数据进行机器自学习,形成算法模型。 在效率方面,李松毅表示基本可以完全代替招聘HR的 60%的工作量,同时也不会受到HR经验水平等主观影响。据悉,Bello已获得一批种子客户包括:Facebook、华润集团、珍爱网、优课联盟等等。并正在与腾讯公司深度合作,订制技术岗位的专家型招聘机器人,实现高度自动化,试用版系统近期即可上线。除了给一些大B客户定制定制岗位专家型招聘机器人,Bello还可以将API开放给其他正在使用ATS系统,按年计费。 李松毅告诉记者,未来他们也会在人才生命周期中,运用AI及行为学分析技术来略过部分面试步骤,进一步提升效率,提高用人精确度。 Bello现有8人,研发中心位于美国波士顿。公司在近期的AI LAB的决赛中胜出,并入选了腾讯AI加速器。现在正在寻求1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来源:36氪 ,作者:希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84179.html
    产品
    2017年07月26日
  • 产品
    校聘网利用异地就业,解决一二线城市企业用工难问题 像北京、上海这样充斥着高等学府的城市,比较高端的职位肯定是不缺人的,往往都是几十个人抢一个名额。但一些相对来说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比如客服、销售、管培生,招人则比较苦难。一来北京、上海的高等学子们看不上,二来大城市用人成本也偏高。 反观一些二、三线城市,比如江西省每年毕业30万学生,当地只能消化10万,剩下的20万,由于自己本专业工作不好找,只好去其他地方找工作。据相关网站统计,我国每年有700多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其中二、三线城市就占了400多万,其中300万以上选择到一线城市实习。 既然供给、需求双方都存在需求,何不建立一个平台,将二、三线城市的毕业生拉到大城市进行实习,以满足大城市的用工荒。曾经创建过校园兼职平台的祝挺决定创办校聘网,切入此市场。简单来说,校聘网主要将二、三线院校,非一本的应届毕业生,对接给一线城市中销售、客服这样的中、低端岗位。 其实在创办校聘网之前,创始人祝挺曾经的兼职平台也做得风生水起,积累了20多万的大学生用户,并为上海100余家企业提供招聘服务。在跟这些企业接触的过程中,祝挺发现,企业对兼职的需求太过于零散,并不专注,导致市场存在天花板。但企业对实习生的招聘则兴趣盎然。 不同于兼职,实习生等于是企业为未来所储备的人才,且实习生不用缴纳社保,工资还低廉,对于企业来说,实在是一种优质的用工方式。之前,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学生只是找到一些线下的招聘会来参与到企业的实习中。 校聘网具体的模式也很简单,学生在校聘网上找到各种需要实习生的企业,找到意向企业,投递简历的同时和企业进行沟通。企业则通过纸质和视频简历判断该名学生是否符合要求,对于通过的学生,发放意向书,学生凭借意向书可在校聘网金融界面申请工资预付,获得来大城市实习的一部分资金。 在用户调研的过程中,祝挺发现,70%的学生对“住宿问题和生活压力”还存在疑虑,于是,团队和安心公寓等机构合作,在上海发展70余处住宿点,只要是通过校聘网介绍的学生,均免除部分房租。 同时公司还涉及金融端,企业给员工的工资首先寄存在平台上,免去住房贷款后,再进行发放。推广方面,校聘网是与当地的校招办达成合作协议。承办大专高校大型双选会,帮助学校邀约企业,审核企业,替学校给学生安排就业。企业根据招聘效果付费。 团队全职45人,其中负责企业端开拓的员工有15人,负责学生端开拓的员工15人。2016年8月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铂泉资本,金额110万。目前拥有350家企业客户,需求15000多岗位。在上海、南昌、武汉和江西等地,与200多所高校合作,累积了10万多用户资源。目前每个月流水500万,毛利润50万。 来源:36氪 ,作者:徐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84956.html
    产品
    2017年07月25日
  • 产品
    Google做ATS服务了。。刚宣布推出了一个与G Suite集成的新招聘应用程序,直白点讲就是GOOGLE做ATS服务了 还记得5月份Google 发布了 job.google.com 的招聘求职服务吗?不记得可以点击这里http://www.hrtechchina.com/16934.html 现在更进一步了,GOOGLE发布了G Suite的招聘应用套件,把服务更进一步的推进了!将近300万的企业用户可以直接使用google招聘管理服务了。简单讲就是推出ATS 服务了·~~ 详细可以访问:http://hire.google.com 小编看了下这个是一个标准的利用gmail 、google Calendar  ,google sheets来组成的一个简易的服务。 目前1000人以下的公司可以使用。     It’s no secret that attracting top talent is a key driver of business success. But whether you’re looking to recruit a business analyst, bring on an assistant or hire an experienced auto mechanic, building the right teams with the right talent takes time and money. According to a study by Bersin by Deloitte, it takes an average of 52 days to fill an open position and costs about $4,000 to interview, schedule and assess each candidate.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at adds up. Now, Hire–an app designed to help 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es recruit more effectively–can help. Recruit better using Hire and G Suite Hire makes it easy for you to identify talent, build strong candidate relationships and efficiently manage the interview process end-to-end. It integrates seamlessly with G Suite apps like Gmail and Google Calendar, which more than 3 million businesses use, many of them to drive recruiting effort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Hire, customers now have a hiring app alongside G Suite’s familiar, easy-to-use tools that can help them run an efficient recruiting process. Hire and G Suite are made to work well together so recruiting team members can focus on their top priorities instead of wasting time copy-pasting across tools. For example, you can: Communicate with candidates in Gmail or Hire and your emails will sync automatically in both. Schedule interviews in Hire with visibility into an interviewer's schedule from Calendar. Hire also automatically includes important details in Calendar invites, like contact information, the full interview schedule and what questions each interviewer should focus on. Track candidate pipeline in Hire, and then analyze and visualize the data in Sheets. Making intuitive recruiting software for your business A lot of tools that employees rely on at work are clunky, unintuitive and hard to learn—endless configuration options, tables and lists and mind-numbing data entry. The Hire product team set out to change that. With a mindset of “less is more,” the team conducted hundreds of user-testing sessions and worked with early adopter customers for more than a year to simplify and optimize every aspect of the user experience. How Hire makes it easy for Brad’s Deals to recruit Brad’s Deals is a free service that compares online prices to help consumers find the best deals.  As a growing organization, recruiting is a top priority for the company. With more than 260 active candidates in their pipeline, Brad’s Deals uses Hire to share candidate information, capture feedback from the interviewing team in one place and track interview progress. “Hire’s intuitive and simple UI makes it easy for recruiters, hiring managers or even interviewers to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 recruiting process,” says Jessica Adams, vice president of Human Resources at Brad’s Deals. “The app’s integration with G Suite enables us to quickly access all candidate communications in one place, efficiently schedule interviews and collaborate to reach a hiring decision quickly." Try Hire today Hire is the latest product offering from Google to address the talent marketplace. In May, we unveiled Google for Jobs, our initiative that's focused on helping both job seekers and employers, across our products and through deep collaboration with the job matching industry. Google Search connects jobseekers to job opportunities from the open and broad ecosystem of providers, including employer listings as well as LinkedIn, Monster, WayUp, DirectEmployers, CareerBuilder, Glassdoor and Facebook. Hire addresses the needs of our G Suite customers—making it easier to hire the right people. Now, all U.S.-based businesses under 1,000 employees that use G Suite can purchase Hire to land the best talent. To learn more, visit http://hire.google.com or request a demo at http://hire.google.com/request-demo/.
    产品
    2017年07月19日
  • 产品
    专注B2B企业用户,“八点办”想打造国内唯一一家永久免费的移动办公服务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办公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移动办公软件,但这些软件大多存在着功能同质化、安全无保障、营销传统化、态度差异化的相关缺陷;并且很多软件的功能性远远大于用户体验度,低估社交价值,缺少人性化互动,“管理层喜欢,普通员工排斥”的断层怪象阻碍了团队效率的提升,这与移动办公的初衷背道而驰。 互联网+2.0企业服务时代,八点办致力于打造国内唯一一家永久免费的移动办公企业服务平台。目前产品的APP功能模块已达130多个, 在PC端还提供HR、企业邮箱等其它功能。 谈及创建八点办的初衷,创始人钟昊表示:目前中小微企业的经济等各方面情况不是太好,希望能通过信息化手段让他们减少办公投入,提高工作效益。并且钟昊也做出四点承诺:一是APP端功能永久免费,并定时对产品技术升级;二是对用户注册的收集不会进行电话推销等骚扰行为;三是不会对企业用户的数据信息大数据整合和分析,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四是承诺用户有数据迁移的需求可提供协助,但根据数据大小和接口开发收取适当的费用。 目前八点办的功能已相对完善。首先八点办平台所有功能免费;其次互动性强,注册用户的通讯录、打赏、往来、同事圈、汇报都可以互动;再次支持语音输入功能,解决移动办公键盘输入不便利的问题,快速完成汇报分享;最后免费用还能赚钱,用积分兑换商品。 “羊毛出在猪身上,由狗买单。” 八点办的商业模式是资源关联,放弃直接产品收益,通过移动办公功能永久免费做流量入口,聚集海量企业用户和资源积累,创造新的盈利点,由此价值转移。 而八点办的盈利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精准广告价值。八点办是以B2B企业用户为传播群,在传播、推送的过程中,传播目标及广告诉求明确,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及知名度,其价值高于传统媒体和C端广告价值,并可吸引品牌入驻,引流效果显著。 二是精准广告投放。这是八点办最直接的盈利手段,八点办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用户进行区域、行业的细分,投放与用户需求相关的广告。 三是企业服务。八点办选取30个类别的企业应用服务商入驻,引流产品,为平台企业用户提供使用频次多、使用习惯强的B2B企业服务。八点办收取平台入驻费,如每月每类服务5000元,全国以300个地级市以上区域计,年收益可达3亿元以上。 八点办创始人钟昊在90年代便投身中国互联网建设,在上海互联网行业深耕多年,具有丰富的互联网软件开发及运营管理经验,创办269企业邮箱、269私有云等产品为数万企业提供专业办公服务。 在未来八点办还会开发更多的赢利点。例如开发B2B商城,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给企业提供更多的产品;也会为小微企业做贷款及企业信用评级等。 八点办在2015年已获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目前正在寻求6000万元的A轮融资,主要用于渠道建设、营销推广及团队建设。 【猎云网(微信:ilieyun)上海】7月12日报道(文/史艺敏)
    产品
    2017年07月13日
  • 产品
    刚刚,Workday宣布开放Workday Cloud Platform 进入Paas市场。   刚刚WorkdayCEO  Aneel Bhusri  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workday Altitude大会中宣布,开放其Workday Cloud Platform 进入Paas 市场。详细地址可以看 这里 Aneel 解释了为什么要进入,以及客户和伙伴们的强烈需求。同时比喻Workday 很像阿波罗登月计划一样,一步一步的来。第一步是HCM ,第二步是国际化,第三步是财务,第四步是棱镜分析与规划,开放平台则是第五步!   我们附录下Aneel 的英文全文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When will Workday open up its platform?” This question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ones we’ve received over the years from customers, analysts, and employees alike. And we have always been clear with our response: While opening up the platform was a likely possibility in the future, we needed to stay focused on more immediate priorities for our customers and the requisite needs of our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eams. Indeed, we had to ensure our technology core offered rock-solid reliability and scalability as well as the flexibility to continually evolve with a rapidly changing business landscape. Today, we are ready to take a big step forward on our extensibility journey by announcing our intent to open our platform to customers and a broader ecosystem of partners, 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ISVs), and developers. The news was shared by our Chief Technology Architect Jon Ruggiero at Altitude, our annual conference for the Workday services ecosystem. This announcement followed an exciting platform hackathon that took place earlier at Altitude and validated that we are on the right path. And like everything we do, we based our decision on customer input. Simply put, a growing number of customers have been asking for a more open Workday platform. They want to use Workday as a cloud backbone that supports cohesive, digital workflows across multiple business applications—reflective of how their people work and how their businesses operate in today’s hyper-connected, real-time world. By opening up the Workday Cloud Platform and entering the Platform-as-a-Service (PaaS) market, Workday intends to enable customers and our broader ecosystem to use our platform services to build custom extensions and applications tha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what organizations are able to accomplish with Workday. For instance, customers will be able to create new tasks and business processes to consolidate workflows and they’ll also be able to integrate external applications with Workday using new APIs. This is just a sampling of what will be possible when opening the Workday Cloud Platform, and we’re looking forward to exploring all the ways we can empower our community to develop solutions for more unique business needs, while continuing to benefit from Workday’s contextual data, robust security, battle-tested scalability, and engaging user experience. While it’s still early days, I believe that opening up the Workday Cloud Platform will prove to be one of most important moves we’ve made since starting the company back in 2005. As a big fan of the Apollo missions, I have been fond of comparing Workday’s strategy to the process of sending a rocket to the moon. HCM was our first booster rocket that launched the company,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was the second stage, Financial Management was the third,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lanning and Prism Analytics was the fourth and most recent step in our journey. Opening up the Workday Cloud Platform and entering the PaaS market will be number five—a major step for Workday as we continue to innovate and bring increasing value to our customers. It’s an exciting time for the Workday community, and I look forward to sharing more about this next phase of our journey together in the coming months (hint hint Workday Rising in the fall). —Aneel
    产品
    2017年07月12日
  • 产品
    将线下咨询顾问搬到线上,运营网从公司注册、商标注册走闭环服务 中国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后往往寻求向海外拓展市场,以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问题是缺乏专业性及境外资源,对海外法律、税务等一切都是陌生的,而国内的咨询顾问公司比较分散,服务能力参次不齐,用户选择难;传统服务商无法为企业提供持续性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竞价成本上,线下信息及价格均不透明,缺乏行业监督,存在黑中介现象。此外业务增长伴随着服务人员的增长,难以控制成本。 总体来说,传统服务商无法建立互联网模式,以重构服务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用户无法跟踪进度,缺少监督及评价体系,致使服务效率低下,品质无保障。 解决线下重模式等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转到线上,产品服务标准化,流程管理信息化,这样管理起来方便,价格也相对透明,对于提供服务方来说降低运营成本,对于用户来说,整套流程标准化,降低决策难度。 运营网是一个企业服务平台,具体来讲是为 B 端提供公司注册、商标注册等服务,用户通过运营网 WEB、APP 可自主检索公司名称、 商标名称,自助提交文件,用户可以在线服务、实现用户在线咨询、在线下单、在线支付、在线查询进度等。除了帮助国内企业走向海外,运营网也为国外企业做财务调研和认证,帮助他们落地中国。 当然,为用户提供公司注册、商标注册等只是引流切入口。运营网希望通过这些揽收其它企业服务,比如通过代理记账、社保代理、注册版权、申请行业资质、投融资财务顾问等服务获利。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也可以为他们打包产品,一站式服务。 此外运营网通过公司注册、社保缴费、企业收支平衡表、资产负债表、合同收入等维度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平台上沉淀企业服务订单及大数据,这很容易延伸出c端企业主经营性或消费性贷款业务。 这么来看,运营网走的运营模式是 B2B2C,模式的优势之一就是服务会形成闭环,客户留存率较高。 不管是线上和线下,做企业服务提供咨询方案的最终就是“人”,包括人的专业技能,业内沉淀和善于学习的能力,但未来公司也将尝试用AI人工智能来服务用户。在CEO郑欣看来,从传统模式转变到线上的互联网模式,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对发展趋势的把握。还有对用户的服务是否到位,是否真正解决了用户的问题。最终服务闭环形成,口碑积累下来,企业才能继续发展。 现在运营网2.0版本已经上线,2.0版本根据用户浏览记录和购买产品特征,系统智能推送配套与之相关联服务及产品。例如:用户线上购买注册商标服务,可能仅有一个文字名称作为商标,但是未经 logo 设计和美化,所以智能推荐 logo 设计服务。 2.0系统也接入 SAP 财务软件,系统可以自动抓取录入每一笔收入,月底一健生成各种财务报表,根据用户购买行为,统计分析出单一产品占总体销售额比重,利润贡献值,如果产品销售率偏低,研究是何原因造成,如何调整,从而为下一月制定销售策略。 获客渠道有社群运营、线下活动、新媒体推广、市场销售;除此之外还有代理商模式,属于自营加平台,30%产品自营。 行业竞品方面有2013年11月上线的知果果,2014年7月份上线的快法务等,还有2014年上线的公司宝。 运营网网站注册会员有1万多个,线上付费用户近4000家,2016年营收增长10倍,网站最大单笔订单210万元。运营网服务的客户中,70%是中小微企业,存量用户30%,存量用户中有海外需求的外贸、进出口企业有10%,其余20%是新增的需求,比如财务服务转移,知识产权注册等。 提供深度财务服务的客户代表有京东方科技、海航、新疆中泰化学、中国恒天集团;知识产权服务的客户代表有三军仪仗队指挥刀、荣宝斋、惠达卫浴、今麦郎、梦洁家纺;国内上市公司客户代表有西部矿业、常山纺织等;人力社保有昆仑饭店、链家地产。也曾为美国本地排名第一私有资本公司 cargill 集团提供美国本土化企业服务。 运营网团队有40人,CEO郑欣曾任国际咨询机构中国区合伙人,自2001年起为中国企业提供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财务服务、海外公司注册及管理、税务筹划等服务。公司此前曾获得龙翌资本天使轮投资,目前正在进行下一轮。 来源:36氪 ,作者:韩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82052.html
    产品
    2017年07月11日
  • 产品
    利用图片做营销,ShareIQ 帮助企业发现下一个潮流风口 品牌战越打越烈,商家们各显神通,想尽办法对品牌做营销,利用一切手段接近消费者。随着各类图片在 Instagram、Pinterest 和 Tumblr 等平台上分享,精明的商人们无疑看到了契机,利用被转载的图片传递品牌信息,并构建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人们发现好的照片,开始转载;那些设计巧妙、被转载的照片产生影响力。哪些产生影响力的照片,被用户,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疯狂点赞、分享、收藏,开启下一个潮流。开启的潮流,极大点燃了人们的购买欲望。 ShareIQ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Brian Killen 曾作为 Acxiom 市场营销策略部的主管。有一次,他被销售主管告知,“网络到处都是你的照片,但没有具体的产品信息,没有任何细节。这让用户如何发现产品,如何知道可以从我这里购买产品?”为了解决此问题,他创建了 ShareIQ 这个平台帮助人们更好地用图片做营销。 虽然像 Curalate 和 Olapic 这样的平台也会利用社交照片的分享,为企业做营销。但 ShareIQ 专注于帮助品牌了解他们的图片如何在网上快速传播的,以及这些图片如何对公司做出贡献的。 产品是一个分析平台,帮助商家了解品牌里面最受大众欢迎的内容是哪些,以及此内容所影响的所有用户群体。具体来说,帮助用户发现你的营销图片,商家可以从后台得知人们是如何看到这些图片的;企业可以得知是谁、何时何地分享图片的;营销团队可以从所转载图片的用户中,知晓谁对品牌推广产生了最大的作用;在你用来给品牌做营销的图片中,如果有潜在的、能做病毒式传播的图片,ShareIQ 可以指出来,让营销团队更为主动。 如果之前客户在网上看到一幅很棒的照片,打动了客户,令其产生购买欲望,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购买。ShareIQ 帮助企业,在照片上添加直接购买链接,缩短顾客的决策路径。 ShareIQ 迄今为止已经处理了7500亿张图片。虽然本周才正式推出产品,但其客户已经包括 Tommy Hilfiger 等重量级企业。 来源:36氪 ,作者:徐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83013.html
    产品
    2017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