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Lynda 推出 Learning Path 项目,想用职业规划撬动课程需求
据国外科技媒体 Venturebeat 消息,著名在线教育内容提供商 Lynda 近期推出了 Learning Path 项目。Learning Path 是一个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系统,提供了 53 种职业类型,用户可以根据职业需要选择对应课程。
具体来说,Learning Path 能在职业规划方面对用户进行系统性引导,指导用户如何成为摄影师、工程师、会计或项目经理等等。用户则根据职业倾向选择课程,所有课程内容均来自 Lynda.com,课程类型超过 4200 门,但 Lynda 表示,不会强制用户使用职业化选课路径,用户仍然可以定制个性化课程,但 Learning Path 的核心优势在于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目的性更强。
另外,Learning Path 介绍,53 种工作类型均来自 LinkedIn Parent,一个第三方 PR 及出版公司。据 Lynda 的高级产品经理 Arthur Nicholls 介绍,推出这个项目之前,Lynda 仔细研究了最受欢迎的职业,包括这些职业需要的技能和教育水平。
用户在 Learning Path 上完成某一课程后,将会获得一个电子证书,可以添加在 LinkedIn 的个人档案上。
Venturebeat 认为,Lynda 的这个做法看似对已有课程进行了重新洗牌,但是针对性更强。具体来说,用户以前选课时虽然有固定偏好,但长期目标并不明确;又或者,用户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却不知道如何才能从事这份职业。Nicholls 认为,这就是 Learning Path 的诞生初衷:用户迫切地想要进步。
Nicholls 还表示,他希望用户在确认职业规划后,能对特定职业有一定了解,这样这才决定在 Lynda 上的上课顺序比如,如果用户想成为设计师,在选定职业路径后,应该缩小目标,明确自己想成为前沿设计师、艺术总监、还是插画师。
他认为,帮助用户选择做更好的教育选择是知识变现的直接路径,这恰恰符合 LinkedIn 的经济规划路线:人们学习的技能越多,越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机会,从而缩小差距。
目前 Lynda 支持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日语五种语言,但 Learning Path 项目只支持英语,且只支持 PC 版和移动浏览器。
值得一提的是,据该公司的规划,Learning Path 未来将成为 Lynda.com 的核心产品。
原创文章,作者:郭雨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5681.html
-
硅谷
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平台Intercom融资5000万美元
Intercom是一个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平台,致力于帮助公司更好地与客户交流。Intercom 今天宣布,公司刚获得一轮 5000 万美元的融资。此轮融资由 Index Ventures 领投,Iconiq Capital、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和 Social Capital 跟投。至此,Intercom 的融资总额已达 1.16 亿美元。
在 Intercom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Eoghan McCabe 看来,现在大部分网络公司和客户的沟通方式是 “非常糟糕的”。每当客户与企业联系的时候,客户就会感觉需要完全重新开始沟通,企业客服不了解过去沟通过的信息,客服沟通的体验是断裂式的,提供的客服体验也很难做到个性化。
而 Intercom 正是为解决这个客户痛点而来的。它在三个重要的方面进行了集合:一是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集合,也就是说,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不同团队的成员可以相互协作,让最懂客户问题的人为客户提供最个性化的解答,以便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答复。毕竟没有客户想看到完全机器化的、一成不变的回复。此外,员工给客户回复的时候,企业会创建个人档案,使得回复来自于实名员工而非匿名普通账号。二是客服服务直接与产品进行了集合,这样你可以在客户在使用你的产品的过程中直接与他们进行沟通。三是与数据进行了集合,这样你在一个地方就能浏览有关一个客户的所有信息数据。
Intercom 创立于 2011年 的旧金山。Intercom 今天还表示,去年,公司员工数翻了一番,目前已有 250 名员工。公司营收去年也翻了两番至数千万美元。Intercom 目前有 10000 多付费客户,包括 Expensify、Trunk Club、Rackspace、IBM、Heroku、Hootsuite、雅虎、Perfect Audience、ZenPayroll、Shopify 和 Visual.ly 等。
Intercom 表示,公司将利用这轮融资继续加大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而不会花太多钱在市场营销上。去年,Intercom 将自己 85%的营收和一半的人力资源都投入到了产品的研发上。
-
硅谷
智能办公管家服务Managed by Q 融资2500万美元,你的所有办公室后勤工作交给他就行
Managed by Q是一家提供智能办公管家服务的创业公司,公司近期宣布刚获得一轮 25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Google Ventures 和 Kapor Ventures。
Managed by Q 是一家为其他企业(目前主要以创业公司为主)提供办公室的清洁、维修、补充库存等后勤服务的初创企业。公司成立于 2013年12月,总部位于纽约,后来将服务范围逐渐拓展至旧金山、洛杉矶和芝加哥等城市。Managed by Q 的创办是基于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许多公司都需要一定的后勤人员编制来负责办公室的管理工作,然而这些人员的使用效率其实并不高。因此 Managed by Q 希望通过类似外包的方式帮助这些企业进行后勤管理。
对于新客户,Managed by Q 会为其提供一个预装了自己 App 的免费 iPad,通过 FaceTime 为用户提供 7×24 小时全天候客户服务,当然,你用户也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来预约服务。用户可以直接通过 iPad 里的 Managed by Q 应用来直接管理清洁用品、必需品、厕纸、纸巾等用品以及咖啡、麦片之类的食品饮料,一旦存货不足可以通过 app 安排补货。实际上,Managed by Q 还会跟踪用户上个月的用量情况,然后替帮助用户预测下个月的用量。此外,如果公司需要 IT 支持、在会议室里安装投影仪系统、安装家具和灯泡、挂东西等,也可以通过 iPad app 召唤上门服务。
不过对于许多没有租用物业服务的公司来说,最大的问题也许是清洁卫生工作。Managed by Q 重点提供的正是这一块服务。不过,跟 Uber 这样公司的模式有所不同,Managed by Q 的这些派遣人员全部是公司的正式员工,因为创始人认为这样更能让这些人有归属感和幸福感。最近,Managed by Q 还实施了一项员工持股计划,将公司 5%的股份免费派发给员工。
在商业模式方面,Managed by Q 的 iPad app、存货跟踪服务以及客服支持均为免费提供,清洁服务和杂工服务为按时计薪,其中清洁服务为 25 美元 / 小时,杂工为 80 美元 / 小时。
去年6月 份,Managed by Q 曾获得一轮 15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当时的这轮融资由 RRE Ventures 领投, Greycroft Partners、Homebrew 等跟投,杰西卡·奥尔芭等个人也有参与。到目前为止,Managed by Q 的融资总额已达 4243 万美元。
目前有很多知名公司都在使用 Managed by Q 的服务,包括 Uber、Kickstarter、VaynerMedia 和 Bitly 等。Managed by Q 目前也面临一些提供类似服务的竞争对手的竞争,包括专门提供上门维修电子设备的服务 Eden 等等。
来源:36氪,作者:达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36kr.com/p/5045434.html
-
硅谷
企业级沟通工具Slack完成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估值达38亿美元
【来源: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 编译:小白
多少创业公司梦想着做一款人见人爱的企业软件,多少创业公司又栽在了企业软件上面。
但是企业级沟通工具Slack却能让这款软件像病毒一样疯狂发展。它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的惊人。根据最新数据,Slack的日活跃用户数为270万,付费用户80万,是去年同期的3.5倍多(见图2)。即便如此,还有无数人仍未听说过这款企业内部交流与合作的软件——Slack,不过没关系,照着这个传播速度,他们很快也会“中毒”的。
最近又有消息不断传出Slack正在筹划新一轮融资。周五(4月2日)Slack正式宣布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完成,此轮融资参投者还增加了不少新面孔:Thrive Capital、Comcast Ventures以及GGV,原来的投资方也悉数参与了此轮融资。
这样一来,Slack的风投名单数量越来越多,阵容也更加强大,其中包括Index Ventures、Andreessen Horowitz、Accel Partners、Digital Sky Technologies、Horizons Ventures、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Spark Capital Growth、Google Ventures、KPCB和Social Capital。
这一轮融资后Slack的估值达38亿美元,低于之前外界预测的50亿美元。另外考虑到不少新的投资兴趣,多家媒体预测此次融资额将高达将4到5亿美元,然而最终Slack只选择接受了2亿美元投资。加上先前的3轮融资,到目前为止Slack的融资额共计5.4亿美元,员工数达430人。
2亿融资似乎有点出乎意料,因此马上又有消息称Slack很可能立即又会开始新一轮融资。尽管估值低于预期,但跟一年前28亿美元融资估值相比,新估值也着实不差了。而且就算Slack去年的年营收有6400万美元且发展迅速,38亿估值还是存在少许泡沫成份。
但是在几乎所有人都围着这些“赢家”——Uber、Airbnb还有Slack转的硅谷大环境下,不管是30亿估值还是50亿估值都不算稀奇。有人曾说,在越来越严苛的投资环境下,发展越是突出的公司越能获得大量投资。通俗讲,大概就是,有钱的越来越有钱,穷的越来越穷吧。
再说回Slack本身。在经验丰富的创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的带领下,Slack一直是一些大公司心心念念的收购对象,比如微软。这为Slack更添了一层成功魅力。一位投资人表示,“Slack随时都可以退出,只不过Butterfield的野心要比退出更大。”
当然,每个技术创企的首席执行官都不甘于平庸,Slack也有一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需要处理,像Yammer、Socialcast、HipChat。
因此Slack需要融资,需要在企业内部交流功能之外开发新的产品领域。而新一轮融资又让Slack走在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
Butterfat本人在一份预先录制的声明中说道:“和以往一样,我们正利用此次机会进一步稳固我们在企业通讯工具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实现我们的宏伟发展计划。这次的融资增加了我们现有的资金储备,让我们得以更加从容地面对一个艰难的长期战略前景。”
-
硅谷
PayPal CTO是如何招到最顶尖工程师的
(PayPal早期团队,最后排左一是Levchin)
Max Levchin(PayPay黑帮中的军师)在硅谷创立和投资过多家技术型的公司,包括PayPal、Slide、Affirm等。在招人方面有他独特的一套,结果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次First Round CEO Summit采访中,Levchin分享了他的招人理念。
如果犹豫,就不要犹豫
早期员工的招聘可以说是创始人最重要的事了,这些人形成了公司的文化和远景,并且很难改变。在PayPal时,Levchin在招人方面极其严格,尽量避免犯错。在招聘流程上,如果团队里有一个人对候选人不满意,他们就不发offer。
Levchin分享到:“有些传闻是说我拒掉某些候选人仅仅是因为他们在面试中用词不当。。。,我承认我们这么做可能会漏掉一些好苗子,但我们从不把差的招进来。”宁肯漏掉一个超级明星,也好过招进来一个毁掉公司的人。正如电影《浪人》中的台词,“如果犹豫,就不要犹豫”。
招聘伟大员工的技巧
Levchin和他的早期团队只招聘认识的人,这样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痛苦的抉择了。前10个工程师来自于Levchin所在的伊利诺伊大学,前5个商务员工来自于Peter Thiel(PayPal黑帮教父)所在的斯坦福大学。严格的面试和LinkedIn(PayPal比LinkedIn成立的早)上的介绍是一种好的人才筛选方式,但万无一失的方式还是招聘那些共事多年,确认很牛逼的人。
直觉来说,你可能觉得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关系网组建一个完整的团队。有时确实是这样,但Levchin的经验是,几乎每个人都有比他们自己所能想象的更多的优秀人选。真正的挑战在于,大多数的创始人不认为自己能够把那些天才员工吸引到团队中来。
Levchin老早就认识到不要犯这一错误。PayPal刚成立时,他坐下来并创建了一个想要招聘的潜在工程师清单。如果搞定一个,就把他的名字写下来。Levchin重复着这一过程。“Peter Thiel让我坐下来并写下我认识的每个聪明人,这个清单大概有30个人名,结果我们招来了其中的24个。”
不要因为你觉得吸引不过来,就不把这人放在候选列表。“我们强迫团队里的每个人写下他们所认识的聪明的人,他们确信这些人不会来。我们像女鬼一样站在候选人身后,最终逼他们就范(加入PayPal)。”
思路不一致会拖慢进度
对于初创公司,速度是最有力的武器。总是有大公司拥有更多的工程师、设计师、分发渠道和其它资源。但只要你速度够快,你可以更早胜出,这是你的竞争优势。问题就是:创业公司如何跑的更快?
我们都知道单打独斗是最有效的方式了,这样可以减少沟通的代价,不用花时间让大家思路一致,不用为公司的愿景而争论不休。毕竟,你只要说服你自己。然而,绝大多数的产品都复杂到除非建个团队才能搞定,保持速度的关键就是团队小而精。
一般情况,思路不一致会大大拖慢团队的速度。“如果你的团队来自5个不同的计算机院校,其中一组喜欢Java,另一组喜欢PHP,还有一组觉得PHP很垃圾,Python才是最优雅的,这时你就只用争论不用干活了。”
如果一个团队需要浪费一天时间来讨论到底选用哪个Python版本,那就不可能快得了。不是说Python的版本不重要,而是在创业早期最正确的工具显然没有最适合团队的工具来的必要,用的熟是第一位的。
当然,思路不一致在公司大了之后是很有用的。“当你切入一个未知的新领域,你又没有相关的背景,这个时候就需要不同视角的人一起和你讨论。这时,多种思路就非常有必要了。”听起来很简单,但把握这个平衡点很难。
让公司与众不同
Levchin发现那些最顶尖的工程师总是希望在工作和面试过程中被挑战。“我们塑造一种很难进入的形象。这样甚至导致很难找到能够面试的人,我们宣称PayPal的门都很难进入。我们要求候选人有190的智商,加上顶级的编码能力,外加其它五项要求。那些最聪明的人看到之后会说,‘挺有挑战,我想去面试一下,向那些平庸之辈证明我更牛逼一点。’当然,面试结束时,我会说‘也许你想要一个offer,你太优秀了。’”
作者:董飞
链接:http://zhuanlan.zhihu.com/p/20667060
原文发布FirstRound,译文:神策数据创始人&CEO 桑文锋
-
硅谷
工作也能用Tinder配对?一家叫Palaround的公司就在做这门生意
Palaround 以开发 Tinder 式的约会 APP 起家,这家公司研发的 Bumble 被认为是 Tinder 的竞争对手之一。不过,Palaround 最近推出了新产品,主要为私人组织提供 Tinder 式的滑动模型,让他根据自己的需要 “定制” 一款 Tinder 式的 APP ,主要为校友会、会议、私人俱乐部、庆典活动、大学或者商业项目等闭环网络场景提供服务。
通过为这些组织提供 Tinder 式的简单滑动模板,组织中的联系人可以找到彼此并建立联系。Palaround 的新平台为使用者提供一系列的标准化功能,包括通过 Facebook 一键注册、一对一聊天和一些算法服务,通过这些算法,使用者在组织内更容易找到有相同兴趣特征、共同工作领域或有共友的联系人。
除了 Tinder 式的功能之外,Palaround 也特别研发了一些利于组织内沟通的功能,比如说群组聊天、“破冰” 功能和性格测试等。在群组聊天方面,用户可以把他们的全部联系人添加到一个叫 “社会” 的单个聊天室里。如果这些联系人超过 20 个,Palaround 就可以根据他们的特征分析为用户找到更好的配对方式,同时省去对用户的调查性询问,比如说它会问你是喜欢独立工作、两个人一起工作还是喜欢小群组式的工作模式。
Palaround 的创始人 Joel Kliksberg 认为,组织启用这个 APP 非常便捷简单,全程只需要 3 分钟:从 APP Store 下载 Palaround ,申请一个账号,导入邮箱联系人,导入后邮箱联系人收到邀请链接,大功告成。
Joel Kliksberg 认为 Palaround 不仅被设计得简单易操作,价格还可以被广泛接受。他说:“我们跟一些活动和会议组织者聊过,出于某些原因,人们在某些组织内并不互相联系,或者说是联系方式和过程低效,所以为他们创建一个社区一样的产品绝对是当务之急。”
但是,要企业自建像 Palaround 这样的 APP 并不现实,预算可能要 25 万~ 50 万美金,并且,一个 APP 需要持续的运营成本,Palaround 的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 “APP 即服务”(类似于耳熟能详的 SaaS ,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Palaround 的价格还在浮动,但总体价格还算是可接受的。最近,Palaround 的新用户只需要付 29 美金 /月,商业用户则需要付 99 美金 /月。定价的浮动基于很多因素,比如说用户数量、传输和储存空间的大小等。Palaround 后续会退出一些需要付费的功能选项,比如说发布通知、发布问题等,用户未来还可以通过付费使用像 MailChimp, Eventbrite 或 Campaign Monitor 这样的第三方合作系统。
测试版只上线了几周,已经有超过 50 家公司注册 Palaround ,这 50 家公司包括 University of Miami, Toyota, Lexus, Cordel Wine Institute, SMU Mustangs, Y Combinator, Bizhaus 等等,有大学也有大型企业,一些健身馆和两个婚礼也注册了 Palaround 。通常,公司用户会先从小群组开始试用服务,YC 的群组里就只有一些公司内部人员。
与 Palaround 些显不同,报道过的钉钉更针对企业、团队工作,强调一种新的工作方式;Facebook Messenger 也针对企业沟通,不过目标更远大了一点,它想要让全世界有联系的人在上面进行沟通;Slack 针对协作沟通领域,是时尚增长最快的 SaaS 应用,目前日活用户已高达 230 万,估值已超 28 亿美元。强敌在前, Palaround 相对来说模式较轻,没那么强调工作协作等功能,社交性更重,不知道能不能杀出一条血路来。
本文编译自:techcrunch.com
-
硅谷
主营高校二手书租赁,澳大利亚在线教育公司Zookal获64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据国外创投媒体 startupdailly 消息,日前位于澳大利亚的在线教育公司 Zookal 宣布获得 64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在股权众筹平台 VentureCrowd 上完成。Zookal 众筹完成后,VentureCrowd 同时宣布另一个在线体育类众筹项目 GAMURS 上线。
据悉,这轮融资的参与人数和融资金额都超标完成,拿到融资后 Zookal 将进一步拓展亚太地区业务,将在线教育服务推广到世界其它地区。Zookal 的联合创始人Ahmed Haider 表示,这个项目主要是想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补充,帮助他们减少不必要的课本和课程费用。
2011 年,Zookal 由一群澳大利亚学生创办,他们发现部分教材价格极高,和学生的心理预期不符, Zookal 采用教材租赁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扩大学习资源种类,将课本和笔记变成线上资源。
Haider 表示:“课本是我学生生涯中的最大痛点,一学期中的大部分花销都在课本上,所以我希望找到更好的方式帮助自己、帮助学生。”2015 年,Zookal 的业务量上涨了 370%,有超过 4 万用户在平台上交易,交易单量达到 8.8 万,于是 Zookal 考虑将业务扩展到其它国家,并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放在线视频课程。
据悉,Zookal 在全球范围内的竞品还有美国的 chegg 和同样位于澳洲的 tbmango,以及国内团队ibuke。
值得一提的还有股权众筹平台 VentureCrowd。VentureCrowd 2014 年在澳大利亚创立,创立之初曾受到澳洲政府的法规限制而发展不顺,但因市场需求在逐步好转,目前平台最高的融资记录为澳洲本土打车软件 ingogo 的 420 万美元。
来源:36氪,作者:郭雨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36kr.com/p/5045313.html
-
硅谷
团队任务管理工具 Asana 融资 5000 万美元,YC 掌门人领投
Asana 是一款团队任务管理软件,方便人们去制定和跟踪团队的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Asana 今天宣布,公司刚获得一轮 5000 万美元的融资,估值高达 6 亿美元。2012年,Asana 曾获得一轮 28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公司当时的估值为 2.8 亿美元。至此,Asana 的融资总额已达 8800 万美元。
此轮融资由 Y Combinator 的掌门人 Sam Altman 领投,跟投者包括 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 及其妻子 Priscilla Chan、团购网站 Groupon 创始人 Andrew Mason、Peter Thiel 掌管的风投公司 Founder's Fund、Zappos 的 CEOTony Hsieh 等等。
Asana 表示,公司将利用这轮融资继续完善 Asana 的功能,同时进一步在国际市场上拓展客户。Asana 目前的客户主要还是在美国。
Asana 创办于 2009年,公司的创始团队非常豪华。Asana 的联合创始人分别是 Facebook 联合创始人 Dustin Moskovitz 和 Facebook 早期员工 Justin Rosenstein,他们俩都是硅谷科技圈里的明星人物。
目前,Asana 共有 13000 个付费企业用户,在去年9月 份,这个数字还仅为 10000。此外,使用 Asana 产品的企业用户总数已达 14 万家,平均每个月都会新增 10000 家。Moskovitz 和 Rosenstein 表示,在过去 4年 里,Asana 的每年的经常性收入增长一直是翻番的,公司有望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容实现盈利。
Asana 采用的是免费增值业务模式,基本功能免费。若想使用更多高级功能,可以选择 8.33 美元 /月/ 人的付费服务。目前 Asana 的客户包括 BuzzFeed、Cisco、Harvard University、NASA、the New York Mets、Snapchat 及 Tesla 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自己的各种工作都放在线上完成,例如在 Quip 或 Google Docs 上创建文档和表格,利用 Slack 或 Yammer 进行团队的沟通等等,在这个大趋势下,很多生产力工具应用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和投资者的青睐。就在上周,帮助员工设定和管理任务目标的平台 BetterWorks 刚获得一轮 20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
做团队任务管理方面的工具,除了 Asana 和 BetterWorks 外,目前还有 Basecamp、Wrike、Trello、Teambition、Worktile、Tower 等一些国内外的工具在做类似的事,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
本文参考了信息来源:venturebeat.com
-
硅谷
Lesson.ly获500万美元A轮融资,帮你在线培训员工
员工在线培训软件Lesson.ly今天宣布完成 500 万美元 A 轮融资,由OpenViewVenture Partners领投,High Alpha Capital 和 Allos Ventures 跟投。Allos Ventures 此前在种子轮投资 110 万美元。
OpenView Venture Partners 成立时间不长,仅有 10年,其网站上清晰介绍了投资战略:向年营收 100-1500 万美元的 B2B 软件公司投资 500-2000 万美元。该公司管理的资产近 7 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但是被投资的公司需要主要面向北美市场。
OpenView Venture Partners 最新投资的公司是 Lesson.ly。Lesson.ly 是一家 to B 的在线培训软件,帮助企业开设课程、进行培训和追踪培训效果,Lesson.ly 可以用来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比如新员工入职培训、客户服务培训和销售培训等。该平台的特点是整合了丰富的内容,并且适用于移动端使用。
开设课程时,企业利用文本、图片、文件和音视频内容快速开设课程,Lesson.ly 不限制开设课程的数量,完成一次的课程开发和开设后,用户可以任意在移动设备上观看。之后将几门课程按照顺序排序,帮助员工一步步完成培训。在 Lesson.ly 上还可以邀请他人帮助完善课程,任何人都可以在 Lesson.ly 上开设课程,但是软件会限制他们修改课程数据信息。另外,Lesson.ly 还能通过添加 URL、颜色和 logo 让课程更个性化。
进行培训时,用户在 Lesson.ly 选择个人或小组参加特定课程,设定到期日,Lesson.ly 会给员工发送提醒。
软件可以记录谁何时学了哪些内容,学得怎么样,辅之以分数册、报告卡片、表格和分析。
“基础版” 的 Lesson.ly (每年2,400 美元) 允许 25 个人无限次建立和跟踪记录课程。“增强版”(每年6,000 美元) 允许 100 个人使用,并增加了用户角色、客户品牌和导出 PDF 功能。“成长版”(每年12,000 美元) 允许 300 人使用,可以自动提供课程、单独登录和整合 API。
Lesson.ly 还为员工人数更多的公司开发了 “企业版”,并整合了更多功能。
Lesson.ly 称目前的客户数量超过 250,包括 Angie'sList、Lyft、Microsoft 和 MSNBC。
Trunk Club 是 Lesson.ly 的客户,其培训总监 Teresa Ferguson 谈及使用体验时说,“我们考虑过传统的学习软件,但是 Lesson.ly 更加灵活,并且有自动化 API,是唯一能满足我们销售团队学习需求的产品。Lesson.ly 结合我们的 CRM 和产品目录,我们能利用业务数据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恰当的培训,这样员工参与度更高,对销售业绩的帮助更大。另外,Lesson.ly 的客户体验非常棒。”
公司的客户中不乏知名品牌,但是关于盈利方式,Lesson.ly 的发言人没有透露很多信息 “我们无法告诉你财务状况,但是我们目前进展良好,未来会保持增长。”
严格来讲,Lesson.ly 相对便宜,Grovo 的中级产品收费在每人每年109 美元,那么 100 人的公司每年要花 10,900 美元,而 Lesson.ly 是每年6,000 美元。
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 LMS)市场目前有很多公司,它们各不相同,有的面向企业,有的面向校园。目前比较大的玩家有 SkillSoft、Cornerstone 和 Topyx。1月,Grovo 完成 40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之前的投资方 Accel 领投。在国内也有很多公司使用 LMS 系统,如腾讯去年 10月 份推出的智慧校园项目、学科网和一起作业网。
本文编译自:http://vator.tv/news/2016-03-29-lessonly-raises-5m-series-a-to-train-your-employees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36kr.com/p/5045290.html
-
硅谷
企业SaaS平台AppDirect收购云搜索Xendo,将支持同时检索多个应用
我们打开手机搜索框查找信息时会发现检索范围只有短信、通讯录、邮件和少量应用。但是如果我们希望一键搜索散落在各个应用中的内容,比如微信、钉钉和 QQ 邮箱等等,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逐个打开才能找到目标内容呢?
云搜索Xendo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在上周宣布被企业 SaaS 平台AppDirect收购,但是未透露收购金额。
Xendo 支持跨应用全文本搜索,可以搜索的应用包括印象笔记、Box、Dropbox、Twitter、 Gmail、 Github、 Salesforce、 Slack、 Hipchat 和 Office 365.
使用前进行简单设置,即可一键搜索。设置时用户需要选择希望搜索的应用服务,可以选择一个服务的多账号,比如同时选择邮箱的个人和公司账号。然后 Xendo 扫描获得许可的应用,安全处理用户的个人文件,再将内容归入加密的 Xendo 索引。之后 Xendo 为用户列出搜索结果, 完成一键搜索数个应用。
Xendo 的客户包括 Netflix、Looker 和 Alphabet 旗下的 Intersection,当然,之前还有 AppDirect。
我们之前介绍过总部位于旧金山的 AppDirect。应用商店帮助个人用户的智能手机安装应用,AppDirect 的作用类似应用商店,是一个为企业提供 SaaS 应用的平台,企业能更容易地在上面购买和管理云服务。
这家公司与渠道伙伴合作,比如大型电信公司和主机服务商以及零售商,包括 Comcast、 Deutsche Telecom、 Rackspace 和 Staples,他们将软件放到 AppDirect 上,卖给客户。
通过与渠道伙伴的合作,AppDirect 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小公司转变成其客户。此外,其付费企业客户超过 100 万家。
收购之后 Xendo 将独立存在于 AppDirect。AppDirect 将使用 Xendo 的技术增强其平台的智能搜索能力,计划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新功能。
AppDirect 总裁兼联席 CEO DanielSaks 在博客中写道,现在有很多云应用,但是跨应用寻找信息非常困难,这正是我们收购 Xendo 及其技术的原因。
"无法同时搜索的原因在于片段化,信息被分隔成不同的片段,散落于各个应用之间。Xendo 的技术可以帮助摆脱低效,消除客户沮丧感。
"Xendo 的技术让企业能同时搜索各个应用中的内容,提高效率。这一技术是云管理的未来,这也是 AppDirect 的重要战略。”
另一方面,Xendo 仍将是独立的公司,并依靠 AppDirect 的平台获得发展。
Xendo 联合创始人兼 CEO JulianGay 表示 “作为 AppDirect 的一员,我们将利用众多的云应用,让我们的搜索服务更具深度和广度”。
本文编译自:vator.tv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